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為編輯所擬。
雖然,FactWire十分有heart,可是,在起題和視覺分析上,實在不夠敏感。
標題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好大、好biased的claim:
「閉路電視證林子健安全離開砵蘭街,未見有人被擄走」。
1. 「證」字:預設了CCTV可以「證實」真相。鏡頭可以frame真相,是media studies的基本常識吧。何況內文自己都說了,有50米沒拍到。這樣寫,不覺沒問題?
2. 「林子健安全離開」:一,是預設了所有片都真的是「林子健」,沒有提及其外形上的轉變;二,說人家「安全離開」,即跟林子健自己的陳述相反,即記者自己已經做了審判。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我記者看過CCTV,看見你安全離開。
但其實,記者後來也有寫,認為「林子健是同一人」,只是記者自己反覆看片分析的judgement。記者未免對自己的雙眼太有信心。難道,傾向支持「頂包論」的人,都是妄想症?不要侮辱他人。我不完全肯定是兩個人,但我也不肯定是同一人。如果不是100%,不應該這樣寫。如果是個人吹水分析,我可以接受這種武斷。但對FactWire,我有更高的期望。
3. 「未見有人被擄走」,又是預設了記者已透過片段獲得「真相」。邊個人「未見」?就是記者找到不足100%的片段,自行看了片、相信自己的個人close reading而去否定林子健自己的陳述。
其實呢個標題,頗為粗暴。
有沒有更好的寫法?或者,可以這樣:
「傳真社獲取部份閉路電視片段,證林子健曾現身旺角,但未能證實是否被擄走」。
這可能是比較objective的標題,但可能不夠ju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