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1687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污糟劣地

$
0
0

「……喺唔乾淨嘅環境度,我會死……」[1]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覺得,處於污糟嘅環境,係難以忍受。身處污糟嘅環境,的確係唔好受。污糟嘅地方係會折磨我,我好憎污糟嘅地方。今年八月廿二號至九月十二號,我受到呢個不義嘅政府殘忍咁打壓,而身陷於壁屋懲教所。壁屋懲教所,係非常之污糟。

呢個政治冤獄,始於今年八月廿二號,一架懲教署嘅車將我送入壁屋懲教所。一落車,就有懲教署職員帶我去到一個叫指模房嘅地方。到咗指模房一陣,就有懲教署職員凶神惡煞咁迫我除哂啲衫褲。跟住,懲教署職員就迫我做一啲指定嘅姿勢嚟搜身,其中一個姿勢,就係迫我喺佢面前,揭露出陰莖頭畀佢檢查。手掂完陰莖頭之後,係非常之污糟,但係懲教署職員唔單止唔俾我即刻洗手,仲野蠻到迫我用掂完陰莖頭嘅手,即刻着上安排畀我嘅衫同埋扣上啲衫嘅鈕,於是成件衫都污糟哂。呢個情況唔通同去完廁所唔洗手有分別?懲教署職員污染咗我嘅身體,我固然係非常不滿。

喺搜身嗰陣,仲有樣嘢都係好污糟。迫我除哂啲衫褲,喺我冇得着衫着褲嗰陣,有個懲教署職員居然追問我,參與政治有冇收錢。呢個懲教署職員點解個心可以黑成咁?點解個心可以污糟成咁?點解佢哋好似覺得凡係參與政治嘅人,全部都係單單爲咗錢?唔通我上年喺炎熱嘅八月二十號,就算行到有啲想嘔,都堅持繼續遊行聲援身陷冤獄嘅抗議者,都唔係發自眞心?唔通我上年十一月,喺同林鄭月娥合照嗰陣,高舉香港獨立標語,同埋喺同一個月,向打壓我嘅不義校方抗議,都係收咗錢?我好憎咁唔乾淨嘅心,於是我就即刻望向佢塊面,向佢發出鄙視嘅目光,再唔耐煩咁答佢,冇收錢。

黑心嘅懲教署職員唔止一個。我喺壁屋懲教所冤獄入面,好多時都被迫做咕喱,做艱辛嘅廚雜事務,搬極重嘅物件。極重嘅物件,好多時重量都係遠超過兩枝兩公升嘅雪碧,要由地下行樓梯搬到上四樓,舉步維艱,痛苦不堪,我有時會做到頭暈。八月廿四號下晝,我被迫做咕喱。被迫做咕喱嗰陣,有一個懲教署職員見到我,就以輕佻嘅態度嘲笑我,話我「遲早變成劉曉波」。佢呢句嘢,絕對唔係用嚟讚頌人,而祇係用嚟嘲弄人。我睇到,呢個懲教署職員個心充滿污垢,將不義政府所做嘅惡事置若罔聞,但就對抗爭者冷嘲熱諷。

黑心嘅懲教署職員遠遠唔止呢啲,仲有好多。有好多懲教署職員會用污言穢語惡劣咁對待我。除咗呢啲之外,壁屋懲教所嘅食物,亦都難以稱得上全部都係乾淨。我有時食完呢度嘅飯汁之後,就會肚痛。有時食完呢度嘅豆或者腐皮之後,又會肚痛。壁屋懲教所嘅食物折磨到我嘅肚好痛。

到咗夜晚被送至二倉嘅監倉,我亦都聞到污糟嘅味道不斷纏繞住我。有幾位在囚人士同我同倉。有一位同倉嘅在囚人士係黑社會人士,佢成日騷擾住我。壁屋懲教所,畀我睇書嘅時間係非常之少,祇係得夜晚臨瞓覺嗰陣或者朝早起身嗰陣,可以睇書。有時,我睇睇下書,嗰個同倉嘅在囚人士就會忽然走嚟我面前,向住我大放臭屁。有時,佢又會用抓完陰莖嘅手掂我。佢所做嘅事係非常之核突,非常之污糟。佢唔單止冇諗過要停止佢所做嘅事,仲不斷挑釁我。我覺得,佢放嘅屁係臭,而佢嘅心係更加臭,更加污糟。

壁屋懲教所,係污糟劣地,周圍嘅嘢都係唔乾淨。自從九月十二號離開咗嗰度之後,我對污糟嘅嘢更加敏感,有好多人都覺得,我有潔癖,但係我並唔覺得,我有潔癖。追求乾淨,唔通有錯?

註:1. (德)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著,劉崎譯:《瞧!這個人》(臺灣:志文出版社,2001年),頁48。


以色列建國七十周年 紀念受壓迫的巴勒斯坦平民

$
0
0

2018年除了是一戰結束一百周年外,亦是以色列建(復?)國七十周年、以色列、美國和埃及簽訂《大衛營協議》四十周年以及加沙戰爭爆發十周年,這三件大事對當代基督教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然而,不難想像的是,不少香港基督徒連簡單探討它們的興趣和動機也沒有,遑論要求他們具備深究事件箇中來龍去脈的意識和自覺性。(1)不過,縱然只有小眾讀者有興趣了解這三宗世界歷史事件,但筆者認為仍然值得專門撰寫一篇文章梳理它們的爭議性。

儘管不少香港基督徒認為以色列立國七十周年與自身關係不大,但他們也難以斷言否定,這件大事牽涉到聖經預言以色列復國的應許是否已經得以落實的爭議。可是,或許是基於片面的理解,或許是基於根深蒂固的刻板認知,不少基督徒(團體)對這項爭議的取態也是非黑即白,即是要不是全然擁抱錫安主義(Zionism)(或「猶太復國主義」,下同),便是抽空地以基督教和平主義(愛與和平)來衡量事情對錯。

濫用武力壓迫異己 猶太民族非絕對正義化身

具體而言,錫安主義者多年來堅定宣稱,以色列在英國對巴勒斯坦託管的勢力範圍內復國是上帝的應許得以落實的標誌。他們把歷年來猶太人在異地寄居被迫害的事件當成應驗聖經預言的憑據,他們甚至認為,正因猶太民族屢次絕境逢生,才顯得上帝應許的真確性。(2)事至今天,這種神權政治的進路仍極具影響力:為了紀念以色列獨立建國七十周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今年稍早前聯同以色列保守派執政黨聯盟推動《以色列猶太民族國家法案》(7月19日在以色列國會以62票贊成55票反對通過),其中一項重要聲明就是重申現時以色列的領土範圍就是上帝的應許之地。(3)

然而,錫安主義錯誤地把猶太民族塑造成絕對和唯一正義的化身。聖經向來並無掩飾猶太民族背棄上帝的各種現象,當中包括政治領袖敬拜政治權力和軍事力量等偶像(但錫安主義者大多避重就輕不提及這部分的聖經陳述),這正好帶出一個重要的啟示:聖經並無說過基督徒具備一勞永逸判斷誰永遠屬於正義一方的辦法;以色列國家的政治領袖,也可以是敬拜政治權力和軍事力量等偶像的罪人。

更何況,在建國和鞏固國家權力的過程中,以色列的軍政領袖多番向巴勒坦斯平民發動無差別攻擊。(4)有不少時候,以色列更會把無差別攻擊的對象擴大至包括別國的阿拉伯人民,例如在埃以消耗戰爭期間炮轟鄰近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埃及城鎮、1981至2006年期間四度以對付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真主黨(Hezbollah)之名轟炸黎巴嫩,當中涉及刻意發動對黎巴嫩平民的無差別攻撃等。

(5)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宣稱須強硬回應哈馬斯發動的恐怖襲擊,遂正式發動加沙戰爭。(6)根據以色列官方的說法,以色列政府從無刻意挑起任何巴勒斯坦平民和組織的仇恨情緒,但事實上,多屆以色列政府均有預謀地把巴勒斯坦平民和阿拉伯人民邊緣化。(7)即使在貶低阿拉伯語地位的《民族國家法案》未正式通過前,受影響的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平民已更具備發動自衞攻擊的道德正當性。

誠然,過往法塔赫(Fatah)和哈馬斯等巴勒斯坦組織曾多次向以色列平民發動報復性恐襲,使以巴衝突的道德對錯更為錯綜複雜,但這不表示以色列可以把各種粗暴剝奪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平民權利的行徑合理化(8),更何況以色列對無辜平民所造成的傷亡比例往往尤甚於自身所承受的數倍。(9)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沙戰爭中,以色列軍方連番空空襲巴勒斯坦平民區和封鎖對方的物資補給線,令無辜者的傷亡數字與日俱增。

部分以色列官員辯稱,以色列軍隊固然無意圖對居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平民造成任何傷害,但實際上,容許對他們造成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有助提高以色列軍隊執行軍事任務的效率,譬如有效打消部分巴勒斯坦平民支持甚或掩護哈馬斯攻擊以色列軍隊的念頭。(10)然而,由於附帶傷害的良好副作用並不能用作抵銷對無辜者所造成的傷害(不論是有意抑或無意),所以以色列官員的辯解並不符合正義戰爭理論對比例原則(即使是廣義上)的理解。(11)

