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1687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專訪】經民聯李思敏擬戰大南 稱望繼承莊永燦工作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油尖旺區議會大南補選提名期今日展開,代表民主派參選、社區前進的李國權率先報名,經民聯的李思敏擬繼承因病過身、前當區區議員莊永燦參選。李思敏接受獨媒訪問時稱,落區不但是繼承莊永燦的工作,更希望可以將正面和陽光的氣氛帶回社區。

在網絡搜尋引擎上,搜尋「李思敏」的名字,最早出現的是《蘋果日報》2011年時〈少女保鏢出招 色狼爬住走〉的報導。這名「保鏢少女」出生基層家庭,小學時加入少年警訊和學功夫。李思敏表示,16歲便在「大南」做義工,在區內長大及讀書,曾就讀基全小學和世界龍崗劉皇發中學,住過位於「大南」和「南昌西」交界的通州大廈。

中學便開始教授武術,後來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讀運動管理,李思敏在IVE畢業後,曾受聘於一間保安公司,負責保護名人及教授自衛術予警察機動部隊。雖然薪酬可觀,但李思敏做了一個多月便離職,她的解釋是,「不喜歡guard住一個人,不喜歡為一個人服務和提心吊膽的感覺」,「發現有錢人家生活特別,不太珍惜自己的生活。」

與莊永燦份屬師生關係

「有時電視見到(莊永燦),可能朋友間會有不同意見走出嚟。但當你會勞氣點解會無人講,就有燦哥做。」在訪問中,李思敏讚揚高調反佔中的莊永燦是正義和敢言,多次強調是承接莊永燦這名「老師」的服務。她指不少市民早前到燦哥的辦事處問到,「燦哥唔係度,呢度仲開唔開?」,「與其他們上來問,不如我落區同他們講,背後團隊依然係度維持運作。」

李思敏表示二人的身份懸殊,初相識時自己都是搬搬抬抬居多,亦不是每個月都會見面,「佢係律師喎,我好似拔河咁,拔下拔下去到中間,開始傾多咗計,進入長時間的磨合。」李思敏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教練,2014年雨傘運動,其所屬總會的會址位於旺角佔領區內,「關二哥都搬埋出嚟囉,我自己覺得,將問題高調、同推動青少年參與呢類型運動,背後的思想、概念係咪正確呢?要溝通,唔應該溝通唔到便無賴地爭取。」果然,想法和莊永燦近乎一樣。

_DSC1023

談到對「區議員」的想像,李思敏稱答案十分簡單,便是為市民發聲,處理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行出街嚿磚唔見咗,嚿石歪咗,其實都係佢哋處理。」針對區內的問題,李思敏則表示區內露宿者眾多,和清潔衛生有待改善。她質疑政府對法團有太多要求,建議聯廈聯管,由專業管理公司有系統及完整地承辦服務。

李思敏:蛇齋餅粽是「提高街坊聯誼」的活動

經民聯日前在區內派發洗手液和年糕,被指是為選舉造勢。李思敏回應稱,每年都會在區內派年糕,指蛇齋餅粽其實是「提高街坊聯誼」的活動;強調有些團體欲服務街坊,但奈何沒有渠道,「咁咪同我哋一拍即合」,「唔係壞事,泛民都有相同活動啦。」

訪問在尖沙咀九龍公園內進行,經民聯油尖旺區議員陳少棠亦在旁,他認為蛇齋餅粽不是建制派專利,「民主黨唔做咩?公民黨唔做咩?標籤到淨係我哋(建制派)先有做咁。」陳少棠重申,做迎合街坊需要的活動是必須的,「可能係我哋做先(蛇齋餅粽),但佢哋(民主派)學習緊,而且比我哋做得更多,佢哋係後發先至。」

陳少棠表示已認識了李思敏十多年,「淨係見佢做,齋做唔出聲,蝕就蝕係呢度。」他認為做了好事,必須作進一步了解,讓街坊知道誰在服務他們,才能讓服務有所改進,「多啲接觸街坊,了解下啲活動啱唔啱街坊心水,互動先可以令大家都好。」

在過去兩屆的區議會選舉,「大南」都出現兩名非建制候選人,得票總和同較建制派候選人為高。2011年先有社民連吳文遠和前油尖旺區議會主席陳文佑互相撕殺,去屆則有民主黨馮文韜及青年新政趙旭光,莊永燦均漁人得利當選。

_DSC1029

一對一民主派有著數? 陳少棠唔同意

「我哋啲票唔係靠吹,唔係靠鼓動。」陳少棠不認為是漁人得利,指建制派在大南有一定基礎,「每一次選舉都是獨立,嗰啲票唔一定係泛民嫁!」他強調不相信整合之說,「踢足球,都無一隊波可以整合所有好球員啦!每一個候選人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支持者,我唔相信一支旗就可以攞得返哂。」

陳少棠自2003年起參選油尖旺區議會,他在該屆落戶「尖沙咀西」(按:2007年重劃為「佐敦西」),分別擊敗民主黨的廖能富、民協的李偉豪和龍偉汶,其得票為1,140,另外三人的得票分別為1,013、609及141。陳少棠以此作例子,指2007年換屆選舉時,廖能富不但未能盡攬民主派的票源,自己的得票更突破至2,144票,大勝廖的920票。

「一對一又點,佢(廖能富)覺得整合得到,咁我咪輸梗?睇返結果,佢自己嗰啲票去咗邊?民協嗰啲票去咗邊?我得票仲多過哂葉國忠(已故前當區區議員)。」陳少棠說來老路縱橫,表示區議會選舉看的是地區服務多於政治立場。「好似殺西洋菜南街咁,《蘋果》係黃絲都要讚建制啦,最多唔讚咁多,但眼睛是雪亮的。」陳少棠更暗諷,非建制派的參選人在選舉過後便消聲匿跡,「邊啲人嚟嗌下,邊啲人真係做嘢,呃唔到街坊的。你哋影都無埋呀大佬。」

_DSC1024

「選同唔選都係服務緊居民」

投票將在3月24日進行,李國權在提名期首日便報名,李思敏則表示自己「較新」,在稍後才會決定是否參選,「重大決策要交給大佬去傾、宣佈,他們會開一些會議。我呢啲細到不用參加,繼續做住服務先。」

今次補選的任期約為大半年,李思敏自信地說,其本心就是服務為主,「唔需要假設當選後會做乜,我選同唔選都係服務緊居民,咩位都只係一個名銜。」

記者問到,李思敏沒有開設Facebook專頁宣傳,她笑言可能因為年紀較大,「其實係性格關係」,所以較少公開自己的工作,「但如果加入咗大家庭(經民聯),大家庭有需要,我都會跟住走,提高資訊發放係好事。」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


【大南補選】李國權首日報名參選 民主派傾力撐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油尖旺區議會大南補選下月24日進行,今日開始提名期,代表民主派參選、社區前的進李國權今早率先報名,多名民主派前來支持。

李國權發言時感觸地說,今天走進旺角政府合署報名參選,是一條漫長的路。他提到,十多年前加入社福機構,開始接觸民主及社區參與,覺得能幫助別人是很高興的事,但漸漸發現身邊的人面對是環境不公義。李國權強調,八年前成進入民間團體組織街坊,更深諳與民共議的重要,希望參選能推動更多政策倡議,為社區帶來實質的改變。「今次一戰,是對大南民生和民主的改變。」

IMG_0238

被問到勝算,李國權表示有隱憂,因為和建制派的資源有差距,但目前必須讓街坊先知道「大南」有補選。他透露,共收集了74個提名,指在上月29日宣布參選後,街坊的反應不俗。

前九龍西立法會議員劉小麗讚揚,李國權是有實力的社區耕耘,多年來一直和長者及基層市民一起打拼,在墟市議題上出心出力,「李國權能凝聚街坊,是最有實力的新力軍。」

IMG_0208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表示,一個月來說得最多的是,「誰大誰惡正確,誰窮誰老誰孭鑊,林鄭欺老太甚,反對收緊長者綜援」,而過去便在長者綜援議題上曾和李國權合作,並向他請教,希望未來能在立法會及區議會層面上一起努力。

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提到,李國權的發言內容琅琅上口,「已經成個區議員咁」,祝願對方可以旗開得勝。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表示,大南和深水埗是一街之隔,街坊亦互相彼此認識,希望油尖旺都多些民主派議員。

IMG_0241
左為趙家賢,右為李鳳琼

曾參加去年東區區議會佳曉補選、社福同行成員李鳳琼表示,認識了李國權多年,讚揚對方對大南有深厚感情,笑言十分妒忌當區的街坊,「可以有咁好的社區工作者」,相信他會是合適的區議員。

社區前進在2017年3月成立,多名成員都是資深民間團體工作者,重點在油尖旺進行地區工作。旺角南社區幹事朱江瑋表示,李國權辭工全職落區,可見其對大南的深厚感情,重申大南需要的是願意付出的人,而不是只聽命令及指揮的人。

油麻地南社區幹事胡穗珊居住在大南長達十年,斥前任區議員只會派花及派湯,強調區議員不應以蛇齋餅粽攏絡街坊。她讚揚李國權是深耕細作的地區工作者,相信對方在進入議會後,能反映居民意見和監察建制派亂洗錢。

IMG_0213
左為劉小麗,右為吳志輝

旺角東社區幹事林兆彬則稱,年初四的傳統是接財神,但今日是要迎接勝利之神,指今年是區議會選舉的換屆之年,民主派要由年頭贏到年尾。社區前進成員吳志輝提到,由醫療問題認識李國權,夜間門診,一直為市民爭取,希望大南的居民能給機會予李國權做得更多。

IMG_0228

居住在大南的街坊鄧永謙大讚李國權,指他是深耕細作的社區工作者,強調區議員是和居民一起改善,「不是一個人去砌」,而是和街坊一起參與。鄧永謙表示,李國權當選是實至名歸,稱很榮幸能和他一起工作。

記者:麥馬高

新年夜市遺大量垃圾 市民促訂小販政策減少浪費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各區熟食夜市也告落幕,同時遺下大量垃圾。有關注新年熟食墟市善後工作的市民指,在砵蘭街夜市收集到的棄置物資比去年多逾十倍,情況「遠遠超出預期」。

