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澳擬填海100公頃 建制派支持 要求興建賽車場
圖: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大嶼山發展全民新空間」報告(獨媒特約報導)當局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申請9,980萬研究於大嶼山北欣澳填海60至100公頃,建設該處為消閒及娛樂樞紐。民主派議員除民主黨外均表示反對,認為須重新諮詢應否填海,建制派則支持,並通過新民黨田北辰提出的動議,以興建多用途賽車場為目標之一。當局在2011年展開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諮詢,選定了欣澳為目...
View Article批判不妨去盡啲:也來談談園子溫《不是色情電影》
文:李薇婷特地指出本人是女觀眾而園子温是男導演,為的不是指出園子温透過鏡頭拍攝女性色情片段所涉及的「男性凝視」原罪(這原罪是否成立,我已不欲討論了,畢竟論述的提出者Laura Mulvey後來已經重新檢視論述的盲點),而是順應園子温在《不是色情電影》裡所探討的「男性女性主義者」議題,試着解讀他的疑惑。首先是存在主義先不論園子温是否女性主義者,但他對女性主義經典《第二性》(Second...
View Article佔中三子等9人被控妨擾罪今提堂 籲港人勿放棄崇高理想
(獨媒特約報導)雨傘運動期間多名組織者,包括「佔中三子」及學聯常委等共九人,分別被控「串謀作出公眾妨擾」、「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及「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等罪名,今早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9人無需答辯維持原有保釋條件,案件押後八個星期至5月25日再審。案件押後八星期...
View Article給葉榮議員的信
葉議員,你好我係陳可樂,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嘅執行幹事。我今日呢封信,既係俾議員閣下,亦係俾馬鞍山街坊嘅。事緣就係咁嘅:昨日香港01,報導咗喺馬鞍山嘅康文署公園嗰度,捕獲咗一啲居民採摘屬於康文署公園入面種嘅植物,...
View Article如何結束一黨專政
文:何俊仁(支聯會主席)根據歷史經驗,一個專制政權的結束,離不開下列三個途徑:一、領導者自我改革,把權力開放,達至民主。二、暴力革命把專政推翻。三、民間社會和平抗爭,迫使執政者不斷改革,達至民主轉型。由上而下的和平有序改革由上而下的和平有序改革,需要的社會成本最低,而政治效益則最高。但事實上,專政者大都慣性擁抱特權,希望千秋萬世。當日「滿州黨」是這樣,今天的「中共黨」亦如是。「習核心」的反貪腐,亦只...
View Article【中大無間道】正男的逆襲——一個港獨青年的思考和決斷
今年中大學生報選戰峰迴路轉,候選內閣「螢」在投票期最後三日,遭人公開大量私下通訊內容,被指控涉嫌選舉不公。雖然「螢」在選舉中大勝另一候選內閣「破駢」近千票,最後卻因為代表會裁定「選舉舞弊」而被褫奪當選資格...
View Article加山大清拆 石牆陶瓷水管擁逾70年歷史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計劃拆卸位於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前機電工程署總部,並連同鄰近的兩個遊樂會重新發展,料賣地收入可達200億。熱愛研究石牆歷史的城西關注組成員張朝敦現場視察後,發現該處近禮頓道一幅石牆,建有一條上世紀30年代普遍的陶瓷水管,料建於戰前,擁逾70年歷史。位於加路連山的前機電工程署總部、前民安隊總部、郵政體育會及電訊盈科康樂會,佔地約2.6萬平方米,當局計劃改作商業用途,正向立法會申請5,3...
View Article被控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 朱經緯拒認罪
(獨媒特約報導)在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時任警司朱經緯在旺角執勤時,涉嫌以警棍毆打途人鄭仲恒。朱經緯在上週被預約拘捕,控以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今日上庭。朱經緯不認罪,辯方律師彭彼得投訴指,朱經緯曾在2015年4月曾向一向高級警員作內部解釋事件,指打人是「手臂的延伸」,但及後被公眾廣為流傳。辯方代表律師又引述多項報導,包括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的言論,認為這些已令案件造成偏頗。他續指,案件事發到今已經兩...
View Article對博士研究生的刻板印象
圖片來源廖詩颺〈讀博士如同修煉《葵花寶典》?一條七難八苦之學術路〉一文詳論讀博士學位的辛酸路,其中講到的不少難處確是事實,例如博士研究生(以下簡稱「博士生」)...
View Article港珠澳大橋工程9死600傷 街工抗議勞工處懶理
(獨媒特約報導)港珠澳大橋工程星期三下午發生致命工業意外,造成兩死三傷。街工今早到勞工處抗議及遞交請願信。街工組織幹事何惠彬批評,勞工處的指引中沒有涵蓋海上高空工程,令意外發生,工人沒有得到保障。他表示...
View Article台港社運一線牽 太陽花判決五法律要點一覽
文:K台灣三一八太陽花運動中發言人林飛帆、陳為廷、魏揚、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黃國昌等被控「煽惑群眾佔領立法院」、「於立法院中山南路正門前衝突」、「對議場執行驅離勤務員警妨害公務等」,今天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22名被告無罪。這與香港前幾天被控的雨傘運動案件中,佔中三子、發言人及學聯同學等的控罪及案件相影成趣:即三子在發佈信念書時被控串謀公眾妨擾罪、在927、928兩天在金鐘不同地方煽惑他人公眾妨擾罪及...
