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168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支聯會年宵籌募經費 盼四月重開六四紀念館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是六四三十周年,支聯會的維園年宵攤位主題為「平反六四,公義必勝」。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表示希望籌募足夠經費,爭取於4月重開六四紀念館,「讓六四紀念館在香港繼續豎起旗幟」。

蔡耀昌在記者會上介紹今年年宵售賣的主題紀念品。配合六四三十周年悼念主題「人民不會忘記」,支聯會推出一系列紀念品,包括電話卡套、寫有「人民不會忘記」的運動毛巾及T恤,以及今年全新設計、以當年王維林擋坦克為場景的「坦克人」膠積木組合,限量二百盒。其中一個攤位為「迷你六四紀念館」,特設小型相展,展示八九民運當時情況。

20190130145004_IMG_2922
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右)即席揮毫,為市民寫上「平反六四」的揮春。

被問到六四紀念館的開支時,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回應指,新館址價值800萬,而裝修費估計亦逾100萬,惟現時支聯會所持現金僅600萬,還需籌集300萬資金。何俊仁表示今年年宵希望能籌集數十萬資金,以應付每月數萬的日常營運支出,及重開六四紀念館的開支。

何俊仁又預告將會於5月13日和19日,分別在香港和台北舉行研討會,由當年前往參與八九民運的學生、工人和記者分享,而於香港舉行的研討會,更將邀請當年親身前往天安門紮營的港人出席,讓大眾一同作出反思,地點尚待公佈。

20190130141932_IMG_2881

20190130165812_IMG_2926

記者:周孝盈、陳浚立


法改會拒延長《檔案法》諮詢期 行動組:三個月要人睇四百幾頁文件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法律改革委員會(法改會)轄下的檔案法小組委員會去年12月發表《檔案法》及《公開資料制度》的諮詢報告。報告僅表示有理據支持訂立《檔案法》,並未提及法例罰則及細節。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期將於3月5日結束,檔案行動組陳聰枋批評諮詢期不合理,不足以讓公眾研究及討論,「委員會研究咗五年,做咗四百幾頁報告,但我哋得三個月」,要求法改會延長諮詢期兩個月。


陳聰枋

檔案行動組秘書陳聰枋指出,今次《檔案法》及《公開資料制度》的諮詢程序與以往不同,法改會是罕有地同日公佈兩份報告,諮詢期亦橫跨聖誕假、新年,以及農曆新年,「三個月其實等於兩個月」。他批評諮詢報告是「Questions多於Recommendations」,表示團體只有三個月時間閱讀、討論,再給予意見是「史無前例咁困難」,要求法改會向公眾釋出善意延長諮詢時間﹐「委員會研究咗五年,做咗四百幾頁報告,但我哋得三個月」。

_DSC9252
任美貞

香港記者協會副主席任美貞表示,傳媒及公眾是應該被賦予查閱公開資訊的權利,監察政府。她指,近來社會各界都經歷過欠缺資訊自由的禍害,政府部門常以不同理由拒絕公開文件資料的要求,即使曾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但亦未見有明顯改變。任美貞指,《檔案法》及《公開資料制度》的諮詢文件址有相當多的不足,而且涉及複雜的技術條文,批評三個月諮詢期是極之不足,「我哋昨日開會傾咗兩個鐘12個豁免情況,都唔知有冇10頁」,強調諮詢需有要專業的討論參與,否則沒有意思。

法政匯思成員戴穎姿則表示,已聯同檔案行動組提出公九大公開資料原則,作為於香港立法的參考原則。她指出,現時諮詢報告對於公開資料具有相當多限制,包括政府部門可設置理由拒絕公開資料、搜集資料須時超過15小時就可拒絕要求等等,「咁公開資料有幾公開呢?」


左起:莫乃光、陳淑莊

資訊科技界莫乃光強調,公開資料制度相當重要,指即使議員都未必能夠取得政府的文件資料,「啱啱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話參與TSA學校的數目不可叫人」。他認為,諮詢期僅得三個月,令團體未有足夠時間準備回應,並曾以個人身份去信法改會延長諮詢期,但遭到拒絕。他指,將會聯同其他在查閱公開資料時有困難的團體發起行動,向法改會施加壓力。

公民黨陳淑莊亦有去信法改會要求延長諮詢期,惟同樣遭到拒絕。她形宮法改會駁回的理由「好得意」,「明明話渴望收到公眾意見,但又話延長期限言之尚早」。她指,過去曾希望取得皇都戲院的歷史評級報告及全港私人醫院床位的數據,但均遭拒絕,需經公開資料守則的迂迴方式方能取得。她強調,教育公眾、宣傳法案是政府與法改會的責任,「我哋無理由做埋佢個份」,促請法改會接納要求,延長諮詢期。

記者:周頌謙

新移民綜援數據補拾

$
0
0

昨日的立法會會議當中,葉劉淑儀議員提出有關居港未滿七年人士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申請的質詢,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回答。由於提到新移民在港申請綜援的情況,傳媒也有不少報道,引發社會關注。不過這些討論很多時候只集中在相關開支的總數,這兒在數據上作一點補充。

首先,正如質詢的回答所述,相關開支只佔整體綜援開支的 4.1%;從個案算,也只有 9.5% 。坊間有時以為「攞得綜援都係新移民」,並不是一個準確的說法。

這兒我利用了統計處的相關數字,製作圖表方便大家理解具體的情況。我把所有 2017 年的綜援個案以 800 個空格表達,即每格代表約 290 宗個案。統計處提供了不同類別個案的百分比,我按總數還原為相若實數,以此為基礎四捨五入逐格填上。從圖中可見,正如上文所述,居港未滿七年人士的綜援宗數只是所有綜援個案的極少數;此外,失業為由的個案又是所以居港未滿七年人士個案當中的極少數。兩者相乘,居港未滿七年人士以失業為由的綜援個案,僅為全港所有綜援個案的 0.47%,一百宗當中也沒有半宗,和坊間的理解也相距很遠。

當然,無論實際宗數為何,濫用的個案仍然是要堵截的。目前對海外資產的審查制度,明顯未能令公眾信服。至於申請資格本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香港的入境政策對從中國大陸入境和來自外地的家庭團聚的處理方式不一。對於來自美國、印度、台灣,或任何其他國家地區的家庭團聚,入境處是有要求足夠資產以維持生活的,唯獨是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沒有要求,難怪坊間對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申請社會保障時會存有偏見。把兩者的申請資格劃一,是消除偏見的重要一步。外國在這方面有很多不同做法可供借鏡,例如會考慮申請者在原居地能否獲得同等照顧,贊助人應否保證申請人入境後多少年的生活所需等等,都不需要一竹竿打一船人,有很多可供細緻討論的空間,按不同情況處理。

私隱公署:機構外洩資料通報創新高 研修訂私隱條例

$
0
0

私隱專員黃繼兒

(獨媒特約報導)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早(1月31日)舉行傳媒茶聚,總結2018年工作。去年公署接獲機構外洩個人資料事故通報數字共129次,創歷年新高。私隱專員黃繼兒指,公署正檢討《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亦會積極提倡私隱管理問責制和數據倫理道德。

通報數字升22% 投訴個案升23%

公署於去年接獲的機構外洩個人資料事故通報數字創新高,共有129次,較前年的106宗上升22%,主要涉及黑客入侵、系統設定有誤、遺失文件或便攜式裝置,或經傳真、電郵或郵遞意外披露個人資料等。接獲投訴個案亦較前年上升23%至1,890宗,私營機構佔71%,而公營機構及政府部門則佔12%,其中單是有關國泰航空外洩個人資料事件的投訴已達139宗。被投訴的私營機構中,最多涉金融及財務行業,其次為物業管理行業。公署亦接獲多達501宗有關資訊及通訊應用的投訴,另外涉及互聯網披露或洩漏個人資料投訴亦達270宗,按年上升3倍。此外,公署主動進行了289次循規審查,及4次深入循規調查。

對於通報數字創新高,黃繼兒認為反映企業意識上升,亦能反映資料保安意識不足的情況,「可能(設備)有缺口,如航空公司、旅行社的保安系統上出現漏洞,令黑客及其他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他指香港作為國家數據輸紐,深信香港資訊自由流通和資訊架構是獨特而不可代替,但隨通訊科技不斷創新,亦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演化至資料保安問題,增加調查工作難度。黃繼兒強調「個人資料屬個人而非機構」,保護個人資料不能單靠執法,公署亦會繼續向中小微企推廣合規個人資料和數據倫理道德的私隱管治制度。

將與政府商修訂私隱條例

過去公署被批評為「有權調查而無權檢控」,如同「無牙老虎」,黃繼兒表示檢討修訂《私隱條例》的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期望今年上半年與政府商討。他指公署的修例研究,包括就資料事故強設制通報機制、執法權力、違例罰則及資料處理者責任問題,但需考慮對中小企的影響,以及執行方面問題,相信會有中間方案,強調要視乎事件的迫切性,有必要「放棄一啲離地建議」。

黃繼兒又指,公署的人手過去10年不變,目前編制只有69人,需要公署人員「捱義氣」,期望政府可盡快增撥資源,估計最少要增加現時一半的人手,以應付日後工作。

被問到會否訂立政府監視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的指引,黃繼兒指公署指引有針對特定行業,包括金融、科技、美容等,但並沒有打算為議員作指引,又指指引只是解釋條例之用,「既然佢哋係立法會議員,睇條例應該比市民更容易、順利好多」。

對於有便衣警員錄影及拍攝市民沒有出示委任證,黃繼兒指事件會按法例步驟處理,亦會與政府部門保持溝通。他強調,法例條文有豁免情況,但需要基於嚴格的準則,包括保安、罪案調查等。

記者:陳紫晴

警務處西區霸地13年 未諮詢立法會先向城規會申請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警務處向城規會提交文件(A/H3/440),申請將前西區已婚警察宿舍改劃及重建成三座政府部門宿舍、提供540個宿位。獨媒翻查文件發現,立法會財委會於2004年批出撥款,容許政府斥資30億540萬向房委會購買4,304個單位,重置及歸還15幅部門宿舍用地,包括前西區已婚警察宿舍,當時計劃於2006年交還用地。不過時隔13年,經審計署在2008年及2017年兩度批評,警務處仍然霸地不還,並突逕行向城規會提出申請,事前未曾諮詢區議會及立法會。

