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168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馬灣居民請願 促政府將邨巴納入長者兩蚊乘車計劃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荃灣區議員譚凱邦、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范國威、朱凱廸和郭家麒昨日下午聯同約10名馬灣區居民到政府總部請願,促政府將馬灣邨巴納入長者兩蚊乘車優惠計劃。

他們將收集到的603份居民意見書遞交,並拿出寫上「馬灣邨巴要優惠」、「長者兩蚊應睇齊」和「長者出行無閉翳」等揮春。目前馬灣交通是根據地契條款,由珀麗灣發展商新鴻基地產旗下的珀麗灣客運營運,目前只有渡輪獲納入長者兩蚊計劃,邨巴卻不獲資助。

珀麗灣業主委員會副主席黃杏雲表示,珀麗灣客運提供的交通服務非常有限,島上缺乏專營巴士和小巴,如今乘坐邨巴來回須付逾20元,車費昂貴,認為兩蚊乘車優惠對長者而言「非常重要和合理」,批評政府未有解決馬灣交通服務因當年批地遺留下來的問題,是「歧視馬灣街坊」。

她批評馬船有優惠而邨巴沒有兩蚊計劃是「非常荒謬」,促政府應秉承敬老和關懷社區精神,盡快將馬灣巴士納入優惠計劃內。黃杏雲又反駁政府指邨巴只是私人巴士,邨巴服務全港市民遊客,不存在政府所稱馬灣巴士是「私人屋苑居民巴士」一說。

馬灣居民簡先生慨歎搬入馬灣是為了享受退休生活,豈料卻喪失了兩蚊優惠。他稱自己見證渡輪由15分鐘一班不斷減班至一小時一班船。他為了節省金錢,惟有「早一個鐘出門口搭船,去到荃灣再搭地鐵」,出入轉折費時。

IMG_2982

當區區議員譚凱邦指,馬灣長者常要先乘搭渡輪再到中環乘搭地鐵出市區,出入非常不便。他不認同政府所稱「技術問題」,指邨巴已可納入免入息審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內,「點解兩蚊優惠唔得」。他又斥政府近日收緊長者綜援「已經民望盡失」,促「俾返香港市民較好嘅津貼」。

街工梁耀忠表示自己也是長者,也正使用兩蚊優惠,有時出入馬灣都覺得「幾重皮」。他指馬灣由同一間公司營運的渡輪和巴士優惠卻不一,加上現今馬灣的交通方式已轉變,居民出入以陸路為主,政府政策「迫大家坐船」非常不合理。

新民主同盟范國威批評政府優惠計劃沒有以民為本,指將馬灣邨巴納入計劃能鼓勵長者出行,幫助他們經營社交生活,促政府應堵塞政策漏洞。

譚凱邦將603份意見書交給政務司司長辦公室行政主任,並高叫「爭取兩蚊長者優惠」、「應與交津睇齊」、「我要兩蚊長者優惠」、「應該包括邨巴」口號。

IMG_2997

記者:邱愛霖


眾志突襲公民廣場反對國歌法 批箝制港人思想自由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今日提交《國歌條例草案》到立法會作首讀及二讀辯論,香港眾志今早突襲公民廣場,在旗杆下掛上「不歌頌的自由」的橫額,反對國歌法立法。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斥,國歌法箝制港人的思想自由,一旦立法,香港將成為人人必須向國家政權表忠的城市。他呼籲港人關注事件,用行動反對國歌惡法,重申言論自由的可貴之處是有表達自由,亦同時有不表達的自由,「不用對國歌表達肅然起敬。」

在早上約十時,香港眾志成員把預先準備的梯拋進旗杆下的花槽,其後爬入花槽,成功「佔領」旗杆位置,掛上「不歌頌的自由」的橫額。行政署的保安一度與香港眾志成員拉扯,更欲搶奪香港眾志橫額。林朗彥高呼,「唔好傷害示威朋友」。在場的警察則未有阻止香港眾志的行動,只在場拍片紀錄。

IMG_2768

香港眾志要求當局立刻停止國歌法立法程序,並重新作公開諮詢。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表示,選擇到公民廣場行動,是因為國歌法所限制的表達自由,跟公民廣場被限制集會自由如出一轍,要求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團結一致要求撤回國歌法。黃之鋒又譴責政府把國歌法打造成思想警察,並置入校園當中。

IMG_2770

其他參與行動的香港眾志成員,包括周庭和廖偉濂等約十人。黃之鋒其後宣布行動結束,行政署保安隨即拆走橫額。林朗彥重申,國歌法的形罰過重,嚴重影響港人的表達及言論自由,將愛國教育放到中、小學,情況令人擔憂。「國歌法係白色恐怖,令人人自危,政府應立刻終止立法。」

IMG_2764

記者:黎栩澄、周頌謙、梁天心

民陣抗議國歌法 保衛香港運動叫罵:槍斃你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國歌條例草案》今日於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保衛香港運動約20名示威者由海富中心遊行至立法會示威區,支持國歌法立法,以維護國家尊嚴。民間人權陣線、社民連及香港音樂導師工會等團體於同場反對國歌法,發言期間被保衛香港運動以音響滋擾。

更多:
眾志突襲公民廣場反對國歌法 批箝制港人思想自由

IMG_2783

民陣及多個團體聯署要求撤回國歌法,就國歌法進行公眾諮詢,讓市民表達意見,並反對國歌法刑事化。團體發言期間,保衛香港運動一直以音響滋擾,並叫囂「躝啦蓄生」、「槍斃你」。

民陣副召集人陳皓桓於集會後走近保衛香港運動成員,「你哋班人自稱愛國,咁國歌第一句係咩呀?」保衛香港運動成員大叫:「走開!你哋成班漢奸走狗!」立法會保安亦未有分隔雙方,只在約十米外呼籲示威者步回示威區內,並著記者靠近示威區採訪。

IMG_2785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指,「我個人經常聽到國歌都會喊」,國歌其中一句歌詞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岑表示共產黨徹底破壞中國文化及環境,「中國真係到咗一個最危險嘅時候」。

岑子杰批評國歌法條例模糊,令市民無所適從,「係咪要警察去學生畢業禮,睇住學生啲表情莊唔莊嚴?」岑子杰指很多人笑言《海闊天空》是港人的「國歌」,象徵港人身份認同,代表熱愛自由、夢想追求及不放棄的精神。

工黨主席郭永健認為香港國歌法的最高刑罰是監禁3年,比內地的刑罰更加嚴重。他又 指出,有國歌法的國家大部分都是落後國家,如馬來西亞及印度,以國家之名限制人權。

記者:黎栩澄、周頌謙

【國歌法】音樂導師工會:憂自由受壓 淪「國歌法下的奴隸」

$
0
0

(左起)香港音樂導師工會劉家樂、黃穎之、鍾浩賢

(獨媒特約報導)國歌法今日於立法會首讀及二讀,多個民間團體到場抗議,包括香港音樂導師工會。工會認為國歌法有很多灰色地帶,影響創作及教學自由。工會理事鍾浩賢感嘆國歌其中一句歌詞是「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但他們即將要做國歌法下的奴隸。

工會幹事劉家樂表示,音樂人崇尚感受音樂的自由,但國歌法限制老師的教學方向,例如不能改變國歌曲風,只能教導學生一種表達方式。

工會主席黃穎之認為國歌法限制學生的藝術欣賞,學生不能真誠地表達對國家的情懷,因怕違法,須根據法例框架表達「固定感受」。黃指國歌法亦會影響教學方式,老師未能教導學生廣闊地欣賞國歌的歌詞及背景。

黃穎之又擔心假如學生五音不全,會否觸犯法例。工會理事鍾浩賢亦恐怕「彈錯音會唔會誤墮法網」,未知老師及學生會後互相告發,覺得情況十分恐怖。他們指處於兩難局面,「又怕教唔到,但唔教又犯法」。

IMG_2779

更多:
眾志突襲公民廣場反對國歌法 批箝制港人思想自由

記者:黎栩澄、周頌謙

水務署灣仔霸公園起抽水站 幼稚園斥無諮詢、非常震驚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現時位於政府總部旁的夏愨道抽水站,因政府修改該地的用途(五號地盤)為新高等法院,需覓地搬遷。水務署建議的選址為灣仔駱克道遊樂場,需將部份公園設「離地」置於抽水站之上。昨舉行的諮詢會上,遊樂場旁的幼稚園斥署方未有諮詢,他們僅一個月前才獲悉,對於改建工程表示非常震驚。

夏愨道抽水站原擬搬遷至香港公園內,但該地位於茶具文物館旁,影響百年歷史的防護石牆,遭團體反對。水務署新的建議選址位於近警察總部的灣仔駱克道遊樂場,去年12月諮詢灣仔區議會。

螢幕快照 2019-01-23 下午2.51.32

昨日於灣仔小童群益會舉行的諮詢會,有位於遊樂場旁、諮詢會現場的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灣仔)負責人稱,他們一個月前才知事件,指工程對幼稚園的影響非常之大,對此「非常震驚」,「一個咁好既環境突然有咁大既轉變」。她指幼稚園屬長全日制,全園共有百多位小朋友,需在園內午睡,擔憂長達四年的施工期帶來的噪音。她又稱自從署方在遊樂場開始鑽探工程,即使他們的學校位於四樓,園內亦出現老鼠,憂慮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_DSC6578
遊樂場目前正進行鑽探工程