市民代表吳卓恆表示,此次行動由一眾關注香港夜市的朋友自發,仿效政府今年於推行的綠色年宵計劃,於夜市後發起回收行動,主張減少浪費。吳卓恆強調並非要控訴小販的浪費行為,而是希望夜市「長搞長有」。

市民梁瑋晴表示,今年夜市比去年更為「墟冚」,參與的攤檔及市民較去年多出一倍,而攤檔棄置物資的情況亦更為嚴重,他們所收集的物資是去年的十倍以上,情況「遠遠超出預期」。

IMG_3039

市民吳煒彬表示,收集到的棄置物資包括16個煮食及燒烤爐、40公斤炭、720隻雞蛋、麵包、椰皇、梳打水、100包以上的雞翼尖、以及十幾張枱凳。吳指出,有部份收集的食物例如雞翼尖,並未開封已棄置於垃圾筒內,而所收集的傢俱亦可見只於夜市使用過數日,批評是「非常、非常浪費」。

吳煒彬認為政府須負上責任,他指出政府現時欠缺周全政策,小販在農曆新年後,不得不結束攤檔,造成不少檔主選擇直接棄置所有剩餘物資。

吳卓恆建議政府於運動場等指定區域,恆常舉行熟食墟市,發出合法小販牌照,以及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推行租借餐具等服務,並帶頭鼓勵回收,減少浪費,推廣香港夜市文化。

IMG_3055

記者:陳浚立

旺角衝突三周年集會 本土派籲毋忘在囚義士「睇住香港,做埋佢哋個份」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還原真相 毋忘義士」旺角衝突三周年集會昨晚在港大學生會大樓舉行,香港民族陣綫發言人梁頌恆、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專欄、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和曾因參加抗爭被捕,及後刑滿出獄的楊逸朗等人輪流發言。本土派在集會上播放了一段旺角衝突的短片,在活動結束前,楊逸朗又讀出在囚抗爭者的來信及鼓勵字句,希望港人可藉此了解旺角衝突當晚的真相,為在囚者洗脫暴徒污名;集會約有百餘人參加。

無標題

集會由港大、中大及理大學生會主辦,香港民族陣綫和學生動源等協辦。在集會期間,曾有兩次因群眾發現藍絲及便衣警員而發生爭執,最後二人分別由保安護送至地鐵站離開。

集會開場先播放了一段旺角衝突的影片,影片可見當晚示威者讓出道路讓警員處理交通事故、警方曾向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台仰稱無意清場等等,以佐證當晚衝突乃由警方一意孤行驅趕示威者而起。

無標題
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

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表示今次是一場「遲來的集會」,指集會象徵社會仍有人矢志守護這段抗爭記憶,毋忘身陷牢獄的抗爭者。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認為,旺角衝突的真相至今仍被埋沒,流亡海外和身陷牢獄的義士始終未獲正名。他強調港人必須「為佢哋睇住香港,做埋佢哋個份」,唯有繼續抗爭,獨派所承受的一切屈辱及犧牲方不會白費。

練乙錚發言時指出,自2012年起香港的社運出現過三次波峰,分別為反國教集會、佔領運動及「魚蛋革命」,指三場運動均由年輕人主導,且具有分水嶺的意義,象徵著香港的抗爭焦點從政制改革演變成植根本土、倡議獨立的進程。

他認為,縱然三場抗爭均失敗告終,但已對年輕一代造成深遠影響,世人更從此得悉香港的分離主義,與西藏、新疆、南蒙、台灣形成邊域上的「五獨」。練乙錚援引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 「一切歷史皆為現代史」,指出舊日歷史與當代的社運本質是異曲同工,只是枝節略有不同。

無標題

練乙錚又以1898年的戊戌維新為例,指一場由中華帝國統治階級發起的民主化自救運動,因保守勢力的反噬,最終無功而還、肝腦塗地。此後慈禧廢光緒、六君子問斬,維新派與一眾有識之士兵敗如山倒,自此一蹶不振、集體抑鬱。

練乙錚把當年被一網打盡的維新派比喻為魚蛋革命後被收監的大批本土派骨幹成員,他認為香港的處境雖然不至戊戌維新般淒慘,但亦有可比擬之處。他指儘管戊戌維新未竟全功,但清朝終究在十二年後覆亡。他儆醒地說,即使滿清傾頹,但革命黨卻未能如願成就民主共和的大業,可見長遠打算對於革命黨人的重要。

對於抗爭手法的分歧,練乙錚認為戊戌維新屬於和理非的改革,但面對專橫霸道的滿清政權,辛亥革命乃以暴力迎擊。練乙錚認為香港目前不具備持久勇武的條件,因為以和平手法籌備自決倡議獨立將更為可取。但他又強調,不能以道德規範約束勇武抗爭,並以周武王伐紂為例,指周軍乃正義之師,但姬發誅除紂王、直搗朝歌,誅弒皆為暴力。

台下頓時掌聲雷動,練乙錚則道細讀歷史或可開創新局,為流亡或收監的先行者著想的最好辦法。最後他朗讀一首名為〈What happens to a dream deferred?〉的詩憑詩寄意,寓意即使運動落幕、群眾四散,但種子早已植根。練乙錚最後指,種子長埋泥土之中,將在不知名的春天開花結果;但在春意盎然以前,必先捱過這段漫長寂寞的日子,這同時是最為忙碌的日子。

無標題

在立法會審議版權條例草案時,被控串謀縱火罪而判囚兩年的楊逸朗表示,一年前正在獄中過年,對仍然身陷牢獄的示威者感同身受。他指出,坐監不僅是在狹小空間失去自由,更是失去尊嚴與人格,還受盡自命清高的「獄卒」百般嘲諷奚落。

楊逸朗坦言,待在獄中一日已然難捱,更何況三五七年。他提到許多政治犯年方二十,如今卻把最好的花樣年華賠在獄中;又強調身處自由的同行者必須多加關心在囚義士,一切細微的關懷例如探訪、來信、電台點唱,已足以讓他們有好好活著的信念。

楊逸朗最後讀出多名在囚示威者的來鴻,包括在旺角衝突案中被判七年、刑期最重的「光明」盧建民,他呼籲同道不要懷憂喪志、堅持到底。盧建民指出,即使自己並非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自小來港,早已視香港為安身立命之所;如今香港遭逢危難,移民絕非良策,港人理應周旋奮戰到底。

無標題

另一人則以筆名「古羅羅斯」來信,提到自己正在申請假釋,不便公開真實姓名。但他同樣懷抱希望,指一直努力健身鍛練,未有片刻鬆懈,更希望出獄後參加半程馬拉松。而被判囚3年9個月的鍾志華表示,新年目標是繼續抗爭。楊逸朗宣讀來信期間,直言自己也為鍾的堅持感到震撼,非常敬佩其情操。

最後一封信來自旺角衝突案中最年長的被告、73歲的陳和祥,他被判囚3年5個月,如獄中行為良好可獲扣減三分一刑期,估計可在2020年8月獲釋。他表示收到許多有心人寄來信件和心意咭,當中有一封由六四學運領袖封從德自美國寄來的信,令他尤其觸動。他未有透露信件內容,但認為六四與本土派並非「無計傾」。

無標題

在集會期間,有疑為親建制的 Facebook 專頁「時聞香港」管理員偷拍出席人士的容貌及疑有便衣警員混進場內,令集會人士一度鼓譟,並將他們包圍,最後兩人分別由保安護送至港鐵大學站離開。

記者:湯偉圓、梁天心

【大南補選】建制群星拱照李思敏參選 梁美芬:要再下第三城

$
0
0

政府合署的保安在工作期間和鄭泳舜及陳凱欣等人合照

(獨媒特約報導)油尖旺區議會大南補選昨日開始提名期,經民聯李思敏今早報名參選,建制派群星拱照,包括經民聯主席盧偉國、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去年九龍西立法會補選中當選的陳凱欣、鄭泳舜和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規模如同立法會補選。梁美芬更表明,建制派要繼去年311及1125後再下第三城。她指今次雖然是一場硬仗,但建制派是「大團結」參與競選工程,並會以跨專業的團隊支援李思敏。

IMG_9116

原當區區議員莊永燦在去年病逝,補選的投票將會在3月24日進行,代表民主派參選、社區前進的李國權昨日已經報名。與莊永燦份屬師生關係的李思敏繼承其工作參選,她表示「對勝算有信心,唔係唔會企出嚟」。記者問到她比李國權優勝之處,李思敏稱「大家都是新人」,只做好本份,「時間會證明一切」。

李思敏的競選口號為「思承正氣,服務大南」,她發言時表示,由幕後走到幕前,參選是深思熟慮的決定,「決定要孭起大南社區服務團呢支旗」。她提到,服務不是叫口號,而是要多元地聆聽居民意見;又點名感謝經民建聯油尖旺區議員黃舒明、黃建新和陳少棠的教導。

IMG_9110

多名建制派輪流發言,盧偉國稱對莊永燦的離世感到悲痛和難過,但對莊永燦培養出李思敏這樣的好徒弟感到高興,「佢有習武之人的正氣和正義。」工聯會吳秋北則稱,個人及工聯會都會全力支持李思敏。

IMG_9133

民建聯的鄭泳舜表示對補選的感受特別深,去年今日正在準備311補選,強調民建聯全力支持李思敏。在1125補選勝出的陳凱欣表示,莊永燦去年臥病在床都關心及支持自己,感到感激,「我同李思敏都細細粒,但佢比我仲打得。」

IMG_9128

已故莊永燦的兄長莊永元和姐妹同到場,表示莊永燦以正氣敢言見稱,對任何事的立場都毫不隱瞞,李思敏是繼承他的最佳人選。

IMG_9047

在造勢期間,建制派人士塞滿整個旺角政府合署的門口,對途人造成不便,政府合署的保安更在工作期間和鄭泳舜及陳凱欣等人合照。記者昨日同採訪另一參選人李國權的造勢,但保安卻多次查詢完結時間和要求不要阻塞門口,明顯有厚此薄彼之嫌。民建聯在油尖旺區議會擁有最多議席,區議會主席葉傲冬、前主席鍾港武、區議員關秀玲、楊子熙、劉柏琪都有到場。