螢幕快照 2019-01-31 下午2.59.58

2000年代初金融風暴,當時的政府為救市在2002年11月宣佈停售居屋,逾萬個已落成的單位未能出售。2004年,政府建議將油塘及葵涌4,304個單位轉為紀律部隊宿舍,向立法會申請30億540萬。保安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稱,該批單位是用作取代15幅現有部門宿舍用地,並稱宿舍用地騰空後可轉作其他用途,以2004年3月定價估值為逾63億,建議獲立法會通過。

前西區已婚警察宿舍位於西營盤德輔道西280號,於1955年落成。2004年立法會逾30億撥款,同時包括7,900萬拆卸舊宿舍的費用,不過警務處一直未有付諸行動。2008年,審計署發表「提供和管理宿舍」報告,批評警務處行動遲緩,未有按計劃在2006年交還西區宿舍土地。

審計署報告指,警務處在2006年10月,稱部份工作單位仍於西區宿舍內運作,需延至2007年交還。2007年6月,警務處又稱改建工程延誤,需延至2007年12月。該工作單位於2008年9月遷離後,警務處又更改說法,指拆卸工程影響皇后大道西擋土牆安全。當時警務處回應審計署調查時,稱「警務處的立場一直非常明確,就是應按財務委員會在二零零四年七月批准為紀律部隊購買剩餘居屋單位時所通過的工程計劃,把西區宿舍的樓宇拆卸。」

螢幕快照 2019-01-31 下午2.49.02

2008年後,警務處繼續懶理,並沒有將西區宿舍交還政府。審計署在2017年再就「政府辦公室的提供及政府土地的使用情況」發表報告,指政府產業署則稱在2008年,建議司法機構利用該地重置灣仔法院,但至2012年才發現樓面面積不足,認為當局未有善用閒置政府土地。

社會福利署在2013年,曾向中西區區議會表示有意善用西區宿舍,重置六個資助福利單位及社署轄下兩個單位,但該署得悉政府有改建為政府辦公室的計劃,故未有遷入,不過改建辦公室計劃亦未有落實。

2016年7月,仍然「持有」土地的警務處向中西區區議會表示,2015年獲保安局政策支持,研究重建西區宿舍。

今年1月19日,警務處在未諮詢中西區區議會及立法會前,先向城規會提出重建計劃,將建築物高度限制由80米放寬至104米。

IMG_9701

陳淑莊批警務處「生人霸死地」 要求開誠布公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批評警務處「生人霸死地」、做法不妥當,斥警務處對審計署報告視而不見,「都幾唔守規矩囉,被點名都仲霸住先。收埋十幾年當私伙嘢,仲嚟攞錢改劃,唔係嘛?」她斥警務處不交還用地之餘,竟若無其事申請改劃兼建新宿舍,「原來咁都得,係咪以後個個部門都可以唔交地」。

對於項目在提交立法會事務委員會及財委會前,警務處先向城規會提出申請,陳淑莊笑言「警務處係咪想自己做發展商,但籌款都無可能籌到咁多錢。」陳淑莊重申沒理由拒絕興建紀律部隊宿舍,但現階段對方案有保留,「真係幾奸賴囉。」她要求警務處必須開誠布公,先詳細交代多年來「唔交地」的原因。

螢幕快照 2019-01-31 下午2.32.40

警務處提交的城規會文件中稱,項目完全符合去年的《施政報告》和法定規劃意向,並在提供新單位下,能適時滿足香港迫切的住屋需求。警務處引述的《施政報告》段落為第53段「部分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位於市區的高密度發展地段,這些樓宇樓齡高而密度低,未有用盡有關地段的地積比率,加上個別地段鄰近現有公共屋邨及有關配套設施,若然我們能啟動這些樓宇的重建,將可增加房屋供應。」警務處稱在紀律部隊優先獲分配公屋的制度下,增加部門宿舍供應能騰出更多公屋予市民居住。

陳淑莊認為將高度限制放寛至104米是不能接受,並質疑一旦重建,宿舍內的古樹將首當其衝被斬。「點樣對應施政報告呢?報告講緊北角健威花園旁邊的合作舍囉,亂咁嚟。」

螢幕快照 2019-01-31 下午2.36.13

城規會將會在3月8日審議改劃,公眾可以在2月15日前向城規會表達意見。陳淑莊表示不少各區的警署其實都在民居附近,認為該地即使鄰近警署,「但都唔係唔交地嘅原因」。陳淑莊提到如果紀律部門需要申請宿舍,立法會的審議及撥款過程都均十分快捷,重申警務處的處理手法非常不妥。

鄭麗琼要求在區議會討論

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鄭麗琼則表示,對於重建宿舍項目感到心情複雜。她指該地目前是「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雖然重建為宿舍並無改變用途,但卻沒有機會予區內街坊使用。她指中西區區內的停車泊位不足,認為應「掘深啲」作地下公眾停車場,並將部分面積撥作安老院舍。鄭麗琼將要求在區議會討論該項目,「政府實會話城規會咪做公眾諮詢囉,咁唔係個個市民咁勤力嫁嘛。」

記者:麥馬高

裕民坊的影后

$
0
0

黃太在官塘裕民坊超過40年,以前只有丈夫開水電鎖匙舖,後來丈夫不再做上門維修,就多開一間影印舖。她的春青,全部奉獻給裕民坊。近日政府派四千元,很多人影申請表格,常問她申請要何資料呢?她回:「我點知,又不是社工。」之後哈哈大笑。

02

她口中說對裕民坊,「無乜懷念」,但偶有熟客找她,「以前影印的學生,做了爸爸送我紅雞蛋,有不少當年學生,回來問我,認得我嗎?」她枱頭放着大學生沒有來取的筆記,單據的日期是2012年,她答應學生印刷,不捨得丟棄,盼望有一天學生回來。學生難再回來,因為裕民坊要重建。

03

她懷念重建前的日子,「以前官塘很多餐廳,好多侍應我都識。」不論餐廳、學校都找她印刷,無他,價錢公道,廿年不變。

她最愛是店內的老招牌,北魏字體剛勁有力,舊式的「鎖」字,加上字旁小小陰影作裝飾,今天不復再見。當年在後巷中開店,四十年前就找老師傅寫字,因為少陽光影射,每年都清潔抹洗招牌,至今光潔如新。

04

離場後,不打算再經營了,唯有退休。臨近清場,她只等兒子回來幫她收拾。

店舖:影印、水電舖
歷史:超過40年

05

裕民坊將於2月28日重建。二月底,我們將舉行裕民坊告別祭,告別屬於官塘人的裕民坊,未來重建後的觀塘變成大商場和豪宅。市建局表示約30檔街坊二年後仍可回來經營,亦街坊未能順利於二月離場,我們將繼續監察。

政府無計劃安置橫洲動物 村民斥冷血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在鄉郊地區推動大型發展,大量受影響動物將無處容身。立法會跟進橫洲發展項目事宜小組委員會今日(2月1日)舉行公聽會,討論有關安排及政策,會上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表明,無意放寬公屋養狗限制。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及橫洲村民出席會議發言,他們會後於公民廣場對出空地舉行記者會,對政府今日的回應表示「十分憤慨」,批評官員是「冷血人肉錄音機」。

運房局拒放寬公屋養狗

現時公共屋邨不准養狗,受發展影響、獲安排「上樓」的居民,或要被迫遺棄動物。運房局副局長蘇偉文在會上指,在2016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兩條屋邨贊成放寬養狗限制,70%以上居民認為應維持現狀。蘇指屋邨人口密、戶數多,居民主要擔心衛生及聲音問題。

蘇偉文指現行政策下,視障及聽障租戶可以飼養「引路犬」,而租戶如獲醫生證明需要以狗隻為伴作為精神支柱,亦可申請飼養「伴侶犬」,房委會會酌情批准。公民黨郭家麒質疑是否要居民自認有精神病,才可以養狗。蘇偉文稱,每個個案有獨特性,強調需要醫生證明有關狗隻為精神支柱。

工黨張超雄指居民被迫遷,政府不保障他們的原有生活方式,更對與他們情如親人的動物「殺無赦」,「你對自己親人咁樣做法嘅咩?」

02011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

無計劃登記動物數字

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獸醫師陶文慧指,政府以多管齊下方式管理動物及提升動物福利,參考國際標準,不只是人道處理,還有教育、領養、宣傳負責住飼主。但陶指出,橫洲地區未來可能有工程進行,未必適合進行「捕捉、絕育、放回」計劃。

陶文慧表示,根據狗隻牌照登記,橫洲現時有200多隻狗,但與會的村民指出數量一定不止200。熱血公民鄭松泰要求政府登記動物數字,但蘇偉文及陶文慧都指沒有此打算。

毛孟靜批評,動物政策應由食物及衛生局負責,但是次會議只有運房局出席。蘇偉文回應指,政府是一個團隊,運房局接受意見後,會與食衛局緊密聯繁。

工黨張超雄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政府保證受影響動物不被撲殺、立即全面展開「捕捉、絕育、放回」或領養工作、為受影響住戶放寬公屋養狗限制、立即評估受影響動物數量及制定安置政策、設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制定長遠政策。動議獲委員會一致通過。

4.35.17
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成員陳曉雲帶同小狗 Arron 在會上發言。

村民:貓狗是家人

一眾橫洲村民代表及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成員在會後手持寫有「撤回計劃」、「扎根橫洲」的橫額表達訴求。橫洲村民重申要求擱置橫洲發展計劃,又指出「貓狗對一眾村民而言並非寵物,而是家人」,「沒有人希望與家人分開」,希望政府於下次會議能展示「同情及憐憫」,讓村民能與現時飼養的貓狗一同生活。