當區區議員、民建聯李均頤亦有出席,她嘗試為項目解圍,稱她曾訪問200多位不同用家,指用家建議新增更多兒童遊樂場設施,長者則期望有更多訓練腿部活動的設施,而籃球場用家亦不介意日後的新籃球場置於抽水站上方。

螢幕快照 2019-01-23 下午2.51.20
水務署建議的方案三

李的發言引來多名參與者圍攻,一名在小童群益會大樓工作的服務提供者兼家長,斥他們一個月前才獲知項目,「好多家長出入都完全不知情」,更有人激動斥「你點做區議員!」

水務署在諮詢會開始前,亦引導參與者稱期望諮詢會集中討論期望新公園有何設施,稱「係咪搬泵房遲啲傾」。其發言亦引來出席者批評,灣仔區議員楊雪盈表明反對佔用公共空間,稱抽水站應原址重置。灣仔老街坊黃秀萍狠批署方,「一嚟就話唔會傾(選址)?係咪應該問灣仔既街坊願唔願意(在公園興建抽水站)呢?」利東街舊街坊葉美容(May姐)批評新高等法院亦是政府用途,為何不可將抽水站放於新大樓底部。關注城市規劃的參與者 Mary Mulvihill 指,目前駱克道遊樂場已有完善設施,批評計劃不是改善設施,署方是誤導公眾。

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批評,灣仔的公共空間已經不足,而政府近年經常將公共基礙設施重置於其他公共空間。她又指夏愨道抽水站之所以要搬遷,是因為政府建議搬遷金鐘的舊高等法院,而騰空的土地又將會賣地作商業用途,這個理由已經不能令公眾信服。

螢幕快照 2019-01-23 下午2.49.46

署方則回應稱「唔係話唔討論(選址),係話多啲時間討論設施」。水務署重申署方已進行大量調查尋找適合位置,而選址需配合水喉網絡。對於為何不能於新高等法院大樓地下重置,署方稱司法機構有安全考慮。署方又以跑馬地遊樂場工程為例,指在該處地底興建蓄洪池,耗時五年。署方回應稱當時附近的聖保祿學校亦關注工程影響,署方稱會將要求放於工程合約,減低影響,促「大家俾多啲意見我」,又稱「做完個泵房都會係一個公園」,工程後「會係大家更加鍾意既空間。」

楊雪盈議員助理麥智軒批評,署方的工程諮詢網站首頁是「駱克道遊樂場新貌」,而非夏愨道抽水站重置工程。他又質疑署方的公眾諮詢問卷,隻字未提相關背景,亦無表明工程期長逾四年。

水務署回應指收集公眾意見後,會於今年4月再諮詢區議會,獲同意後才會向立法會提交申請及向城規會修改土地用途。有出席者則諷公眾諮詢會為何未有康文署代表出席。

_DSC6574

「UGL案唔駛外判法律意見」?烈顯倫前法官盲撐建制令人悲哀

$
0
0

Litt-, Litton 指如果社會就某人應否被控、被定罪進行公開辯論,會是香港非常悲哀的一天。其實他今日漠視香港法律的精神,胡亂地貶低社會上對律政司的批評,才真的令人感到悲哀。

Litton 認為只有牽涉海外司法管轄區的複雜財務交易,律政司才應尋求外判法律意見。我想反問一句,果真如此的話,那以往律政司又何須在檢控許仕仁和曾蔭權之前,尋求外判法律意見呢?

律政司以往凡案件牽涉高官或前高官貪腐的指控,一貫做法都是在作出檢控決定之前,尋求外判法律意見。至少就報案人而言,慣例已成政策,造成了政府會繼續沿用此慣例的合理期望。

法治概念中法律確定的原則,正正規定政府不得在製造合理期望之後,卻隨便偏離此等期望,令市民無所適從。因此,提出理據證明拒絕尋求外判法律意見為合理的責任,在於政府。Litton 憑著他的司法經驗和崇高地位,反過來要求質疑政府做法與以往慣例有別的的人主動提出理據,是混淆原則,實在悲哀。

事實上,時任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2012年處理律政司一方希望由英國御用大律師負責檢控許仕仁的申請時,清楚地解釋了此類案件牽涉的公眾利益為何:Re David Perry QC(unreported, HCMP 2381/2012, 23 November 2012)at paras 14-15。

時任首席法官指出,當政府高官被指在在位期間(whilst in office)貪污,香港行政部門和整個管治制度的聲譽和誠信即受到威脅。公眾利益在此等情況下要求檢控過程不僅必須以公正、專業、無可挑剔地稱職及有效、但同時完全公平的方式進行,還應當被如此看到。因為「毫不誇張地說,公眾信心和國際商界的信心正受到威脅。畢竟,“腐敗是一種不可容忍的邪惡” ...。」各界有理由對控方能確保案件結果的公正、公平,持有極高的期望。

換言之,只有檢控由最佳的人才(例如律政司甚至香港以外的人才)處理,才符合公眾利益。相比起許仕仁,梁振英級別更高,其掌握的權力更大、貪腐對管治的後果更嚴重,上述公眾利益的考慮(即使未必完全適用於是否檢控的決定)也只有更強。偏偏律政司在關乎後者的案件中選擇採用有違慣例、較低的行事標準,其中不合理之處,Litton 是真的看不到,還是只是故意漠視(wilfully blind)呢?

【國歌法】政府強烈譴責眾志行動 黃之鋒斥保安搶橫額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今日首讀及二讀《國歌條例草案》,香港眾志早上約十時突襲公民廣場抗議,在旗杆下掛上「不歌頌的自由」的橫額。政府於下午發聲明強烈譴責香港眾志的行動,並指行政署已報警。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回應指,公民廣場是開放予公眾集會及示威的地方,批評行政署職員濫權,搶奪示威者的道具。

政府:公民廣場旗桿平台非開放範圍

政府於下午一時發聲明,強烈譴責香港眾志成員闖入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不理保安人員勸喻和警告,強行掛起示威標語,導致一名保安人員受傷,及部份植物受到破壞,行政署已報警處理,警方已派員跟進調查。聲明又指,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旗桿平台並不屬於開放予公眾進行集會及遊行的範圍。

黃之鋒指出,高等法院早前已裁定政府限制市民進入公民廣場違憲,而旗桿平台屬於公民廣場的一部分,理應可以讓市民自由表達意見。被問及為何不選擇公民廣場內其他地方示威,黃之鋒相信只有旗杆的位置可以掛橫額,該位置亦沒有標語告示「不可掛橫額」。他批評政府重開公民廣場是「假開放」,「中聯辦同公民廣場嘅花槽都係阻止人民示威,政治花槽一個都嫌多」。

黃之鋒重申香港眾志一向貫徹「非暴力」的原則,今早的行動以掛標語為目標,而非肢體衝突、口角及爭執。他對於因有保安搶奪標語而引起衝突深表遺憾,強調行動並不樂見保安受傷。但他不滿行政署過往三番四次搶走市民的示威物品,「希望行政署停止搶標語嘅習慣」。他亦希望多了解該名保安的傷勢,因是次行動中沒有人跌倒、擦傷或發生肢體衝突,又指以往部份保安報稱的傷勢與現實情況有差距。

香港眾志成員今早把預先準備的梯拋進旗杆下的花槽,其後爬入花槽,成功「佔領」旗杆位置,掛上「不歌頌的自由」的橫額。行政署的保安一度與香港眾志成員拉扯,更欲搶奪香港眾志橫額。林朗彥高呼「唔好傷害示威朋友」。在場的警察則未有阻止香港眾志的行動,只在場拍片紀錄。

IMG_2800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

聶德權:對市民生活不會有影響

立法會完成首讀及二讀《國歌條例草案》,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發言前,民主派在座位呼叫口號,人民力量陳志全提出點算法定人數。隨後議會陣線毛孟靜及區諾軒先後發問,惟遭主席梁君彥喝停,並稱現階段不是質詢環節。

聶德權發言指,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在本地實施國歌法,條例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對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不會有影響,但需要訂下罰則,對公開及故意侮辱國歌的行為起阻嚇作用,而市民如果沒有意圖侮辱國歌,是絕對不用擔心,亦不會「誤墮法網」。

IMG_2807
經民聯梁美芬

梁美芬:眾志行動愚蠢幼稚

經民聯梁美芬批評香港眾志今早掛起「不歌頌的自由」的標語,是不想尊重國歌,斥責行動愚蠢幼稚,所謂的自由亦是不必要。梁支持國歌法盡快立法,又批評民主派議員阻撓首讀及二讀的行為幼稚。

梁美芬強調,在法律上國歌法已在基本法附件三內,香港只有直接公佈或當地立法兩項選擇。她相大部份人都希望訂立國歌法,不想公開侮辱國歌,「香港人噓自己國歌係好大嘅笑話」,希望盡快通過三讀,讓執法人員有法可循。

