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 Fact-checking 系列之一:愚人節翌日的國際事實查證日
圖片來源:Artwork for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Day by Gianluca Costantini作者:辛言大家都知道四月一日是愚人節,但卻甚少人聽過四月二日是國際事實查證日(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Day)。這個國際節日是由世界知名的新聞研究機構 Poynter Institute 及其建立的國際事實查證網絡...
View Article特首選舉之後 專訪 Larry Diamond:資本家從來都不是民主化的推手
Larry Diamond,美國史丹福大學民主與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民主化研究大師。2014年的上半旬,他參與了香港政改方案的討論;今年,他亦支持香港眾志及本土研究社的「香港前途研究計劃」在跟 Larry Diamond...
View Article素食與道德
圖片來源素食在西方富饒社會逐漸成為風尚,從前一般人想吃肉而不易得,現在豐衣足食的人有大量肉類供應,卻偏偏選擇不吃肉。根據《衛報》在2016年的一項報道,英國的純素食者在 2006年時只有150,000人,十年後增至542,000人,增加了三倍半!請留意,這報道指的不只是素食者...
View Article為什麼檔案會消失?——歷史檔案處前處長訪問全紀錄
作者﹕羅恩惠圖:朱福強透露曾有政府新聞處朋友通風報信,叫他們去搶救將被銷毀的菲林2013年初至夏天,往返觀塘歷史檔案館的路將會成為一生的記憶。歷史檔案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早上九時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除了採訪、拍攝或其它搜證,每天幾乎都像朝聖般去看檔案。其中三個月,有兩位助手協力;間中也有相熟行家來查閱並進行討論。檔案是當代史,字裡行間充滿溫度。文宣、證辭、會議記錄,還有圖片和影像。從五六年右派暴...
View Article一念無明
關於一種誠實的瘋狂。在電影的世界裡,所有人都是瘋子,分別在於,大部份的人偽裝正常,但他再也無法成功地扮演,因為無法像其他人那樣輕易放下──他無法放下充滿心結無法自理的母親,母親無法放下遠去的丈夫和另一個兒子。他也無法忍受母親,她死後就住進了他的身體裡。爆發後,他住進了精神病院,因為過份誠實的人,無法活在一個熟睡的人之間。他們害怕他,因為他的呼喊會喚醒仍然需要沉睡的人。活得輕鬆的人因為能輕易忘記和放下...
View Article獨派要莊敬自強
攝:Alex Leung文:顧博謙“We shall endure. All overlords will go. Away the stranger, who has seized your land. Time has decided, time has decreed it so.”—— Imants Auzio2016 年 11 月 5...
View Article工務小組通過逾8億沙中線車站超支撥款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工務小組在3月的會議上,開始審議沙中線金鐘站及何文田站逾8億的超支撥款,多名民主派議員質疑當局勘探馬虎,要求提交更多資料。工務小組今日續召開會議,民主派議員追問逾一小時後表決,建制派返回座席並投下支持票通過撥款,將提交財委會審議。在3月的會議後,朱凱廸及公民黨譚文豪分別去信當局,要求當局提交更多文件。朱凱廸要求港鐵就延期提交予政府的文件及商討的會議紀錄;工傷報告及檢討;服務經營...
View Article從遠藤周作的信仰世界看《沉默》
《沉默》劇照從《對我而言神是什麼》看《沉默》電影《沉默》在港上映以來,引起廣泛討論。由於電影(及原著小說)的題材具有濃厚的宗教(天主教)色彩,如何理解及詮釋作者遠藤周作要表達的信仰含意,也成許多基督徒的關注。近日在書架上發現數年前買了遠藤周作的另一本著作──《對我而言神是什麼?》(林水福譯,台北:立緒,2013),這書以訪談問答形式,不僅讓我們認識這位日本天主教文學家的信仰世界,更可藉著書中觸及的三...
View Article記協: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承諾新一屆政府在傳媒政策方面展示新風格
林鄭月娥今早在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與來自三十個新聞機構及新聞工作者工會的代表作深入交流,與會者大部份是年青前線記者。會面兩小時,業界反映採訪困難,並對傳媒前景提出寶貴意見。記協總結七項與會者關注議題:第一,前線記者希望來屆政府盡快落實《資訊自由法》和《檔案法》。前者讓傳媒獲取政府資訊報道時,程序可以更暢順。另外,他們深信保存檔案是還原歷史真相的證據,亦是監察政府有力的武器。第二,記者做調查式報道時,...
View Article六七暴動與香港自主工運的興起
撰文:蒙兆達(職工盟總幹事)今年是香港回歸20年,官方及建制派的慶祝活動想必舖天蓋地,但他們有幾多人會記得,2017年也是六七暴動發生50周年?感謝導演羅恩惠,拍攝六七暴動紀錄片「消失的檔案」,讓這段日漸模糊的歷史記憶重新浮現眼前。記憶就是政治。我們選擇記念一件事件,不去記念另一件事件,反映的原來不單單是「過去」,而是我們的「當下」。六七暴動可說是香港自主工運的分水嶺,作為獨立工會的參與者,我們要認...