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成員陳曉雲指出,新界東北發展將導致最少4,000隻家養及社區動物無家可歸,又指隨著未來展開的發展及規劃,受影響的動物只會有增無減,但政府完全欠缺相關政策應對問題。

IMG_2963

記者:陳浚立

朱凱廸提選舉呈請 質疑鄉郊選舉主任無權政治審查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下午提交選舉呈請,就早前遭撤銷參選鄉郊代表選舉資格進行司法覆核。他見記者解釋呈請的理據,重申選舉主任沒有法定權力進行政治審查,即查詢其政治立場包括是否真誠擁護《基本法》。

居住在元朗元崗新村的朱凱廸在去年11月22日報名參選鄉郊代表選舉,他在11月26日28日先後收到身兼元朗民政事務專員、選舉主任的袁嘉諾就是否擁護《基本法》及支持港獨等共五條提問。

朱凱廸當時根據《基本法》第104條及香港民族黨陳浩天選舉呈請案的判詞,回覆選舉主任,指選舉主任亦無權審查鄉郊代表選舉中候選人的政治立場。朱凱廸在時隔三日,即12月2日接獲通知遭「DQ」。

袁嘉諾在文件中稱,根據《鄉郊代表選舉條例》,規定候選人必須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考慮朱凱廸的Facebook帖文,和香港眾志及劉小麗共同發表一份名為「主權在民 守護人權 捍衛自決未來的選擇」的聲明,及兩次答覆後,質疑朱是刻意迴避問題,並指朱「是透過行使所謂和平主張港獨的權利為民,從而隱晦地確認了他支持獨立是香港人的一個選項」。

c40

朱凱廸質疑,鄉郊代表選舉主任是否有權進一步審查候選人是否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是否有理由認為其政治立場,即民主自決便等於不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

記者問到呈請的最大障礙,朱凱廸表示希望法庭能盡快開庭審理案件,指因為未來一年有兩個重要的選舉包括立法會及區議會。他強調,呈請的結果影響深遠,因為不少參選人都需要參考結果及判決才決定是否參選。

在選舉呈請書中顯示,兩名答辯人分別為袁嘉諾和元崗新村居民代表楊金麟。朱凱廸透露,律師對他稱,今次是十分簡單的案件,因為道理充足,而且兩個論點都有信心。朱目前已申請法援,但他沒有評估呈請的勝算。他重申,因為在相關撤銷參選資格的案件中,只有陳浩天的案例。「佢提出香港獨立,但其他政治立場係咪就係不擁護《基本法》,法庭沒有裁決。」


區慶祥法官加強對跨性別人士污名化實在可悲

$
0
0

題為編輯所擬。

區慶祥今日在Q v Commissioner of Registration [2019] HKCFI 295裁定,入境處拒絕為未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人士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符合其人權,並無違憲。

區在判詞第54-78段稱,如果容許跨性別人士自我定義性別,而非透過全套性別重置手術此所謂「唯一客觀上確定的標準(only objectively ascertainable criterion)」確認性別,法律上屬不可接受。

其實其他普通法地區的法院早已嚴正駁斥此說。

安大略人權審裁處在XY v Ontario(Government and Consumer Services),2012 HRTO 726第247-252段中批評,其實「變性手術」本身亦難言屬性別改變的客觀證明。事實上,即使已經進行了「變性手術」,現行香港法律亦沒有自動承認相關人士認同的性別;入境處在手術之後仍然保有酌情權,基於其主觀判斷,「按個案的個別情況」決定應否承認該性別:參見入境處有關申請身分證的常見問題「問題22」第(f)段

這證明制度本來就容許手術以外的(主觀)因素影響一個人認同的性別是否獲得承認,而政府明顯並不認為如此做法有何困難之處。無論如何,廢除「客觀」的手術規定對政府運作會有何影響,不可純粹憑印象靠估,政府必須提出有力證據,證明會對其造成不合理的困難。現在一方面接受醫生的主觀判斷為制度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拒絕接受當事人真正的個人意願,是自相矛盾。

XY案的邏輯後來獲艾伯塔王座法院在CF v Alberta(Vital Statistics), 2014 ABQB 237確認。BR Burrows法官難以想像在跨性別人士的身分證明文件上記錄其真正認同的性別有何害處,認為原則上沒有理由堅持在身分證明文件上記錄其原生性別。既然政府同意只要進行了性器官手術即可改變官方文件上的性別,那原生性別作為歷史事實的重要性,明顯沒有高至必須將跨性別人士排除在外。

正如安大略人權審裁處在XY案中(第171-172段)指出,強制手術規定除了邏輯上的必要性成疑外,該規定的效果必然是延續跨性別人士一直以來遭到的歧視、不利、偏見和定型(即使其目的不是歧視)。該規定等同告訴跨性別人士(和整個社會),除非他們以手術改變其身體(尤其是其性器官),否則他們的性別身分不是有效、正當的身分,社會有權不予任何尊重。這種定型正是跨性別人士社會污名的根源。

法院原應以守護公義為己任,偏偏現已貴為上訴法庭法官的區慶祥選擇確認、加強對跨性別人士的污名化,實在可悲。

團體發起「比膠超」行動 促超市停止使用即棄膠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多個團體下午兩點在九龍塘又一城商場的超級市場 Taste,發起「比膠超行動」,即「比返啲膠超市」,要求超級市場承諾停止過度包裝及使用一次性即棄膠。

行動有近六十人參與,團體不滿超級市場使用過量塑膠包裝產品,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費。他們先購買含有塑膠包裝的產品,在超級市場的正門外拆膠,放進自攜的容器中,要求將塑膠包裝還給超市。他們高叫「比還啲膠超市」,「源頭減廢,超市有責」及「We don’t want plastic」等口號。

IMG_9877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表示,政府即將推行垃圾徵費,但當局卻只向小市民開刀。他提到,市民在超級市場購買水果和蔬菜時,都用上保鮮紙和膠袋,「好無必要囉,就咁攞走都得啦。」他批評,市民在垃圾徵費下成為犧牲品,重申大型零售商、生產商和大商家都有責任減廢。

參與行動的團體包括「不是垃圾站」、全球化監察、勞工組、社區前進、無國界社運和工學同行等。團體希望,將拆掉的塑膠包裝和請願信交給超級市場,但超級市場經理表明不會接收,商場保安更欲代出頭,但遭朱凱廸奚落,「你代佢收膠?但你唔係代佢賺埋啲錢呀嘛」。

IMG_9850

團體重申,當局在實施垃圾徵費後,消費者購物時被迫將塑膠包裝帶回家,是變相直接承擔刑責。「不是垃圾站」成員區國權解釋,行動是參考歐洲及英國的Plastic Attacks,重申行動以和平示威形式進行,只希望令港人關注塑膠及浪費問題嚴重。區國權表示,今次行動是響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的呼籲,「佢話如果唔要膠的話,可以還返俾超市,今日就做俾佢睇。」

IMG_9864

參與行動的杜志權表示,政府一直強調源頭減廢,而源頭正是商界,呼籲當局必須立法制止濫用不必要的塑膠,「唔係淨係罰錢,而係真係有環保政策」。他補充說,英國超級市場在2025年前將停止使用一次性塑膠,「呢個係環保趨勢,香港成日自稱國際城市,係咪應該跟隨呢?」

IMG_9865

團體表明,將繼續到不同的超級市場延續行動,喚起更多市民減少使用塑膠,和對過度包裝的關注。在行動期間,又一城商場保安阻撓記者拍攝,稱私人地方要預先申請,更出手阻擋及推撞記者,態度囂張惡劣。

IMG_9859

記者:麥馬高

旺角衝突三周年 團體年初四港大集會籲勿忘獄中抗爭者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學生會、港大學生會、香港民族陣線和學生動源今宣布,將於2月8日(年初四)舉辦「還原真相 毋忘義士」旺角衝突三周年集會,強調民間自發還原歴史真相,並提醒港人不要忘記正為事件受牢獄之苦的示威者。中大學生會會長區倬僖強調,集會主題跟香港主權問題無關,參與者不限於本土派支持者。香港民族陣線召集人梁頌恆表示歡迎希望還原真相的市民前來集會。

本土運動重要事件 盼重新審視歴史

集會由港大學生會、中大學生會及理大學生會合辦,香港民族陣綫、學生動源及獨立人士鄭俠協辦,將於2月8日晚上8時假港大學生會大樓1樓辦事處外空地。

photo6244592160590637466
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

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指,旺角初一事件是香港本土運動及近年提升市民社會意識的重要事件,有討論價值。他希望舉辦集會能提供空間去正視歴史,並重新審視初一事件。

中大學生會會長區倬僖表示,希望藉集會提醒香港人,事件中有一群關心公義自由的人現正面對牢獄之苦。區稱他們是民主及本土運動中很重要的力量,但是現時社會對抗爭者的支援、關心和資源都比較少。因此集會除了提醒「毋忘義士」外,也希望藉此凝聚抗爭力量。

photo6244592160590637469
中大學生會會長區倬僖

集會場地為港大學生會所管轄 黃程鋒:大學有自由討論空間

黃程鋒指,他們沒有確切預期集會人數,希望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出席。被問到於大學校園舉辦此集會,會否擔心校方阻撓時,黃指集會場地是為學生會管轄的地方,沒有向校方申請。若有參與者喊叫「香港獨立」口號,黃表示不會忌諱,強調大學是有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空間。屆時亦會有學生義工在場維持秩序。

photo6244592160590637468
香港民族陣線發言人梁頌恆

集會將設影片播放環節和論壇。香港民族陣線發言人梁頌恆表示,嘉賓名單尚待確認。梁續指,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事後迅速地將事件定性為暴動,並說成是一群人故意挑起事端,可見政權在扭曲歴史。梁謂當晚示威者見義勇為,「做了很勇敢的事」,呼籲希望還原真相的人來參與集會。

photo6244592160590637471

棄稱呼「魚蛋革命」 盼吸引光譜更闊的參與者

被問到會否要求政府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初一事件,區倬僖表示,不相信政府有中立、還原真相的角色,反而強調民間自發還原歴史真相。