記者:黎栩澄、周頌謙

《大象席地而坐》不幸終變成不朽

$
0
0

《大象席地而坐》是國內導演胡波首部電影作品,也是他的遺作,在電影還未正式公映時,他在2017年10月12日上吊自殺,關於他自殺原因,有說因經濟困難和失戀,當然也和他的個性有關,但更多批評直接指向這電影的投資者王少帥(奧運體操金牌得主劉璇丈夫),起先,王投資67萬人民幣,相當少的製作費給這電影,完成後,導演的剪接版本長達四小時,基於排戲院場次這個商業考慮,王要求胡將電影剪短到兩小時,兩人為此發生爭執,胡要求買回電影版權,但電影公司開價350萬人民幣,在2017年6月,電影公司更向胡波發出違約行為溝通函,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其後更解除了他的導演職務,令他的心血化為烏有,這事情極有可能影響到他做出上吊這決定,而他死後,電影公司將這四小時的電影版權,「捐贈」給他父母,大家才有機會看到目前的版本,這是他堅持到底得來的成果,但實在太令人婉惜了。

「我們應該怎麼辦!」、「活著令人很噁心」、「人活著,是不會好的,會一直痛苦,一直痛苦。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就一直痛苦,以為換了個地方會好,好過屁!只會在新的地方痛苦,沒人明白它是怎麼存在的。」這些痛苦、灰沉、絕望、無助、無力的對白,貫穿了這電影,也是導演要向世界表達他的內心世界。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主線是四個人物,十六歲的韋布出頭幫同學,將校中惡霸推下樓梯,生命危在旦夕,而他暗戀的同班女同學黃玲,和家庭關係極惡劣,同時又和教務副主任關係曖昧,年過六十的老人王金,面對被家人送去老人院的命運,心煩意亂之際還去幫助韋布逃亡。校園惡霸之兄于政,發散人追尋韋布,但他也陷入一片混亂中,因他的好友早上目睹他和其妻偷情,在他面前跳樓!這絕望的四人,同時有個希望,就是去滿州里,去看看據說有一隻馬戲團大象席地而坐。

入場前,曾懷疑能否捱足四小時,結果是很投入的看足四小時,節奏當然不是娛樂片那種,但四條線的互動,導演的編排,令這電影戲味十足。故事中好多悲劇都是由小錯做成,被喜歡的女人拒絕憤而找朋友妻偷情因而鑄成大錯,強出頭導致錯手重傷同學,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和老師不倫,最終都是釀成恨錯難翻的結局。電影在河北石家庄取景,那裡的天氣都是灰濛陰暗,和這電影的絕望調子可謂情景交融,灰灰的天,冷冷的街,彷彿置身於沒有光、沒有出路的絕境,再配合上述痛苦吶喊式的對白,這些情、景、人、事,就像一個無情的鈎子,將觀眾壓抑在心底的悲愁怨恨一併鈎出來,深深被其感染,離開戲院時步履變得沉重了,心情也需要一段時間去釋懷。

這電影製作費異常地少,郤無阻導演發揮創意,他索性全部用自然光,手提著攝影機用長鏡頭去拍攝,平常看娛樂片,兩三秒就要換一個鏡頭,但這電影中,二三分鐘一個鏡頭已經是短的,頭半小時有點不習慣這種鏡頭運用的方法,不過之後反而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鏡頭都是以四位主角做核心,其他和主角對話的角色,有時焦點不清也照用,觀眾也要細心留意,有些在鏡頭遠處,看不清楚的演員,他們的演出也是和劇情有關。這方法相當考驗演員,除了對白還要不斷演內心戲,而四位主角的演技真心精彩,可成功帶動觀眾情緒,這也是看四小時不覺悶的關鍵。

滿洲里馬戲團中席地而坐的大象是否存在不是重點,主角們最終決定一同去見這大象,是因為他們必須離開這個絕望的城市,縱使這未知的地方,不一定會有希望與快樂,但總勝過眼前這個連丁點希望也沒有的地方。胡波導演完成這電影時才27歳,劇本也是出自其手筆,這故事反映他已看透現實的殘酷,世界的痛苦,他也和戲中的角色一樣,必須要離開這個沒有出路的地方,但他選擇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方式,去尋找他的滿州里。因為他的堅持,他的不幸,我們可以看到這四小時完整版本,這不幸種子發芽滋長出來的,應是一套觀眾心目中不朽的電影。


國歌法立法繞過公眾諮詢 違反20年前承諾

$
0
0

題為編輯所擬。

政府在1999年2月10日曾向立法會承諾,凡人大常委有意將對香港有實質影響的全國性法律加入附件三,香港政府會在人大常委作出決定之前,先在立法會提交相關委員會討論,並諮詢香港市民,尤其是法律界,並將市民的回應(特別是反對將法律加入附件三的意見)反映予人大。

《國歌法》明顯就是此等對香港有實質影響的全國性法律。

但政府從未在《國歌法》納入附件三***之前***,在香港或立法會就此做過任何諮詢。相反,政府只在人大已經將《國歌法》加入了附件三***之後***,才假惺惺地讓立法會事務委員會舉行公聽會,美其名收集公眾意見。

根據香港同英國的普通法,任何由政府舉行的諮詢,程序上必須正當和公平,具體地有4個原則要遵守:

1. 諮詢應在相關法律或政策建議還在「初步構思的階段(formative stage)」時進行

2. 政府必須就其提出的法律或政策建議,提供充分的資料和理據,讓被諮詢者可以「明智地(intelligently)」考慮相關建議的優劣,並作出「明智」的回應

3. 要做到2,諮詢期不可太短,時間必須充足

4. 政府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真心地(conscientiously)」將市民在諮詢期間表達的意見納入考慮。

政府借立法會過橋,以立法會公聽會取代真正的諮詢,在《國歌法》如此重大的議題上,企圖規避上述重要的程序公平責任,仲違反過去在立法會席前作出的莊嚴承諾,十分可恥。

頹飯之外仲有得揀 Brew Note 首間分店,店長滿師長駐中大 Paper & Coffee

$
0
0

古語有云:「世有頹飯,而後有大學生;然大學生常有,而頹飯不常有。」

頹飯其實不差,勝在填肚多汁撈飯,養活了無數大學生,才有力走堂耍廢 Dem Beat 成吉思汗。然而生多飯少,為了頹飯排隊成慣常,食過頹飯又難敵睡魔。

幾乎所有大學,只有高檔連鎖店的咖啡略有水準。點樣可以排一次隊滿足兩個願望?一,比頹飯好味嘅飯;二,比連鎖店好嘅咖啡。

但在中大真的有望。

* * *

01

圖 1:劉海龍、小西(中大老師)

合計讀書歲月,劉海龍在中大日子長達 11 年,說起來他也很震驚,「嘩,大鑊!」

問到對中大名物有何感受,劉連珠發炮為母校護航,「頹飯好呀!夠本土,夠實惠囉,又平又食得飽。」

但劉和小西都說今時不同往日,新的 Canteen 通常由大集團營運。如今的頹飯「質素頹」但「價錢唔頹」,唯有眾志堂是「頹中之頹」,才可保持質素與價錢皆頹。故兩人不同意網上有謂 PC「中產」、「士紳化」。

沒有上鏡的女士說,PC 的「哥哥好溫柔」。劉解釋中大某一食堂有一「躁底阿叔」,早已揚名中大,PC 的服務顯然更佳。不過小西也批評 PC 的飯太生,音樂太吵。

* * *

02

圖 2:方先生(中大員工)

方先生是中大職員,伴隨頹飯生活兩年。問他有何評價,他沉吟良久,回答非常得體:「唔。。。一分錢一分貨,飽肚唔係問題。」他既欣賞 PC 的裝修,也欣賞能在山城找到其他選擇。

* * *

03

04

05

06

圖 3 - 6:店長 Bonny

莫誤會個子小年紀輕的她是店員,其實 Bonny 是中大 PC 店長。

昔時她尚在大專,學校有連鎖咖啡店,喜在那兒消磨日子,從此投緣。最初在咖啡店兼職,漸漸全身投入成為咖啡師,至今已有八年。

Bonny 早於微時認識 Brew Note 老闆 Vincent,討論咖啡,亦師亦友。「有時我真係會叫佢老師。」當時 Bonny 輾轉在不同 Cafe「炒散」,Vincent 早已欣賞她的才華。後來不但邀請她加盟,更派她到中大開荒鎮店。

「我既第一份咖啡店工作就喺 Poly U,嗰度係我啟蒙嘅地方。我好嚮往大學同出面舖頭完全唔同嘅節奏。自己係時候進步,能夠幫到 Vincent 亦好開心。」

當店長不止要沖咖啡,還要兼任管理,每天工作長達十小時,Vincent 曾不下一次致電要求 Bonny 放工。「開舖呀嘛,較多嘢做。佢都有叫其他同事收工。」

她總結新一頁:「而家我唔再只為自己工作。以前我純粹想沖好一杯咖啡,咁就功德完滿。而家就要耳聽八方,關心周圍發生咩事,而且要從容面對每一場面。要令每一個客人即使唔開心入嚟,但都開心咁離開,就係最重要嘅任務。」

時下很多年輕人發夢,就是夢想開咖啡館。筆者問她對發緊夢嘅後進有何建言。

「吓?講左都唔聽架喇!點解唔自己 feel 吓,咁樣仲好玩。我嘅經驗未必 fit 大家,開嘅係同一間舖,但擺喺北角同中大就好唔同。」

「如果您自信鍾意咖啡,就要抱住同樣熱誠,攻克所有細節,先可以完成依件大事。」她說 Vincent 之所以能經營好咖啡店,就是他對每一件事都如對咖啡般認真。委派她來中大掌店,正是期許她的修為能更上層樓。

