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1726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除夕、元旦氣溫急降至7度 週末氣溫仍偏低

$
0
0
內容: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 李子祥

(獨媒報導)天文台預計一道冷鋒會在明(29日)晚橫過華南,星期三及四氣溫將顯著轉涼,星期三(30日)最低溫度為11度,除夕及元旦則進一步下降至7至8度。週末天氣仍然寒冷,市區最低氣溫將稍微上升至10度至13度。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子祥呼籲市民留意天氣轉凍,應避免長時間停留於室外寒冷環境。

天文台預料,明晚至週三初時有一、兩陣微雨;受隨後的強烈寒潮影響,週三凌晨氣溫將顯著下降,風勢頗大。除夕及元旦天氣雖然轉晴,但嚴寒且非常乾燥,隨後數天早上氣溫仍然偏低。

另外,天文台亦降低新界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預測,包括新界北區打鼓嶺早上僅4度;大埔、上水、流浮山、石崗等地區低見5度;屯門、沙田、將軍澳、西貢則6度。

版權: 

街坊隻身擋推土機護百年水庫古蹟 芳姐:我唔驚喎!啱嘅嘢要堅持!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有過百年歷史、位於深水埗主教山山頂地下的食水配水庫,近日被清拆。水務署前日動工,石硤尾街坊芳姐隻身擋在推土機前阻止,事後將相片及影片上傳到網絡,成功引起關注,工程現時暫停。芳姐回想當時推土機在身邊「咚咚」作響,「佢想嚇走我,但係我唔驚喎!啱嘅嘢要堅持!」她盼保留該地,發展成旅遊景點,「話畀小朋友知,以前嘅香港人有幾犀利!」

憂逾百年歷史建築遭清拆 整夜無法入眠

今年58歲的石硤尾街坊芳姐約一年前開始,每天早上都會到主教山行山。她指,兩年前水務署署長曾到場視察,稱樹木影響配水庫結構,為免危險會平整該地,再交予地政總署作其他用途。幾天前,芳姐捨不得該地,走到圍封處附近,才發現「(配水庫)原來咁靚㗎!」她憶述:「跳落去睇到,第一個感覺係好心痛,於是發到群組叫多啲人嚟打卡,(否則)將來睇唔到!」

無標題

水務署於12月27日動工清拆配水庫,芳姐指得知工程於早上8時開始,一整晚都無法入睡,一起床就到山頂,決心阻止工程進行。她擋在推土機前,並拍攝配水庫樣貌,呼籲朋友轉發,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地方。當時推土機就在芳姐身邊「咚咚」作響,「佢想嚇走我,但係我唔驚喎!啱嘅嘢要堅持!」她回想當日行動,感嘆道「如果唔係嗰個動作(擋推土機),遲少少都打爛晒!」

449947DF-1D0A-493C-B3B1-DE2645DCC81E

與街坊合力建設晨運勝地

芳姐和一眾街坊喜歡到主教山做運動、休息,一同合資搬走山頂共40噸垃圾,芳姐自己又斥資約6萬元鋪泥。芳姐指,這些小工程共耗時約半年,為的是希望「大家玩得開開心心、健健康康!」

街坊之間開設了通訊群組,成員共有約60人,大家會自發清理山上的落葉,或相約一同搬運物資。山路沿途有十多張乒乓球桌、運動設備、鞦韆等,都是街坊出錢購買、搬運。

「真係好愛呢個地方!」芳姐最喜歡在山頂打羽毛球、拉筋、跳舞、轉呼啦圈,覺得很開心。她住在石硤尾16年,認為區內運動設備不足,主教山就是可以「唞啖氣」的地方。芳姐指,除了區內街坊,平日亦有從天水圍、柴灣前來的市民。

7F4DE74F-E047-4D84-986F-6550506FE655

盼保育配水庫 發展旅遊景點

現時有不少聲音希望保留配水庫,芳姐亦要求保育該地成為旅遊景點,「話畀小朋友知,以前嘅香港人有幾犀利!」她又認為配水庫的拱形設計很堅固,並不危險。至於若無法叫停工程,芳姐仍未想到下一步行動,但稱會繼續盡力爭取。

有街坊得知芳姐曾擋在推土機前阻止工程進行,今日碰面時向她道謝:「多謝你呀芳姐!如果唔係你,咁靚嘅嘢就無㗎喇!」芳姐亦感謝市民及媒體關注事件。

浸大成立Fact Check中心 推手機程式 邀記者、公眾查核資訊真偽

$
0
0
內容: 

(前排左起)浸大協理副校長(內地事務)暨傳理學院院長黃煜、傳理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李文、(後排左起)傳理學院助理教授張引、傳理學院助理教授曾姿穎(浸大事實查核中心提供圖片)