區又表示,香港的主權問題並不是集會的目標內容;另外,宣傳海報將事件稱為「旺角衝突」而不是「魚蛋革命」,目的是吸引光譜更闊的參與者,不希望純粹吸納本土派支持者。

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表示,事件因為保護小販而起,但遠遠稱不上是革命;不希望「革命」一詞被濫用。

photo6244592160590637472
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

記者︰黎彩燕

官僚絕滅人性,淳樸手足情誼卻一息尚存——評《潛行浩劫96小時》

$
0
0

日前獲邀出席觀賞電影《潛行浩劫96小時》的傳媒優先場,該電影改編自「著名獨立新聞記者羅拔摩亞(Robert Morre)的紀實小說《A Time to Die: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Kursk Tragedy》」(註一),把約20年前震撼全球的「庫爾斯克號災難」(The Kursk Tragedy)搬上大銀幕。

說起這件國際歷史大事,相信能夠鉅細無遺憶述相關事發經過的港人只是鳳毛麟角。筆者當時只是個小學生,對那件事件的印象可謂相當模糊。即使閱讀過電影發行商提供的宣傳資料,腦海浮現起的第一印象,只是依稀記得當時每天放學後都希望盡快趕回家中收看NBA賽果的新聞報道,但曾經有一段日子,無綫六點半新聞每天也會在報道體育新聞前更新相關事態的發展。至於具體內容是甚麼,則已忘記得一乾二淨。反之,與筆者同行觀賞電影的某位前輩級時評節目監製則對這件災難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筆者前往觀賞這齣電影前自然做了少許功課惡補這一段歷史。不過,閱讀有關「庫爾斯克號災難」的學術論文與觀賞相關的電影作品始終有一些重大的分別,原因是前者的記述和分析理應是去情感化的,好處是有助讀者摒棄先入為主的偏頗觀感,但其局限是一般讀者難以透過宏大的敍事框架和理性分析的文字而對當局者的掙扎、無奈和傷感有深刻的體會。《潛行浩劫96小時》恰好能夠透過視像畫面把箇中潛在的情感起伏放大呈現在觀眾的眼簾,為他們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了解事件的切入點。即使事前對「庫爾斯克號災難」有一定理解的觀眾,也可借助這齣電影去豐富自身對事件的想像。

稍為翻查資料便可知道,「庫爾斯克號災難」中沒有任何生還者,所以基本上每個對這件災難事件稍有認知的觀眾也不會抱着期盼大團圓結局的心態去觀賞這齣電影,但與此同時,正如導演湯瑪士溫德堡所指,沒有人具體知道「庫爾斯克號」爆炸沉沒後,尚有生命氣息的海軍船員是如何度過生命中的最後倒數階段(註二)。歷史留白之處,大概就是編劇和導演可以發揮創意和注入個人風格的部分,這亦是《潛行浩劫96小時》電影作品的成敗關鍵部分:就劇情而言,電影作品如何刻劃各持分者的心路歷程變化,是最有可能為觀眾帶來驚喜的部分。如果這齣電影在這部分令觀眾感到失望,那麼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會剩下重覆陳述「庫爾斯克號災難」沒有任何生還者的已知事實。

《潛行浩劫96小時》如何忠於紀實小說的原著精神

任何談及「庫爾斯克號災難」的作品,也難以迴避觸及箇中的政治話題,《潛行浩劫96小時》亦不例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發展萎靡不振,原因眾說紛紜,但俄羅斯海軍屢遭削減經費,導致軍備日久失修,卻是不爭的事實(註三)。2000年,新上任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有意重振國威;「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俄羅斯北方艦隊將領決定於同年夏天實行自蘇聯解體後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註四)。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潛行浩劫96小時》的故事主線,是描述一群「已有十年沒有執行任務」的海軍同袍如何興奮雀躍地再次坐上庫爾斯克號潛艇接受挑戰(註五)。這個「10 Year Challenge」固然不是俊男美女生活於和平盛世的打卡活動,但他們大抵也沒想到,原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奧斯卡級潛艇,最後竟也成為了他們的葬身棺材。

根據俄羅斯的調查報告,「庫爾斯克號災難」的肇事原因源於潛艇內早已有損壞痕跡的65-76A型魚雷在上彈移動期間泄漏過氧化氫燃料導致爆炸所致(註六)。不過,接連兩次爆炸,並沒有立即炸死潛艇內所有的海軍成員;潛艇內的艙壁發揮了阻隔爆炸蔓延的作用,使身在船尾艙的23名海軍成員暫且存活下來,當庫爾斯克號潛艇沉於北冰洋巴倫支海海底,他們集合在潛艇的9號艙,由隊長中尉Dmitri Kolesnikov記錄他們的名字和軍階,以及擬定絕境求生的選項(註七)。在理論上,他們可以從棄船離去,急速升上水面,期盼巴倫支海水面上有人接應他們,但由於當時潛艇沉於350英尺的海底,潛艇內沒有任何抗壓設備,所以此舉差不多等同於白白送死(註八)。因此,他們放棄了豪賭一鋪,選擇留在潛艇內等待救援(註九)。問題是,船艙內的氧氣隨時有耗盡的危機;儘管他們定期燃點開啟空氣再生裝置把船艙內二氧化碳吸收,繼而把氧氣注入,但這種操作方式亦構成一定的火災危機(註十)。此外,潛艇的核反應堆已停止運作,電力中斷,船艙內的溫度急速下降,情況愈趨惡劣(註十一)。

其實,爆炸事故後存活下來的23名俄羅斯海軍原本還有一線生機的:英國、挪威和美國的救援隊伍已準備就緒,只是俄方年長一輩的將領擔心俄國的最高軍事機密會因此被泄漏出去,所以他們寧願犧牲前線的性命,也不惜數度拒絕外國的援助(註十二)。期間,俄國軍方內部曾就是否接受英國和挪威的救援協助一事進行激辯,有俄軍將領曾違抗軍令把庫爾斯克號船艙的圖則和運作說明交到英國海軍將領的手中,俄國政府亦一度接受英國的救援方案,但到了實際執行方案時,英國海軍卻在俄國與挪威邊境交界被拒進一步前進(註十三)。與此同時,俄羅斯曾數度嘗試派出救援潛水艇展開營救工作,但由於救援設備落伍(例如潛水艇的電池只能提供短暫的供電,以及需要長時間充電方可恢復運作),那些救援工作均以徒勞無功收場(註十四)。最佳的救人時機,就此一點一滴被殆盡。以上這些細節,《潛行浩劫96小時》的劇情或多或少也有觸及到。

《潛行浩劫96小時》的獨特性

不過,對於要拍攝一件改編自充滿政治性的國際歷史大事來說,《潛行浩劫96小時》的製作已盡量在政治話題上點到即止。例如這齣電影既沒提及到英美長期在鄰近巴倫支海的科拉半島進行間諜活動如何影響俄國與它們之間的互信(註十五),亦沒有把美國請纓參與救援的情節(以及被拒後的反應)包括在內。熟悉國際政治和歷史的觀眾,固然可以借助本身的認知自行代入劇情的時代背景,但即使觀眾對俄國與北約多年來的恩怨情仇只是略有所聞,他們大概亦不難明白到保護軍事機密和優先拯救人命之間的張力。

《潛行浩劫96小時》的編劇和導演濃縮地交代「庫爾斯克號災難」的政治背景,目的是騰出更多空間去塑造受害者及其家屬的角色。說白一點,編劇和導演希望凸顯出他們也不過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對死亡,本應驍勇善戰的海軍同樣會感到恐懼。縱然無人能夠避免死亡,但令人痛心的是,留待船艙內的海軍們在過程中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虛假生還希望,以及最終沒法跟親人正式道別,便要與他們陰陽相隔的遺憾。此外,面對官僚的敷衍塞責,受害者的家屬同樣會感到憤怒和無助;面對喪失至親,他們同樣會傷心欲絕。在敵我分明的冷戰思維,以及國家尊嚴大於一切的宏觀敍事框架下,這些人性的共通點不時遭到別有用心的漠視。《潛行浩劫96小時》正好把那些弱勢群體的聲音重新呈現出來,當中有些情節經過藝術化的處理(註十六),但也有些具備一定的事實基礎支撐。編劇和導演希望透過這齣電影帶出的訊息,很多時也是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流露出來的。這齣電影製作得高明之處,在於編劇和導演在一眾前線海軍愈趨接近死亡的主線中,加插了一些他們仍能維持情同手足的溫馨情節,這才足以讓觀眾對他們的離世扼腕嘆息吧!

註釋:

註一、二、五、十六:電影發行商提供的宣傳資料
註三、四: Anette Mikes & Amram Migdal, “Learning from the Kursk Submarine Rescue Failure: the Case for Pluralistic Risk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19 July 2014, p. 4.
註六:Kyle Mizokami, “Freak Accident of Chemistry Sunk Russia’s Aircraft-Killer Submarine,” The National Interest, 24 June 2018.
註七:Anette Mikes & Amram Migdal, “Learning from the Kursk Submarine Rescue Failure: the Case for Pluralistic Risk Management,” pp. 4-5.
註八、九、十、十一:Ibid., p. 5.
註十二、十三、十四:Ibid., pp. 6-8.
註十五:Ibid., p. 6.

【專訪】上莊證學生運動未死 嶺大學生會候選內閣:唔係全部年輕人都冷漠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近年均出現「斷莊」潮,嶺南大學今年幸好「有莊」,學生會候選內閣「鏡」接受獨媒訪問時,候選會長潘嘉傑認為「上莊」是一種表態,「參選係為一啖氣,話俾當權者聽,仲有班人搞緊嘢、有反對同監察的聲音,唔係全部年輕人都冷漠」。

左翼還是本土莊?