* * *

07

08

圖 7 - 8:Vincent

Brew Note 聲名益顯,老闆 Vincent 亦為人所知。當他得知中大有吉位丟空半年,躊躇了好些日子,不知跋涉上山開首間分店是否值得的冒險。「嚟到大學一定要就返價錢賣平啲,唔知有冇得做。」但衡諸中大人口眾多,年輕人對品味有更高要求,終於下決定心,篤定「做得過」。

他思忖一間大學 Cafe 需要什麼,考察得知中大多的是中餐西餐,故以日式作招徠,並以日式虹吸咖啡為主打,避免與總店重覆,各擅勝場。他又想到中大生多踢拖出門,索性在店內設一處榻榻米,另設較私密的包廂卡位,供學生溫習。他希望給舒服的空間予學生,以咖啡解功課寂寞,遂定名為 Paper & Coffee。

網上有見「中產」和「士紳化」的批評,Vincent 答餐廳的選擇可貴可廉,「一餐飯可以五十蚊有找,應該平過蘭苑。」

「正如落地唔等於要污糟,我只係想做一個乾淨啲嘅空間。」至於咖啡 Vincent 則較在乎,他希望學生接觸精緻的咖啡文化,俾讓他們品嚐到精品咖啡。

* * *

09

10

11

12

13

14

15

圖 9 - 15:Paper & Coffee 風景

* * *

後記:

文首的「廢文」其實別有意思。

Vincent 長駐北角 Brew Note,間或會到 PC 幫手。至於 Bonny 則每日去 PC 都可以見,請各位同學留意!

訪英國記——讓被剔走的蔬果「重生」

$
0
0

Food in Community的主理人Chantelle(左)和David

文:W(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去年底,我自香港跑到英國Devon轉型城市Totnes,看看當地一班居民食物回收團體Food in Community(FIC),如何盡力拯救一大堆香蕉、柑、蘋果、薯仔、紅菜頭、紫椰菜、椰菜、洋蔥等被「嫌棄」的graded-out農作物 。

「2012年,我參加了園藝課,其間到一個農場考察,竟發現農作物竟散落一地,是紅菜頭!因數量太少,(農場)若再聘人手收割,不符經濟效益。這正是個好機會,想想如何好好利用這些紅菜頭!」FIC創辦人之一David回想道。

David當時與一位同學,大膽向農場Riverford負責人提議,讓他們到農場收割這些被「遺棄」的農作物(gleaning),農場負責人反建議:

「收割對你們而言,太辛苦了吧,不如我直接將農場的不合格」的蔬果(graded-out vegetables)轉送你們,如何?」

David喜出望外,同年底,他們開始接收graded-out農作物,再轉送食物銀行和兒童中心,翌年4月,他們將計劃正式註冊為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FIC正式成立。

什麼是graded-out農作物?

「被農場剔走的,大概是破破爛爛、腐壞至不能食用的食物吧?能食用的應只佔小數。」這是我對graded-out的偏見。

一天清晨,我隨義工到Riverford「取貨」,親身看看什麼是graded-out 蔬果。農場職員指著10多箱graded-out生果和蔬果,指示我們取去。Graded-out農作物的數量比我想像的多,有些是果肉「瘀」了、菜葉破損,並沒有發霉。其他被丟棄的蔬果,大部份仍完整無缺,真令人大惑不解,我禁不住向農場職員問個究竟。

PLATE_A2

PLATE_A3

捐出的洋蔥和椰菜花

PLATE_A4

職員指著這一板graded-out 蔬果說:「都拿去吧~」

「這些香蕉都不要?」

「未熟透呢!」

「紫椰菜呢?」

「太大!」(比我的頭還大。)

「薯仔呢?」

「太細!」(有的比乒乓球還小)

「這些柑呢?」我拿起比在超級市場買到更「靚」的柑,向負責品質控制的職員問到。

「這個…….我不知道呢,哈哈!」也真誠實。

1. 嗯~天氣不似預期

「因為天氣每年變化不定呢」,FIC的董事(Director)Chantelle解釋,原來農夫為免遇上壞天氣而失收,交不出貨,都會多種一點,以確保能交出預期數量的農作物,以防萬一,「所以農場一般都會有少許剩餘」。

2. 太大!太細!

David補充說,「顧客對於蔬果的大小有一定偏好,久而久之,就成了農場的標準」,結果有些「瘀」了、「過小」的蔬果,統統「被out」,不能出售。Chantelle插口說:「有一次我們獲贈很多椰菜花,原因是那些椰菜花太大,食物箱空間不夠,放一個椰菜花就已佔了大半個箱,放不下其他蔬果售予顧客。」

3. 人手問題

另外有些蔬果是「山長水遠」的由世界各地進口,不少於運送途中已壞掉,若要將其挑出來,實在太「浪費」人手,農場認為不值得,索性整箱棄掉。

PLATE_A10

這些都是被農場剔除的食物

分享自家製自家種

除了農場外,FIC收到的食物,還來自不同地方。有果汁廠和製湯工廠會捐出快將到期(short-dated)的果汁和湯,磨菇湯、雜菜湯、蘋果汁包羅萬有。另外還有咖啡店和「自家製」的麵包,Chantelle說:「有一位先生很喜歡造麵包,不時與我們分享他造的麵包,叫我們給他意見。」有時候我們分發蔬菜後,義工們會一起喝口熱騰騰的磨菇湯和麵包,暖暖身子。

David說:「附近一所學校有耕種小組,學生在校內耕種,到夏季收成時,學生都放假去了,所以我們有時會被邀請到校,幫忙收割!」Chantelle插嘴說:「另外有位太太說,她在花園種了太多蘋果,請我們去摘!」

按需派發食物 不只「施與受」的關係

逢星期四,義工都會聚集於FIC的基地 (一所廢置校舍),將收到的食物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受惠者的「食物箱」中,再送給受惠者。

最初我只想「做好呢份工」,務求以最快、平均分配送出食物就好了,其他義工卻慢條斯理地工作,為不同對象「精挑細選」合適的食物:學校將要舉行聖誕派對,就給他們多些菠蘿、蘋果,製作成派對食物。有女士不喜歡韭蔥,就給她洋蔥。這一家這星期會出門4天,那不用給他太多食物,以免浪費,十分體貼。

我發現其中一個食物箱寫上我的名字,我只是義工而已,生活亦不缺食物,何以我也能受惠?

David笑了笑說:「我們的食物可足夠啊,何不與義工分享?」他說,FIC全靠義工支援,才能一直運作,義工們付出心力和時間拯救剩食,讓大家嚐嚐親手「拯救」的食物,更可更了解自己付出的意義。如是者,每星期我也獲贈一大箱食物,薯仔、紅菜頭、椰菜、羽衣甘藍(Kale)、洋蔥、蘿蔔、香蕉、蘋果、柑、菠蘿將箱子都塞得滿滿,是整整一星期的糧食!

PLATE_A7

PLATE_A8

捐出的湯和果汁

送贈小禮物 將纖細情懷逐點分

FIC的「送貨車隊」由義工組成,負責不同路線,將一箱箱的食物送給受惠者,包括區內學校、幫助釋囚的機構、食物銀行和生活窘困的人。不過,FIC跟受惠者並不止是「施與受」的關係。

在FIC,我認識了來自敍利亞的難民家庭。其他義工說,他們初到英國時,情況很惡劣,言語不通,FIC小小的食物援助對他們而言,是雪中送炭。現在他們每星期也來幫忙分派食物,有時候還做Pizza與大家分享。

有天,我們準備「開工」之際,發現「基地」門前放著一盒禮物,打開一看,盒子裡滿滿是英國傳統聖誕甜品mince pie!原來是「受惠者」之一的食物銀行送給我們的「回禮」,以感謝各位義工的付出。這是我第一次嚐到這傳統甜品,義工們一邊吃著,一邊向我介紹英國的聖誕傳統甜點。之後,我們到一所學校送貨,學生熱情地送上一份神秘聖誕禮物,原來是以FIC送出的柑製成的聖誕乾果吊飾!

PLATE_A9

學生送的的聖誕乾果吊飾

罐裝豆、麵粉、烘焙食品

我們有天到訪食物銀行,食物銀行職員送給我們各種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說:「都給你們!」我們大惑不解,這些食物沒有過期,包裝完好無缺,何不贈予有需要的人?

