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振權副庭長在判決黃之鋒等人的加刑覆核時,頒下判詞指:「社會近年瀰漫一鼓歪風,一些有識之士以追求理想或集會、言論及遊行示威自由為名,鼓吹違法達義,鼓勵他人犯法,違法卻拒絕認錯,公然蔑視法律,更自覺光榮及自豪,形容想法傲慢和自以為是,卻不幸深深影響年輕人,令年輕人遊行集會時,肆意作出破壞公共秩序及公衆安寧的行為。」
雨傘運動是違法行為,直接在金鐘、銅鑼灣和旺角每天留守和積極參與(如近乎每天都到場留守)的,手頭上沒有實在的統計,估計應該約在一萬人左右。根據中大民調於2014年12月(即雨傘運動清場後)的推算,全港約有120萬人曾參與佔領運動(即有到場參與其中)。在雨傘運動後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歷史新高,市民甚至要深宵排隊去投票,結果,支持此運動的非建制派得票六成,大部份積極參與雨傘運動的候選人,包括最年輕的羅冠聰,都順利當選。
本人用常識和邏輯,想問一句:楊副庭長有什麼數據和理據,推論出「違法達義」的建議深深影響年輕人遊行集會時犯法?120萬人曾參與佔領運動,我打個八折,96萬人曾參與違法的佔領運動,這96萬人(還沒有包括沒參與而支持他們的人),是不是都受到「有識之士」鼓吹的「違法達義」影響而參與違法佔領?之後投票給這批違法參與佔領的百萬選民,是不是又受到「有識之士」鼓吹的「違法達義」影響而支持這些行為。
楊副庭長的專業是法律,而不是社會學研究,究竟這位法官有何數據和理據推出判詞的結論,而有膽將之寫入判詞?換言之,楊副庭長是如何證明「參與」是受到「有識之士」鼓吹而影響?參與違法佔領的人數如此之多,其原因都單單是受到有識之士影響而沒有諸如政治腐敗、不滿政治制度等原因?如果楊法官沒有數據和理據,就是輕率在判詞作出不負責任的評論,而這個評論完全與三個人是否應該加刑無關——如果有關你便要提出三人是受「有識之士」影響的證據,而不是順口開河吧?
如果這位法官說的是真,提倡所謂「違法達義」的「有識之士」簡直魔力十足,不單影響年輕人,還影響老中青各界達一百萬人之多,堪比希特拉、毛澤東之輩。可是,那幾位「有識之士」,在宣佈佔領運動開始的第一天,就遭到不同陣營的口誅筆伐,有些參與違法佔領的人(按楊法官的邏輯,就是被「有識之士」影響的人)視這幾個「有識之士」為死敵,甚至至今還稱其中一人為「戴妖」。我糾膽問一句:這批受「有識之士」影響而參與違法佔領的人,何解一邊參與又一邊這樣討厭「啟蒙」、「號召」他們的人?當中的邏輯何在?
出於對香港法治有信心,很多人如筆者過去都會尊重法庭裁決,較少提出批評。但判黃之鋒等人入獄的判詞,卻夾雜了一些非法律專業的評論,輿論就應落力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