看看「鏡」的政綱,寫有反對新自由主義、支持分配正義、支持同性平權、反對種族主義、關注動物權益和支持永續發展等。記者劈頭第一句便問到,「你們是左翼還是本土莊?」他們表明,不希望用派別作標籤。

然而,六四、雨傘運動、旺角騷亂和港獨,這些都是照妖鏡。

港大學生會落選內閣「傲蒼」稱,旺角騒亂是受到黑社會操控,這支被指親共的內閣最後高票敗選。潘嘉傑開宗明義說,不反對使用暴力作抗爭手段,「再暴力都不及制度及司法的暴力」。他認為,旺角騒亂是官迫民反的現象,尤其在雨傘運動後,年輕人遭到政治打壓,加上警察濫權,「難免令人有情緒,做這些事是無可奈何,旺角騷亂都是想香港變得更好吧。」

IMG_9333

港獨自決是香港前途的選項

對於港獨,潘嘉傑亦絕不含糊,「港獨及民主自決,作為香港前途選項是沒有問題,自決是人權。」他強調,只要能夠令香港更平等,社會、經濟更公義及進步的都會支持,「如果港獨只係換支旗,咁就無意義囉。」

但對於支聯會舉辦的六四晚會,他們則表示不會斷言表態是否參加。「六四不是鄰國的歷史,六四確切地影響緊香港人,不少香港人受到這段歷史影響。」

潘嘉傑強調,仍然堅持講六四,是因為六四每天都在上演,中共對人民的壓迫有增無減,「爭取民主是每一個香港人的事,應連結想法一樣的人,不應隔離自己。」

除了對社會議題的立場清晰,「鏡」對校政同樣關心,他們希望校方改善校園內 Wi-Fi 緩慢的問題,並爭取增加學生影印金額約上限,和爭取更多資源照顧精神健康學生等。

在訪問中,最主動回答記者問題的是潘嘉傑。他今年文化研究系三年級,一直積極關心校內事務。一年級時便加入嶺南勞工關注組,去年更和同學組成「嶺事館」,「嗰時何君堯講殺無赦,覺得學校無人關注校政和時事嘛。」

IMG_9343

昔日中學生走得更前 沉澱過後重新上路

外務副會長陳穎茵是工商管理系一年級的學生,她笑言,自己的故事說過很多遍,曾多次接受訪問。那是中三的事,正值雨傘運動。陳穎茵是聯校罷課關注組的成員,和學民思潮籌備學界罷課。九二八在金鐘吃過催淚彈,「好記得,抬高頭看到門常開(政府總部),天空又灰暗,真係忍唔住。」那一刻,流淚不止在面額上,心中亦淚如泉湧。

自此,她每天都到旺角佔領區溫書,《蘋果日報》便曾訪問這名「自修室的少女」。隨著雨傘運動黯然退場,真普選遙遙無期,幾年下來,陳穎茵變得不再關心社會,缺席遊行集會,DQ議員更是事不關己。她形容自己是港豬、「死港女」,只愛分享《新假期》和看化妝品。

沉澱過後重新上路,看到那篇《蘋果》報導,陳穎茵便反問自己,「幾時先搵得返嗰個我?14歲可以行得咁前,升了上大學反而做港豬。」她同樣表明,今次參選是要令社會知道,「香港還有學生關心政治」。

IMG_9322

「這時候上莊,是不要令低潮成為無潮,社會需要一些聲音」

何紹軒是候選副會長,就讀社會科學系三年級。他對記者的介紹是,從小學到中學一直留意社會時事,但只流於「諗」,今次參選就是要付諸行動,「我細個最鍾意睇的電視節目就係新聞。」

他在香港專上學院唸副學士,唸了一年資訊科技系,便轉系到社會科學。三年間,何紹軒對意識形態和社會階級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關注勞工議題。升到嶺大第一年便上莊,何紹軒認為,嶺南的同學們不太關心社會時事,指和雨傘運動後進入低潮有關,「這一代人有點失敗主義的感覺」。「這時候上莊,是不要令低潮成為無潮,社會需要一些聲音。」

IMG_9355

冀團結學生關心校政 對抗威權管治

話雖如此,威權管治在大專學界早已出現,嶺大在去年5月便通過校內場地使用守則,學生舉辦活動時不能觸犯香港法例,包括《基本法》,而且不能侮辱他人及破壞校譽等。潘嘉傑質疑,「盲的都知道是針對緊港獨,這是嶺大版的辱校罪」。他憂慮學生的自由正遭到剝奪,所以上莊是要團結更多學生關心校政。

此外,嶺大近年漸趨國際化,包括要求學生參加國際英語水平測試,即IELTS 考獲6.5分才能畢業。「有僱主投訴就強制學生,那明顯是職業導向,和大學教育的精神互相違背。」何紹軒質疑政策已有違博雅教育的精神。此外,嶺南亦改例要求課堂必須用英語上課,他慨嘆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交流。「以前班上只要全部係本地學生,就可以用中文上堂。改例後,得返交換生同老師講嘢,這已經唔再係博雅教育吧。」

IMG_9329

嶺南大學高層可說是「人才輩出」,校董名單中便有建制派的何君堯和陳曼琪,還有曾獲得十大傑青黃仰芳,她發表拜金主義的「極速上車論」。何紹軒強調世上不是只有錢,因為人生和社會有很多價值,「民主和公義便比錢更重要」。

校長鄭國漢同樣不遑多讓,他高調支持明日大嶼,曾撰文講述填海的好處。潘嘉傑對鄭非常不滿,指對方好大喜功,「根本不是校長」,「無學生的廣泛民意授權,當傾到招聘校長時,校董會學生(學生會會長)代表要離開會議,談何認受性?」

真正代表嶺南大學的聲音

雨傘運動後,人人說無力,願意上莊的學生實在是買少見少。陳穎茵總結時認為,在這時候上莊的確更形重要,「嶺南同學內斂,上堂大多玩電話、唔出聲」,因此更要了解他們的想法。「除咗關心社會,做好校內諮詢都好重要,出到去先可以同人講,我哋係真正代表嶺南大學的聲音。」

記者:麥馬高

卡塔爾真係好堅,比你想像中仲要堅

$
0
0

卡塔爾真係堅,全勝捧亞洲盃,七場入19球,唯一美中不足係決賽破身失1球。贏南韓大炒東道主阿聯酋贏日本,全屆賽事冇一分鐘落後過。食半打蛋拎去勞改嘅北韓佬可以眼閉了。

但卡塔爾唔止戰果勁,仲係克服好多先天不利因素。換個講法:睇牌面根本唔應該咁勁。

每次講「喂點解中國亞洲盃八強就垃圾 英格蘭歐國盃八強就打飛機」甚至更傷心嘅「勁揪香港入四強未?」,總有人講「應該」乜乜乜,哦,中國應該乜乜乜。所以又貼返呢個圖。真實賽果同埋(根據一籃子因素估嘅)「合理戰力」。從來冇人話人多會勁(印度印尼?),要睇有幾多人踢波,經濟實力之類。

詳情睇返舊文,費事解多次(咩國家先會踢波叻?其實中國已經比預期好)。

先自抽,德國咁多年,雖然係歐洲捧盃最多嘅國家(係呀可?),但其實表現係不如預期(又唔係差好遠,略為不及預期啦),留意呢個圖仲未計入2018年世界盃德國嘅恥辱出局。正如Simon Kuper話 拜仁慕尼黑underperform一樣。五屆歐聯冠軍都underperform?係喎,因為同佢「牌面」相比。德國作為歐洲最多人口,亦其中一個最富有,仲最多人睇波踢波嘅國家,有咁嘅成績其實都仲爭少少先勉強收貨,理應捧得更多盃。同樣地,Simon Kuper話頭,拜仁慕尼黑作為歐洲最強國嘅唯一班霸,理應捧得更多盃(所以你估到了,利物浦其實好撚堅抽,in this aspect)。

好啦,重覆一次講,德國以外,其實多數列強都係outperform嘅 (好合理,有人不如預期就當然有人勝預期)。巴西阿根廷最誇張,西班牙葡萄牙克羅地亞都堅(再講一次,未計2018添),英格蘭其實亦都交足貨,冇欠球迷任何嘢。正如 Simon Kuper本書嘅吸睛副題: Why England Lose — 因為英國(或英格蘭)根本先天就不足,有咁嘅成績係合理嘅。經濟學人亦寫過無數文講,你睇返英格蘭嘅排名之類,八強貨仔偶然四強就係合理預期。

比較得意嘅係啲underpeformer,匈牙利啦(近年好似有啲起色?),東南亞越南同緬甸啦(而越南近來好似又係突飛猛進,我FB成日見啲越南妹貼),小國盧森堡啦(盧森堡個畸屎有得拗,人均GDP係高,但主要因為幾間大公司啫,係咪好富有都有得拗)。同埋最特別嘅,美國加拿大。事實美國真係唔爭氣(加拿大都係,但除咗孟晚舟外WFC?又,拜仁都簽咗個加拿大仔)。美國人口多,富裕,踢足球睇波嘅人亦多(「美國人唔睇波」係一個都市傳說,你不妨睇下MLS入座率,或者直播世界盃嘅收視),但偏偏未如預期。如果我冇記錯Simon Kuper 係鬧MLS個大聯盟系統嘅,認為唔應該行NBA NHL 嗰套。

然後又講另一堆outperformer.唔知係好消息定壞消息,但中國國足一樣交足貨,真係冇撚欠你半個人情。一來中國窮(人均GDP排幾多?),二來少人踢波(不過多人睇),你睇中國真係comfortably outperform 的。可惜搵唔到香港在邊,你可以去問作者,或者得閒我研究下點reverse engineer 啲data 出嚟 – 但to be honest,我整都整台灣先啦,你估我好鍾意香港?日本韓國亦唔知去咗邊。

仲有,中東孖寶,沙地阿拉伯同卡塔爾,其實都係outperform。沙地阿拉伯固然好多時係笑話,係歐洲隊大炒嘅對象,但畢竟都成日打入決賽周。

卡塔爾先真係勁到離晒罩,重要嘅講三次,呢個表仲要係2018世界盃前,即係未計今屆卡塔爾嘅表現。卡塔爾冇錯係有錢(人均GDP 真係前列),但除咗錢真係冇乜嘢,人口極少,踢波少睇波亦唔多,兩百幾萬人,仲要九成(你冇睇錯)唔係卡塔爾人,痴膠線的。