「因為受惠者通常不愛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啊。」職員笑著解釋,因為罐裝豆類需要與很多食材一起烹調,用麵粉做糕餅等亦需較多工序,麻煩得很,很多受惠者都嫌棄這些食物,結果越積越多,食物銀行的倉庫都放不下,倒不如轉贈FIC。

這些「被嫌棄」的食材,搖身一變,就變成FIC「Pay What You Feel Cafe」食材。

David 說,FIC至今已回收了超過 6萬公斤的食物,David希望可擴展FIC的計劃:「我們想做的,除了申請更多資助外,就是將FIC的計劃複製到其他小鎮,那麼他們也可以有一個小型的FIC計劃 !」。FIC未來希望能有足夠資助和收入,那麼即使他或Chantelle退出,FIC也可有資金聘用員工,維持日常運作。

他們問我,會香港在發起類似的拯救食物計劃嗎?沒錯,我從他們身上學會很多,能阻止食物送往垃圾場,我亦很高興,但外國的一套並不能「照辦煮碗」的搬回香港,不過總有方法的。

原文刊於此
食光光 Facebook Page

市建局波鞋街項目終找數 區議員質疑體育名人館欠互動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市建局與新界發展歷時十年的洗衣街重建項目自2017年完工後,一直被外界批評「走數」,曾承諾興建的公共空中花園及體育名人館均未有出現。市建局終在今日在油尖旺區議會上交代進度,稱已預留 The Forest 商場內的鋪位作為體育名人館,並加入VR元素、電子遊戲、金牌運動員訪問影片,以推廣本地體育。雖然市建局兌現承諾,但卻被區議員批評過於虛擬,未有直接互動,難推廣本地體育。

DSC00583
預留作體育名人館的212號鋪位現已圍板

市建局的鄭顯剛首先介紹名為「Sport Expo」的項目,包括位於南座商場3樓的天台園藝區、2樓佔地2,100呎的體育名人館,並在商場內增加AR實境遊戲體驗,「好似玩pokemon咁」,以推廣香港體育。其中體育名人館預計於本年第二季開幕,館內將設立訓練及挑戰區、VR遊戲區、互動遊戲及拍照區、運動名人故事區、體育新聞、活動及歷史區,以及運動名人用品區,「可以嘗試下籃球嘅步法」,「可以同高禮澤、李靜合照,再喺手機二維碼下載番」。

_DSC7622
黃建新

經民聯黃建新卻「唱反調」,質疑體育名人館推廣運動的成效,「VR做運動係減唔到肥,係強唔到身,健唔到體」。他建議,名人館增加更多實際運動及安排運動員到場與參觀者直接互動。

_DSC7675
香港遊樂場協會總幹事梁偉權

香港遊樂場協會獲市建局邀請合作,籌劃館內的運動名人故事區、體育新聞、活動及歷史區,以及運動名人用品區三個展區。曾任油尖旺區議員、香港遊樂場協會總幹事梁偉權指,已籌組「星級顧問團」作為諮詢對象,包括香港足總副主席貝鈞奇、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體育學院主席林大輝等等。協會亦已聯絡39個體育總會協助提供展覽資料。

梁偉權又稱,館內將展出逾百幅歷史圖相片及運動員物品,「好似球拍呀,架戰車咁」,並會播放於奧運、亞運或東亞運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專訪,第一階段有10個運動項目,例如李靜及高禮澤(乒乓球)、胡兆康(保齡)、黃金寶(單車)、李慧詩(單車)、李麗珊(滑浪風帆)等等。惟於2009年東亞運歷史性奪金的香港足球隊則未在受訪之列。

_DSC7608
仇振輝

仇振輝形容香港體育名人館有「好充實的內容」,樂見市建局終落實初衷。他又指,市建局延誤工程僅一場誤會,「過去嘅誤解今日終於一掃而空」。

鄧銘心亦為設立香港體育名人館感到雀躍,「可以將體育發揚光大」。她稱,體育名人館對男女老幼都有裨益,既可藉運動培養堅毅精神,亦可抒壓。

_DSC7631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

市建局執行董事馬昭智其後回應,強調體育名人館「唔係齋睇,有少少玩」,而且充滿運動形式。至於曾承諾興建的空中花園,馬昭智則稱,商場南座3樓平台的「天台園藝區」已完成園藝設施工程,有望於農曆新年前開放予公眾使用,惟園區不准飲食及遛狗。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則稱,市建局其實並不能負起推廣體育的責任,強調市民應去正式體育場所鍛煉身體。

記者:周頌謙

成為漁農界選民的「神秘門」

$
0
0

香港人都知道立法會有分35席地區直選和35席功能組別,地區直選是一般人的代表,功能組別就由商人、地主和專業人士控制,也包括五席「超級區議會」。民主派一直要求廢除功能組別,因此對每個功能組別的組成問題不太關注。原來功能組別不單止有妨礙立法會全面直選的「大惡」,界別內也有只益自己友的選民出入機制。

就以漁農界為例,152個登記團體選1位立法會議員,這152個團體包括:

(a) 以下各個團體的團體成員 ——
(i) 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
(ii) 港九新界養豬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
(iii) 香港漁民聯會;
(iv) 香港水產養殖業總會;
(v) 筲箕灣區漁民合作社有限責任聯社;
(vi) 新界大埔區漁民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
(vii) 西貢區漁民合作社有限責任聯社;
(viii) 南區漁民合作社有限責任聯社;
及另外73個團體,包括7個漁民和花農的「聯誼會

政府星期一來政制事務委員會,建議在漁農界中加一個新的選民團體,同時刪除一個「不再運作」的團體,建議新增團體為「香港新界本地農協會」。

對本地農業界稍有接觸的朋友,應會知道近十年除了上水農友黃七娣做主席的「香港新界本地農協會」,至少還有佘常光做主席的「有機農友會」、黃如榮做主席的「香港有機生活社」,以及「香港農業聯合會」。然而,農友完全不知道為何A會可以獲政府建議成為漁農界選民,B、C和D會則冇份。政制局長聶德權說,傳統功能組別並沒有明文的加入機制,但「有啲團體會寫信畀政府要求加入」,政府部門再「按行業情況」決定,標準不明。真正是官字兩把口,任佢噏。

刪除團體的標準同樣飄忽。香港的漁農業早已息微,不少農會及漁會已沒有從事本業,但一日沒有取消團體或公司註冊,政府也不會主動調查是否仍然運作。

對住呢個出晒名圍威喂功能組別,是否認真就輸?我打算邀請未成為選民的農會向政府自薦,也會嘗試舉報一些已經不再運作的農會漁會,看政府如何回應?有進展再跟大家報告。

深水埗主教山或滅山 水務署擬平整後撤出 是否維持開放未明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深水埗街坊晨運熱點主教山,俗稱為「光明頂」的山頂實際用途為水務署的食水減壓缸 。多年來街坊自行剪破鐵絲網,並自發建成健身樂園。水務署昨日向深水埗區議會表示,已不再需要該食水減壓缸,會清拆並回填設施,完成土地平整後交還地政總署,街坊健身樂園或從此消失。

數十年來,深水埗及石峽尾的街坊,均會到主教山休憩及晨運。約十年前,沙士康復者蘇志強開始建設「光明頂」健身樂園,放置多種健身器材供街坊使用。

「光明頂」屬水務署管理範圍,佔地約4,300平方米。該處是一座1970年已停用的食水減壓缸,目前是一片草地。「光明頂」原被水務署以鐵絲網圍封,不過街坊自行開設出入口,並在「光明頂」自行建設各種設施。

IMG_5673

IMG_5680

IMG_5683

深水埗區區議會地區設施委員會昨日(24日)召開會議,討論由民協區議員何啟明提出改善主教山設施的議案,不過水務署提交的文件表明,署方已不再需要該食水減壓缸,將會清拆所有建築物並回填該處,並將土地交還地政總署,目前已聘請顧問作詳細研究。

水務署工程師鍾漢威在會上重申,減壓缸的結構存有安全隱憂,不宜公眾進入,並已在圍欄上張貼「不可進入」告示提醒居民。他表示工程進行期間,將會封閉主教山,但由於減壓缸位處上山,需研究如何重型機器及運送物料往來山頂的安排。

區議員亦關注水務署交還用地後,主教山日後的安排。提出議案的何啟明歡迎水務署交還用地,要求日後需開放主教山予公眾使用。深水埗區議會主席張永森認為應藉此機會重新規劃主教山,作為一個創意亮點的地方予公眾使用。 民建聯劉佩玉認為居民對主教山有感情,建議康文署主動研究和規劃整座「主教山」的發展。

IMG_5591
民協何啟明

民協區議員譚國僑促在此期間,維持「光明頂」現狀,不要清拆任何街坊自發興建的設施,他促區議會成立專責小組進行全面討論。區議員吳美亦指該處為深水埗區居民吸新鮮空氣的地方,署方阻止街坊使用是浪費用地。惟一有不同意見的是委員會主席、經民聯林家輝,認為可「拆山」興建公屋。

何啟明在會後與獨媒表示,水務署目前並無確實的工程時間表,主教山日後會否繼續開放亦成疑。他認為水務署以安全為由不鼓勵街坊使用是「官僚心態」,重申居民知道主教山的危險性,促請水務署「一齊出嚟傾」。對於主教山日後的管理問題,何啟明認為應維持現狀,容許街坊自建設施及自由使用。他不贊同日後由康文署管理,「居民依家整嘅設施,康文署應該會全部拆走囇。」

IMG_5597
委員會主席林家輝

IMG_5594

螢幕快照 2019-01-25 上午10.01.12
位於石峽尾、深水埗及太子交界的主教山

IMG_5651
水務署以鐵絲網圍封「光明頂」

IMG_5689
街坊自建入口

DSCN3459
民協在會前向民政處遞信

記者:陳紫晴

日出康城地盤工人遭欠薪 抗議後成功爭取即日出糧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將軍澳日出康城第六期的一至二座地盤,約50名電工在今月7日被駿達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即時解僱。他們遭拖欠12月及1月的基本工資、加班費、代通知金、年假及勞工假薪金,涉及金額達100萬元。職工盟屬會建築地盤職工總會今早和約30名工人抗議。他們從港鐵日出康城站,遊行到地盤門口集會抗議,高叫「有汗出,無糧出」、「屋企等我養,還我血汗錢」、「協興無良、駿達無良」,要求今日內討回欠薪,否則不會離開。經過半小時談判後,三判承辦商將在今日內向工人發還拖欠的薪金。工人得悉成功爭取後,隨即在地盤閘前高呼「工人萬歲」和「堅持有用」。