空談大愛包容離地萬丈 以巴和談遙遙無期

在新仇舊恨交織的前提下,不着邊際地空談愛、和平、包容等基督教核心倫理價值,然後對使用暴力的以巴雙方各打五十大板並不是負責任的做法。一來聖經不乏戰爭殺戮的記載,如果說基督教只強調非暴力犧牲捨己的愛,那即是說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進入迦南期間所發動過的戰役,以至大衞對付非利士利人和掃羅軍隊的戰爭全都不能被證立。如是者,基督教和平主義者便有重新詮釋那些經文的必要性。二來抽空地挪用基督教和平主義的核心原則很容易忽略了特定情境的重要性。

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多年來的衝突為例,數方確是曾經試圖探索和談的可能性,四十年前以、美、埃三方達成的《大衛營協議》便是顯例。然而,各方對這份協議有不同的解讀,例如在時任法塔赫首領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眼中,這份協議明顯偏袒以色列和美國的利益,但中東問題專家、前美國白宮中東問題首席顧問丹尼斯.羅斯則認為,美國已曾數度向巴勒斯坦釋出善意,但阿拉法特不但不領情,而且默許他的親信Muhammad Zaidan(又稱Abu Abbas)策動挾持航班客輪阿基萊.勞倫號(殺死猶太裔美國公民里昂.克林霍弗)等針對猶太人的恐襲,因此巴勒斯坦亦有必要為拒絕談判付出沉重的政治代價。 (12)

不過,實情是法塔赫後來曾經嘗試轉趨採取溫和取態,就以色列開出的「兩國方案」展開談判,但由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壓迫從不間斷,所以法塔赫的溫和路線並不太巴勒斯坦人民的歡迎。(13)反之,主張政教合一、勇武抗爭的哈馬斯先在1987年及2000年兩次「巴勒斯坦大起義」中嶄露頭角,繼而在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中撃敗法塔赫取得壓倒性勝利,兩個組織以至以巴的對峙進一步加劇。(14)縱然哈馬斯和法塔赫在去年開始和解,但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明顯偏袒以色列的中東政策,加上以色列右翼勢力成功推動落實《猶太民族國家法案》,以巴和談已愈來愈不見曙光。(15)

加深認識以巴衝突 告別「小確幸」大過天

無論如何,儘管以巴衝突牽涉千絲萬縷的問題,但歸根究柢,始終源於以色列右翼勢力不時假借上帝之名剝奪巴勒斯坦平民的基本人權。作為與當地相距甚遠的平信徒,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固然十分有限,但總不能因而理直氣壯地表示巴勒斯坦平民無辜受壓迫與我們毫無關係吧?每年一度的除夕又再臨近,我們並不一定需要再在團契小組千篇一律地重覆分享「小確幸」感恩事項(16),或執着於教會的除夕聚餐是否足夠豐盛的事宜上。其實,趁着假期花點時間加深對以巴衝突的了解,以及在禱告中紀念受壓迫的巴勒斯坦平民亦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不過,筆者知道,在香港信徒群體中抱持着這種願景,最後還是一廂情願居多。

參考:
1)整體而言,香港基督徒群體的生態十分奇怪。其中一樣荒誕的常態是大談特談無關痛癢甚或明顯與聖經價值觀相悖的事,至於相關的重要事情則輕輕帶過(雖然這不一定是香港基督徒群體的獨有問題,但不能因此否定這不是個嚴重的問題)。例如,希伯來文聖經有不少篇幅談及戰爭,但以個人多年的經歷來說,基督徒群體談論戰爭的次數絕不多於五次(不包括神學院的學術研討會),其中有一次還是自己帶有關恐襲議題的團契週會時,自編自導自演延伸談及的。當然,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不可能對每個議題也有深刻的洞見。然而,不少香港基督徒在智性上的匱乏,遠遠不止局限在個別議題上(但他們又冥冥中認為自己在多個議題上具備指點江山的資格)。更遺憾的是,一些聖經只曾提及過一、兩句,甚或需要讀者延伸幾層才勉強推論出來的話語,卻成為不少信徒心目中不容挑戰的信念。如是者,所謂的研究(讀)聖經,可謂是愈研愈膠。
2)〈以色列復國70周年 預言的應驗‧不改變的約〉, 載《影音使團》,2018年5月9日。
3)〈單一應許的猶太國?以色列強力通過《猶太民族國家法案》〉,載《轉角國際》,2018年7月19日。
4)例如:

  • 在1947至1948年期間,猶太人準軍事組織哈加拿(Haganah)領袖戴維.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以色列建國總理)不時策動針對巴勒斯坦平民的無差別襲擊(藉此創造空間給以色列建國),此舉保守估計造成約70萬巴勒斯坦人不情願地流亡至鄰近的阿拉伯國家成為難民。
  • 1950年代,時任以色列參謀總長摩西.達揚(Moshe Dayan)在以色列軍隊中成立一個秘密行動小組(交由艾里爾.沙龍(Ariel Sharon)領導)跨境發動針對巴勒斯坦平民的攻勢。
  • 在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中,以色列與埃及交戰期間趁機屠殺了數以百計寄居在加沙走廊的巴勒斯坦難民。

See Slater, Jerome, “Just War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 2008-09 Israeli Campaign in Gaz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7, No. 2 (Fall 2012), pp. 46-47.
5)Ibid., pp. 47-50.
6)Ibid., p. 54.
7)例如透過修訂《國籍法》剝奪巴勒斯坦平民在以色列境內的公民權利、驅逐他們出境,以及透過「缺席者財產法」充公他們在以色列境內的財產等,詳見〈以色列通過惡法趕絕巴人 與種族隔離政策無異〉,載《香港01》,2018年7月21日;另自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或稱「六日/月戰爭」)起,以色列佔據了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居住的加沙走廊,多年來一直嚴格控制當地的水電供應,又嚴禁當地運作機場和海港、中斷她與外界的商貿往來、多番破壞當地的農業收成等(即使2005年時任以色列總理沙龍宣佈以色列軍隊從當地撤出,當地的情況並無實際上的改善),See Slater, Jerome, “Just War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 2008-09 Israeli Campaign in Gaza,” pp. 52-53.
8)〈以色列通過惡法趕絕巴人 與種族隔離政策無異〉,載《香港01》,2018年7月21日。
9)Slater, Jerome, “Replies” in Brown, Davis, Gross, Michael L. Gross, Meisels & Slater, Jerome, “Correspondence: Just War Theory and the 2008-09 Gaza Invas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8, No. 1 (Summer 2013), p. 170.
10)Rodin, David, “Justifying Harm,” Ethics, Vol. 122 (October 2011), p. 104.
11)Ibid.
12)當中包括在磋商《大衛營協議》期間力邀阿拉法特一起加入談判行列、於1980年代先後透過沙特阿拉伯和約旦詢問他是否願意在接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42號決議的前提下,巴勒斯坦被美國視作一個獨立民族看待、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在2000年向巴勒斯坦開出容許對方獨立建國並擁有97%約旦河西岸地區和100%加沙走廊的領土主權等,See Ross, Daniel, “Did Camp David Doom the Palestinians,” Foreign Policy, 19 October 2018.
13)李振良:〈恃美國撐腰 以憲法變歧視利器〉,載《信報》,2018年8月4日,A24。
14)參考同上。
15)參考同上。
16)一般而言,團契小組也會有分享「小確幸」感恩事項的環節,但其實是否可以容讓弟兄姊妹有坦誠分享埋怨上帝的空間呢?另外,有些事情並非可以簡單用「感恩」和「埋怨」來黑白二分的。團契小組是否也應該容許弟兄姊妹有慢慢思索、延緩表達的空間呢?畢竟,感恩的可貴之處,在於真誠而非形式體面和次數眾多。此外,那些高度私有化的信仰分享大多缺乏公共討論和對話的價值(即使不論當中的真實性和神學性)。若然過分偏重於「小確幸」感恩事項的分享,那最後只會令信仰淪為各說各話的代名詞。

原載於《信仰百川》

五十六人元旦聯合聲明:重建記憶,再次出發——關於全球合作,共同紀念「六四」三十週年的呼籲

$
0
0

今年,是八九民主運動和中共血腥的「六四」鎮壓的三十週年。我們這些當年那場運動的當事者,那場屠殺的見證人,在此對全球所有關心中國發展,所有期待中國能夠實現民主憲政的朋友發出公開呼籲如下:

第一,1989年的中國學生和民眾走上街頭,是為了反對腐敗,要求民主,他們的訴求被中共當局血腥鎮壓,大批民眾傷亡。這是一道歷史的傷口,這道傷口,三十年了,仍舊還在淌血。中華民族要走向文明,就不能迴避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鑑於中共當局的嚴密封鎖,關於「六四」的記憶已經逐漸淡漠,因此,我們呼籲在「六四」紀念三十週年之際,全球一起努力,重建歷史記憶,作為抵抗極權,追求民主的一種手段。

第二,1989年的民主運動被鎮壓之後,中國走上了一條所謂的大國崛起之路,這條路,表面上看給中國帶來了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三十年來的發展越來越證明,這樣的發展模式拒絕文明,拒絕民主,是一條錯誤的發展道路。而中國走上這樣的道路,正是因為中共悍然抗拒八九民運提出的反對腐敗,實現民主的要求。在中國局勢發展已經來到了一個轉型的關鍵時刻的今天,紀念八九民運,重新提出民主化的訴求,不僅是面向過去,更是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呼籲,通過「六四」三十週年紀念活動,凝聚全民共識,通過各種手段,把推動中國民主憲政的運動帶向一個新的高潮。

第三,我們這些人,都曾經為了中國實現民主的理想而進行了幾十年的不懈奮鬥,我們也相信,當年曾經在天安門廣場,在北京市街頭,在中國所有其他城市,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那場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的朋友們,你們中的很多人,內心仍然保存著當年八九精神的火種,你們仍然會記得那些曾經為我們共同的理想付出生命代價的同學和朋友。今天,是我們重新團聚,重整隊伍,重新出發的時候了。今天的中國,面臨在各個方面走上倒退道路的危機,最好的紀念,就是延續當年的理想。因此,我們呼籲全球各地的八九一代歸隊,我們呼籲當年的支持者歸隊,我們呼籲新的一代中國年輕人跟我們站在一起,我們呼籲海內外形成新的民主陣線,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精誠團結,共同努力,在全世界各地隆重舉辦「六四」三十週年的紀念活動,以此告慰「六四」先烈。

我們要讓中共和全世界看到,只要中國還沒有民主化,只要「六四」還沒有翻案,我們,和所有與我們有共同理念的朋友們,都將堅持做到八個字:永不忘記,永不放棄!