View Article就「橫洲諮詢會粗暴中止」聲明
政府粗暴中止會議,拒絕村民要求與張炳良會見村民今日終於首次與政府官員會面,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會議中,官員不停迴避村民的問題,村民要求張炳良局長落村進行直接對話,但官員並未能回應訴求,更在會議未正式完結就「走後門」離開!是次會議意義何在!村民讓官員致電局長,但仍拒絕安排,在此,村民必須作出強烈譴責。村民於會上元朗地政專員趙莉莉展示地政職員爆鎖入屋片段,但趙莉莉拒絕道歉。村民要求張炳良一日未入村會見村民,...
View Article支聯會、社民連聯合聲明:中港人民唇齒相依・以言入罪中共可恥——釋放所有聲援「雨傘運動」人士
2014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十萬港人公民抗命爭取真普選。最近香港警方秋後算帳起訴9名「雨傘運動」參與者之際,國內亦有維權人士因聲援港人爭取民主而將被判刑。今日我們到中聯辦聲援蘇昌蘭及陳啟棠,並要求中共馬上釋放所有因聲援港人而被囚的維權人士。廣東維權人士蘇昌蘭及陳啟棠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自去年4月完成審訊後一直拖延至今,兩人被羈押2年多未審先囚,此案終於今天早上在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判刑...
View Article【橫洲假諮詢】謝志峰主持惹爭議 被指「收政府錢蝦村民」
(獨媒特約報導)昨晚舉行的橫洲居民會由資深傳媒人謝志峰作主持,其言論及手法多次引起居民不滿,雙方全場多次爆發口角。村民質疑謝志峰「收政府錢蝦村民」和不熟悉土地與規劃政策內容,更是明顯偏坦官員一方。居民會的會議場地原定在朗屏社區會堂內,房屋署在3月23日稱因為預期人數眾多,改到朗屏邨惠州學校,但沒有寄信及致電通知。此外,在居民會開始前,超過五十名保安及警察分別在朗屏邨惠州學校內外「戒備」。房屋署又設下...
View Article【橫洲假諮詢】張炳良缺席 地政表明將收地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昨晚就橫洲公屋發展計劃舉行居民會,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發展局局長馬紹祥等主要決策官員均沒有出席;被批評為「假諮詢」。元朗地政專員趙莉莉更在會上表明,政府必定繼續推展計劃,並在年內作出收地行動。在會上,多名自稱不可以話事、只是「技術官員」先簡介發展計劃,趙莉莉解釋「補償計劃」時遭村民喝倒采,指補償包括受影響的私人農地、住戶和商戶,共有三個方案。其中住戶會獲得包括安置安排、特惠...
View Article【橫洲假諮詢】村民哭訴 指地政假扮記者入屋騷擾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昨晚就橫洲公屋發展計劃舉行居民會,有橫洲村民哭訴,近日頻頻遭地政署職員入屋騷擾。永寧村居民陳小姐稱,地政總署職員近月來多次入村騷擾村民,令村內長者擔驚受怕。她提到,更有職員假扮記者和村民親戚入村;家中門鎖更曾被收地人員破壞。她說罷一度聲淚俱下,情緒激動。元朗地政專員趙莉莉在居民會上否認,強調這是沒可能的事;更稱如果有相關情況,村民應立即報警求助。村民表示有影片為證,要求作對質,但...
View Article廸士尼周邊高度限制圖曝光!
如果香港立法會還剩下一點用處,就是在財務委員會的撥款審議中逼政府開放資訊,以及向議會和市民問責。今日就香港廸士尼樂園54億擴建撥款的質詢,就挖出一份18年來政府一直沒有主動公開的「廸士尼樂園周邊高度及用途限制契據」(deed of restrictive convenant)。契據附件的高度限制圖(structural height intrusion limitations...
View Article丁新豹:我地只能盡量保存依家僅有嘅野。
跑馬地 F11 Photographic Museum* * *F11 攝影博物館為瑞士攝影師 Werner Bischof 的遺作舉行展覽*。儘管英年早逝,但他於 1952 年跋涉港澳,留下的作品彌足珍貴,皆可傳世。丁公為展覽特設座談,名為「化危機為生機:五零年代的香港」。(註:goo.gl/1tMsXn)* *...
View Article記「香港的左翼的軌跡—火紅年代到當下」討論會
火紅不火紅?區龍宇(區)從1971年開始參加保釣運動,當年他讀中二,後來加入革馬盟,並於80年代搞左翼刊物「新苗」。區表示,七十年代常被形容「火紅年代」,其實並不真的如此火紅,即使當時的社會,認同左翼仍在少數。但是,七十年代的社會運動仍有其特點,與其他年代有所不同,就是其「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當時毛派、托派、無政府主義等不同派別,百花齊放,孕育著社運參與者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這與八十年代以後的文化單...
View Article脫北者美麗的謊言
著名脫北者朴研美將於本周二來港,近來有關質疑她說謊的短片再次在網上瘋傳,短短十日已獲近幾千次轉發,香港臉書亦有不少回響,讓人反思到媒體、資訊的可靠性,更有留言指出製作短片的媒體是來自俄羅斯,反駁是否別有用心,但亦有人對朴進行人身攻擊、不理性的指罵。姑勿論立場,這都是有趣的現象,從留言的人們追求真善美同時,似乎又被權力、媒體所玩弄。這種矛盾、被動的狀態,反映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出現一個「我們都是朴研美」...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