IMG_2828

在早上10時,大判協興建築有限公司及二判順昌的代表到達地盤門外,表示會與工人代表商討欠薪問題,兩名工人代表在工會陪同下進入地盤寫字樓磋商。期間在地盤外守候的工人在地盤鐵閘上貼上寫上「冇錢過新年」、「還我血汗錢」的揮春。

在談判近半小時後,地盤工人與工會從地盤寫字樓步出,指已與三所公司達成協議,將於今日內依照勞工法例支薪,薪金除拖欠的基本工資及代通知金外,另加今日及早前追討欠薪不果的日子。承辦商將會在中午,派職員到達地盤核對資料及即日簽發支票。

IMG_2826

左為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組織幹事何天忻,右為駿達項目經理

駿達項目經理回應時稱,已準備支票於下星期一出糧,「信唔信由你,我哋已經準備咗」,聲稱早前與工人有誤會。他指,昨天已通知地盤工人出糧消息,「但佢哋都係堅持行動,冇計啦」。被問到既然已準備支票,為何不即時出糧回應工人訴求,經理僅稱「公司行政,不便透露」。當記者追問其姓名及稱呼時,他即三緘其口,只著記者「影好啲」。

IMG_2831

參與行動的工人文哥表明,不會相信駿達的說法,「之前佢哋都係咁講,講咗好多次」。他指,曾聽從吩咐到公司領取支票,但最終呆等了一日,都未能如期領薪。他指遭拖欠薪金達5到6萬元,「臨近過年可以點?真係冇辦法先行到呢一步」。文哥已從事電工逾二十年,指今次是首次遇到欠薪,認為情況較罕見。「工人都上有高堂下有妻兒,要俾家用、要養家㗎嘛。」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組織幹事何天忻則指,工友曾多次直接向僱主駿達機電工程有限公司,二判順昌,大判協興建築有限公司追討欠款項,但仍無音訊,「我哋已經俾咗好多次機會,已經忍無可忍」。

何天忻續稱港鐵為發展商,有責任監察轄下外判商的欠薪問題,但港鐵一直無動於衷,「港鐵做過啲咩?」她指地盤行內常常透過人脈關係尋找工作,容易養成拖欠薪金的風氣。何天忻強調,準時出糧是天經地義的事,要求政府加強監管外判商,加強對拖欠薪金的外判商罰則,肅整不良風氣。

記者:周頌謙、陳浚立


內地旅客迫爆九龍城 關注組星期六區內遊行促回復安寧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九龍城被遊客迫爆,「陸客逼爆九龍城關注組」今早聯同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舉行記者會,他們將於本週六於區內遊行,促政府正視居民訴求,為訪港旅客及區內店舖封頂,恢復九龍城區社會安寧。

九龍角落(海心區)社區主任曾穎彤稱,九龍城被大陸旅客逼爆情況嚴重。「九龍城區係住咗好多人的社區,但偏偏係十年前,有好多專營旅客的商店係住宅區出現,猶如雨後春筍一樣咁多!」她引用旅遊業議會購物事宜委員會提供的手信店名單,全港64間手信店,接近七成設於紅磡及土瓜灣區,強調居民不是不歡迎旅客,而是質疑社區未能承載。她要求政府評估各區的承載力,限制各區專營遊客生意的店舖數目,不希望「私人利益凌駕社區利益」。

九龍角落海心社區主任曾穎彤
曾穎彤

九龍角落(土瓜灣南)社區主任李軒朗指,專營旅客店舖的經濟收益並非落入市民手上,亦引發其他如旅遊巴違例泊車問題。他斥保皇黨地區人士與政府「扯貓尾」,促源頭解決問題,將旅客人數封頂為每月200萬,或研究增設即日來回入境税項,還香港人社區安寧。

九龍角落李軒朗
李軒朗

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毛孟靜亦斥政府「得個講字」,促請政府源頭減人。她又指土瓜灣內的公眾碼頭成為「維港遊」登岸熱點,大量旅行團到訪區內,建議改用位於旅遊區的啟德郵輪碼頭,減輕對住宅區造成的壓力。

「樂聚土瓜灣」社區主任黃綺婷批評目前「係工廈上落貨都難,打工仔就連短短的一個鐘食飯時間都滋擾到」。另一名社區主任林正軒指隨新年臨近,大陸旅行團或會減少,但只屬假象,「新年後就會出返曬嚟!」

對於明日的遊行,林正軒指行動僅是針對旅客數量對九龍城區的影響,強調是次遊行已獲得警方的不反對通知書,呼籲街坊及其他受滋擾市民參與,達到「一石幾千重」的效果。

樂聚土瓜灣林正軒

【陸客逼爆土瓜灣 居民生活要安寧】社區大遊行

詳情 :
日期 :1月26日(星期六)
時間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30分
集合地點 :土瓜灣新碼頭街翔龍灣廣場對出(OK便利店外)
遊行路線 :待定(翔龍灣→偉恆昌新邨→土瓜灣道→馬頭圍道→鶴園街→崇安街→九龍城民政事務署)
主辦:陸客迫爆九龍城 KC Mainland Tourists Concern

記者:陳紫晴

TC2 二月底暫別江湖 被時代選中的咖啡店

$
0
0

《四味人生》謝幕,TC2老闆岑蘊華(左)吳婉君(右)

(獨媒特約報導)由兩位資深傳媒人岑蘊華與吳婉君創辦的咖啡店TC2 Cafe & Workshop即將結束經營,日後或會重臨江湖。是次暫別並非因為業主瘋狂加租,只是他們遇到一個很好的時機退下來休息。兩位老闆不願散播悲情,更在暫別前夕上演小劇場《四味人生》,讓自己無愧於「文化咖啡店」的稱號。

TC2經歷10多個年頭,見證了傘運和新聞界低氣壓籠罩,回應時代的風的同時,這間咖啡店亦逐漸在更新、演化……

上演小劇場《四味人生》 完成「文化咖啡店」使命

在餐廳裡上演的劇場結束後,老闆岑蘊華語帶欣慰地向觀眾說:「 我們舉辦很多的活動,小小的band show、小小的表演、社區放映,持續地做,我覺得很對得起「文化cafe」的講法。」如無意外,這將會是太子柏樹街TC2裡的最後一次表演。

以「文化咖啡店」自居的TC2即將於2月底結束經營,負責人還未說得準將會休息多久。在這個暫別前夕,舞台劇界的同事陳焯威與他的朋友黎玉清和張學良,將舞台融入於餐廳的環境裡,連續兩晚上映了共4場的劇場《四味人生》。

photo6222230662472116520
《四味人生》的宣傳海報

那天,TC2上下兩層都坐滿觀眾。第一場戲的時空設定在70年代的香港,那時工業蓬勃,市民依靠製衣、穿膠花等輕工業維生,忙得分身乏術;第二場戲是工廠紛紛北移的80年代,同時電腦漸漸普及,男女主角在爭論應否將生意檔案電腦化;第三場戲講述2003年的沙士風波,市面沉寂,男女主角正考慮移民;然後下一場戲,就講述他們已立定心腸移民,談論著一定要將男主角鍾愛的菲林相機帶去外國……

最後便是老闆岑蘊華的客串演出,他喜歡在TC2附近的深水埗社區收集舊物,因此過去各個年代的有關物品,如衣車、Rolliflex相機、舊式座枱電話等,就這樣收歸到今天的TC2裡。

「其實TC2的名字怎樣來?」
「你光顧了這裡多久?到了快結業時才來問這個問題?」岑蘊華在戲中飾演自己。
「是否解作Tea Coffee Two?」
「這是一個最膚淺的解讀吧。其實TC2(Telecine two) 是一個電視新聞行業的術語。」

台前幕後在充滿局限的餐廳裡演出,固然在演技上、佈置上與燈光上都盡顯專業,劇場背後的物流也是值得一提。演員先在上層演出第一場戲,然後侍應遞上前菜,在上層觀眾吃前菜的時間裡,演員便立即在下層重覆演出第一場戲;當下層觀眾吃前菜的時候,演員又跑到上層演出第二場戲。就這樣,侍應們依著次序,在戲與戲之間的空檔裡遞上餐湯、主菜和甜品;演員則在上層與下層間穿梭。

photo6222212078148626522

同是工作於舞台劇界的TC2員工Karson,也說戲劇界裡有一種類名叫「環境劇場」。在香港來說,於餐廳進行的表演不是沒有,但是若說劇本跟場地有高度的聯繫和配合的話,是十分少見。

TC2的員工除了來自舞台劇界外,還有藝術手作人、舞蹈員、社運份子、音樂達人、就讀傳理系的學生等等。曾經有剛考畢中學文憑試的兼職員工,在兩位老闆的游說下,決定報讀大學新聞系,後來也成為了記者。

資深傳媒人15年前開辦 主打文化路線

岑蘊華與外號「表妹」的吳婉君都是入行超過十年的傳媒人,他們本來不怎麼稔熟。吳婉君聽聞岑蘊華也希望開辦咖啡店,於是找來他合夥,在2004年創辦了TC2。最初店舖設在新蒲崗近工廠區,主要在午飯時間為附近的上班族送外賣。