王丹,吾爾開希,周鋒鎖,王超華,張伯笠,項小吉,王軍濤,廖亦武,胡平,苏晓康,陳奎德,康正果,王天成,李進進,夏明,陳破空,劉俊國,呂京花,李恆青,趙昕,趙常青,張林,陳青林,陳天石,余厚強,脫立新,周建,王進忠,楊寬興,鄭存柱,易改,高健,孫立勇,金岩,張菁,唐元雋,任松林,程凱,陳維明,郭寶勝,朱紅,孟元新,孫凱,林雲飛,金秀紅,劉士余,丁建強,鄔萍輝,王箐,石清,呂洪來 Perry Link(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 Marie Holzman(法國漢學家),謝志偉(中華民國駐德國代表處代表),Michael Day(美國聖地牙哥大學教授)

【元旦遊行】港獨遊行終點定警總 學生動源:與民陣訴求不同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今日下午除民間人權陣線舉辦遊行外,支持香港獨立的組織包括學生動源、香港民族陣綫及香港獨立聯盟將會聯同港獨派獨立人士鄭俠,於今日下午兩時亦發起香港獨立遊行,由銅鑼灣東角道遊行至金鐘道警察總部外。

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表示,是次遊行目的是向市民宣揚香港獨立,故此兩個遊行的政治主張及路線亦有所不同。他指民陣的遊行終點定於公民廣場,向政府爭取權利、表達訴求,而學生動源等發起的元旦遊行則是向市民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兩者的對象不同,故此遊行路線亦存有一定差異。

管理公民廣場的行政署稱不會容許在廣場內宣揚港獨,鍾翰林表示,他們的遊行結束後將到公民廣場外䜿立組織旗幟,監察政府有否阻撓市民進入公民廣場,如政府剝奪市民進入公民廣場的權利,他們將護送該批市民進場,行動將視乎情況而定。

鍾翰林認為,2016年後獨派已舉行過不同類型的遊行集會,他直言獨派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不多,集中做好文宣、遊行的工作亦是一種出路。

香港民族陣綫在 facebook 專頁稱「有人還未意識到中國就是我們的敵人,採取由下而上的忠臣進諫式溝通」,陣綫與他們的終點並不相同。對於是否進入公民廣場,陣綫指「並沒有將限制公民進入的公民廣場放在眼內」,表明「不會進入那不正義的正義道與大家守了79日都不開的門常開!」

記者:湯偉圓

【打壓港獨遊行】學生動源成員稱被恐嚇 民族陣綫倉庫遭破壞

$
0
0

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

(獨媒特約報導)學生動源、香港民族陣綫及香港獨立聯盟等組織今日發起港獨遊行,原訂下午二時在銅鑼灣東角道起步,但目前仍未出發,或於下午3時與民陣遊行一同出發。現場有人舉起「我愛你中國」和「港獨冇人性」標語,約有二十名警員維持秩序。

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表示,今早離開元朗住所時,被3名疑似黑社會成員跟蹤及騷擾,對方稱「上次俾黑社會打過就唔好搞咁多嘢」,試圖恐嚇及阻撓他出席今日的遊行。他提到之前亦曾遭到襲擊,當時他用手機拍下對方的樣貌,對方隨即把他逼至牆角要求他刪除照片,他佯裝刪相後對方離開,但後來仍有人繼續跟蹤鍾及學生動源其他成員。他稱已就今早事件報警,警方將把兩次事件合併跟進。

IMG_1279
香港民族陣綫發言人梁頌恆

香港民族陣綫發言人梁頌恆表示,昨晚10時多收到業主通知,其組織位於荃灣的倉庫遭到破壞,「成個鎖扑爛咗」。他形容,在24小時內多個支持港獨的組織先後受到跟蹤滋擾,相信是有系統地針對今日的行動。他們目前已報警處理,案件交由中區重案組負責,有兩名成員仍在落口供。

IMG_2361

記者:湯偉圓
攝影:周頌謙

港獨遊行百人參與 梁頌恆:中共打壓愈勁,代表佢哋愈驚

$
0
0

(獨媒特約報導)由學生動源、香港民族陣綫及香港獨立聯盟等主張香港獨立的組織發起的元旦遊行,約有百多人參與。遊行隊伍於下午3時在銅鑼灣東角道與民陣元旦遊行一同起步,但於下午4時半抵達灣仔警察總部後解散,未有隨民陣前往終點政府總部公民廣場。事前各組織都遭到滋擾,香港民族陣綫發言人梁頌恆認為打壓愈厲害,代表政權愈害怕。

遊行期間港獨派人士鄭俠多次率領支持者呼喊口號,包括「脫共解殖」、「香港獨立」、「西藏獨立」、「打倒殖民政權」等,又提及中共把新疆維吾爾人送進集中營虐待、中共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形容中共乃「全世界嘅敵人」。當遊行隊伍經過利園山道附近,愛護香港力量的支持者辱罵他們不愛國,更質疑民陣包庇港獨。港獨支持者則高呼「香港獨立」回應。

IMG_1295

年約60歲的梁伯高舉「只有兩國才有兩制」的標語參加港獨遊行,他表明支持香港獨立,凡是反共的遊行他都會參與。他認為香港既曾為英國殖民地,理應有公投自決的權利,「公投係天公地道,亦都有法理基礎」,他批評中國共產黨是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政權,只是依靠暴力和謊言維繫統治,一國兩制便是中共的騙人技倆。他強調只有香港獨立才能擁有自由民主,呼籲泛民和獨派要團結一致對付中共。

IMG_1281
梁伯

遊行隊伍抵達警察總部後,香港民族陣綫發言人梁頌恆發言指,參加是次遊行的港獨組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騷擾,「中共打壓愈勁,代表佢哋愈驚」 ,他認為今日的遊行顯示仍有一群正義的香港人,始終堅持香港獨立才是出路。被問及香港民族黨被取締後,獨派今後可以如何發展,梁頌恆表示,獨派未來的路必定非常困難,但現場可見尚有三個支持港獨的組織,只要一天擁有自由便有道德責任為政治犯努力。

IMG_1291
香港民族陣綫發言人梁頌恆

記者:湯偉圓

民陣元旦遊行人數減 持港獨標語者被拒入公民廣場

$
0
0

有手持港獨標語人士被拒進入公民廣場,遊行人士與警方及政總保安一度發生推撞。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元旦遊行於下午3時準時起步,遊行到政府總部公民廣場,主題為「香港未完蛋,希望在民間」。遊行隊伍在約下午4時15分到達公民廣場,有手持港獨標語的人士被拒入內,與保安發生衝突。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表示,遊行共有約5,500人參加,較去年公佈的1萬人少。他指,遊行只是2019年的開始,未來將會重新啟動公民力量,又表示不滿行政署不容許部份不同政見人士進入公民廣場,剝奪表達意見的權利。

IMG_2366

愛港力稱要加入民陣遊行

遊行隊伍出發前,愛護香港力量發言人李嘉嘉向岑子杰指民陣主張包容不同政見,所以要求加入遊行。岑要求李指出認同民陣哪點主張,並要求李一起叫口號「鄭若驊下台」、「徹查梁振英UGL」,李未有回應,兩人對話兩分鐘後,李便離開。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在起步前表示,不預計參與人數,但認為近日政府回應鄭若驊僭建、UGL事件和沙中綫事件等觸怒許多香港人,林鄭月娥上任後表現比梁振英更惡劣,希望透過遊行重新團結香港人。

岑子杰表示支持不同政見人士加入遊行,但希望他們能講出支持遊行哪一點訴求。岑重申民陣不支持港獨,但歡迎支持港獨人士加入遊行表達不同政見。


愛護香港力量李嘉嘉要求加入民陣遊行。

港獨支持者一度被拒入公民廣場

遊行在終點公民廣場舉行集會,管理該處的行政署日前向民陣表明,不可在公民廣場進行鼓吹港獨的活動。手持「只有兩國才有兩制」標語的梁先生欲進入公民廣場,但被指違反安全指引,不能進入公民廣場。遊行人士與警方及政總保安發生推撞,場面一度混亂,有人跌倒。梁先生指,與另一位人士被政總保安刻意用膝蓋推撞,並導致其額頭受傷。他其後自行上台發言,指自己是公民,進入公民廣場是合情合理。