IMG_9055

此外,經民聯的地區樁腳亦空群而出,包括深水埗區議員梁文廣、林家輝、大埔區議員羅曉楓、陳灶良、西貢區議員李華光、葵青區議員李志強、社區幹事龐朝輝、黃永威、李超宇、萬子殷和丁煌等。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更壓軸登場,大讚李思敏形象正氣及陽光,發言時更一度走音。他強調,自己作為業界代表(按:立法會功能組別區議會界別),認為李思敏已俱備區議員的特點,即有抱負、承擔和決心。

今次補選的任期只有半年,李思敏最後表示會積極地為居民爭取應有的權益,尤其改善大廈管理,包括在區內推動聯廈聯管。

記者:麥馬高

梅利退役之痛——股臼夾擠綜合症

$
0
0

今年澳網的記者會上,梅利哽咽自曝退役決定,鴨舌帽愈拉愈低。是應該正值事業高峰的他對自己和球迷的無地自容,還是要擋住不應輕彈的男兒淚,球迷看見也覺得揪心。

2017年中他已經飽受髖關節傷患困擾,經歷了無數復健、數個傷出和溫布頓的衞冕失敗, 2018年1月在澳洲向骨科醫生John O’Donell求診,做了第一趟手術。他復出日子由原本的5個月後的格拉斯哥挑戰盃延至6個多月後的皇后錦標賽,還要在第一圈出局。再退出溫布頓、美網一輪遊,醞釀到今年澳網慘敗,我在打這些戰績都替他感到納悶。

到第二趟手術他在社交網站發出的照片,我才肯定他患上的是股臼夾擠綜合症及併發的骨關節炎和軟骨磨損。

螢幕截圖 2019-02-08 上午2.33.16

髖關節由大腿股骨球狀(head of femur)連接杯狀盆臼(acetabulum),兩端都有軟骨作緩衝。運動員的活動量比人大,關節長期受壓,會形成股骨凸輪畸形(CAM deformity)或盆臼增生變成蟹鉗狀畸形(pincer deformity)。若活動方式再沒有任何轉變,軟骨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關節空間會變得陝隘。而骨科醫師見到照片有上述結構性病變,都會提供手術作為治療方案的意見。


圖:NHS

下筆一刻我要十分小心。因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這些磨損和痛症的關聯其實沒有大家想像那麼直接。

有美國骨科醫生在先進運動會向500多位60歲以上運動員進行髖關節影像普查。能夠進行體育競技的長者,疼痛不會嚴重到生不如死,但當中竟然有超過80%有以上有關節畸形狀況,甚至有先天性半脫臼狀況,卻在活動狀況問卷表示沒有因為髖關節任何症狀影響訓練和練習。被檢查到兩側都有畸形狀況的運動員中,只有26%報告兩側都有髖關節痛症。數據分析後亦發現,畸形的嚴重程度亦證實和骨關節炎發病率沒有直接關係。臨床人員也以為關節僵硬是因為畸形而生的症狀,但再有另一項研究顯示,關節僵硬和畸形嚴重程度也沒有直接關係。

那痛楚從哪兒來?媽,我很亂。

不要亂,只記住:畸形和退化,只是勞損的結果,施行任何修補後遺症的手段,而沒有處理勞損的成因,關節表面被手術刀批得多麼美,活動方式沒變,依然在以高強度運動量撞擊關節同一位置,會浪費醫師的一番心血。

有時連臨床人員也覺得髖關節受壓都是直線抽擊,忘記了髖關節是一個可以360度旋轉的關節。運動員因為技巧需要,髖關節長期在旋轉幅度邊緣受壓。除了骨和骨之間的碰撞,週邊的靭帶亦因為長期拉扯而鬆脫,這簡接地會增加關節在活動期間在旋轉時的離心和撞擊力,若果身體有正常恢復和適應,靭帶和骨質會長厚作緩衝,簡接形成上述畸形,亦解釋為何有人在照片照出畸形而沒有產生任何症狀。

而更多人在關節拉到靭帶前,已經拉扯到週邊肌肉。髖關節除了大幅度活動的肌肉外,也有四塊外旋肌、臀中肌、梨狀肌及髂肌負責收縮,將球狀骨「吸入」杯狀骨增強關節穩定性。關節、靭帶、肌肉三劍客相互合作,儘量保證球只在杯中轉動;反之,不同組織的撞擊拉扯就會傳到神經,形成痛症。

有證據顯示有中度至嚴重髖骨關節炎的患者的臀中肌在磁力共振掃描底下發現萎縮,甚至有脂肪積聚在肌肉纖維中間。另外,醫師進行髖關節修補術時亦需要劏開髖關節小外旋肌以便內窺鏡進入關節表面。這些骨科醫師未必在診治時告訴患者,卻都是在復健時進展的重要因素。

4ddb-986f-c6f65771637b.jpeg" width="640" />
髖關節表面(左)及深層(右)肌肉

我假設梅利的治療師和體能教練團隊都知道這些醫療程序對髖關節週邊肌肉的影響。但要由等待手術時已劏爛的肌肉自然復原,再由激發肌肉收縮到增強肌力、持久力和爆發力,再和髖關節大肌肉甚至核心肌群協調至可以進行高水平競技,2018年1月動的手術,醫護向世界頂尖球員保證5月可以復出,我會懷疑為甚麼他們會如此進取。又或者,又是地獄賽程惹的禍,他們都被逼著如此進取。

另外一個凡人的問卷調查顯示,就算醫師有無硬銷髖關節動手術的好處,患者對股臼夾擠綜合症的修補手術都有過高的期望。術後12個月的跟進,收回來的問卷只有約60%滿意手術結果,其餘表示他們仍然需要服用止痛藥減輕痛楚或者仍然需要枴杖助行;收不回問卷的,研究人員打電話跟進,大都被病患問侯祖宗十八代,質問為何動手術這回事不是一勞永逸。

梅利能否如願無痛打完溫布頓作謝幕,作為每天工作都幫人家復出的我,還是不敢太樂觀。

參考文獻:
Anderson, L. A., Anderson, M. B., Kapron, A., Aoki, S. K., Erickson, J. A., Chrastil, J., Grijalva, R., … Peters, C. (2015). The 2015 Frank Stinchfield Award: Ra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Common in Senior Athletes With Well-functioning Hips but Not Associated With Osteoarthritis.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474(2), 342-52.
Gosvig, K..K, Jocobsen, S., Sonne-Holme, S., &Gebuhr, P. (2008). The prevalence of camtype deformity of the hip joint: a survey of 4151 subjects of the Copenhagen Osteoarthritis study. Acta Radiol, 49, 436-441.
Mannion, A.F., Impellizzeri, F.M., Naal, F.D., Leunig, M., (2013) Fulfilment of patient-rates exoextations predicts the outcome of surgery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1: 44-50.
Retchford TH, Crossley KM, Grimaldi A, Kemp JL, Cowan SM. Can local muscles
augment stability in the hip? A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J Musculoskelet
Neuronal Interact. 2013 Mar;13(1):1-12. Review. PubMed PMID: 23445909.
Weir, A., de Vos, R. J., Moen, M., Holmich, P., Tol, J.L. (2011). Prevalence of Radiological signs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long-standing adductor-related groin pain.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5(1),6-9.
Zacharias, A., Pizzari, T, English D.J., Kapakoulakis, T., Green, R.A., (2016) Hip abductor muscle volume in hip osteoarthritis and matched controls,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4, Issue 10, Pages 1727-1735

原文刊在網誌
作者 Facebook Page

歐美民粹主義與香港的移民政治

$
0
0

香港公營醫院爆滿和人手不足的長期問題,成為近日輿論焦點。有醫生明言,若不叫停持單程證來港的內地移民,只會大增公營醫院負荷。一方面,醫護界強調醫者一視同仁,提出單程證問題並非鼓勵歧視內地移民;另一邊廂,有民間團體發起聯署並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減少單程證來港人士數量,紓解香港醫療和資源壓力。

中國內地來港移民的爭議,已持續了20年。支持和反對內地移民來港的香港市民,分歧不僅在於移民政策配套,也在文化身分認同和意識形態分野。支持內地移民權益者,往往被譏諷為「大愛左膠」;反對移民來港者,則不時被冠上「右翼民粹」的標籤。

關於自由左翼和民粹右翼的論爭,在近年學術界相當蓬勃。幾個月前,兩位學者Roger Eatwell和Matthew Goodwin便撰寫了一本入門讀物《國族民粹主義:反抗自由民主》,以歐洲右翼政黨崛起、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特朗普上台為例,解說以國家利益和文化為先的國族民粹主義為何興起、如何發展。

兩位作者認為,國族民粹主義不止是因為嘩眾取寵的政治領袖得以大行其道,而是有更深的4個結構因素:第一是來自民眾對朝野政客和現有政治制度的不信任(distrust);第二,來自民眾焦慮外來移民會改變國族結構穩定性,繼而摧毁國民經歷史建構的身分認同以至生活方式(destruction);第三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收入財富不平等,令民眾飽受剝削(deprivation) ;第四是民眾與傳統政黨愈加疏離,政黨和民眾的連結逐步消散(de-alignment)。這4個因素,造就了一批民眾——自認在政治上毫無話語權、感到移民潮衝擊主流族群而威脅國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滿新自由主義經濟制度加劇剝削與不平等,更無法繼續認同長期支持的傳統政黨和政治領袖。

值得留意的是,支持國族民粹的民眾其實相當支持民主,甚至要更多的民主,希望透過直接民主如公投,令更多政客能同情地聆聽和理解民眾聲音,「讓權力歸於人民」而非建制的政治和經濟精英。國族民粹主義者認為主流精英不可信,是因為他們往往迴避國民身分認同與移民衝擊的問題,甚至反過來指斥這些民眾是法西斯主義者和種族主義者。國族民粹主義者對於自由派的中產專業人士將移民問題、少數族群權利和自由貿易,視為不證自明、理所當然的態度,也是嗤之以鼻。國族民粹主義者重視解說政治信念多於客觀經濟數據,在大選投票時也不計較成敗得失和政策成本,只欲透過選票確立一系列價值信念,例如是「國家高於國際」、「振作國民身分」、「穩定大於一切」和「民眾大於精英」的信念,重奪政治話語權。