所以,係真係值得研究的。就唔係一句「搞青訓」講完,鳩唔撚知咩。

當然啦,你可以質疑呢套方法評估「牌面」客唔客觀。同樣地,只睇咁多賽事「得失球」亦可以抽秤—畢竟有啲隊(例如意大利)太公波懶懶閒但打淘汰賽越戰越勇的。

掂到與掂唔到之間

$
0
0

《非分熟女》很值得看。阿Sa 做得很好,完全做到港女的「侷」和壓抑,最可惜是電影中所有性愛場面都拍得有點令人失望。所有做愛的場面就像是由男人拍的一樣,性愛的目的就只是侵入,是男人把陰莖插入女性陰道。也像是一個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性愛的女人拍的,在她能想像的性愛中,一個到法國留過學的台灣仔吳慷仁,只要在她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給她兩分鐘前戲,然後很快就要把她送上豬肉枱,隨便親吻幾下,再加 30 秒口交,便到了插入的時間。幸好這算是一個稍有尊重的分階段插入,而不是純粹的暴力。他的節奏算是慢了一點,比一般的麻甩佬/老公勝了一籌,彷彿這已經能消除百病,阿 Sa也不會計較什麼身心靈滿足、要什麼高潮。哎,幾經艱辛,總算是「破了處」,已經笑逐顏開。

這個與吳慷仁的第一次之後,大家也沒有認認真真地探索甚麼,問題在一夜之間已經解決了,從此生活就能夠展開新的一頁。後來怎様?原來又變成了某一種市面上的愛情,那種只有用妒忌來定義的所謂愛情。港女又再回到性壓抑的生存模式。

如果我不指出這些問題,真的對不起所有港女和師奶,因為男觀眾會真的以為女人做不到愛是因為怕痛,只要稍為慢一點就可以了。對於女觀眾,我們沒有啟發她們,讓大家可以怎樣探索和體現自己的慾望,當她們對愛情失望之後,她的出路最後都只是經濟獨立,找一門手藝,做個小生意再加跳鋼管舞就可以了。

這套戲令我回想自己在情慾方面的跌跌碰碰,曾經經歷過半生漫長的道路,所以不得不馬上寫個短訊,高度表揚自己條仔對我的百般愛護。小三的性生活有很多限制,卻因而有另一種風光。因為他可以陪伴我的時間不多,所以他常常說:「當我和你一起的時候,你想做什麼都可以,I am your slave!」勞役一個男人,當然沒有太大難度,我們港女總不會太過失禮。最可憐卻是,即使一條仔願意做你的 sexual slave,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得到的是什麼、要他做甚麼。結果,你都是只想自己成為他心目中的一條「索女」。淫?真的很難。

而我和 Louis 的起點,就是我什麼都不用做,只是享受一個高潮。真的是什麼都不用做,不用馬上作出回報,只是袋袋平安。這一個我和他的first sex 經驗才是我對自己的身體和情慾真正的第一課。就是有一個人專心地取悅我,完全沒有要求回報,還說自己很開心。太好了,不需要平等,不需要照顧人,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在一條女一生人的性關係之中,幾時有咁着數過,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因為這一些新的經歷,我才漸漸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值得被這樣殷切的愛護和照顧,甚至無需面對被插入的暴力和恐懼,無需假裝被插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What a relief! 因為這不是性行為中必要的部份。講完。

插入對阿 Sa 是一件什麼事,為什麼要搞了四年?女性對這一個插入的感受,男性固然一直都沒有面對,女人也只是將將就就的就過去了。因為在大家的概念中,性行為就是男上女下和插入,無論是口交或是其他各種各樣的性交往,都只是作為預備插入的前奏,因為重心始終是性交。這是女性多年來沒有辦法改變的論述,所有的色情影片、性教育都沒有挑戰這個主流的論述,所以即使是女性導演,她們拍出來的電影也是一樣。於是我發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我條仔稍為好一點。

其實他當然都不夠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我所希望有的複合高潮(multiple orgasm)也不是常常能夠得到啊!要我清楚地提醒他,指明他不要直接用任何方式插入,包括手指和陽具;他要用最輕微的力量,不是陽力而是陰力去撫摸我,直到我非常強烈的希望得到插入。If it takes forever,他都要等;即使我已經快要瘋了,他也不能很方便很就手就「搞掂我」。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把自己的不能滿足,轉換成更大的慾望,最後才會一發不可收拾!

最重要的不是任何插入的動作,卻是撫摸和在「掂到與掂唔到之間」的糾纏,兩個人甚至不需要脫清光。這不是關於男人可以得到他的高潮,也不是關於他有多厲害可以賜予女性高潮,這是關於一條女懂不懂得自己的快樂,讓自己的快樂不儲在方便的插入中被遺忘。


區議員開會用公帑買茶點食?十八區情況大不同

$
0
0

你有沒有曾經到過區議會旁聽會議呢?我相信99.9%香港人都未曾到過區議會旁聽會議。最近,筆者到油尖旺區議會大會旁聽,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每次會議期間,都有工作人員推著一架裝滿各式飲品的手推車,逐一向議員派發飲品,例如奶茶、寶礦力等等。

筆者曾經擔任立法會議員助理長達五年半,看到以上這個情境,即時想到一個問題:「究竟這些飲品是誰付費呢?是否由公帑支付?」因為立法會的做法是,立法會秘書處在會議期間只向立法會議員提供清水,其餘的膳食全部都由議員自費。為了探求真相,筆者以電郵方式向十八個區議會查詢,發現原來各區的情況大不同。

做法一:以公帑購買食品和飲料

在全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中,只有四個區議會使用公帑購買飲品及食品,供議員於會議期間享用,包括油尖旺、葵青、屯門和西貢,以下是這四個區議會的情況: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向議員提供飲品及輕食(三文治),2018年的全年開支約為$5,800元。

►葵青民政事務處表示,考慮到葵青區議會大會一般議程較多,會議時間亦較長,故此會為議員提供小食(例如餅乾)及即沖飲品。在2017年及2018年,相關開支分別為$1,740.5及$1,778.8(平均每位議員每次會議所需開支約為$9.8)。

►西貢區議會全體會議上的食品及飲品由西貢民政事務處以部門開支支付,在2018年,每次全體會議的相關費用平均約為$60多元。

►屯門區議會秘書處會於議員休息室放置少量乾糧、茶包及即沖飲料,以備不時之需,而有關費用會由屯門民政事務處支付,每年預算約$1,000元。

比較上述四個區議會,油尖旺區議會的相關開支(全年$5,800元)是全港之冠,較其餘三個區議會多出幾倍,但油尖旺區議會其實只有19個議員,而葵青、西貢、屯門區議會則分別有29至30個議員,為何開支會那麼大?或許是因為油尖旺區議會的飲品和食品較為豐富,例如有三文治、奶茶、樽裝飲料。

做法二:區議會主席請客

在十八個區議會之中,有四個區議會的主席會購買飲品和食物供與會者享用,不用由公帑支付,包括屯門、深水埗、北區和沙田區議會:

►屯門區議會主席會自費安排西餅並放置在議員休息室,供有需要的議員在區議會大會期間食用。

►深水埗區議會秘書處會代為購買預先包裝的蛋糕或麵包,有關費用由主席負責;飲品方面,秘書處只提供茶水。

►北區區議會大會舉行時,區議會主席會自費為出席的區議員及政府部門/機構代表提供茶點或小食,而秘書處會為上述與會人士提供簡單的飲品。北區區議會並沒有為上述開支預留撥款。 有關飲品的開支由北區民政事務處負擔。北區民政事務處並沒有只供用作上述開支的預算項目。

►沙田民政處會對區議會大會在內,在其轄下會議場所舉行的各項會議,統籌基本行政安排以便利會議的進行,其中包括為與會者提供茶水,而區議會大會的輕食則由沙田區議會主席自費提供。

做法三:議員自費

其餘的十一個區議會,區議會秘書處只向議員和與會者提供清茶或清水,議員需要自費購買飲料和食物,主席亦未必會慣性請客:

►灣仔區議會秘書處只會向議員及與會者提供清茶現場飲用。

►中西區區議會及轄下委員會舉行會議時,中西區民政處只會提供熱茶及清水予與會者,議員亦會自費購買飲品及餅乾等食品。

►南區區議會大會上的食品和飲品由議員自費。

►東區區議會大會的飲品和食品均由議員自費預備。

►黃大仙區議會及黃大仙民政事務處並不會於區議會大會會議時為議員提供飲品或食品。

►觀塘區議會大會會議進行期間,秘書處負責提供清茶及清水予與會者。另外,議員亦有自費準備其他飲品及食品。

►九龍城區議會在舉行區議會大會會議時,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只會為出席是次會議的議員,政府部門代表及獲邀出席的其他人士提供由民政事務處職員準備的清茶,並無提供食品及或其他飲品予出席會議的人士。

►荃灣區議會或民政事務處只為議員提供白開水或清茶,議員若有其他需要則需由議員自費購買。

►離島區議會在會議期間只為議員提供熱茶及清水,並沒有提供其他飲品及食品。

►在大埔區議會會議時,區議會一般提供乾糧零食供議員享用,而所有食品皆是由議員自費。

►元朗區議會並沒有為議員提供飲品及食品。

儘管民政事務處為油尖旺、葵青、屯門和西貢四個區議會提供的茶點開支金額有限,最多只是油尖旺區議會的每年$5,800元,但筆者認為這是原則的問題:為何區議員開會時所吃的食物和飲品,要由納稅人付錢?其餘十四個區議會也沒有類似做法,證明這不是必須的措施。

至於葵青民政事務處稱「考慮到葵青區議會大會一般議程較多,會議時間亦較長,故此會為議員提供小食(例如餅乾)及即沖飲品」也是解釋不到為何要用公帑支付相關費用。就算是尊貴的立法會議員,他們在會議期間所吃的膳食全部都是自費,難道立法會的會議時間比區議會短嗎?