IMG_2374
梁先生

參與者:反對明日大嶼 不滿鄭若驊

參與遊行的黃小姐表示,已參與元旦遊行6年以上,今次是要表達對鄭若驊僭建仍擔任律政司司長、梁振英UGL事件和林鄭月娥未有公正處理事件的不滿。黃小姐表示,接受港獨支持者加入遊行,因為他們有表達言論自由的權利。對於愛港力人士欲加入遊行,黃小姐則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對其加入感到不解。

郭先生表示每年均有參與元旦遊行,他反對明日大嶼計劃和鄭若驊僭建。他表示,政府應先考慮發展棕地和高爾夫球場,又指明日大嶼計劃民意支持率低。

IMG_2368

黎小姐攜女兒參與遊行,希望讓女兒感受遊行氣氛,並表示反對明日大嶼計劃。她指出,明日大嶼計劃用用太多公帑,政府應考慮修改計劃,或者採用其他較便宜的方案,節省儲備予下一代。她亦指出,有感近年香港各方面自由都被收窄,今次出來遊行也是為了守護遊行和言論自由。

白先生表示,參與遊行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香港獨立,他指民陣遊行的主要訴求為「小目標」,「大目標」是香港獨立,並表示歡迎其他人於遊行表達其不同訴求。

IMG_2379

遊行結束後,有「女長毛」之稱的雷玉蓮企圖在公民廣場門外焚燒共產黨黨徽,後被警方制止,場面一度混亂。雷又舉起支持陳浩天的牌子,大叫「支持陳浩天」、「支持香港民族黨」和「反對廿三條立法」,最後在播放國歌後離去。

18.13.25

記者:邱愛霖、周頌謙

「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古天樂

$
0
0

在連登討論區「一人一票推古天樂上叱咤台」的欄目下面有人留言道:「你放十足心機娛樂唔到人一秒 咁邊個會理你做左幾多野。」這句話,相信道出不少樂壇中人的心聲。

很多人說,00後只聽Kpop,甚至普通話歌,不聽廣東歌,筆者不知有多接近現實情況。但無可否認,廣東歌的文化地位和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大馬歌手黃明志feat.盧巧音的《唱廣東歌》,就像替廣東歌的光輝歲月做一個埋單計數的總結。免費聽歌的技術,以及網絡群體的口味碎片化,衝擊主流音樂市場,加上遭千禧一代冷落,本地樂壇的頒獎禮已不像以往那般矚目和受人重視。

在這種不利環境下,頒獎禮搞手搞搞新意思,炒熱變沉悶的例行公事,向廣告客戶交代,毫不出奇。況且,電台和樂壇唇齒相依,亦不希望後者變死水。要令新一代留意、喜愛廣東歌及香港歌手,涉及音樂行業變革的結構性問題,不容易做到。想爭朝夕,卻有一些即時見功——但未必持久——的招數,最好便是找一個焦點,一個不同年齡層都感興趣的談論對象。

古天樂成名多年,不計和謝安琪合唱《(一個男人)一個女人 和浴室》的半首歌,半年前客串演出《幾時都流行》MV,相當吸睛,年輕人對他不會太陌生。由他這樣一個退出樂壇多年的男星奪「我最喜愛的男歌手」獎,自然話題性十足。至於有幾多年輕人因這個具「玩膠」成分的頒獎環節,重新認識香港樂壇,不得而知。大會為收聽/視率賠上一點公信力,被人批評對努力經年的歌手不公平,相信也在搞手估計之內。如何權衡輕重和取捨,乃價值觀問題,但畢竟是「我最喜愛的男歌手」,顧名思義,以投票人的喜好、主觀因素為主,也說得過去,叫盡量於市場和專業之間取平衡吧。

古天樂上台領獎時,多番自嘲,強調自己不識唱歌,受人喜愛和他的音樂作品無關。這種猛踩自己的致謝辭,應該很罕見,但值得留意的,更加應該是他以下這段話:

「上年我做咗演藝人協會會長,第一個職責係好想幫樂壇新的歌手,用我僅餘時間和很多歌手食飯,了解樂壇的變化和面對甚麼困難。了解後,我知道佢哋團火係未熄滅過,我好開心。要記住,作為新人,你地心裡的夢想和那團火,記住記住每一日、每一刻、每一秒都唔好忘記。無論成功與否,做人要蝕底。記住敢去嘗試,敢去做,就已經係成功嘅一半。不要放棄自己,我地香港樂壇、廣東歌就要靠你地,靠每一個人怎去支持,怎去投票。」

古天樂一直以來身體力行,為演藝界做事,不少傳媒都有報道,但單靠一兩個人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身為香港一分子,想廣東歌好,還有甚麼可以做呢?這個要深思,也要行動。


2019年,記住這一年與歷史的糾纏與連結

$
0
0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1919年5月4日):中國人追求民主的夢,至今仍未圓現……

中共建國70年(1949年10月1日):當權者以「人民」「共和」為名,一再背棄承諾,將中國引向極權新時代。中國人真的「站起來」嗎?還是再一次要向權力核心膜拜與下跪?

達賴出走60年(1959年3月17日);新疆嚴重騷亂20年(2009年7月5日):中共以「民族解放」名為,實質上卻粗暴踐踏民族宗教與文化……

彭德懷元帥在廬山會議向毛澤東上萬言書60年(1959年7月14日),指出大躍進的冒進問題,結果被打成「反黨集團」;文革期間,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批鬥至死50年(1969年11月12日),罪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毛澤東以「革命」為名,權鬥為實,將黨內不同意見者打為政治異己……

鄧小平取締西單民主牆40年(1979年3月29日);六四屠殺30年(1989年6月4日):鄧小平為保一黨專政,一再拒絕政治改革及落實民主,最後不惜動用解放軍屠殺和平請願學生及市民,鎮壓八九民運……

法輪功中南海上訪20年(1999年4月25日);北京家庭教會守望教會首次戶外崇拜10年(2009 11月1日):中共以「管理宗教事務」為名,干預中國宗教空間,拒絕落實中國公民應有的宗教及信仰自由及權利,引發不同形式的宗教抗爭……

國民政府遷台70年(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父子抵達台北松山機場,形成兩岸分治格局;台灣李登輝總統提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兩國論)」20年(1999年7月9日): 兩岸分治,台灣自1987年解嚴後,逐漸走上民主轉型。

香港雨傘運動5周年(2014年9月28日):中共違反「普選」承諾,全國人大常委「八三一」決議,拒絕香港人「真普選」訴求。特區政府向和平示威市民發放87枚催淚彈,引發79日的佔領行動……

托洛斯基(Leon Trotsky)曾指出:「歷史的報復比有權力的總書記的報復更為可怕(The vengeance of history is more terrible than the vengeance of the most powerful General Secretary)」。吳耀宗說:「歷史在今天所採取的報復,就是為著我們昨天所犯了的集體的罪惡」,「壓迫的結果是反抗,是革命,壓力愈大,反抗力愈大。物極必反,有極端過份的行為,則必有極端的東西出現。這也是歷史的報復。」

踏進2019,毋忘歷史……

郊野公園 – 不要再提好嗎?

$
0
0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2018年最後一天提交了報告(註1),讓我們知道他們的工作成果。

個人最關心的是郊野公園,注意到報告主體略有誤導,對於支持開發郊野公園選項的表達方式如下(第79頁):

黃遠輝主席在《前言》說,報告是小組「梳理及考慮超過29 000 份問卷、3 000 個隨機抽樣的電話調查訪問以及接近70 000 份公眾的意見據問巻總數是29,000份,電話調查成功訪問3000人」之後,加上小組成員的「經驗」、「專業」和「視野」而寫成的。

可惜上表沒有把超過六萬份反對郊野公園選項的意見書這樣強大的聲音展示在讀者面前,以致造成社會有相當數目的人支持開發郊野公園的錯覺。

要找到有關信息,我們要看該報告的附錄一(註2)第二章103至104頁,才見到以下文字(中譯,英文原文見註2):

「對郊野公園周邊地區的反饋非常負面(反對六萬多人,支持不到兩千人),支持的主要原因是建屋的土地潛力,而無需為搬遷作出補償,而反對的論點則是對自然保育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對公眾康樂的影響、宜居性及法律限制。與私人農業土地類似,對於選擇是高成本還是低成本也存在分歧,可能取決於土地是否接近現有的基礎設施。」

民意懸殊的程度十分明顯,不過小組選擇性地突出數目相對極少的問巻和電話訪問,最低限度是表達不全面,說得嚴重點是有側重的迴避民意。

就算單看問巻和電話訪問,有機會在展覽現場多些理解問題的市民,對開發郊野公園的支持度比沒有機會多理解的電話訪問對象顯著低得多,而且支持度是最低倒數第二,僅高於誰都知道是荒謬的淡水湖選項,真是不提也罷。

在六萬多個反對聲音以及支持度極低的基礎上,政府根本可以直接從此把郊野公園剔出考慮範圍,謹建議政府從善如流,不要再糾纏下去,浪費社會原本可以用在做其他正經事的能量。

參考:
註1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2018年12月31日: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
註2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2018年12月31日: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附錄一) [暫時只有英文版] Section 2 pp. 103-104.
“The feedback on the periphery of country parks was strongly negative (over sixty thousand against versus less than two thousand in favour). The primary reason in favour was the land potential for housing without the need for compensation or relocation, while the arguments against were negative 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impact on public recreation, liveability, legal constraints. Similar to private agricultural land, there was also disagreement about whether this is a high or low cost option, which perhaps depends on whether the land is close to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假達標 真發展