不過,當時岑蘊華仍念念不忘一個願望:開辦一間讓人坐下來閒聊的咖啡店。於是他們在2008年開辦了第二間店舖。這間位於油麻地砵蘭街的TC2,名字變長了,成為「TC2 Cafe & Workshop」。吳婉君說,當時希望舉辦一些工作坊,走「文化咖啡店」的路線。

photo6222212078148626524
店內長期寄賣獨立音樂唱片

2013年,由於油麻地的舖位大幅加租九成,他們搬遷至太子柏樹街,也就是TC2現址。那是領匯(即領展前身)上市後的第8個年頭,地產霸權漸漸擴張,連鎖店星羅棋佈。這時勢卻驅使岑蘊華的意志更堅定:「我們的初衷是,想自己擁有一個獨立的地方。」

事實上,TC2作為一間獨立咖啡店,也是長期支持著獨立的東西,包括寄賣獨立出版的書籍和雜誌、本地獨立唱片和手作;舉辦獨立電影放映會、提供場地予不同創作者舉辦展覽。

然而,當他們持續地經營下去,卻發現時代的風正吹拂著這間咖啡店……

傘運期間店內貼「我要真普選」 營業額高峰

2014年,雨傘運動爆發,他們二話不說在店內貼上「我要真普選」黃色標語。「雨傘成為了這場運動的符號,那時的人很希望有某些東西回響他們的心聲。」岑蘊華說。他們沒有一刻擔心過這標語和黃傘的出現會影響生意。偶然有食客進來後,發現了這是「黃絲餐廳」,還未點餐便帶著不滿離開了;更有食客問老闆,可否移除那張「我要真普選」標語,令他們咋舌。

photo6222230662472116519
曾有食客入來看到傘運標語,表示不想見到黃雨傘,於是立即離開。

不過數字不會騙人,「雨傘時,我們的生意額處於最高峰。」從雨傘到往後的幾年,TC2一直被視為一家帶有政治色彩的咖啡店,雖然這超出了兩位老闆的預期,但是他們肯定了這些經歷的價值,更以此為傲。

岑蘊華說:「這間咖啡店是有生命力的,它會不斷地演化。」至今,店內的雨傘標語一直懸掛。無論是寄賣的書藉、舉辦的展覽、播放的電影,不但跟藝術文化相關,也經常觸碰到香港的政治和社會運動的話題。而香港少有食店對政治毫不忌諱。

photo6222230662472116521
TC2去年與「90後社會紀實」合辦旺角年初一相展

城市多鬱結 咖啡店漸成深夜食堂

另一股時代的風,是香港新聞界的自由空間愈見收窄。TC2的營業時間達至凌晨1時,漸漸多了剛下班的記者朋友到來,跟岑蘊華聊天、傾訴工作上的困難和糾結。我印象最深的,是利君雅與一群記者朋友,在深夜的TC2裡激辯「新聞」與「資訊」之間的分別。

岑蘊華從前曾任職《有線新聞》和《無線新聞》的記者,他的調查報導不時獲獎。他最常被人反覆提及的一件事,是當年美國出兵伊拉克後,他的母親要透過電視新聞,才得知兒子前往了當地採訪,差點被嚇得半死。

有一天,他突然很認真地跟我談起,那其實是人生一大糗事。當時他到達伊拉克的機場後,被一位外藉同行問了一連串的問題:打算如何乘車到達首都巴格達?這兩個國家打仗,有什麼值得香港關注?作為香港媒體,為何選擇實地採訪而不是引用通訊社的報導?他完全不懂得如何回答,難堪得無地自容。多年後回想,他仍很介懷自己的不濟。他嚴肅地看待記者專業,說自己遠遠稱不上是一個戰地記者。

創辦TC2後,他每天的時間也就被咖啡店的大小事務佔據,但是他感覺自己從沒離開過新聞界,因為他常常從記者朋友口中得知傳媒行業的近況,亦同時擔任浸大傳理系的兼職講師。

photo6222230662472116522
老闆岑蘊華

就是他這種既不是完全抽離,但又有點距離的身位,使他漸漸成為「記者樹洞」。「我有這樣的經驗,他們會覺得我能夠理解他們。」岑蘊華不在他們的圈子裡,將秘密告訴他是最安全的。

岑蘊華說,TC2於香港新聞界的時代意義,就是在傳媒低氣壓的氛圍下,成為了新聞界朋友圍爐取暖、「放負」的聚腳點。

紙媒萎縮、沒人有興趣看認真的報導,高層為了挽救劣境,紛紛藥石亂投,「記者被迫做很多他們不想做的事」,例如拍攝影片、把新聞寫得很娛樂化等等;想做調查報導的記者,則面對沒有資源和時間的問題。中層的朋友也不好過,既要承受上層老闆的壓力,又要指示前線記者做好採訪工作。

找岑蘊華傾訴的,除了是新聞界的朋友外,還有住在附近的街坊、熟客、他的學生、前員工等等。在現任員工眼中,他是一個有耐性、值得信任的老闆。傾訴話題由事業、個人前途到戀愛、人際關係都有。「或許這個城市有太多鬱結,人們需要一個可以傾訴、釋放負能量的地方。」

photo6222212078148626520
老闆非常支持獨立調查報導,在店內替「傳真社」Factwire籌款

經營小店的現實面:被瑣碎事務佔據時間

不過,創辦咖啡店的現實面,是被排山倒海的工作佔據時間。大大小小的活動在自己的店舖裡發生,但是吳婉君卻鮮有機會參與其中,更遑論參與TC2以外的文化活動。她說起來也自慚形穢:「我們聲稱自己是「文化咖啡店」,但是我本人是很沒文化……感覺有點欺世盜名吧!」

photo6222212078148626521
與《大人》雜誌合辦健康講座

有時朋友光臨,但剛巧全場滿座時,為了應付接踵而來的飲品訂單,岑蘊華幾乎沒有機會跟朋友聊天,更新近況。「這對我來說是很Matter。」奈何當咖啡店沒有生意時,他們卻又會為營業額著急。

此外,咖啡店的瑣碎事務如渠道淤塞、電器壞、昆蟲問題、員工人事問題,都由岑蘊華處理。可以說,岑蘊華是一個兼任通渠佬、殺蟲專家、水電工、輔導員的老闆。

我曾問他,會否覺得這些事很煩人。他只說:「你可以說,這是一種等價交換,這些瑣碎的東西是你必須要承受的。」

無關瘋狂加租 「暫別」非「永別」

關閉無關租金,吳婉君也不斷向熟客們強調,業主是很好的人,沒有瘋狂加租。岑蘊華說:「搞一間小店是千頭萬緒的。」人手長期不足、做了10年的靈魂人物大廚剛巧離職,碰上租約將在4月結束,構成了一個好時機,促使兩位老闆思考是否繼續經營下去。

photo6222212078148626519
兩位老闆在咖啡上寫字,成為與客人的小小聯繫

岑蘊華說,在考慮的過程裡,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情感的因素。「如果要我說這裡有趣的故事,可以說很多;但就是可能要遇到100個客人,才會有1個有趣的故事。其餘的時間裡,更多的是瑣碎、日復日的工作。」

這次結束經營,意味的是「暫別」還是「永別」呢?岑蘊華說:「一定不會說是「永別」了,但是我們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跟大家再見,才是重點所在。」

吳婉君熱愛製作甜品,TC2售賣的紐約芝士餅、心太軟、戚風蛋糕、木糠布甸等,都是她自家製作,從不外求。正因如此,她十分希望可以找個舖位重開TC2,「但是規模一定要縮小很多,而且我們都需要「退休」一段時間!」

photo6222230662472116518

photo6222212078148626523

photo6222212078148626526

記者:黎彩燕

林鄭墟市政策離地 民間自辦新年熟食墟 促落實五區十市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前立法會議員劉小麗和民協深水埗區議員江貴生今日上午聯同多個團體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於年三十晚至年初二的下午四時起,在長沙灣保安道遊樂場舉行新春墟市,售買串燒、茶葉蛋、鹵水蛋和鴨舌等街頭小食。團體促請政府落實墟市政策,設立「五區十市方案」,於年初一至年初三期間舉辦熟食墟。劉小麗更指,在未落實墟市政策前,政府不應驅趕新年擺賣的小販,至少在執法上應寬鬆處理,「比市民搵食空間」。

IMG_3018

政府墟市建議離地 基層團體倡落實「五區十市方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競選承諾「區區有墟市」,惟墟市政策至今進展緩慢。去年《施政報告》提及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正邀請非牟利機構於啟德跑道末端營運周末市集,惟截至去年底招募期限為止,局方仍未接收到任何參加者的建議書,周末市集遂不了了之。

劉小麗批評,政府墟市建議離地。她指,政府於九龍東設立周末墟市與社區經濟南轅北轍,與就近居民毫無關係,人流存疑,因此沒有團體敢承辦。她指責政府回應是虛應故事,未能有效回應民間訴求,叫民間團體「捱義氣做埋政府個份」。劉小麗續指,墟市能振興社區經濟,令基層市民受惠,亦能令居民享受廉價美食,加強傳統過年氣氛。