兩位作者分析,在國族民粹風潮下,西方政黨政治已逐步「向」右轉。即使極右政黨在歐美尚未執政,但傳統的主流保守政黨,也漸進地採納國族民粹主義者的政治議程,畢竟,它們易於連結純粹關心社會秩序和移民問題的選民。作者們認為,提倡社會民主主義的中間偏左政黨,需要有新思維和手法進入國族民粹主義者關心的議題,甚至要考慮作出短期的政策讓步,避免進一步流失選民支持。以移民政策為例,酌量收緊入境限制和讓高技術及從事公共服務的移工享優先移民資格,不一定和進步左翼政治相違;但將問題簡化為支持開放邊境,讓任何人都能遷移入籍與否的立場問題,更會令政黨的支持者剩下少數的左翼信徒。

筆者因篇幅所限,難以詳細分析《國》一書其他精彩之處。但讀者也許更關心,兩位作者的觀點是否能套用在香港的處境。《國》一書對民粹主義政治發展的描述,和香港「本土主義」興起有不少相近之處,尤其是經濟不平等和朝野政治精英表現引來民眾反感等。然而,歐美國族民粹主義生於民主的土壤,民眾始終能透過選舉政治影響執政黨,民粹政黨也有機會藉選舉上台執政,受主流監察制衡。但在香港,不論民眾抱持何種政治信念,選舉政治和政黨政治對關乎中國大陸的政策幾近無話語權。在一國權力結構下,即使多番提倡削減單程證配額,香港政府一日無審批權,中國大陸一日不回應香港訴求,也無法改變移民政策,以及民眾對這議題的想像。

兩位作者結語時指,主流政黨和社會需要找到新的進路和視角去辯論移民政策改革,否則國族民粹主義只會更氾濫。回到香港,應否叫停移民以減輕公共醫療系統負荷?右翼和左翼政團有沒有鬆動倡議的空間?這既是牽涉客觀數據的事實問題,也是包括主觀身分認同和社會願景的價值問題,更是政府能否有權管控移民來往遷徙的政治問題。儘管政治現實上「權不在民」,但至少具體、貼地的辯論,能夠刺激民間的思維,鬆動政治精英的意識形態框框,為同樣無權無勢的左右兩翼陣營「興橋搭路」,推進建設性的對話。

筆者並非在此要對支持或反對叫停內地移民的觀點作道德判斷,只是想指出,這現象正在呼應蔓延全球的國族民粹主義。為政者如繼續走舊路應對民眾的不滿,只會帶來更大的社會矛盾,也令民眾愈來愈討厭政治和在朝在野的政治精英。

延伸閱讀:Eatwell, Roger & Matthew Goodwin(2018). National Populism: The Revolt Against Liberal Democracy(A Pelican Book). Penguin Books Ltd.

本文原刊於2019年2月4日明報觀點版

國歌法立法——當愛國愛黨意識植入法律

$
0
0

腸/比卡超:

多謝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Hong Kong的邀請,昨晚很高興可以同 #梁國雄議員 Leung Kwok Hung 和 Figo Chan 陳皓桓 一齊用年初四咁嘅樣講國歌法

在文明社會中,政權是被公民社會批評、監察的對象。只要真正為公眾的福祉服務,自會贏得人民的尊重。

中共偏反其道而行之。國歌法開宗明義,就是要用來「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以及弘揚愛國精神」。其可怕之處,正在於它不單強迫人民尊重國歌、國旗等圖騰本身,更同時明文規定人民必須尊重圖騰所象徵和標誌著的國家,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所指,領導著這國家的中國共產黨,不服者就要負上刑責、面臨監禁。

我只想問,一個從來只會無理監禁維權人士,令他們新年都無法同家人團聚的政權,有何值得愛、值得尊重的地方?

更甚者,所謂「尊重」,很可能不只是被動地「不作出侮辱性的行為」咁簡單,而是你必須要主動獻媚,對政權流露正面的情感(譬如早幾年教育局說過的「聽到國歌要感動流淚」等等)。

正如英國最高法院在RT (Zimbabwe)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2012] UKSC 38; [2013] 1 AC 152案第42-44段中簡潔地指出,「無人應被強迫向暴虐的政權表示支持」;「在真正的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應享有不持有意見的自由 ... 極權政權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會堅持控制人們的思想以及行為。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中邪惡的思想警察,正逼真地刻畫了這點。」

這是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中共首次透過法律,將內地愛國愛黨的意識形態直接移植至香港的制度之中。

此例一開,之後類似剝奪思想、良心自由的惡法,必然陸續有來。

所以新一年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發聲,把握所有機會反對惡法,讓身邊的人都知道國歌法對大家人權的影響。


牛仔褲博物館

$
0
0

陳太提起牛仔褲說過不停,他們看着牛仔褲和官塘的轉變。陳生,本來裁縫,父親50年前已在現址經營,80年代中,轉營賣牛仔褲,陳太道:「全個官塘最齊的款(牛仔褲)。」訪問之時,有老主顧來買下三條褲,望着空盪盪的貨架,陳氏夫婦很有自信:「重建前,清貨清得好好,好多熟客來買褲,一買就三條、半打,他們都話之後無得買。」連鎖成衣店賣貼身、低腰,最合潮流的牛仔褲,她們三十多年都反行其道,賣高腰、濶褲浪(襠)及多袋的開工牛仔褲,殺出條血路。

專攻開工牛仔褲

「賣開工褲,最受歡迎地盤,開貨櫃車司機,客會買半打、三條,現在難找到開工褲。」她賣的褲不算最便宜,通常都要二百元,比連鎖店的特價貨更貴。她賣的是用料,全棉製做,襟用耐洗。款式也是獨有,「傳統款,好像有前袋,多袋牛仔褲,褲浪(襠)較寬,高腰。」百貨應百客,她知道不及廣告宣傳,就主攻實用路線,「不是賣給年輕人,是賣給成年人,以前兒子都有着,後來又不着,到他找到工作,做地盤安全主任,會着多袋牛仔褲,方便落地盤袋筆、簿及工具。」

衣服除了時裝,也要實用。另一優勢,「老公做裁縫,懂得改褲。」,只要顧客有要求,他們就立即度身改褲,務求令他們開工舒服。貨架放滿不同款式的褲,為何開工如此多款呢?「工友愛不同顏色,多褲顏色話俾人知已經換褲。」

牛仔褲達人

陳太80年代初從惠州來港,第二天就於佐敦公司賣高檔牛仔褲。當年,只有2千人工,牛仔褲要賣6百元,初來報到,自學英文,日子久了,通曉牛仔褲。二人於1984 結婚,見到官塘的西裝生意日漸息微,不敵大陸的競爭,1980年代中,由裁縫轉營做牛仔褲。由於在時裝店工作經驗,陳太見光獨到,引入不少牛仔褲,大受歡迎。她眼中的「所謂傳流,都是周期。來來去去都是蘿蔔、啦叭。」

她說較多人賣Golden牌子 ,「大陸都賣唔到,只運來香港賣。」以前本地多牛仔褲牌子,曾經暢銷全球,不少褲廠,專幫名牌代工,品質一流,但價錢平一大截。不要小看街頭小店,著名牛仔牌子Levi曾邀請她入貨,但要求先付按金,又要包銷,所以她決定不賣,專營工作褲。

因為多熟客,不愁銷情,她很少減價,近日重建在即,才全場8折。「以前新年做新裝很旺,全店都排滿是人。」

退休在即⋯⋯

未來,他們決定退休,熟客失望。市建局預計平台商場大約二年落成,商戶才可陸續復業。他們卻不表樂觀,擔心新場地落成無期,「估計落成後要四年,熟客都走了,不做。如果幾個月還可以考慮。」

新年要清貨,不能回鄉,二月後,離場,陳生陳太第一件事就是回鄉下。想起退休,年過六十歲老夫老婦未有打算,陳太唯一要求:「從來都無去旅行了,開舖40幾年了。只有結婚時,去澳門渡蜜月5天。」

陳生,你懂的了。

店舖:湘記服裝,牛仔褲,前身為裁縫店
歷史:50年
未來:退休

二月底,我們將舉行裕民坊告別展,告別屬於官塘人的裕民坊,未來重建後的觀塘變成大商場和豪宅。市建局表示約30檔街坊二年後仍可回來經營,而部份街坊未能順利於二月離場,我們將繼續監察。

繞道不是神仙棒 紓緩擠塞沒有萬靈丹

$
0
0

任何的小巴專線會穿越繞道,可以預期使用繞道的主要是私家車駕駛者,而不是一般搭公共交通的打工仔女。

我們如果把興建中環灣仔繞道和三隧分流兩項政策合併觀察,也會發現同樣的問題:根據黃仕進和侯道光兩位學者的文章,現時受過海隧道交通擠塞影響的車輛中,有一半是私家車,有接近四分之一是的士,公共交通及貨車相加,才佔餘下的四分之一。即使我們相信政府的計算及建議的收費水平,政策的主要受益群體仍然是以私家車出行的駕駛者,其他的道路使用者(包括不過海的道路使用者),只會受惠於預期交通擠塞紓緩後的溢出效應。

問題的根本核心仍舊是:為何我們在核心商業區的繁忙時段,容讓這麼多(一半以上)的私家車佔據有限的道路空間?完全不去疏理私家車的出行需求,只求在有限的空間分配越來越多的車流,這又可能行得通嗎?對每天因這種「車主個人選擇」,被逼在公共交通飽受塞車之苦的普通打工仔女,又是否公平?

萬惡的電子道路收費?