$
0
0

圖:2025年香港預測的空氣污染分佈圖(二氧化氮)(來源: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小組文件)

香港的空氣質素指標一直落後於世界衛生組織水平,近日政府提出修訂,輿論焦點主要集中於放寬污染物超標次數及不收緊臭氧水平,但完全忽略當中一項更重要的議題,就是空氣質素指標、環評及基建項目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故事是這樣:表面上看,是否收緊空氣質素指標是科學決定。正如明報社論形容,雖然政府難逃「自欺欺人」、「刻意降低門檻」的指控,但大體上並沒有質疑背後的假設─我們應該按照香港的實際情況,訂立一個恰當標準,分別只在於訂的標準高低而矣。

我並不完全反對這種看法。不過就我在專家小組聽到的政府回應,似乎他們考慮的,不單只是追求「達標至上」的問題,而是有關的修訂,是否會令到香港未來的基建發展受到阻礙。

假達標 環評削足適履遷就發展項目

讀者必須了解的背景,是在香港進行任何覆蓋一定面積的工程,都必須依據法例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然後有關報告必須得到環保署署長的批准,方可以進行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內其中一個必須達標的項目就是空氣質素,有關水平正是依據空氣質素指標來釐訂。因此,空氣質素指標收緊到哪一個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現在以至是將來)香港的基建項目,是否能夠通過環境影響評估而展開工程。

然後大家亦必須理解到,現時進行的各項基建工程及發展相關的環評報告,是早於六、七年前甚至更早的時間便已經完成。而當時的環評報告所依據的空氣質素指標,是1987年剛設立時的指標,於是便出現一個極其荒謬的現象,指標與計劃所代表的年份往往超逾30年。

舉個例,2017年開展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其中一項連接蓮塘口岸及粉嶺公路的道路,有關的環評就是使用1987的指標。由於年代久遠、指標極其寬鬆、完全不符合幾十年後實際狀況的關係,即使整個工程如何增加車流、如何破壞空氣質素,也是完全不可能會「超標」,通過不了環評的。

即使2013年政府更新空氣質素指標,收緊各種污染物的超標限值,但卻同時留了一個尾巴,容許正在進行的工程繼續使用過去1987年的指標,以便各種大型的基建項目可以繼續陸續上馬。

2025年污染集中交椅洲 明日大嶼硬上馬?

不過,正由於法例規定必須進行空氣質素指標檢討,才會有專家進行未來的空氣污染分佈評估。多得一班空氣專家的努力,我們發現由2020年,去到2025年,空氣污染高度集中在大嶼山以東、青衣以南及香港島以西的交椅洲海域。由政府提供文件的圖表可見,整幅海域都會超出現時的香港空氣質素指標,面積之大完全覆蓋明日大嶼提出的填海範圍。

明日大嶼建議填海的地區,恰好是2025年空氣最污染的地區。這項科學推算將會令政府陷入兩難局面:

1)假如明日大嶼最終選址維持不變,那麼工程開展的地區將會面臨空氣質素指標超標,有關環評勢將不能通過,所有前期撥款的錢將倒水入海打水漂;

2)假如到時明日大嶼的工程最終能夠通過環評,那麼原因極大可能就如上次空氣質素指標檢討一樣,容許大量未來的基建項目可以豁免環評,那麼政府以「不能通過環評令香港不能發展」為由阻止收緊空氣質素指標,就無任何合理的理由可言,而環評制度亦在這個意義底下,形同虛設。

這令我十分好奇,究竟政府將會如何解畫?是好像東北發展計劃等工程般,繼續沿用1987年的指標,還是要求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必須在「合理及切實可行範圍之內」,大幅度提高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值和容許超標次數?

這件事反映「基建霸權」絕不只是一句口號:空氣質素指標絕對不能收緊,因為未來香港的基建主要集中在香港某些地區,收緊了指標,意味著這些地區將不能進行任何的發展。在這個前提下,指標只能鬆,不能緊;環評可以做,但一定要趕在收緊指標之前做。

這某程度上亦解釋了,為何政府要求立法會匆匆通過明日大嶼的前期研究撥款:原來是在趕死線!收緊指標後再做研究,就可能有些基建項目會被新的空氣質素指標攔下了!

燃燒科學公信力作為政策認受性的「策略」

整個「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的過程,正好反映了政府如何利用專家的科學公信力,嘗試作為推動某項政策建議的認受性基礎。可惜的是,在香港「基建霸權」當道、政府組成毫不民主的情況下,科學及工具理性已經不可能再為政府的荒謬施政保駕護航。

筆者當了所謂專家小組的委員兩年,其中一個最深刻的感受,是當你確認了每一個小程序都似乎沒有出錯,但合併出來的圖像可以是極度荒謬;而當似乎所有人都認為這種荒謬極其正常時,只有你嘗試指出整個檢討背後假設都是錯誤的一剎那,部分為官者的那種訕笑和絕大部分人的冷眼旁觀,「合乎程序」恰就成了最大的諷刺。尤其是你可以肯定,一大班專家都恰如其分地努力工作,卻在嘗試證明整個香港幾近一輩子也不可能有潔淨健康的空氣,因此不配有合乎國際水平的空氣質素指標,為的是香港基建永續的千秋萬代,這真是香港發展主義主導下的最大悲哀。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道」賞灣仔》展覽 一趟社區街道之旅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在今天大商場林立的香港,你還有在街道上漫步的習慣嗎?街頭巷尾的故事,你又有留意到嗎?《「道」賞灣仔》展覽將會於2019年1月7日至13日在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辦。展覽選取了六條灣仔區街道,由西至東,包括譚臣道、克街、愛群道、渣甸坊、羅素街與銀幕街,將街道的過去與現在透過短片呈現出來,從中細看社區的人和事,發掘街道生活的樂趣。

現今新市鎮規劃通常以天橋及商場作為主要接駁,街道的意義今非昔比。負責資料搜集及採訪的「道」賞灣仔團隊成員陳銘智卻另有體會,鐘情於街道上的多樣性及步行體驗。他坦言,走在街上的感覺較自主,即使同一個地點,但有很多種前往的方法,「今天走這邊,明天走那邊」。天橋雖然便捷,但同時抑制了人的流動,只能單一地點對點走,與街道步行是截然不同的體驗。他稱,展覽所涵蓋的街道不是主要幹道,也不為大眾熟悉,「這些街道保留了很多小店生態,內裡充滿著街坊生活的氛圍」。他認為小街道更能讓公眾了解到灣仔的社區網絡與生活文化,在商場購物逛街之外也可以有另一選擇,「轉入這些街道中,腳步也會慢少少」。在單調既定的日子中,有時也需要一個轉身,重調生活步伐。

_DSC0515
陳銘智經常遊走灣仔區 尋訪區內故事

以人為主 以街為主

灣仔區街道縱橫交錯,加上社區重建為該區帶來急促變化,令本身不是住在灣仔區的陳銘智起初也不知如何發掘社區故事。人生路不熟,唯有不停落區,「只能透過不停行街,四處行、四處聽、四處找」。當遇上舊式小店或合適的人物,他就會主動出擊,與對方傾談。他初次接觸的就是一位在克街後巷經營了三十年水族店的伯伯,店鋪隱密得幾乎看不見,「走過了才發覺很有趣,為何會有間水族店在這裡?」,「好像在瓹窿瓹罅,發掘社區的人和事」。

陳銘智又指,譚臣道的結構獨特,兩段街道被修頓球場分隔開,東邊以五金店為主,西邊則以食肆為主。他指走到街尾才發找到適合受訪者,「這所五金鋪是有少少不同的,門面比較暗,內裡又有些舊的木架」。細問之下,他才知道五金鋪的女東主也是有故事的人,家庭兩代也是生活在譚臣道之上,見證著譚臣道的變化。一步又一步,走的是街道,聽到的卻是一道又一道的人生路。

_DSC0581
給起名作「狗屎路」的小路是愛群道學生上學的捷徑

有故事的不只是人,今天平靜悠閒的愛群道原來也有其獨特過去。陳銘智指﹐現時呈環形的愛群道昔日其實是摩利臣山小山丘,於60年代被夷平後才造就今天的愛群道。現時愛群道附近只有兩所中學、摩利臣山游泳池、林士德伊斯蘭中心及伊利沙伯體育館,商戶及住客相對較少。陳直言尋找受訪者困難,幸好最終找到以前在該處讀書的朋友受訪,以學生時代的眼光回望過去,「他們會在愛群道中的捷徑跑回學校,又會給那條捷徑起名」。

親身接觸克街背後的赫德家族

導演林森則負責將六條街的人物故事拍攝成短片,從不同角度探討灣仔區的歷史,當中包括洋行家族的後人、電影文化研究者、小販、小店東主等等,「有些街道呈現了某個時代的灣仔生活狀態,有些則是詳盡地講述了與香港的關係」。他表示香港社區的變遷非常急促,受訪者所說的街道面貌已與現時環境不一樣,「你去到銀幕街,其實已很難找到片廠的痕跡」。因此,他花了不少想像力與時間去構思以動畫呈現已失去的面貌。他又指,現代人生活中經常透過電子屏幕接觸生活資訊,所以決定故作不同,以舊式電視機展示短片,「既然是舊故事,不如就用舊式電視機吧」。