民協江貴生亦表示,區議會曾就新年設立墟市有過充分討論,強調通過設立墟市用地是「泛民和建制派嘅基本共識」,不應予以抹殺,又指社區對此反彈不大。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強調墟市是「社會共識」和香港特色,「而唔係好似大財團啲商場咁一式一樣」,政府應積極落實墟市政策,「而唔係坐係度乜都唔做」。又指去年墟市反應熱烈,約有二萬多人入場,「有檔主係第一日已經賣曬啲野食」,證明市民對墟市需求甚殷。

劉小麗和江貴生聯同團體建議,政府應落實墟市政策,設立「五區十市方案」,以立法會五個選區(新界東,新界西,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作基礎,各區揀選一個年宵場地和一條馬路作行人專用區於年初一至年初三期間舉辦熟食墟,並應交由有關政策倡議組織負責。又指政府應考慮推出「墟市牌照」,增聘「墟市專員」和簡化申辦流程等。另外,劉小麗指,在未落實墟市政策前,政府不應驅趕新年擺賣的小販,至少在執法上應寬鬆處理,「比市民搵食空間」。

IMG_3020

政策不清支援少 設置墟市困難重重

撐基層墟市聯盟組織幹事張延斥政府政策不清晰,諮詢過程敷衍了事,設置墟市困難重重,如政府回應一旦有持份者反對就會拒絕借出場地等等,批政府不願簡化流程,又指政府所謂「由下而上」的墟市政策根本是「由上而下」,對民間團體支援甚少,「墟市政策推動兩年幾都毫無寸進」,「根本無心解決問題」。

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組織幹事范沛縈表示,墟市能使不同階層得益,婦女能夠透過墟市擺檔「試下手藝」,藉此重拾信心,重新投入經濟市場;長者也能透過擺檔增加收入補貼;青年亦可嘗試創業。

IMG_3063
小販陳先生

參加墟市小販:比我地重新出發

小販陳先生指做小販是為了繼承家業。十年前他曾經租過旺角地鋪經營熟食檔,每月租金約三萬元,惟營運成本太高,鋪位偏僻,只能僅僅維持收支平衡,他表示墟市是一個機會「比我地重新出發」,又指常設墟市能提供一個機會給年輕人上樓。他表示,去年墟市氣氛良好,而今年則會在新春墟市繼續擺賣串燒,「用左四至五千蚊攞貨」,又預計於今年墟市將會賺入四至五千元,利潤與去年相約。

另一位近七十歲的小販黃先生曾經在深水埗住了約二十年,第一次參加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舉辦的墟市。退休後希望以經營熟食檔打發時間,重現童年回憶。今年將會擺賣茶葉蛋、鹵水蛋和鴨舌等等,他表示,自己有申請高齡津貼,熟食擺賣「可以幫補下」,又指能擴展社交圈子,「可以識下啲墟友」。

今年新春墟市將設有三十八檔熟食,團體預計將會有三至四萬人入場,並指已申請各項牌照和與警方合作實施人流管制,現場亦設置糾察和指示牌維持秩序。又指已做過問卷調查,當區市民也冀望設立墟市,亦表示會盡力協調以減低對當區居民影響。

記者:邱愛霖

過百醫生集會鬧爆政府 前綫醫生聯盟:很多醫護一直在捱義氣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流感高峰期,公共醫療系統不勝負荷。過百名醫生參加下午在伊利沙白醫院舉行的申訴大會。在申訴大會前,被問到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捱義氣」的說法,前綫醫生聯盟副主席陳子泰表示,其實很多醫護人員一直都在捱義氣,但不會斤斤計較,而且沒有超時補水,但重點是工作環境欠佳,「用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見一個病人,好大差別。」他慨嘆說,患感冒的病人根本不應等六小時才能獲應診,「對醫院、醫生同病人都不理想。」

無標題
前綫醫生聯盟副主席陳子泰

陳子泰提到,香港每年都有流感,質疑政府為何處理得咁差,稱市民和醫生都當局都好失望,要求局方能有效抒緩問題,例如有實質措施,包括處理病房、病床不足,以疏導人流,「下年都有冬天,下年都有流感。」他表示,目前不會有工業行動,因為對病人不好,但強調政府現時的對策對病人同樣不好。

_DSC8253

參加申訴大會的醫生手持寫有「爆」字的紙,要求局方聆聽訴求,包括增聘人手、改善薪酬待遇、減少行政工作和挽留資深醫生等。

無標題
左起: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

在申訴大會前,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對陳肇始遞交揮春,指自己是代表兒童和家長到來,希望當局能做到「全港學童到校打針」。他希望,政府在豬年能全面落實到校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並達到70%。何栢良強調,澳門和台灣的相關接種率已達到70%以上,而澳門的急症室在流感高峯期時,便沒有爆滿的情況,重申接種疫苗能夠有效預防流感在社區爆發。

何栢良稱,流感爆發已不是新事物,但政府及醫管局過去幾年的對應措施均不足,看不到當局有認真處理問題和聆聽意見前醫護人員的意見。

無標題

在廣華醫院外科工作、現職為副顧問醫生的鄭醫生稱,即使高層落區,但都沒有機會反映實際情況,認為當局看不到前綫醫護人員的需要。

他批評當局處理不當,令人手不斷流失,斥現時的機制和工作環境未能挽留人才,「醫生不能隨便說罷工,但我哋係被道德勒索。」鄭醫生又稱「其實好㷫」,因為多年來都不覺得政府「有做嘢」,表示明白問題不是容易解決,但卻看不到政府的實質工作。「香港的工作環境惡劣,外國人根本不想來,香港人肯捱義氣又不珍惜。」

IMG_8828

在公立醫院兒科工作的李醫生稱,沒有時間換衫便前來參加申訴大會,希望當局能增聘前綫的人手,並考慮增設額外的加班費。

她提到,兒科其實同樣做得辛苦,因為人手不足,令醫生身心受壓。她表示兒科從前的工作環境較好,但近年的病人數目增加,常常要加班和推遲下班時間,更曾經通宵工作。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

公院醫生集會申訴 要求政府妥善規劃調配資源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近月流感高峯期,公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人手不足,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綫醫生聯盟和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下午舉辦「不在沉默中谷爆」公共醫生申訴大會。工會提出三大訴求,包括提供安全工作環境,減少醫護流失,作適當人數比例,停止無限加病床及改善醫管局行政效率,完善規劃資源分配。

在申訴大會後,前綫醫生聯盟副主席陳子泰表示,希望下年不用再搞集會。被問到會面情況及氣氛,陳子泰未有明確表達是否滿意,僅稱政府「答覆一定好漂亮,及後的行動先重要」。

_DSC8341
黃樂孺醫生

於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任職的黃樂孺醫生在會後強調,醫生不是談判出身,由始至終都只是希望醫治病人。他慨嘆,香港的醫護人員已經「捱義氣捱慣咗」,認為社會需要警惕。

黃樂孺又表示,沒有對政府感到生氣,只是替醫生及病人覺得慘,「我哋同事慘,香港市民慘,大家都係一條船」。他續稱,醫療人手不足、流感高鋒期病人增加已是多年的老問題,但始終無法解決,並指在病例更為複雜的情況下,「有時並不是加班多兩三小時就可解決問題」。

_DSC8297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則提到,多名員工在會上反映前線醫護人員的真實情況,形容是給了很多正面意見予食衛局及醫管局。此外,他希望市民能體諒醫生在現時的情況下,可能會忙中有錯。

麥肇敬解釋,在流感高峰期,病人數量增加令醫生直接受壓,一旦出錯時在道德上便遭無限放大,「希望大眾了解在繁忙及多流感爆發時,醫生有很大壓力,忙中有錯希望能寬容。」今日有過百名醫生參加集會,麥肇敬認為雙方已作了真誠的交流,重申不是交數的問題,而是要提供直接渠道向局方反映問題,預期在農曆新年後再開會討論問題。

_DSC8321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在見記者時「大打官腔」稱,會跟進衞生的訴求,指會面氣氛良好、有建設性和多名醫生坦誠表達了意見,形容是非常有用。針對流感高峰期,陳肇始表示醫管局其實做了不少工作,但奈何服務量增加得很快。她重申政府已預2,700億元作十年建院計劃,又稱政府十分正視人手問題。陳肇始又回應稱,去年上半年已邀請醫管局編配計劃,指在人口老化和慢性病的壓力下,規劃應要與時俱進,作配對增加人手,表示會盡量配合醫管局的建議。

對於服務量增加,陳肇始希望提高香港市民的健康意識,稱全港各區陸續有康健中心落成,「做好社區配套,入院人數會慢慢減低」。她又補充說,公私營醫院做好合作,有助處理分流,抒緩公立醫院的服務量。

陳肇始在講述情況後便欲離去,記者要求用英文覆述,陳肇始才停下及回答問題。但她繼續「遊花園」,多次覆述現時已推行的政策和聆聽了醫生的意見。記者追問其口中的短期改善措施時,她才稱包括更換電腦和設施和縮短上班流程等。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則表示,會研究提升顧問醫生的特別薪酬津貼,並鼓勵更多高級醫生加班。

_DSC7998

申訴大會在伊利沙伯醫院M座地下的演講廳舉行,但屬閉門會議,記者不能入內採訪。申訴大會在兩點開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三點半要離開,較原定的五點早完結。

護士協會上周曾發起遊行,批評政府未有正視前綫員工的真正需要,只是一直捱義氣,被政府和局方涼薄地利用。陳肇始亦有現身集會,但僅稱明白情況後便離開,並未作出任何承諾。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

Viewing all 168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