於是乎是否徵收「擠塞附加費」、在什麼時間徵收有關費用、覆蓋範圍大小,便不能單獨地分拆討論。假如我們相信中環灣仔繞道全面通車後,可以在數個月內創造新的道路容量的話,我們便需要把握時機,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的方式,訂立合適的收費結構和覆蓋範圍,減少私家車輛在繁忙時段進入中環的需求。否則時機一過,在私家車出行需求不變、甚至乎因交通更方便而增多的前提下,源源不絕的車流很快就會塞滿區區一條繞道。同樣道理對於三隧分流也是一樣。

沒有人會喜歡被徵收額外費用。不過,我們應該好好考慮,收費的效益是否大於成本,而且有些效益,例如健康,未必能夠容易地被量化估算,因而往往備受忽略。

被視為「萬惡」的電子道路收費,在海外實行的經驗都非常正面。單單從運輸署網頁列舉的例子,就包括英國杜倫、英國倫敦、瑞典哥德堡、意大利米蘭、新加坡、瑞典斯德哥爾摩及馬耳他共和國瓦萊塔等。好處不外乎是大幅減少交通流量、大幅減少車輛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懸浮粒子,有些地區亦錄得更多的行人流量。

其中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例子,更可以作為社會科學實驗及民情如何逆轉的「典範」。本來,在政府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的初期,雖然計劃取得成效,車流大幅下降,主流民意仍然反對收費,後來市民更以公投的方式取消收費。最戲劇性的畫面於正式取消收費的一日發生:2007年8月1日,電子道路收費被正式取消的第一天,所有之前消失的車流,都在一夜之間全部重現!


圖:斯德哥爾摩取消電子道路收費前及取消道路收費後的交通情況,圖片來源:Screenshot from TED talk

在這樣強大的成效(與擠塞回歸的事實)面前,民眾逐漸理解收費所帶來的效益,民意亦逐部扭轉,由2005年只有三成的支持度,上升至2009年的接近七成。

或者你會質疑,收費水平是否具有足夠的阻嚇力?為維持收費效力,斯德哥爾摩政府會否透過不斷加價阻嚇司機,才有這樣明顯的成效?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原來只需要1至2歐元的收費,就足以令路面20%的車流,在繁忙時段消失。

這20%的車流有多重要?需知道所有巴士和貨車合併起來,也不過佔據香港三條過海隧道25%的車流而已。減少20%、甚至乎10%的車流,已經足夠讓馬路重新暢通起來。

紓緩擠塞沒有萬靈丹

其實,紓緩交通擠塞沒有萬靈丹。以上所講電子道路收費的好處,也必須有其他政策加以配合,否則的話,收更多的錢,建更多的收費區,只會徒令市民質疑政府歛財,也未必真的可以做到分流或壓抑需求的效果。

其中一個必須要處理的,就是香港人居住與就業地區相隔太遠,每天返工及放工時間,都會製造大量跨區車流的現象。這是規劃失衡導致的結構性問題,不能夠透過政府既有的計劃去處理。我在本欄的多篇文章亦再三提議,政府必須要帶頭分散部門總署的地點至全港十八區,不單作為改善規劃失衡的表率,亦有助建立地區的行政中心,令相關的龍頭企業考慮進駐港島核心以外的地段,九龍東的規劃便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新移民醫療需求數據補拾

$
0
0

今早接受電視台就新移民的醫療需求爭議為題的訪問,怕自己表達得不夠好,特意把說過的重點在這兒摘下,留個紀錄。

1. 首先,任何的數據分析都有一些基本前設要先講清楚,否則就不能做分析的了。我發現這個爭論當中雙方的前設並不一樣,變得很雞同鴨講。在香港,使用公營醫療的有新移民,有本地人,有外籍家傭,有留學生,還有外國來教書的大學教授等等。在眾多需求當中,如果你一開始就認為新移民和其他是不同類的,那麼其實是不需要做數據分析的,因為在這前提下單程證無論是一個還是一萬個也可以是太多。這是立場問題,用不上數據分析支持,產生的爭拗也不是數據分析可以處理得到。

2. 如果這是你的立場,那麼要討論的其實是單程證政策本身,例如有沒有可能減少,要點減先合理,點可以避免產生副作用等等。但這樣的討論在現在的香港也很難做得好,因為沒有審批權。爭拗完了無論你想減還是加單程證,香港也不能話事;當沒有實行的可能,討論就好容易走向極端,而不會思考各種需要權衡輕重的地方。這點其實也有點無奈,因為大家心底裡會覺得沒有實行的可能,也就不會討論得仔細和謹慎。

3. 如果我們放低上述的前設,從需求的角度出發,新增的公共醫療需求入面,有幾多是來自新移民呢?這兒我要指出一個常見的統計問題,就是不同加總方式為基礎的分析,結果可以是相反的。整體來說,香港的人口總數的增長主要係來自新移民,這點是無用置疑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所產生的醫療需求都一樣,一名長者的醫療需求是一般人的幾倍。如果分開歲數計,就2006至2016年期間,65歲以上長者人數增加了31萬,以下的只增加了16萬。長者人數的增加已是其他人的一倍,再加上長者本身的醫療需求又是一般人的好幾倍,很明顯公共醫療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是人口老化。我要特別提一句,長者的增加絕大部份是來自香港人本身的自然老化;新移民入面年紀大過65歲的,每年只有幾百個。

4. 當然,新移民本身都會老。過多十幾年,今日的新移民就會變成到時的醫療需求。但如果要講到十幾年之後,就不應只講需求,而不同時討論供應了,畢竟未來十幾年的供應是多或少是可以改變的。反轉頭講,2007年的時候香港政府估計香港於2016年的人口是745萬;結果該年真正的人口是733萬,是少了,不是多了。我想指出的,是無論新移民又好,人口老化又好,都不是忽然出現的,而係可以預測,可以準備的。如果香港政府在那十年有好好為那個745萬的目標做準備,今日的香港無論醫療、教育、房屋都好,都會是太多而非不足。有這個實在的責任問題要去追究,如果我們還就新移民議題互相攻擊,我擔心我們放生了香港政府。

5. 至於前線醫護聲稱自己經驗所得多數接受服務的都是「R字頭」新移民,我想做前線醫護都一定會有基本的科學訓練,而基本的科學訓練告訴我們這種觀察最少有三個問題:第一,定義問題,身分證「R字頭」不一定是新移民,高登仔都知道;第二,觀察問題,個人經驗從來都很不可靠,否則我們就不用發明研究方法;第三,就算這觀察是客觀的,也只能反映一時一處的情況,不能反映整體。例如我很喜歡叫我的學生猜香港慣常說普通話的人的百分比,通常他們都會猜兩成,不過真正的答案是1.9%,相距十倍。其實在大學校園內這數字恐怕真的是兩成,學生的印象受所處環境影響。很希望這些醫護都可以回憶一下他們學過的基本科學訓練。

6. 如果醫管局提供更多數據,當然我們可以做更多的分析,但我對這些更多分析可以解決爭議並不樂觀。舉個例,在綜緩議題上我們已經有很好的數據。我們知道在所有的綜援個案中,新移民因為失業而取得綜援的比例是0.47%,一百宗也沒有半宗,但坊間仍然一說起綜援就會想起新移民,然後說新移民「有手有腳唔做嘢攞綜援」。這個數據和坊間印象的落差,讓我想起著名地理學者梅西教授的說法:她說到美國的移民爭議時,認為就算學者專家如何嘗試澄清對移民的種種誤解,最後恐怕還是會徒勞無功的 — 因為這些誤解只是表徵,內容不重要,重點是人們要通過這些說法去表達他們的恐懼。放在香港,在中港政治關係完全不平等的前提下,很難通過數據分析去完全回應對新移民的誤解(坊間也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有得揀的叫移民,冇得揀的就應該叫殖民)。這恐怕才是問題的真正核心吧。

7. 順帶一提,家庭團聚和150名額是偽矛盾來的。家庭團聚的需求正在下降中,去到2026年的每年單程證流入預計是36,500人,即是每日100人已經可以滿足現時定義下的家庭團聚,而不會帶來額外的社會成本。當然,這是假設家庭團聚的定義不變,這又回到審批權的問題了。

8. 其實就算沒有醫療問題,單程證制度本身都要改啦。怎麼可能單程證會不設品格審查的呢?

漁護署擬收緊養魚牌 魚戶控訴、質疑為填海基建消滅漁民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漁護署計劃收緊養魚排續牌條件,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聯同二十多名養魚戶舉行記者會,表明反對署方收緊魚類養殖區牌照的建議。日後養魚牌將設立三項新規定,包括漁排面積需與牌照面積一樣、養魚面積需佔魚排70%以及每一平方米魚排需十公斤魚穫,朱凱廸形容是「三辣招」,迫令漁民承擔不成比例的風險,要求撤回新措施。

西貢糧船灣養魚戶吳少茵,她指影響漁戶面對各種天災,承受血本無歸的風險。去年颱風山竹襲港,養魚戶就如「世界末日」,至今未恢復元氣。颱風後亦令西貢海水嚴重污染,署方多次發出六次紅潮警告。吳少茵直指漁護署的新措施不能協助他們,反而令他們更加「窮途末路」。吳少茵批評養殖標準「堅離地」、陷阱及高門檻,質疑政府的用心何在,「佢地無任何數據俾我地睇(十公斤標準)係work既」,她指不同魚類有不同用地需要,如果「魚碰魚,價值已經會降低。」

IMG_9208
西貢糧船灣養魚戶吳少茵

她續指署方沒有幫助養魚戶,包括提供新魚苗及改善水質。他們如需符合署方新標準,必須大額投資,「漁民得三餐溫飽,無能力再投入人力物力」,「係咪想迫死我地?政府係要消滅我地漁民。」吳少茵表明要「抗爭到底」,又稱「來生不做香港漁民」。

西貢滘西洲養魚戶張全稱,曾購入大量黃立鯧,結果損失數十萬,漁護署當時告訴他香港水質太差,不適合養殖,「依家根本養唔到魚,你仲要收緊,即係要收曬我地啲魚排」,「我地依家乜野都做唔到。」他同促政府改善水質。