_DSC0492
導演林森

令林森最深刻的就是與克街有關的赫德家族(Heard family)後人George訪談,在他面前聆聽著家族與街道的故事。克街在1867年已存在,其命名與奧古斯丁·赫德(Augustine Heard)在該處設置公司有關。林森指經常會聽到一些街道名與人物有關,但意想不到其後人竟在自己面前訴說著街道與家族背後的故事,「很有歷史感,很難得」。

Heard St Final.00_03_46_00.Still002
赫德家族後人George(相片由展覽團隊提供)

合辦街道文化之旅 灣仔區會新嘗試

灣仔區議會作為是次展覽其中一個合辦單位,區議會副主席周潔冰指是次展覽是區議會的新嘗試,認為文化題材再加上本地文學及歷史是非常豐富的展覽內容。她形容灣仔區「麻雀雖少,五臟俱全」,樂見展覽以跨媒體、訪談、文學等方式展現出灣仔東西文化薈萃的一面。她特別指出,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曾在銀幕街創建片廠,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惟一直沒有被重視,「很多人只知道它的名字﹐而不知它背後的故事」。她表示,外國亦有些街道導賞活動,向遊客介紹街道的由來、發展及故事,希望將來有更多同類的本地街道文化旅遊。

_DSC0469
灣仔區議員周潔冰

區議員伍婉婷則認為展覽具有濃厚的文學性及故事性,有別於區議會過往的服務性質活動,形容活動「是浪漫地認識街道」。她指,渣甸坊的小販原本散落於銅鑼灣白沙道及渣甸街一帶,經過不斷重整才遷至現時的渣甸坊,小販之間亦有很緊密的關係,儼如一個社區網絡。她認為區內一直有好多有趣街道未被發掘,例如活道、福興里,希望透過展覽從藝術文化層面探討更多有關區內的故事,加強社區凝聚力,甚至引起公眾對街道管理政策的反思。

_DSC0478
灣仔區議員伍婉婷

《「道」賞灣仔》展覽將於2019年1月7日至13日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地面廣場舉行,展覽開放時間為每日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_DSC0566

_DSC0511

_DSC0499

記者:周頌謙

人租我又租 市建局阻民間辦社區客廳

$
0
0

(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市建局早前因民間壓力,放棄推展上環士丹頓街/永利街H19項目。民間團體在去年10月申請項目範圍一幅政府土地,改建成可讓街坊休息、舉辦活動的「社區客廳」。不過市建局近日亦申請使用同一幅土地,稱為檢查鄰近擋土牆結構安全。團體對局方舉動表示意外,今日將於中西區區議會上向市建局追問。

市建局上環士丹頓街/永利街H19重建項目,局方於去年7月中西區區議會會議上表明放棄發展,並研究其他方式進行市區更新 。民間團體「卅間之友」與「非常香港」(Very Hong Kong),透過「非常協作」(CollaborateHK)平台,於上年10月向地政總署申請租用範圍內(上環城皇街6號)一塊閒置政府土地,設立「社區客廳」,盼打造成24小時開放、不設圍欄、備有簡單桌椅的社區空間,讓街坊互動、舉行展覽和社區種植等活動。

IMG_6397
(資料圖片)

不過市建局亦同時向地政總署提交土地使用申請,局方提交中西區區議會文件顯示,稱正研究該地作臨時用途的可行性,包括評估目前位於該地內的臨時支撐結構及6號與6A號之間的擋土牆安全。獨媒昨日致電市建局傳媒聯絡,並未有人接聽。

「非常香港」經理陳沛賢向獨媒表示,她亦是在元旦當日(1月1日)從中西區區議會會議文件得悉事件,對此感到意外。陳沛賢表示,市建局一直知悉「卅間之友」及「非常香港」合作的「社區客廳」計劃,上年10月11日中西區區議會的工作小組及10月18日「非常協作」發佈會,均有市建局代表出席,但市建局逕行申請使用該地前並未知會「非常香港」。她表示仍在了解事件,而「卅間之友」已向地政總署查詢,但未獲回覆。

「非常香港」成員今日將出席中西區區議會列席發言,屆時將會詢問市建局所稱的評估城皇街6號與6A號之間的擋土牆結構安全,是否完全基於安全考慮,抑或打算「鬥快搶地」或進一步發展該塊土地,並期望市建局能回應如何看待「非常協作」的前期工作。

被問及是否有信心能獲批城皇街6號土地,陳沛賢表示有信心,因為他們較市建局早向地政總署申請,「社區客廳」計劃亦獲得市民支持。

螢幕快照 2016-04-26 下午2.17.55
H19項目由三個地盤組成,永利街(Site A)因電影《歲月神偷》,於早年已宣告放棄重建發展

2017年10月起,地政總署准許非政府機構或社會企業提交申請,以短期形式租用臨時空置用地作社區、團體或非牟利用途。今次涉及的上環城皇街6號的一塊面積為44平方米的閒置土地,自90年代起已經空置,荒廢20多年。「卅間之友」認為土地可用作社區活化,透過「非常香港」的「非常協作」平台,於上年3月至10月期間收集街坊意見,爭取附近店鋪,包括理髮店、小食店、咖啡店,以及市民支持「社區客廳」計劃,他們上年10月於中西區區議會工作小組匯報亦獲得區議員支持。

IMG_3292
H19項目的臺階式具建築特色

記者:黎栩澄

區議員批野豬絕育政策被動 關注組:實行僅一年、過早判斷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漁護署在社會壓力下,2017年暫停捕殺野豬行動,並在同年年底改以替野豬避孕及搬遷的控制策略。不過多個區議會近日均有議員提出議程討論,質疑計劃成效,中西區區議會今午亦將討論。香港野豬關注組成員黃豪賢認為,新策略僅推行約一年,目前是過早判斷成效,他亦促增加資源促進「人豬共融」。

漁護署向中西區區議會介紹提出經優化的「野豬管理行動策略」,指已聘承辦商研究減少野生動物從垃圾設施取出食物、加強公眾教育。不過文件野豬「滋擾」人類的情況「近年快速增長」,又形容暫停野豬狩獵是「鑒於有部份動物關注團體的干擾,令狩獵行動難以安全地進行」,文件末段指「漁護署不排除人道處理高風險的野豬」。

有中西區區議員分別提交文件,陳捷貴及自由黨楊哲安提出「野豬襲人」,質疑「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成效,亦為政策較為被動。另一名區議員李志恆提交的文件亦指成效令人懷疑,又建議野豬不應原地放回而是轉交嘉道理農場管理。

南區區議會去年11月曾提交「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進度報告,漁護署指接獲的投訴個案數目逐年增加。自2013年所收到的294宗,急增兩倍至2017年的738宗,當中以香港島區的升幅最為嚴重。漁護署於2017年已經推行「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直至2018年9月的數據,成功捕獲101隻野豬,當中33隻接受避孕疫苗,接受絕育手術的野豬數目則有6隻,其中72隻野豬搬遷到偏遠郊野。

螢幕快照 2019-01-03 上午11.54.50

螢幕快照 2019-01-03 上午11.56.11

對於「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成效所質疑,香港野豬關注組黃豪賢(Roni)指,該計劃在2017年10月才開展,至今仍處於初步階段。他認為提出文件的區議員過早判斷計劃的成效,直言香港是首個推行野豬避孕的地區,實屬文明之舉,理應感到自豪。

對於有建議將野豬安置在嘉道理農場統一管理,Roni 認為議員未必了解嘉道理農場運作,忽略野豬作為群居性的動物,強調「野豬應屬郊外,不應強行拆散他們家庭」。Roni 亦批評以「滋擾」字眼形容野豬的行為是「妖魔化」,重申「人豬衝突是源自於人類的問題,或是政策的失誤」。Roni 以垃圾桶設計為例,設計欠完善令野豬很容易將之翻倒,引致環境衛生的問題,「市民見到咪去投訴啲野豬囉,但有冇諗過係政策的問題呢?」

IMG_1913
黃豪賢(中)

Roni 本身反對人類餵飼,認為不應將野豬「寵物化」,「野豬無可能好似隻貓咁溫順,佢哋本身就有本能」。Roni指,野豬如受到挑釁,才會做出保護自己的行為,他建議漁護署可以參考新加坡、美國等政策,增加野豬出沒指示牌、修改道路使用者安全條例或增設動物通道,才可長遠解決問題,達致「人豬共融」。

記者:陳紫晴

香港獨立媒體網——與香港人走過十五年

$
0
0

2019年,將是香港獨立媒體網成立15年。

獨媒成立,源起於2003年七一大遊行。當年互聯網尚未普及,政權報復的方式,是針對被視為鼓動市民上街的商營媒體:名咀被封咪、高層被統戰、機構被收購。香港獨立媒體網在此背景下而生,盼在新生的網上空間,延續七一公民力量,「自己報導自己做」,打開公民報導及網上媒體的空間,為新聞自由闢出另一條戰線。

2005年香港舉行世貿部長級會議,逾千韓農來港示威,港人看到「和平示威」以外的另一種可能。獨媒的公民報導,呈現「暴民」、「衝擊」及「灣仔淪陷」以外的故事,我們的報導軸心,是不公平的全球貿易、韓農千里迢迢來港的訴求、參與及支援示威的香港人的聲音。

2007至2008年,保衛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的運動,撼動了香港發展至上的思維,保育、本土、民主規劃等字眼終於走入公眾視線。獨媒延續逾一年的公民報導,成為運動組織者、參與者、傳媒及公眾重要的媒介。