(獨媒報導)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宣佈成立「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查核中心」,並推出「BU FactCheck」流動應用程式,採用「廣眾參與」策略,現階段邀請記者及專家參與查核,稍後公眾亦可參與。

現以人手查核 將研發AI智能篩查虛假資訊

浸大傳理學院助理教授曾姿穎表示,中心以採用人機融合系統為目標,先以人工查核搜集數據,其後開放手機應用程式予公眾參與,經研發後再推行智能檢測。她提到,現時查核工作由人手進行,查核專員每天於平台CrowdTangle搜尋逾2,000個關鍵詞,內容涵蓋連登帖文及WhatsApp轉發的訊息;專員會透過翻查一手資料或專家意見草擬報告,然後再經編輯及專業顧問進行檢定,方發佈調查報告。調查結果將會分為四類,包括「真實」、「部份真實」、「錯誤」或「無法確定」。

曾姿穎指截至12月24日,中心共發佈21篇查核報告,其中「真實」的個案僅有1個,「部份真實」有3個,「錯誤」則最多達16個,而「無法查核 」亦有1個。

曾姿穎續指,鑑於坊間流傳的資訊內容大抵重覆,人手工作始終較繁複,希望研發人工智能(AI)提高效率。浸大傳理學院助理教授張引提到,預計於3至5年後方可推出人工智能,故會先以人手蒐集數據。

無標題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圖片)

手機程式邀新聞從業員加入查核工作

張引續指,中心與本地科創公司合作推出「BU FactCheck」流動應用程式,採用「廣眾參與」策略進行事實查核,註冊用戶可一同參與查核資訊,及上載可疑的文字及視頻。他指,用戶可根據個人知識判斷資訊的真偽,以投票方式決定結果。

應用程式現時仍在試用階段,僅邀請4類人士驗證及查核資訊,包括新聞工作者、具新聞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從事新聞研究的學者、以及特定領域的專家,如醫學和科技;公眾現時只可以瀏覽查核報告,稍後將可參與查核工作。

有記者追問中心如何驗證記者資格,浸大傳理學院助理教授張引指是次計劃宗旨是推行公眾參與,故不會要求記者提交文件證明,「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加入」。張又相信透過業內網絡,驗證記者身份並非難事。

首間院校推fact check服務 學者:疫下衍生「資訊疫情」

浸大傳理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李文指,中心由今年暑假起試行人手事實查核工作,為本地首個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的事實查核平台,內容涵蓋政治、商業、科學和其他社會議題。相關事實查核結果將發布於中心網站及社交平台,包括Facebook和Instagram。

李文指,疫情肆虐下衍生出「資訊疫情」(Infodemic),網絡充斥虛假的疫情資訊,「甚至有機構或者個人故意發佈呢啲訊息」。他引述傳媒報導,指一篇未經核實的新聞獲超過百萬瀏覽,反映假新聞問題嚴峻。他希望透過成立查核中心,減低假新聞對公眾的影響。

現時中心有12名工作人員,包括5名教職員、3名資深傳媒人及數名學者。李文指未來一年將增加2至3名人手,同時計劃讓浸大傳理系學生參與,「下學期系內會有新科目,同事實查核相關,希望從中都聽多啲意見。」

【周梓樂死因研訊】化驗師不排除梓樂誤以為矮牆外有行人路 事後亦有人誤跨矮牆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今(29日)踏入科大學生周梓樂死因研訊第二十三天,負責法證分析的政府高級化驗師鄭郁棋繼續作供,他指閉路電視見有男子在梓樂墮樓一小時後曾誤跨停車場三樓矮牆,當發現中空並沒有行人路時,即沿矮牆爬回行車路,鄭指,「如果佢慢1.2秒,就跌多個落去!」。鄭認為他與梓樂的步速接近,因此有間接證據顯示,梓樂可能誤會矮牆外有行人路。有旁聽市民看畢片段後稱:「佢望到出面啦已經,茄哩啡嚟嘅!阿sir好身手!」。

政府高級化驗師鄭郁棋博士昨供稱,認為梓樂是主動走向停車場三樓的矮牆,他又提到停車場三樓及二樓的結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三樓矮牆外沒有行人路,而二樓有。鄭今指若有人不熟悉停車場,有機會誤會三樓的矮牆外有行人路。

根據閉路電視所見,在梓樂墮樓後約一個小時,有一名白衣男子加速走近停車場三樓的矮牆,並單手按着矮牆,然後身體跨過矮牆,後來發現該位置中空,最後雙手捉住矮牆,沿牆邊爬回行車路上。鄭一度指,「如果佢慢1.2秒,就跌多個落去!」,鄭認為兩人的步速接近,因此有間接證據顯示,誤會矮牆外有行人路的可能性存在。有旁聽市民看畢片段後稱:「佢望到出面啦已經,茄哩啡嚟嘅!阿sir好身手!」。