IMG_9220
西貢滘西洲養魚戶張全

對於政府設全港魚排水質均無問題,更認為可以增加魚排面積。張全反駁署方檢驗時可能合格,但漁民24小時都在魚排,一旦紅潮來臨即令養魚死亡,不同意署方的說法。他指署方發出的紅潮預警並無意思,因為養魚戶不被容許拖走魚排避過紅潮。

從事休閒漁業的西貢榕樹澳養魚戶梁國栓稱,過往政府幫助漁民轉型,認為容納旅遊業才是可持續發展。他又指不少漁民感覺政府是為未來的填海及基建鋪路,故先行取消養魚戶的牌照。他的魚排目前的面積約300平方米,如需符合署方新規定至少要40至50萬。

IMG_9231
西貢榕樹澳養魚戶梁國栓

另一養魚戶尹先生稱,2015年大埔鹽田仔曾發生有毒的米氏凱倫藻紅潮,目前仍間或發生在吐露港一帶。滘西洲養魚戶周先生稱,曾有紅潮令全島的養魚全部死亡,政府當時放寬魚排用途,讓其他投資者作休閒垂釣,新措施將令這些投資「全部倒曬落海」。

朱凱廸諷政府鼓勵長者就業,是以懲罰的方法即收緊長者綜援推動,同一手法又用於養魚戶身上,「唔好諗住用罰人既方法達到目的」。養魚戶堅決反對收緊海魚養殖規管、要求改善水質及養殖環境及放寬魚排作休閒旅遊用途,朱凱廸則會於明日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上,要求漁護署撤回建議。

IMG_9239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

朱凱廸指魚排除經濟價值外,亦有社群及文化意義,認為政府要有積極政策推動。他亦批評漁護署曾舉行諮詢會,已經遭養魚戶炮轟,但仍一意孤行計劃於4月1日推行。

對於諮詢會的情況,養魚戶蘇先生當時曾問漁護署如今年的魚死亡,養魚戶如何是好,署方竟稱「出年再買過」,批評署方官員「不斷講大話」。對於有否向業界代表、民建聯何俊賢求助,他稱曾致電何俊賢,但對方「無覆我地,都唔知點代表我地」。

記者:麥馬高

葉劉、麥美娟提私人法案規管領展 區諾軒批多漏洞 民主派考慮另提草案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昨聯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向政府提出私人條例草案,要求修訂《房屋條例》和《稅務條例》,在公屋及居屋引入租金增幅管制及空置稅,規管領展於公屋商場壟斷等行為。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諾軒回應稱草案中有不少漏洞,例如必須限制改變功能,和質疑修訂《房屋條例》未能對症下藥,表明民主派將考慮另提草案。

重申必須限制改變功能

區諾軒稱,領展現時最嚴重的是拆售問題,商場在拆售後,改建作和民生用途無關的設施,如南區的田灣商場成了國際學校,而柴灣興民商場和沙田新田圍商場則成為老人院。他質疑,葉劉淑儀和麥美娟的草案中,沒有處理限制拆售後改變功能的問題,「要認真處理領展問題,除咗租金升幅外,一定要處理改變原有功能的問題,呢個好重要。」

對於葉劉淑儀及麥美娟提出修改《房屋條例》,區諾軒認為這未能完全處理前房委會出售的180多個物業,因為在出售後已不受《房屋條例》規範,「用《房屋條例》去限制租金,一係導致司法覆核,一係就令業主告政府。」他認為政府很大機會會因為法律風險及財政問題而不接納草案,「咁樣只係盞搞,唔應該俾虛幻希望市民。」

區諾軒強調如果要立法規管領展,便應獨立立法,而不是修改《房屋條例》,「應由某年某月開始這計,先會避免到潛在的司法覆核。」針對空置税的問題,區諾軒認為不能個別處理,必須和改變用途一并處理,「業主租哂做其他用途,咁咪唔空置?業主如果租哂做迷你倉咪得囉。」

IMG_9252

區諾軒:懷疑可能只係葉劉同麥的個人意見

區諾軒又透露,民主派今早曾開會商討對策,指新民黨及工聯會的草案並不完善,將考慮自行提草案及作出修正。區諾軒對獨媒表示,葉劉淑儀沒有聯絡民主派,包括自己爭取通過草案,指無意猜測對方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民建聯在整件事上缺席,令人懷疑可能只係葉劉同麥的個人意見,無得到建制整體的共識。」他重申民主派是「睇道理,而不是睇人」,所以「不能一人說了算」,呼籲對方多作交流,認真完善草案和願意支持民主派的修訂。

「領展又係內地購買新物業啦,呢啲香港人血汗錢嚟嫁大佬。」區諾軒斥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競選時曾表明領展是三座大山,呼籲對方負責任,讓議員提出的私人草案能在立法會討論及審議,「佢自己都意識到係問題。」

在葉劉淑儀及麥美娟的記者會後,領展昨日隨即迅速發新聞稿回應,稱公司一直依據商業原則運作,致力提升旗下商場及街市物業的質素和管理,為顧客提供更多選擇,為商戶帶來更多生意,並同時改善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 發言人表示,如果草案獲通過,有關法律將適用於全港其他商業物業,認為影響深遠。

記者:麥馬高

【旺角騷亂案】交通部總督察稱認得「美國隊長」 辯方質疑認錯人

$
0
0

(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農曆年初一至二的旺角騷亂,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各被控一項暴動罪。容偉業被控一項煽惑非法集結罪、一項非法集結罪、四項暴動罪及一項襲警罪。時任西九龍交通執行及管制組總督察孔憲裘供稱,在過往不同的公眾活動中見過第四被告容偉業逾40次;亦曾在報紙上看到有關容的報道,得悉他綽號為「美國隊長」。容的代表大律師郭憬憲質疑孔認錯人。

過往公眾活動見逾40次 總督察稱認得容偉業

時任西九龍交通執行及管制組總督察孔憲裘供稱,在2016年2月9日凌晨到達亞皆老街,當時示威者已衝出馬路,馬路上有雜物包括水馬、卡板等。孔稱被一名穿藍色外套、高大、略肥材及圓臉的男子用棍襲擊。該男子當時沒有戴口罩。孔隨即揮動警棍驅趕該名男子,並警告其他示威者離開。其後,孔稱該男子在約3至5米的距離外用右手拋擲疑似玻璃瓶或膠瓶的物品,並在孔的左眼旁擦過。然後該男子走向彌敦道。

孔續稱,於2014年9月第一次遇見該男子,當時該男子正參與西九龍區一個公眾秩序活動,期間呼籲其他參與者要保持冷靜、不要衝動,孔形容感覺像在維持秩序。

孔其後在報紙上見到有關該男子的報道,得悉他經常扮演電影人物「美國隊長」,並知道他的全名為容偉業。孔又稱,從2014年9月至案發時間之間,在不同的公眾活動場合見過容,共有40至50次。孔亦目睹容不時在活動中揮動龍獅旗。

辯方質疑認錯人 總督察:只有容偉業才會拿盾牌

在第二被告李諾文的代表大律師姚本成的盤問下,孔表示當晚沒有收過任何上級訊息指將有選舉遊行。孔亦表示,在警署錄取口供期間,並沒有解釋過基於什麼原因而辨認到容偉業。

第四被告容偉業的代表大律師郭憬憲質疑,孔所指稱的容偉業並不是他本人。孔承認,自2014年9月起,孔與被指稱是容的男子的40至50次遇見均沒有任何書面記錄。孔又稱,曾與該男子有約5次對話;因覺得他是糾察角色,所以不時請他向市民轉達警方的勸喻,期間以「先生」來稱呼他。不過孔並沒有查看過該男子的身份證,亦沒有確認過他是否就是容偉業本人。

郭質疑,孔只是憑個人記憶和聯想去確認報紙上所指的容偉業就是他所見到的男子。孔不認同,堅稱憑該男子的身型和容貌,可從多份報紙上認得他就是容偉業,「幾份報紙加埋就有答案。」孔又稱,該男子不時拿著道具盾牌,而幾乎只得容偉業會這樣做。

曾錄取5份口供 今庭上首提及「略肥、圓臉」等特徵

郭指,孔在事後分別於2016年2月、6月、7月及2018年7月錄取共5份口供。其中2016年2月,即案發後兩星期所錄取的口供裡,孔只提及過容穿著藍色外套,但是負責錄取口供的總督察從沒有問過觸及容的其他外貌特徵的問題。郭質疑,孔今在庭上所供稱的「略肥、圓臉」等特徵,過往從未在這5份口供中提及過。孔則回應指,替他錄取口供的總督察沒有問及,他便不會講,但是「如果他有問,我一定答到他。」

郭又質疑孔沒有提及被指是容偉業的男子所穿著的藍色外套有白色間條。孔則稱當時亞皆老街情況混亂,需閃避拋來拋去的雜物,因此沒有留意。

郭續提及,孔於2016年6月錄取的口供裡,稱自己受襲的位置為亞皆老街左一線,質疑孔在案發後經常翻看有關影片,所以會記得這些細節。孔則表示,案發當日的事件是他30年警隊生涯中最重要的事,因此記憶特別深刻。

郭質疑,孔當晚是在閃瞬即逝、黑夜燈光下見到該男子,而該男子並不是容偉業。孔不同意。郭又指,該男子向孔拋擲物品,其實並不是要襲擊他,而是想分散他的注意力。孔亦不同意。

審訊明續。

2018年5月陪審團裁定梁天琦一項涉及亞皆老街的暴動罪罪成,加上梁承認的一項襲警罪,共被判監6年。此外,梁天琦、林傲軒及李諾文各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未有達成有效裁決,律政司其後申請重審,並將案件合併與另外兩名被告袁智駒及外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之案件一同審理。

被告袁智駒11月開審後承認兩項暴動罪,及一項縱火罪,現還柙候判。

記者︰黎彩燕

區議員稱福安商場「色情場所」續經營、不能接受 紫藤:性工作者都是社區一份子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底,傳媒報導馬鞍山福安花園商場內有無牌按摩店提供「色情服務」,警方在11月採取行動拘捕3人。不過兩個月後,同於福安商場內開設辦事處的沙田區議員陳國強指商場內有「色情場所」繼續經營,認為情況不能接受,性工作者關注團體紫藤則指性工作者亦是社區一份子,出現是因為當區有需要。