2009年至2010年,保衛菜園村及反高鐵運動,再次詰問發展主義。除了繼續有公民報導追蹤事件外,獨媒嘗試應用新興起的社交媒體 Twitter 及 Facebook,文字直播運動最新進展。

2014年雨傘運動,網絡媒體集體爆發,獨媒也在現場參與,即時、迅速的消息傳播,改變公眾對新聞的理解,以及媒體的運作模式。

15年間,民主運動高低起伏,雨傘運動後政府趨向威權,社會氣氛無比低落。在未來,我們會繼續走十五年前成立的「初衷」路:唯有強大的公民社會,才有可能推進民主運動。無論有多困難,我們願意為這個目標繼續走下去。

請大家繼續 #撐獨媒

2018至2019年(截至11月)財政報告:
捐款:$345,700
廣告:$172,700
總收入:$518,400

工資:$494,400
強積金:$37,400
網站維護:$39,400
實習津貼:$6,000
其他:$30,500
總支出:$607,700


身體錯配與性別選擇:嚴冬看《夢女芭蕾》

$
0
0

2018年最後看的電影是比利時導演 Lukas Dhont 的《夢女芭蕾》(Girl),改編自變性人的真實故事。原名 Victor 的主角拉娜(Lara)十五歲,處於兩種嚴峻的人生關口:變性過程的板盪與青春期的抖動。她渴望成為芭蕾舞者,超齡考入最好的舞蹈學院,父親為了讓她適應新生活而搬家、替小兒子轉學,而情節的重點便是拉娜面對身體在變與未變的過程裏,一面厭棄原有男性的生理結構,一面久久等待女體卻未能迅速完成。

《夢女芭蕾》是好看的,鏡頭細膩,沒有以「變性人」的議題做幌子,沒有偷窺或同情,而是直面「身體」最不能迴避的主體問題,非常血肉淋漓,但我依然昇起兩個疑惑。第一,由於「身體」是焦點,是主角內在無法平衡的根源,於是電影省略了外圍的衝突因素,拉娜的父親及親友們、舞蹈學校的老師、心理輔導員和醫生等,全是正面人物,都給以堅毅的支持和關顧,要說外來的壓力和歧視,大概祗有詢問同學是否反對拉娜應用女更衣室的男老師,和以冒犯的窺視要看看拉娜下體的芭蕾女生,除此之外別無阻礙——這麼順暢的環境,偏偏無法消除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接近烏托邦的聯想!

第二,導演刻意將變性的過程與芭蕾日常的訓練合成平行隱喻,都是關乎身體的運作或運用,那是一個極度受苦和創傷的身體:拉娜用膠布掩藏依然存有的男性下體,每次撕開都是烈痛;拉娜每天練習足尖芭蕾,無休止的竭力旋轉、跳躍、單足凝定,每次脫下舞鞋,腳掌佈滿淤青、紅腫和血塊。「變性」與「芭蕾」的平行展演,固然來自現實Nora Monsecour 的原型,通過荷爾蒙藥物和手術進行艱巨的變性,掙脫了男性身體的錯配,終於成為專業的Ballerina;然而,另一方面,導演似乎也藉着芭蕾舞對身體嚴苛的訓練,來浮映、或象徵變性過程的血肉掙扎。

2

「舞蹈」是一門身體的藝術,從內到外的鍛煉和改變,不單依賴天賦,更需要無比的勇氣和意志,才能一點一點的累積,變異和突破自我,如同「變性」!祗是,看著那些無數迫近主角的近鏡,拉娜在變改身體的同時,卻選擇了另一種身體規範,相對於講求自由奔放、發放個人意識的現代舞,古典「芭蕾」是嚴謹得近乎殘酷的舞種,尤其是性別分工的定制,女舞者必須優雅,手、腰、腿的擺放有不能逾越的界線,有必須遵守的線條造型。

假如對主角來說「男體」是與生俱來的錯配,她是為了糾正和撤換這個配給才選擇變性,才尋求性別自主的生命,那麼,又為何轉入另一個更嚴苛、更堅硬的dance form & gender norm?最後由於身體無法負荷,拉娜從舞台退落觀眾席上,而結尾時候,經歷自殘後康復的她踩著高跟鞋走在通向陽光的隧道,是否意味她在這場性別硬仗上進一步的醒悟?能夠掙脫人世間所有附加給身體的性別枷鎖而走自己的步調?我但願這樣詮釋。

原文刊在作者 Facebook

領展賣麗閣商場 30年老酒樓或遭新業主收舖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長沙灣麗閣商場去年被領展售予財團基匯資本,近日有指基匯資本將於三月前收回邨內的君好酒樓鋪位,並聯同邨內的街市一併活化重建。這意味陪伴街坊逾三十載的酒樓有可能因此消失。街坊們得知悉消息後均表示可惜,直言酒樓對於老年人為主的麗閣邨十分重要,批評基匯資本未有顧及居民需要,要求保留酒樓鋪位。

_DSC2185
李太

光顧酒樓三十年 街坊直言「有佢就有我」

居住於麗安邨的李太光顧該酒樓多年,直言「有佢就有我」,要求保留現時酒樓鋪位。她指,三十年多來該鋪位一直以經營酒樓為主,已經是街方慣常的聚腳地。她表示每日晨運後就會到達該酒樓,與街坊談天聯誼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見佢哋仲多過見啲仔女」。她認為,該酒樓經濟實惠,門前亦有斜道,對長者及整個社區都十分重要,質疑當區工聯會區議員陳穎欣為何從未公佈消息,並批評基匯資本不應隨意變動老街坊僅有的聚腳地,「就算你搬,搬得遠佢哋唔夠力氣去啦」。

居住於富昌邨的舒先生亦經常光顧該酒樓,稱該區首選就是君好酒樓,「價錢都負擔到,都食得落口」。他指,酒樓不時舉辦長者活動,每次活動都有近40圍,場面非常熱鬧。如收回酒樓,恐怕再難見如此歡樂的場面,故希望能夠保留現時酒樓鋪位。

_DSC2194
民協社區主任李炯

基匯資本零諮詢 酒樓鋪位擬改作社福機構中心

協助街坊跟進的民協社區主任李炯稱,於12月27日曾與街坊會見基匯資本公共事務及市場總監黃梓謙,指會於2月尾收回現時君好酒樓的鋪位,並將現時位於麗閣商場一樓的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職業發展及訓練中心搬至酒樓的上層鋪位,而下層則未有案。李炯認為,酒樓對於人口老化嚴重的社區而言尤其重要,並特別指出麗閣邨與麗安邨一帶的人口老化比率為28.8%,屬深水埗區中最高。他指,君好酒樓鋪位門口有無障礙通道,是區內長者平日聚腳及舉辦活動的好地方,不明白基匯資本收回酒樓鋪位的原因,亦批評基匯資本未曾諮詢過區內居民的意見,「活化重建都應該有規劃,應該諮詢居民意見」。他表示將會於邨內發起一戶一信行動,爭取保留君好酒樓,並要求基匯資本再訂立規劃方案。

_DSC2196

麗閣區議員陳穎欣向獨媒記者表示,酒樓正與基匯資本商討不同方案,有可能原址保留酒樓鋪位,亦有可能原區另址重開新樓或收回鋪位。她透露商討已近個半月,惟仍未有最終定案。她又指,沒有聽到有居民表示對收回酒樓一事感到擔心,相關進展亦有在工作報告上列出。她強調,活化重建的原則是不減少區內原有的設施,當中包括酒樓數目,但就並不局限酒樓面積與經營公司。

獨媒記者亦有向君好酒樓查證基匯資本收回鋪位一事,惟酒樓的區經理只稱「仲傾緊,仲傾緊,未知道情況」,不願透露更多細節。

記者:周頌謙

新聞道德重要,還是收視率重要?

$
0
0

新聞道德第一條是什麼?是尋找真相,把真相最快最有效的告訴讀者,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要越少越好。這是很簡單很簡單的道理,新聞系學生第一日上堂就會講。只可惜,今時今日,香港有幾多個傳媒可以做得到呢?

這兩日,網上流傳一段《經濟日報》的新聞,題目是〈啟晴德朗邨疑有單位出租Airbnb 內地遊客留言「熱心房東是大陸人」〉。這個標題分開兩句,我相信正常人的反應恐怕都會認為是後面那句是用來支持或解釋前面那句,說明前句的懷疑很可能真的存在。

事實剛剛相反。這段新聞有三個相關內容:1)有網民懷疑啟晴德朗邨有單位用作airbnb出租,並附貼圖;2)記者按貼圖查證該單位實位於麗晶花園;3)「房東姐姐是大陸人,人超好」這句話所述的是這個在麗晶花園的單位。

換言之,記者其實已經否定了網民的懷疑。但這篇報道的標題卻沒有指出這個懷疑已被否定,要到內文第三段才把事實說出來。

從找真相的標準出發,記者已經找到真相了,但起題的編輯反而把這個真相收起來。大家都知道,今時今日的香港,現在這個標題更吸引注意,可以吸引更多的收視。但新聞本身要有效報道事實的作用,卻被犧牲了。

不要以為用一個「疑」字就可以推卸責任。我們都知道香港社會今天的情況,讀者會如何讀這篇報道。在明知讀者很有可能誤解的情況下,理應更要把最重要的事實放在最頂。

畢竟,用同一做法,我也可以寫一篇《經濟日報疑被外星人控制》的文章,然後十萬字說一大堆道聽途說,最後一段才說事實查明沒有外星人,這樣做恐怕大家都不會接受。

我得說明,為了吸引收視而標題黨,迎合讀者情緒而犧牲事實的做法,現在香港傳媒實在太多太多,《經濟日報》這次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記得早陣子有另一單新聞,說中國大陸的學生來香港考DSE,很多傳媒都大字標題說他們來「搶學位」,但實情是中國大陸學生的學額和香港本地學生的學額是分開計算的,所以這些學生「搶」掉的學位,其實是其他中國大陸學生以高考分數來港申請的學生,香港本地學生的學位沒有因為他們的這種做法而被「搶」掉。這點明明是最重要的新聞內容,相關的報道通常要去到第七、八、九段才說明。結果看到這點的人當然不多,留言者繼續以錯誤的印象來大罵,真相被消失。

我絕對絕對覺得中港關係不對等,香港人不應服從。但傳媒的工作,是否應該釐清這個不對等是如何發生,讓香港人的不滿不會因為無的放矢而被忽視呢?