總結來說,以公帑為區議員購買茶點的做法有違「公帑須用得其所」原則,所以油尖旺、葵青、屯門和西貢四個區議會應盡快取消這個做法。

《綠簿旅友》:車廂裏的錯置與政治

$
0
0

綠簿旅友(Green book)是一部公路電影,兩個大男人一黑一白,白人老粗 Tony Lip是紐約意裔移民後代,在夜總會當「睇場」,閱人無數,善於排難解紛。電影初段的一連串鏡頭的推進,就是為了介紹他的出場。黑人音樂家 Don shirley 則從來講規矩,跟足程序,說話徐疾有致,做事一絲不苟,被拘留也迫不得已才使用特權。他最不情不願的就是撥那通直達政治權貴的電話,儘管他被無理拘禁,但知道使用特權若變成慣常,其他不公平對待包括宗族鬥爭,亦將無法解決。二人身份地位種族都不同,一段旅程卻置於上世紀60 年代歧視有色人種嚴重的美國南部這大環境,可想而知會帶來多少人性的衝擊。

身份的「錯置」所引起的矛盾衝突在電影中成為主題。兩個大男人都是時代之下被雙重邊緣化的人物。音樂家 Don Shirley 既是黑人又是同志,生於保守封閉的60年代,衝擊可想而知。Tony Lip 也好不了多少。意裔移民後代,目不識丁,靠拳頭打遍天下,土生土長白人不認同他的意大利口音,黑人又視之為宿敵,唯一的依靠是家庭的支持。電影巧妙地用了錯置手法帶出連串笑料之餘,亦令人換一個角度思考種族歧視的問題。

起程時,Tony 作為白人司機,死也不願為黑人拿行李,結果由 shirley 的管家代辦。這段小插曲,或許只為博觀眾一粲,但反映意裔基層白人身處那年代,仍視種族高人一等,儘管身份只是下人。而最能表現階級莫過於二人身處的汽車裏。車廂前後座的安排成為種族階級之分,當時高高在上的白人管治階級本應坐在後排,前排則是黑人司機的座位,可是在「錯置」下的對比更為強烈。

而車廂中的前後座安排,亦儼如形成一種「空間政治」的日常。旅途中,Tony Lip的前座司機位隨意放滿了個人物品,混亂得像個「亂葬崗」,反之,音樂家 Don Shirley 的後座則并然有序,他還放了張毛氈在膝上。車廂的佈局壁壘分明,對話亦充滿對抗意味。Tony 說話的口脗語調市井自大;Shirley 卻充滿社會上層的世故謹慎。車廂中瀰漫了兩層權力的角力,Shirley 是行程的傭主,因此他有完完全全的權力,要求 Tony 遵守車內規則,例如不能吸煙。然而,Tony在前座放了甚麼和如何放,Shirley 基本上沒有理會 任由Tony自由發揮,只要他不入侵自己專區便可以了。Shirley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白人沙文主義,卻出於一位黑人音樂家的決定。另一例子是他們一起品嚐炸雞,雞骨可隨手丟出車廂外,棄在路上的垃圾Shirley卻要Tony 開倒車拾回。

還有那塊在路上拾回來的石頭,Tony 都要被迫就範,放回原處。這除了是Shirley守法的性格使然外,還是資本主義制度僱主僱員的權力不平衡——傭員受薪,便要遵從傭主的一切要求。這其實也是特權,不過在金錢世界下變得好像很公平而已。可是,二人一走出這個車廂,則又回復第二層的權力關係,就是需與其他人一同面對種族歧視的不平等局面。這個車廂小天地仿如它的外在大世界:60年代的種族隔離政策嚴分各種空間和處所的使用者身份。《綠書》(Greenbook)黑人旅遊指南便是這種體制下的產物。

不過,電影中段車至肯塔基州,肯德基(KFC)的炸雞發祥地。Tony 顯得眉飛色舞,Shirley 則嗤之以鼻。Tony 對吃的一番偉論觸動了 Shirley 品嚐了一口炸雞,這一塊炸雞彷彿便將彼此的隔閡打破,是否代表美國的一些核心價理應可以打破種族、階級和身分的對立?旅途中,兩個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各有反思和改變,符合了公路電影的公式。回程的最後一天,司機 Tony Lip 變成乘客,還倒卧在後座熟睡,尊貴的 Don shirley 則變成司機,努力鋪滿厚雪的馬路上駕駛,這其實打破了空間壟斷,真正做到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所言的「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令權力變得平衡。相對於車廂外由政府預先安排、嚴分種族的「表象的空間」(representational space),車廂裏更是二人交心的小天地。

不知怎地,筆者看此片時硬是覺得導演 Farelly 或有意無意間想展示60年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碩大的雪櫃內食物齊備,電視正直播全國棒球比賽,全屋都裝有電話,連睡房也有一部,這些生活享受,早在半個世紀以來,已在奉行資本主義制度的美國成為生活的日常,這不禁令人想起1959年那著名的 Kitchen debate。也許導演想藉此指出家庭物質生活就算多富足,各個成員就算關係多融洽,但只要社會上仍存有很多不公的事情,人們便不可能得到精神上的真正滿足。這假設在結局時Tony 回家後那溢於面容的幸福得到證實。

表面上,這是一部關於種族的電影,其實它還告訴我們,無論皮膚是甚麼顏色,只要社會一日不公平,有些人擁有特權和天賦,便以為比其他人優越,則歧視仍然存在。貴族歧視平民,知識分子歧視文盲,富人歧視窮人,美麗的歧視貌醜的,窈窕的歧視肥胖等。只要社會滋生這種思想病毒,那麼世界的紛爭便無日無之。

【文化論政】李海燕:大館聲浪擾民 小藝團成磨心

$
0
0

今年1月26日,中西區區議員吳兆康與許智峯,趁劇場作品《恨鐵不成鋼》在中環「大館」監獄操場上演,便持揚聲器到場抗議「噪音擾民」。行動引來爭議,藝術界對議員以針對前一晚演出的聲浪為名,粗暴阻撓另一場安靜的演出,深感憤慨,認為兩位議員不獲大館管理層接見,轉而找小藝團的碴,手法卑劣。

大館原為中區警署建築群。2008年7月,政府與香港賽馬會訂立夥伴合作關係,由馬會以捐贈形式承擔建築群的翻新、維修保養、發展費用,以及營運虧損。這個「保育和活化」項目,開宗明義走文化旅遊路線,自2018年5月開幕以來,表演及展覽節目不斷。

只是道德而非法律考慮

開幕初期,限制同一時段參觀人數上限為3500人;我在9月之後到訪大館,已毋須預先登記,是人數未達上限或已放寬,就不得而知。

餐飲設施在同類以文化為名的旅遊設施中舉足輕重,是重要收入來源,現已在大館範圍內開業的食肆有13家之多。大館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11點,在槍房地下的酒吧更營業至晚上12點,對毗鄰的眾多建築物的用戶,特別是與監獄操場只有一牆之隔的贊善里民居,相信會造成一定的聲浪壓力。

吳、許兩人所屬的中西區區議會,在今年1月3日第17次會議上,通過由楊學明提出、楊開永和議的修訂動議:「要求大館停止在贊善里民居鄰接的監獄操場舉行具噪音滋擾的活動,以及採取有效措施減低聲浪,保障半山居民寧靜。」

1月28日,吳兆康在臉書上表示:「大館涉嫌遷就酒吧,違反當初於議會的規劃承諾,長期日夜在與民居一牆之隔的監獄廣場安排使用大型擴音器等的高聲浪表演,不使用遠離民居的檢閱廣場,為了酒吧,選擇犧牲居民及藝團。我們持續不斷在議會內外向當局反映問題,亦通過議案反映監獄廣場聲浪,但大館利益當前,視民意及良好規劃如無物。」

區議會動議沒有法律約束力,法定土地用途卻正式列明地段為「歷史地點保存作文化、康樂及商業用途地帶」。商業操作會否與居民的需要相逆,在此框架下是道德而非法律考慮。

馬會曾於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進行為期6個月的公眾諮詢,翻查公眾意見紀錄,以及2007年11月13日立法會會議紀錄,當時的關注重點落在對擬建建築物的高度,未見有針對聲浪的討論。

是次爭議,令人想到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的歌檔聲浪,以及近日土瓜灣區大量內地旅客影響市民生活的問題。爭議除了詰難音量高低,也涉及聲音由誰產生、產生的原因。由非本地人因經濟活動而製造出來的聲音,非常「惹火」,最難獲香港市民接受。

像香港這般擠迫的城市,空間使用直接影響個人生活狀況,但除了硬法例之外,政府似乎沒有其他意願或方法尊重使用平權。近年土地用途的改變申請中,不乏存在潛在利益衝突的申請,例如把沙田火炭平房區、黃竹洋街及桂地街以北的工業用地改作住宅發展。假如工廠徹夜趕工,會否遭公屋居民投訴聲浪擾民?

經過1月26日的事件後,策劃及製作單位orleanlaiprojects把1月27日上演的兩個節目時間對調。25至28日的4天節目,同屬「賽馬會藝壇新勢力」《風平草動》系列,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大館是場地管理方;表演藝術界在理解改動的同時,對小藝團如orleanlaiprojects面對的狀況表示憂慮。

香港的慣例是,場地和資金提供者與製作單位劃清界線,如果演出涉及任何意識上、安全上、觀眾反應方面的問題,製作單位須負上全責。然而,在直接影響演出設計的場地選擇方面,以資源擁有方與製作單位兩者規模之懸殊,後者幾乎沒有談判籌碼可用。以是次事件來說,場地是否與附近居民打通了「聲浪關係」,製作單位難以得知,卻因為積怨而對上聲譽和執行壓力,難怪引來不少從業員打抱不平。

政治出面解決對立

「噪音擾民」此一指摘,涉及可量化的分貝度數與主觀的品味判斷。香港的人聲、車聲、建築工程聲、電視聲、手機聲、加起來的分貝度數大概不會很低,而且日夜持續。晚上8時至9時之間的演出聲音,被直指為噪音,當中有多少是因為市民與藝術的距離,是因為我們對不熟悉聲音的抗拒?