沙田區議員陳國強於2016年起於福安商場設立辦事處,他指在遷入初期,商場內已有「色情場所」,「有女仔站在店門外『拉客』,開到夜深,明眼人都知發生咩事。」他表示當時已立刻向警方反映情況,警方回應稱會採取行動,並著陳國強不要通知傳媒,以便警方「放蛇」。不過陳國強稱「便衣警察戴著耳機,在商場內的茶餐廳坐幾小時」,整個商場及「色情場所」都知道「放蛇」,行動失敗。

2017年年底,傳媒開始報導事件,陳國強不點名批評有沙田區議員指責「警方不處理」問題,令警方「放蛇」難上加難。他形容事件在媒體曝光後,商場內提供「色情服務」的女子變得警剔,只做熟客生意。

46406784_2248832358460171_5459675543781769216_n
工黨沙田區議員葉榮去年底到馬鞍山警署投訴(葉榮Facebook圖片)

陳國強又指,2018年3月至4月間商場再有新店進駐,該店為了吸納容人,女子會站出商店門外,又會透過「微信」招攬客人。陳國強形容如此明目張膽地招攬客人引來狂風浪蝶。他表示自己曾直接告訴相關人士,「其實警方有所行動,這樣下去你們預被人拘捕。」

去年年底事件再在媒體獲廣泛報導後,警方再次採取行動,改以無牌經營按摩院拘捕相關人士,成功令幾間新店結業。不過舊有的「色情場所」續以美容店作招倈,女子亦非常警覺,只做熟客生意。他引述警員「放蛇」時,店面都知道是「生客」,「真係幫你做 facial」,「大家都明,但苦無證據,連警方都覺得(打蛇)困難。」

陳國強表示,經傳媒大肆報導後,福安商場靜了三個星期,「最受影響的應該是報紙檔和幾間茶餐廳,少了很多客人。」現在事情冷卻,商場亦繼續冷清,不過比較以往「會有人站在門外拉客」,陳國強認為現時商場環境已有所改善。

他表示不接受「色情場所」繼續存在,並引述警方的立場是「全清」,他會與警方繼續跟進。

DSC05975
沙田區議員陳國強(右)及其社區主任邱文勁(左)

有不願公開店名的商戶認為,福安商場本來就人流少,事件發生後,曾在短時間內多了一批「生客」,店主形容可能是前來「八卦」,但之後商場就變得冷清。他認為人流減少與傳媒報導沒有直接關係,形容本來生意就不是特別好,加上周遭商場完成翻新,加上整體經濟環境向下,才令商場內人流減少。

紫藤發言人李小姐則認為,社區內出現「色情場所」,區內的各持份者應促進交流。據她了解,部份按摩技師其實是因為經營問題,才冒風險提供色情服務,亦有例子是因為客人主動要求,技師不想得失客人而提供相關服務。

李小姐建議區議員嘗試主動接觸她們,而不是報警、告知傳媒。她指性工作者也是區內的一份子,區議員應了解婦女是否出現收入問題,尋找方法幫助她們增加收入。李小姐亦重申「其實沒有證據指治安和罪案率因她們而變差和高」,性工作者在區內出現都是由於當區有相關需要。

李小姐認為,社區可與性工作者互相配合,例如性工作者可保持低調,不站在店鋪門外。不過她亦指出部份不少性工作者是被老闆強逼站在鋪面,錯不在她們。她又提到,不少市民會誤會「色情場所」均是由黑社會經營,但據她經驗,大多份其實只是自行經營,並被黑社會騷擾。她建議區議員向市民多作講解,化解居民的誤會和抗拒。

無標題

記者:梁天心


【旺角騷亂案】警長稱目睹「美國隊長」參與推撞並揮手召增援

$
0
0

容偉業(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農曆年初一至二的旺角騷亂,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各被控一項暴動罪名。容偉業被控煽惑非法集結、暴動及襲警共7項罪名。公眾活動聯絡科警長黃豪供稱,在案發前不同的公眾活動中見過第四被告容偉業,亦曾從傳媒報道得知他的綽號為「美國隊長」。黃續稱,在案發當日目睹容參與推撞,又揮手示意其他人上前協助。

2014年「大型公眾活動」中扮演美國隊長

公眾活動聯絡科警長黃豪供稱,2014年香港發生「大型的公眾活動」,在那時第一次見到容偉業。當時黃透過傳媒知道容會出現在旺角,並會穿著美國隊長服飾和手持道具盾牌。在該次公眾活動中,黃見到容的次數有3至4次。

在2015年期間,黃稱在不同的公眾活動中見到容超過10次。黃指,容在公眾活動中會舉港英旗,亦「企得比較前」,因此印象特別深刻。

黃稱,在其中一次位於旺角西洋菜南街百老匯電影院對出的公眾活動前,與容發生數分鐘對話。黃指,容當時告訴他「拍拖散咗,原因是唔鍾意俾人管」,又表示認為民主黨爭取真普選的做法很正確。

警長稱目睹容初一晚參與推撞 並呼籲人協助

黃續稱,於案發當晚約8時到達旺角砵蘭街,因收到上級指示需觀察本土民主前線支援小販的活動。庭上播放他在當晚現場所拍攝的影片。其中一段影片拍得警方於11時47分搬出白色高架台後,市民與警方發生推撞。黃稱目睹容在人群中參與推撞,其後走到黃站立的位置旁,向其他市民呼籲:「喂!幫手呀!」又揮動雙手示意其他人前來。

審訊明續。

2018年5月陪審團裁定梁天琦一項涉及亞皆老街的暴動罪罪成,加上梁承認的一項襲警罪,共被判監6年。此外,梁天琦、林傲軒及李諾文各有一項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未有達成有效裁決,律政司其後申請重審,並將案件合併與另外兩名被告袁智駒及外號「美國隊長」的容偉業之案件一同審理。

被告袁智駒11月開審後承認兩項暴動罪,及一項縱火罪,現還柙候判。

記者︰黎彩燕

《新喜劇之王》:合約男友張全蛋才是喜劇之王

$
0
0

太喜歡《新喜劇之王》的張全蛋(飾演查理),他毫不猶豫一手搶過如夢的積蓄,表情分明寫道「我演得咁好,呢個飯盒唔抵攞咩?」其實這個角色就是全劇最敬業的演員,而他又演得恰如其分地好。

張全蛋出場,身穿白色恤衫,騎著單車接如夢收工,他看見如夢與李洋對戲,還皺眉扁嘴吃醋問:「佢係邊個?」眉宇間略有懷疑,樣子卻又帶一點喜感。

轉過頭,他就在如夢眼前,近距離「目及」女,貪婪地看小米的胸部,當如夢吃醋,馬上又做個拇指朝下的手勢,罵小米cheap,神情卻是假到hea的。

他很早就透露了一點騙子的味道,但又疑幻疑真,因為他的演技很浮誇,但是「不放棄,就是成功」,反正他就一直浮誇地演下去,特別是那段「佢得一對眼,你又係得一對眼,點解佢得,你唔得?」還要說一遍比喻自己,再說一遍激勵如夢,令人有時以為他是如夢的同類,都是顛顛地的。

他認真時認真,偶爾又忍不住hea一hea,讓你知道他只是「交吓戲」啫,這不就是打工仔嗎?打份工啫,我都交足戲啦,你仲想點?周星馳電影擅長描寫低下階層小人物,張全蛋是騙財騙色的衰男人,也是一個拼演技的合約男友打工仔,那也真是交足戲了。

在如夢低潮時鼓勵她,她一開門就看見他自彈自唱《分分鐘需要你》,情深意重,彈結他唔駛時間學咩?唱歌唔駛好聽咩?如夢咁痴線,做佢條仔你估容易牙?作為一個靠呃人搵食的演員的男朋友,他能夠騙倒如夢不也是成就?演員演技再好,但如夢般騙不到父母自己會成功,也騙不到導演自己可以票房大賣,哪及得上每天都在演戲,把她騙倒的張全蛋?

最後那場戲好到極點,在離別之後,繼續在雨中浮誇地演「表姐!唔好再吸毒喇!我唔會再借錢俾你架!」連一分鐘都不會走下舞台,而離別之前,看到如夢哭著拿在手上的一大疊鈔票,他速速取去,彷彿在說:我值呢個價!

而如果他是社會縮影,是侍應、Sales抑或各式各樣每天都在賣笑、賣假的小人物,這種小人物最觸動之處,在於他騙過那麼多人,其實又是否藏了恰比Bill Gates的理想,就差一點創業本金?而最可笑的是,就算他真的有不惜對千萬人賣笑賣假來成就的理想,那也不過是一個who fucking care的理想,一旦脫下面具坦誠道出,就變得如夢般拙劣、被唾棄、被嘲笑。

最後一幕,如夢得奬時,他在啃即食麵,是無處容身抑或從來都在艱苦儲錢?畢竟他騙了如夢那麼多錢,但出場以來,哪曾身光頸靚,食好住好過?

如果他也有理想,他的永遠,又有多遠?

《不離不棄新特蘭》:足球狂熱,完美呈現

$
0
0

試想想,在你人生中,有甚麼令你最著迷、最花費心血地熱愛?廢寢忘餐地破關?買光所有動畫的figure?