我一直以為,香港人反對中共的高壓統治,是因為中共政權不講道理,漠視真相。那麼,我們的反抗理應就以講道理和找真相為第一標準吧。如果我們和我們反對的沒有分別,那這個反抗又有誰會同情呢?

建制派促「人道」開槍減野豬 漁護署稱不可取

$
0
0

(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漁護署昨(1月3日)向中西區區議會介紹提出經優化的「野豬管理行動策略」,以減少食物來源、加強公眾教育、推行避孕及搬遷計劃為重點。多名建制派區議員則促重新開槍,以「人道」方式處理野豬,漁護署在會上稱狩獵並非有效方法,亦涉及安全問題,並不可取。

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張家盛在區議會上介紹提出經優化的「野豬管理行動策略」,其中2017年年底開始推行為期兩年的「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直至2018年9月,署方成功捕獲101隻野豬,當中33隻接受避孕疫苗,另外6隻接受絕育手術。101隻野豬中,72隻搬遷到偏遠郊野。

多名建制派中西區區議員質疑計劃成效,並提出議案促恢復2017年起暫停的狩獵野豬行動。區議員陳捷貴指,野豬會傳染豬鏈球菌,雄性野豬更有攻擊的「野性」,嚴重危害市民的人身安全,「取消咗獵殺野豬行動後,大量野豬繁殖得好快,離開深山走囇出嚟」。陳捷貴又批評野豬破壞生態,「郊野公園啲樹根,不斷咁俾啲野豬食曬」、「好多樹在路上訓低咗」,強調狩獵是較有效的方法。

IMG_8844
陳捷貴

自由黨區議員楊哲安表示,野豬問題已由衛生問題加劇為安全問題,將已失去平衡的野豬數量解決,「一係搬遷曬佢地,一係照顧,一係就改變佢地嘅生活習慣」,他更提出若以上三項都不能有效解決野豬所帶來的人身安全問題,就需要考慮人道毀滅,「唔好濫殺無辜,但依加已經去到失衡嘅地步。」

另一名區議員李志恆斥漁護署對野生動物置諸不理,以人道主義作藉口放任牠們自生自滅,但實質上是想「餓死」牠們,「你餓佢,增加了佢哋嘅攻擊性」,更以「馬騮搶野食」反問「如果市民人命財產受到損失,係咪可以向政府索償?」,強調政府有必要重新考慮以「人道處理」的方法。

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則形容野豬「有得食就嚟」,民建聯楊學明指龍虎山郊野公園燒烤場已經變為「野豬樂園」,數量泛濫,「有啲野豬唔夠打,所以被逼先要出嚟搵食」,質疑漁護署的「招數」反映其對野豬的認知嚴重不足,「其實最惡嘅野豬仲係郊外冇出嚟,出咗嚟民居嘅野豬係最弱小,如果最惡嘅都出埋嚟嘅,對人類的滋擾和傷害就更大。」楊學明又指以「餓死」的方法解決問題亦稱不上人道主義。

區議員陳財喜則認為搬遷野豬亦不具成效,指動物屬性有地域性概念,「你將野豬搬去新界,會游翻水返港島。其實豬嘅游水能力好高,維港絕對難唔到佢」,更以「有時見到啲野豬游緊水,可能就係表達緊反搬遷。」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兼當區區議員許智峯表示理解市民對野豬的憂慮,但認為多名建制派議員的言論過於誇張,強調要平衡野豬和居民的利益,「唔好將所有嘅責任放囇係野豬到,而係政府對野豬的措施十分被動。」他指漁護署雖有教育宣傳,但廣泛性不足,促增撥資源。

漁護署張家盛指,管理野豬的團隊目前只有六名同事,希望區議員體諒人手不足,會繼續爭取更多資源,希望成立應變隊伍以解決「人豬衝突」。他指郊區本來就是野豬的住所,漁護署並不會主動處理郊區的野豬,以保留野豬的先天集性,管理在市區出現的野豬所造成的滋擾才是他們的工作重點。

IMG_8945
張家盛

他指正推行的「野豬避孕及搬遷先導計劃」最新數字已成功捕捉138隻野豬,當中有92隻成功搬遷。張家盛指若野豬體型適合,會安排牠們載上已安裝GPS功能的頸圈,追蹤牠們的活動和反應,評估搬遷的成效。他指搬遷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解決燃眉之急,但詳細搬遷地址則不能對外公佈,以保障野豬生活。

對於是否重啟狩獵野豬行動,張家盛指並非有效的解決方法,行動亦涉及安全問題,在香港市區進行狩獵野豬並不可取。他指除了為野豬進行避孕外,亦會在多區的「野豬黑點」設立新垃圾桶試點,預計新年後啟用,亦會繼續加強教育宣傳。

記者:陳紫晴

民建聯發功 許智峯促大館保障言論自由動議變防止港獨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中西區區議會昨日下午開會,民主黨許智峯提出動議,對馬會一度拒絕借出「大館」場地予異見作家馬建舉行香港國際文學節講座,做法限制言論自由和涉及政治審查,要求發展局責成馬會,確保「大館」日後保障言論及創作自由。但民建聯楊開永及楊學明「發功」提出修訂,要求馬會除了保障言論及創作自由外,亦要防止「大館」設施用作宣傳港獨的平台。

流亡海外的中國作家馬建原定在去年11月10日到「大館」出席香港國際文學節講座,講述新書《中國夢》,諷刺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但三日前被「大館」以不可知的原因取消。「大館」總監簡寧天回覆查詢時指,「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會與香港國際文學節嘗試另覓場地。

簡寧天在翌日晚上發表聲明,指由於馬建已公開表示不會利用「大館」作為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只是以作家身份參與討論,「大館」最後按原定計劃提供場地。

在會議上,許智峯炮轟馬會做法不恰當,對場地使用者進行自我審查,憂慮會成為很壞的先例;要求交代是誰的決定和當中的詳細理由。民主黨鄭麗琼同稱,「大館」經保育後是希望有自由的氛圍,但馬會在處理馬建事件上的做法令人失望,嘆道圍牆鎖住了香港人的思想。她重申,馬會不應在「大館」內有任何思想審查,又斥是楊開永主動將港獨字眼帶入議會。

IMG_8893
楊開永

民主黨和民建聯其後的討論火花四濺,楊開永發言時稱感謝鄭麗琼的同意,鄭麗琼斥對方「痴線」及「老屈」,強調從沒有支持該動議。楊開永一度荒亂,稱修訂動議是希望能夠提供自由的平台,又指近日有人將港獨字眼帶入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你支持咪支持囉,反對咪反對囉。」

民主黨吳兆康不滿楊開永的修訂是反智及離譜,強調馬建和港獨無關,但民建聯卻在煽風點火,「你點對得住國家,點對得住議會呀?」民主黨伍凱欣亦重申,動議的原意是要保障言論自由。

楊學明加入戰團,表示有人只識保障自己及民主黨的言論自由,卻不保障別人的言論自由,斥如今提動議反對港獨及捍衛一國兩制,民主黨議員卻不支持,「反港獨是合情、合法和合理。」

IMG_8935

民建聯區議會副主席陳學鋒大放厥詞,指修訂動議和原來動議其實一樣,只是加入防止場地被濫用作宣傳港獨,呼籲民主黨支持修訂動議。「民主黨你唔支持我哋嘅修訂,就要解釋對港獨的立場啦。」

在第二輪發言時,許智峯稱無意回應,只詢問元創坊的事宜,「保皇黨啲水平低到」。但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主管高文翰回應時耍太極,表示已處理事件和跟議員作溝通。許智峯不滿和高叫,「可唔可以答我邊個決定呀。」

IMG_8818
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

在就動議投票時,許智峯質疑區議會主席葉永成的做法有違《議事規則》,指修訂動議和原動議無關,重申港獨和馬建顯然並沒有關連,稱對方的書中和馬會都沒有提及港獨,「我係主席就唔批啦。」

葉永成反唇相譏,「好彩你唔係」,許智峯表明保留JR(司法覆核)的權利,葉永成斥「你咪J囉。」建制派再次群起圍攻許智峯,楊學明發難表示,「馬建可能反港獨囉」,鄭麗琼稱對方強詞奪理,十分可悲。民建聯張國鈞亦加入戰團,稱「理解」民主黨為何在香港過去一段日子咁尷尬,指對方不理解港獨和言論自由之間的關係。

修訂動議最後在十票贊成,四票反對下獲得通過。

記者:麥馬高

Viewing all 1687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