View Article剎塵心念可數知
再看《一念無明》,第一次看是兩個多月後的事,昨晚從漆黑的戲院出來,我以為水瓶座會忍不住流淚,但我沒有,氣氛不算煽情,我只知道,我沒有經歷過電影裡頭的事,我是不會明白作為精神病患者所面對的身不由己之痛苦,我不會明白照顧病者的家人所承受的壓力,那些我希望永遠都不會感受到的切膚之痛——壓在心口的重力、沒有消散和病發的期限。惟在打開電話的一刻,讀了一則新聞:「將軍澳母女墮樓亡 事發時丈夫未回家...
View Article記協調查:新聞自由指數連續四年唔合格
(獨媒特約報導)記協早前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調查計劃進行「新聞自由指數」研究調查,今日公佈結果。調查顯示,「新聞自由指數」公眾部分只得48分,較一年前微升0.6,而「新聞自由指數」新聞工作者部分則得39.4分,較2016年上升了1.2分。記協主席岑倚蘭提到,新聞自由指數是四年來首次回升,相信是和網媒增多有關;但情況依然令人不放心,因為同時是連續四年不合格,總分仍然處於50分以下。岑指近七成業界均認為,香...
View Article《端傳媒》大幅裁員 記協主席:優質新聞內容應該要俾錢睇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有消息指,網媒《端傳媒》將會大幅裁員70人,員工數目將由90人減至20人。《端傳媒》執行主編張潔平昨日表示,媒體正面對資金危機,將會縮減規模。記協主席岑倚蘭回應時稱,對此感到可惜,因為端的水平不俗,報導使用了大數據及圖表,靈活運用了網媒的傳播渠道;又強調「優質的新聞內容應該是要俾錢」。《端傳媒》在2015年8月成立,定位為華文世界網絡傳媒,宗旨是「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並以深度報...
View Article《香港2030+》諮詢本月底結束 民間提替代方案 姚松炎:令市民有得揀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去年10月公布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將於4月尾結束。立法會議員姚松炎聯同一班民間研究提出「民間替代方案」。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鄒崇銘指,《香港2030+》的人口估算是基於未來香港有900萬人,文件所指的欠缺1,200公頃土地當中僅有200公頃屬房屋用地,批評這些假設並無實際基礎。他們提出「集約城市」概念,更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土地的混合性用途,不同於...
View Article阿榮與我
阿榮,原是隻無名字的山狗。無名字的山狗,又是一頭唐狗,順理成章,在香港被塑造為一頭「流浪狗」就最恰如其份。然而流浪,對動物來說,是負面的,一點也不浪漫,背後只是無家和饑餓的代名詞。無家、無地域性的牠們,在整個城市規劃和政策下,是要被排除和剥削的一群。要將牠帶回家、給牠基本溫飽,抑或還牠在山野的自由,身為人類,內心難免有所掙扎。所以,我嘗試大膽地將這道爭辯不休的問題拋給動物,乾脆讓唐狗阿榮解拆解這道世...
View Article捱了兩個月,籃球網以後唔駛自己掛
早前與屋邨「籃神」余伯伯「自己籃網自己掛」,掛了兩個月,終於在用到霉霉爛爛下被扔掉,要換了!但這幾十元貨色可捱到今時今日,真係算係咁,大家都算有公德心,冇起勢入樽扯爛才爽。早幾日屯門區議會工商業及房屋委員會會議,房署指會按需要經「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通過下,即可加裝籃球網及足球網;而房署亦會為所有屋邨球場髹上球場油。即是說,若一切順利的話,#以後屯門區公共屋邨籃球及足球場有球網可用!球網終於唔駛自己...
View Article紙包飲品收皮喇!
圖一:「收皮」應草民音樂節循環製作多張車軚櫈,其後捐贈予藍屋。* * *說來慚愧,筆者誤會良久,以為「紙包飲品」也可以回收。直到某一日,循例將之壓平,放到廢紙回收箱,遭一伯伯用英文阻止,才終於知道真相。因為「紙包飲品」除了紙,起碼還有兩層膠膜,甚至再加一層鋁箔。必須以特別的工序將其粉碎,使塑膠在水中浮面,紙質沉底,才能循環再造。香港還未有以上機器,紙包飲品的墳墓只有堆填區。但現在還有另一出路。* *...
View Article【有種公民】我們要公民媒體,更要公民讀者
按:此文原為《有種公民——遊走城鄉的紀錄者》後記,思考公民媒體的前路。昔日,香港還有有查良鏞先生等知識份子辦報,今天的「文人辦報」精神可能只見於公民媒體。本來聲世浩大、以全球華人為定位的《端傳媒》大幅裁員,更能印證在香港畸型資本主義下,先是媒體的讀者數字和廣告客戶未必成正比(還要看政治是否「正確」如政治忠誠度,報導會否得罪大商家),其次是依賴單一金主好惡營運媒體差不多注定是失敗告終。新聞資訊有價,想...
View Article九巴212擬取消 往醫院要轉車 九巴:轉乘係未來趨勢
(獨媒特約報導)港鐵觀塘線延線去年通車後,區內巴士乘客下跌,運輸署建議取消212(黃埔花園至長沙灣)路線,上月諮詢九龍城區議會轄下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該線同樣影響往來深水埗及伊利沙伯醫院的乘客,昨日(6日)深水埗區議會轄下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民協提出議程,促安排212替補路線,不過九巴代表則稱「轉乘係未來趨勢」。民協多名委員會成員聯名提出議程,指南昌邨居民往來廣華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須使用212,...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