新特蘭的球迷會答你:基本上任何可以將球會象徵刻印的重要時刻,他們都會做。

刺上新特蘭球會刺青、每星期的祟拜祝願球隊旗開得勝,甚至有老球迷用紅白間條(新特蘭的球會主色)的棺材,讓愛隊的靈魂包裏自己的軀殼。

「我身上流著的是新特蘭的血!」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是狂迷熱情令人動容的地方。

新年假時躲在家中看完Netflix 的《不離不棄新特蘭》(Sunderland till I die),是講述英格蘭足球隊新特蘭由英超降至英冠的2017-18賽季,全長8集,每集約40分鐘。這是一套已知結局的紀錄片:新特蘭將會連續第二季降班。劇集是順時序發展,由季前熱身賽講到季尾,由季初信誓旦旦要重返英超,到季尾踢至垂頭喪氣,當中整個新特蘭的起起伏伏,紀錄片都頗為戲劇化地掌握。他們的興奮是你眼中的憂心,他們的憂心是你眼中的抒懷,以已知結果的眼光去看著球迷的種種情緒,的確是百般滋味在心頊。

我很少真正接觸英格蘭的足球文化,也肯定英格蘭足球文化之多元,確不是一套紀錄片能夠闡釋,或是一隊球會一年的比賽能夠捕捉。但身為「球迷」的我,愈看卻愈起勁:香港離英格蘭太遙遠了,那兒才是足球的熱情傾注所有。我一輩子也不可能有這些球迷的經驗:在同一個城市長大,爺爺70年前就開始入場支持球隊,每逢主場作賽街邊人頭湧湧、商店掛著支持主隊的標語並提早休息,羸球時全城笙歌,落敗時每人回家灌一支威士忌。大敗時,還可能會在路邊燒些雜物、作亂一下。球隊連繫著城內的人,他們共榮辱興哀,分享著共同心跳,在工業城市沒落之際,足球是支撐著他們的那一顆明燈。

這就是文化、歷史、傳承、魅力。他們願意為球隊赴湯蹈火,足球就是他們的信仰,「新特蘭」就是他們共同的旗幟。老實說,有這樣的文化背景,我非常羨慕——香港人的共同價值,大概只得「錢」和「錢」。有時候,大家分享一種毫無保留、毫無條件的愛,感受共同歷史及興衰,對凝聚一個社區、城市,確有莫大幫助。香港是一個無根漂浮、任權力榨取的城市,或許,沒有共同的自豪感及身份意識,是老早安排好的劇本。

我很怕紀錄片沉悶而失焦的,但《不離不棄新特蘭》卻能調適到一個非常明快的節奏,不斷在球迷、領隊、執行長、電台、球會職員、球員等角度交替敘事,同時挖到大量內幕、一手資料,讓對於職員足球好奇的人能一窺內裏乾坤,也能感受到球隊營運對不同持份者的影響,資料豐富、剪接一流,確是非常難能可貴。劇集在搜集資料也是花費一定功夫,能夠長時間跟蹤拍攝,拍攝到關鍵時刻以及相關重要職員的回應,也突顯攝製隊的「特權」,讓觀眾能目睹最驚心動魄的時刻。

作為「自愧不如」的球迷,看完《不離不棄新特蘭》後,算是了解到一個根深蒂固的足球文化的表象,相比香港,確是有千萬丈的距離。我希望有一天,香港出生的孩子也能為自己的球隊自豪,也能在禮拜時替他們許個好願,在球隊爭勝的,能夠在街頭震臂,呼喊聲響徹整個小島。極力推薦。

超暖的農曆新年 – 必須及早規劃應對氣候變化

$
0
0

農曆新年幾天假期的香港氣溫,破了1884年有儀器量度以來的最高紀錄,農曆新年通常是一年最冷的時段,但是今年初一至初四毫無冬天感覺。

最近網上重新流傳了一篇2008年的新聞報道,標題是香港天文台預測香港最快2020年會沒有冬天,當年大家不當一回事,但是今年入冬以來持續偏暖,大家發現真的有可能。

香港冬天的暖只是全球暖化大局的一個側面,最新消息顯示(註1):2015至2018是二百年來最暖的四年, 2014至2018五年的平均氣溫比起工業革命前的水平已經高出1.1度,就算現在人類突然不再燃燒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會繼續令地球表面增溫0.5度,即是總升溫的幅度會達到1.6度,我們正在邁向升溫可能超過兩度的危險氣候變化時代。

來到這個地步,香港必須思考和部署行動,去對付氣候變化的災害衝擊。

在香港,氣候暖化的最直接影響是酷熱日子急劇增加,對於基層市民,尤其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是十分難捱的,住在濕熱焗細小空間裏的市民,室內中暑、食物中毒、腹瀉、心血管病等發作的機會都會大增,會增加公共醫療的負擔。


香港每年熱夜數字將於本世紀末升至150日(來源:香港天文台)

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可以看熱夜的數字,在我童年時代,每年大約兩三日,過去兩三年升到三、四十日,如果全球暖化繼續下去,去到世紀末會是五個月,到時整個夏天都是熱夜。

面對這個局面,政府必須及早規劃公共醫療的轉變和擴充,去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氣候變化的另外一個較直接影響是海平面上升,去年颱風山竹襲港,風暴潮加上海浪衝擊杏花邨、鯉魚門、海怡半島、將軍澳和西貢等,相信大家記憶尤新,其實香港天文台早幾年已經指出,過往五十年一遇的高水位,去到本世紀末將會每年都出現,只不過正如2008年發出「沒有冬天」的預測一樣,大多數人不醒覺問題的嚴重,沒有多加理會。

香港島和九龍的海堤,建設時以當時的氣候情況設計,但是海平面升了,我們必須及早制訂工程方案,保障颱風襲港時不會出現類似前年颱風天鴿在澳門造成的市區大水浸災難,我們要保護的海岸線很長,估計花費是千億元規模,政府必須預留財政預算。

講到這裏,我想提一下東大嶼人工島這個構想,在全球暖化和海水上升的大氣候裏為香港增添本來沒有的風險,我是怎樣也想不通的,惟有希望政府認真論證之後才把項目落實。

參考:
註1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7 January 2019: Last four years have been the warmest on record – and CO2 continues to rise.

本文原為今天香港電台《左右紅藍綠》節目的講稿,在此有輕微修訂,錄影見此

保安局借台灣兇殺案 容許移交逃犯至大陸

$
0
0

農暦年假期結束,焦點新聞不多,保皇派把握時機扔出兩個「炸彈」,先是葉劉淑儀和工聯會麥美娟的「房委會已出售商場租務管制私人條例草案」;昨日民建聯接續出招,陪同在台被殺港女的母親開記者會,要求政府盡快修訂《逃犯條例》(1)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2),令港府可以將正被扣押的疑犯移送台灣受審。

民建聯開記招的時間明顯跟特區政府預先夾好。保安局同日就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3),提出兩個具體修訂方向,包括(一)與沒有簽署移交逃犯協議地區進行「單次移交」安排時,只需特首秘密授權就可突擊拘捕並交由法庭判斷是否移交,立法會無權過問;及(二)單次移交逃犯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其他部分」。

保安局串同民建聯走的這一步,表面上是為女死者主持公道,實際上是為北京政府一次過打通「從香港移交逃犯到大陸」以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兩道政治缺口的大謀略。

首先我們需要簡單了解《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的立法背景。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香港人和各國都關注香港是否能維持司法獨立,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是引渡罪犯制度,包括中港兩地之間,以及香港和海外其他國家之間的引渡制度。前者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開始商討,後者則由港英政府在主權移交前透過上述兩條法例來確立。這對組合的實質效果是「避開爭議,維持現狀」:一日中港引渡協議未談妥,香港人就不用擔心被引渡回中國大陸受審及服刑,同時間在1997年已有的海外引渡安排繼續有效,特區政府也可按《基本法》第96條自行簽署新的協議。

主權移交21年,中港引渡協議一直沒有結果。時任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在2016年5月書面回覆梁家傑議員時指出:「香港特區政府與內地當局尚在商討有關安排。由於兩地的法制有所差異,而移交逃犯安排所涉及的問題亦很複雜,商討工作必須小心進行,各項細節亦必須仔細審視......由於現時香港特區與內地沒有訂立移交逃犯安排,而香港特區亦沒有相關法例授權,特區政府從未曾將逃犯移交到內地;在相關安排正式立法及生效前,也不會將逃犯移交到內地。」(4)

另一邊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的註釋也講明適用範圍是「香港及香港以外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其他部分除外)」。(5)

眼利的朋友會留意到,上述引文都沒有提到台灣;如果你是台灣人,無論親什麼營,大概不會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逃犯條例》根本就可直接用來處理單次引渡安排了,為什麼這宗發生在台灣的兇殺案會成為香港政府修例的藉口呢?

保安局在昨日公布的文件第7b段隱晦地點出問題的關鍵:「現在刑事法律協助及移交逃犯的兩條條例均訂明不適用於香港與中國其他部份之間,因此不容許我們處理台灣殺人案的請求」(6)。當特區政府將台灣硬說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引伸出來的意思就是,要解決不能由香港引渡到台灣的問題,就必須一併解決由香港引渡到中國大陸的問題。台灣兇殺案成了特區政府的「支點」,一下子撬開了懸擱超過21年的中港引渡問題。

時任副首席檢控官韓達忠在1996年立法局法案委員會審議《逃犯條例》時表明,「當局將會就香港與中國之間的引渡安排另行立法」(7)。保安局這次也不敢明言修例建議等於為香港與中國大陸訂立移交逃犯安排,他們還是用隱晦的語言說:「我們建議刪除這現有條文的限制(廸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適用),這樣特區將有法律基礎處理世界上任何一個司法管轄區提出的刑事法律協助及移交逃犯的請求,並且與該等司法管轄區進行個案協助」。(8)

「世界上任何一個司法管轄區」,包括台灣,也順便包括中國大陸。簡單說,若果立法會真的通過刪除條文的限制,北京政府將可正式和合法地要求香港政府拘捕及引渡藏於香港的大陸逃犯回大陸受審,像肖建華和李波一類之前要靠「強力部門」夾回去的事情,以後可明正言順地通過香港法庭來判斷和進行。呢鋪「賊佬試沙煲」也算玩得夠大了吧!

除了可能打開從香港移交逃犯到中國大陸的潘朵拉盒子,作為藉口的這宗台灣兇殺案,也會變成民進黨政府的政治難題。當特區政府以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將兇殺案疑犯引渡到台灣的前提,蔡英文總統是接受還是不接受?最終如果台灣因為反對前提而拒絕引渡,到時再找李慧琼和周浩鼎算帳會否遲了一點?

死者家屬日復日承受的痛苦,實在難以想像;然而保安局的修例建議影響非常深遠,絕不能隨便接受。

Viewing all 1687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