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梁振英回應酷刑聲請的問題時,提到如有需要會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此言反映他對國際人權公約的無知,亦對保障人權毫無承擔。
縱有批評,中國仍接受國際監察
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自1992年適用於香港。公約第31條訂明可以書面通知聯合國秘書長退出公約,但只限締約國。若然香港政府執意退出公約,必須透過中國書面申請。不過,過往禁止酷刑委員會公布審議結論後,中國雖然批評委員會「個別委員」有「偏見」、「惡意攻擊」以及「不實」「污衊」等,但未曾聲言退出,反而繼續接受國際監察。
退出禁止酷刑公約徒勞無功
即使香港成功退出《禁止酷刑公約》,香港政府仍有責任審核酷刑聲請,不把有可能遭受酷刑、不人道待遇或迫害的尋求庇護人士遣返原居國家。因為免於酷刑和免遣返乃基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7條,即「任何人不得施以酷刑,或予以殘忍、不人道或侮辱之處遇或懲罰」,這是絕對權利,在任何情況也不容貶損。
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無退出機制
那不如退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不就是一了百了嗎?1997年,北韓曾申請退出上述公約,但不果。因為它無退約機制,又屬國際人權憲章,一旦適用,便不容退出。[1] 再者,《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按《基本法》第39條適用於香港,屬憲制權利,本地法《香港人權法案》亦將大部分公約條文納入保障。以往香港法院處理有關酷刑聲請的案件時,亦不時援引。除非否定上述一切,否則香港政府無法推卸保障免受酷刑的責任。
禁止酷刑委員會關注香港警權
其實《禁止酷刑公約》不僅保障尋求庇護人士的權利,亦保障我們不同權利,包括免受警察濫權。譬如去年禁止酷刑委員會審議香港實施《禁止酷刑公約》情況後,就在《審議結論》要求港府獨立調查警方於雨傘運動中使用過分武力、保障被捕人士權利以及改革投訴警察制度等。過往亦曾成功推動警方改革搜身機制,由「剝光豬」搜身改為清晰訂明搜身範圍的三級制。可見它有助保障我們的人權。
如果香港最終退出《禁止酷刑公約》,不僅在與國際人權接軌方面退步,亦會少一個聯合國委員會監察香港人權情況。更甚的是,一旦開此極壞先例,政府亦可藉詞退出其他核心國際人權公約,[2] 推卻履行公約責任,更為縮窄人權保障和削弱國際監察。
註釋
[1] UN Human Rights Committee. CCPR General Comment No. 26: Continuity of Obligations.8 December 1997.CCPR/C/21/Rev.1/Add.8/Rev.1. “The Committee is therefore firmly of the view that international law does not permit a State which has ratified or acceded or succeeded to the Covenant to denounce it or withdraw from it”.
[2] 譬如《兒童權利公約》第52條。《殘疾人權利公約》第48條。《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第2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