發展局檔案指「馬會的願景是在建築群所在地創辦一所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中心……並會舉行各種當代藝術展覽活動」;當代藝術中心是文化旅遊產業的必然組件,可是把當代藝術硬塞入既已成形的社區中,容易引發疏離感,如果管理層以精英姿態沒有做好地區工作,藝術勢必成為磨心,隨之政治出面解決對立,藝術從磨心變成籌碼。這是業界不願見的局面。

作者為「香港文化監察」成員

文章刊於2019年2月4日信報專欄。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依山行,靜靜慢──在銅像下遇上日本女孩

$
0
0

*本文以周耀輝與黃照達的《靜雞雞摘13個如果:靜漫一種》為題,把評論寫成歌詞體,並將於大年初三與丁穎恩以fb live方式實時討論。

0.
周六下午,我在皇后像廣場循程式指示前行
戴上耳機,時空失序
如果沒有被岔路迷惑
一個半小時之後,旅程會在另一尊銅像下完結

1.
熟識的地標和被消失的地標
我以為 我知道
原來仍然是如果無數
手民之誤 張冠李載
(還是中文不好?)
Queen = Queen
女王≠皇后
失去寶座
將錯就錯 i

a.
越過叮叮路
聽不見聲嚮
載上了耳機
一個人在途上
(我聽達明長大)

3.
點起香煙的少年
吐出流利的英語
倒塌的煤起燈無法照亮
都嗲利是街道
Duddell是販商
星巴克的閣樓沒有鴉片的煙霧
歷史也我去浪漫ii

b.
問海借地
皇后預知未來
Google沒有過去
只要拾級而上
一百年前的維多利亞
城市沒有兩樣 iii

4、5
寸金尺土
隔著鐵絲網
廢墟仍然屹立
主人來了又走
價位隨樓層飈升
越尊貴的人住的房子越低矮
繞到新聞照片的背後
走路是普通人的快樂

6.
大樹被樓海圍堵
看不認識的人用泡泡對話
誰害怕寂寞?

7,8
猴子、猴子和猴子
都從那裡來?
鼻子長得高的人
統治鼻子長得矮的人
在離開的時候
卻忘記為猴子解鎖 iv

9
騎在爸爸背上的小人
看著照片裡的小人
管他花園叫兵頭
禁園還是公園
只要甜筒、魚蛋、熱維他都被存放在適當的溫度
回憶也就夠燙貼 v

10
鐵造的涼亭
看了一百年的風景
以為只此一家
卻是長得像兒子的爸爸 vi

13.
披著毛裘的巨人
一站便七十八個寒暑
西褲紋風不動
只是換了襪子
兩個日本女孩
把旗袍當成時裝
不理改朝換代
專程找你合照
打咭之後
可是下班之時?

c.
為了擠塞的道路
去建更多的道路
繞得過時間
卻錯失了蘋果

註:
i. 位於遮打道匯豐銀行對面的「皇后像廣場」,英文名為「Status Square」。1897年,維多利亞女皇登基六十周年,於事在當時維多利亞城的中央豎立銅像。維多利亞「女王」被誤譯為皇后,卻被習非成是,沿用至今。廣場的鼎盛時期,曾先後豎立了匯豐銀行的昃臣爵士像、愛德華七世與皇后雅姍娜的銅像(另說還有佐治五世及皇后,與梅含理爵士銅像)。二戰期間,銅像連同銀行前的銅獅均被日軍略去,除了昃晨爵士的銅像被重置外,愛德華夫婦銅像被運返英國,而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則被重置到維多利亞公園。被破壞的亭座則遇拆毀。此後皇后像廣場成了沒有皇后的廣場,而誤譯亦成為了殖民地的文化特色。事見《中西區史蹟徑導覽》舊版導覽。 至於此地曾為人口失踪熱點的傳說,則可參維基百科
ii. 2018年9月16日,香港受颱風山竹襲港,與媒氣燈為鄰的石牆樹被連根拔起,三盞媒氣燈被破壞。約於1922年豎立的媒氣燈,是亞洲最早使用作街道照明的媒氣燈。1967年全港所有街燈雖為電燈取代,但這四盞媒氣燈仍然每晚準時在六點照亮。 都嗲利George Duddell(1821-1887)原是香港最早的鴉片煙販商,也曾為港府當拍賣官。在1840年代,是為第三位擁有最多殖民地土地的富商,位置所及,還包括現動植物公園。都嗲利街亦因此命名。https://www.wikitree.com/wiki/Duddell-1 這使我想起《一代宗師》。吸食鴉片,其實一點都不浪漫,一定不會像章子怡般漂亮。
iii. 從皇后像廣場到動植物公園,「靜雞雞」的路線從德輔道中、轉入雪廠街、越過皇后大道,進入都嗲利街。拾級而上至,沿亞厘畢里轉到港督府後門,轉入上亞厘畢道,再轉入雅賓利道,進入動植物公園。全程不足一公里,卻已貫穿殖民地草創時期的政治、經濟與休憩空間。即使手上拿著的是1860年代的維多利亞城地圖,也可以到達目的地。沿著海岸線舖出的皇后大道,則奠定了港島北岸的基本格局,隨著每一次填海修築的德輔道、干諾道、龍和道以至今日的中環灣仔繞道,都是她的平行伸延。
iv. 動植物公園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園。港督官邸旁曾建有「政府花園」(Government Gardens),因港督即為三軍總司令,故亦被稱為「兵頭花園」。1848年,撫華道郭實臘(Registrar General, Charles Gutzlaff)在皇家亞洲學會(Royal Asiatic Society)建議興建公園,卻延至1860年才落實工程,並成立公委員會,由麥當奴臣(Thomas McDonaldson)任監工(curator)。公園於1864年正式開放,並於1871年改稱為植物公園。公園雖然是遊憩空間,但也是殖民者蒐集奇珍異獸、建立關於亞洲的知識的基地。在中國採得的植物,會以兵頭花園作為中轉站,再運往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公園於1870年代開始飼養島類和哺乳類動物,主要只作觀賞用途。(何佩然2016:7-8)
v. 周六穿梭園中,除有各國遊客外,還有不少本地家庭。父母在尋找自己兒時回憶,亦為小女編織他/她們未來的回憶。摘取完13個如果後,我在石建的小食亭買了一枝十四元的瓶裝維他奶。
vi. 涼亭是園內最早期建築物之一,原為攢尖頂的音樂亭(bandstand)。這種以八至多根鑄鐵支撐的多角或圓,是維多利亞時代興起的公共建築,專供銅管樂隊演奏。由於19世紀英國迅速工業化,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因而興建大量公園。作為帝國在遠東的新城,兵頭花園亦築起這種最時興的音樂亭,英軍樂隊定期為市民演奏。類似型制,亦見於山頂公園。較現代化之設計,則可見於維多利亞公園舊音樂亭

拿玻里球迷:咸錫你是如此的難以忘記

$
0
0

1. 估唔到咸錫離開咗拿玻里,仲要係超荀價1500萬歐元轉會去咗一個以前冇諗過會登陸嘅聯賽─中超。

2. 其實每年傳咸錫轉會嘅消息真係多不勝數,唔止意甲對手祖雲達斯、AC米蘭想買佢,就連PSG、車路士、巴塞等等歐洲勁旅都想羅致佢,身價亦肯肯定唔止1500萬歐元咁L低。不過無論幾錢都好,咸錫總係用最簡單一句說話嚟回應:「我愛拿玻里,我想留喺呢度。」

3. 係呀,咸錫真係好鍾意拿玻里,鍾意到願意喺呢間效力咗12年嘅球會掛靴。大佬,佢離掛靴都仲有6-7年,就已經想喺度終老,喺呢個商業掛帥嘅年頭講感情,真係球壇少有。講得出呢句嘅人,其實好L有型,不過可以更型嘅,就係做得到囉。

4. 曾經有陰謀論指,以咸錫喺髮型、身型、以至球技方面都咁出色嘅難忍,唔肯走嘅原因唔係唔想走,而係佢嘅家人畀意大利黑手黨買起咗,要脅佢要留喺意大利,唔畀轉會。當然,呢個只係傳聞,從來都冇經證實,純粹深刻有呢段傳聞所以提下。

5. 嗱認真嘅,有人話近年咸錫都想試新挑戰,亦有人話係拿玻里過去收唔到滿意嘅報價而唔放咸錫(我又睇唔出而家個offer有幾滿意,至少對球會唔係)。咁咸錫嘅離開,到底係中超嘅熱烈追求?定係拿玻里嘅無情不挽留?

6. 其實,一個人要走真係需要理由咩?而嗰個理由又真係重要咩?想走嘅人總會搵到原因想走。所以當拿玻里知道咸錫希望有新挑戰,球會係願意同咸錫配合,領隊安察洛提亦表明會成人之美,更拋低一句:「我們願讓他快樂」,真係型L 到!(我唔理係咪公關說法)

7. 咸錫自己都有講,如果球會堅持唔放人,佢都唔會死纏難打話非走不可。或者,有啲嘢就係大家都想好嚟好去,唔使搞到咁薑硬,總之you happy i happy。

8. 不過,拿玻里球迷就點都唔happy。隊長喎,踢咗12年喎、球隊史上入球王兼象徵人物喎,咸錫喺所有拿玻里球迷眼中就係國王,一國豈能沒有王?但係一切已成事實,再唔開心再唔捨得都要接受現實。

9. 要走的都要離開,還是換了另一種方式去愛。正如咸錫所講,喺意大利我只會效力拿玻里一間球會,點都唔會背叛拿玻里而球迷亦會好似前隊長保羅簡拿華路所言,就算佢唔喺呢度,所有人永遠都記得佢。

10.「有時候有些球員在很多年後被球迷所遺忘,但我相信,咸錫這個名字將永遠被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銘記。」─保羅簡拿華路

11. It is the end of the story but it is not the end of the love。留唔得低個心,都至少留低咗一份心意,而唔係負擔啊。

足球說故事 Facebok Page

Viewing all 168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