Screenshot 2020-12-29 at 3.13.39 PM

矮牆表面凹凸 難檢取完整指模

至於矮牆上有否留下指模,鄭郁棋指由於矮牆是石屎構造,因此其表面凹凸,掃到完整指模的機會比起平滑表面較微,鄭解釋即使未能掃到完整指模,亦不代表未有接觸過矮牆。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檢取生物樣本(DNA),但需視乎不同情況,如會否留下手汗等。死因裁判官高偉雄指稍後將傳召指模專家作供。

化驗師:若梓樂誤跨,未必能夠返轉頭

鄭根據6個方向,推斷出梓樂是主動走向矮牆,誤會出面有行人路而跨過,造成今次事件。首先,由於停車場二樓及三樓整體結構相近,而且三樓有裝飾鐵欄,容易令人誤會矮牆外有行人路。而據閉路電視所見,他相信梓樂在事發前約一小時曾跨過二樓低層的矮牆到行人路。另外,鄭計算過梓樂的步速一度達每秒1.8米,故認為他能夠在8秒內走15米。

鄭續指,矮牆高1.2米,若梓樂誤跨過去,未必能夠返轉頭。他又根據事發後曾誤跨矮牆的白衣男,推斷與梓樂的行徑相似。最後鄭指梓樂墮下前的7秒,三樓的閉路電視鏡頭並沒有拍攝到有其他人曾出現,即使有人出現在墮樓位置旁的消防門,亦會被影到。

3樓升降機口

除非有同黨監察閉路電視 否則施襲者難避鏡頭

高官問到,若有人意圖襲擊梓樂,需要行哪一路線才不會被鏡頭影到,鄭假設在消失的8秒期間,施襲者站在梓樂墮樓位置旁的車位,待梓樂數秒後走近再作襲擊,並將他整個人抬高掟下,施襲者再純熟亦需在3秒內完成整個過程,但他卻認為不能解釋施襲者如何估計梓樂何時走近。鄭再假設,若施襲者在梓樂行走往矮牆途中已襲擊,他需要將72公斤重的梓樂搬到矮牆,相對上較難。

鄭又指,施襲者的路線需要避開閉路電視,而各鏡頭的旋轉角度是隨機的,因此很難避免被拍攝到,除非施襲者有同黨在閉路電視室監察着鏡頭,兩人即時通訊,就有機會避開鏡頭。但鄭亦補充這個做法有難度,因負責監察閉路電視的人需十分熟悉閉路電視系統,亦要一眼同時看4個鏡頭。

有陪審員問到是否有可能梓樂站在矮牆時被人從後推,鄭認為此情況下梓樂或會掙扎,其身體會擦傷,雖然不能排除可能性,惟他較難翻過矮牆,而閉路電視亦未見有人出現。

從廣新閣閉路電視中可見,停車場有疑似梓樂的黑影於0.9秒內墮下,今庭上逐格播放黑影,見到疑似梓樂的手腳曾郁動,但鄭未能確認,因有機會是閉路電視壓縮的殘影。

被問到事發時是否有燈光照射到停車場而有機會影響梓樂視線,鄭回答指在墮樓後曾有警方的電筒射落停車場外圍的柱上,但較難射入停車場內。

化驗師估計警方未有對比影像校正時間 純粹目測

昨日鄭郁棋指警方提供的閉路電視校正時間不準確,與實時相差十多秒,他今指今年4月已發現校正時間有問題,曾與警方討論,但當時已與事發相隔5個月。鄭在家屬代表律師鄭淑儀提問下,才翻查資料並確認錯誤的校對時間由負責觀看閉路電視的東九龍總區重案組、偵緝警員魏冠傑提供。

被問及如何校正時間,鄭郁棋稱自己會以天文台時間作準,然後對比兩個影像是否同步,但他估計警方可能純粹目測致結果有誤。家屬代表律師追問為何警方沒有對比影像校正,鄭稱:「佢係咁做就畀到嗰紀錄我啦!」。

官預計明年1月6日結案陳詞

死因庭今午本將傳召醫生作供,但由於他因醫務未能到庭,故押後至31日續訊,高官預計於明年1月4日完成所有證供,並於1月6日進行裁判官結案陳詞。

案件編號:CCDI-932/2019(DK)

版權: 

歷史及建築研究:深水埗戰前羅馬式地下蓄水池

$
0
0
內容: 

上世紀的新九龍發展

昨天已有不少網民指出主教山配水庫建於1904年,根據政府檔案顯示,此配水庫(service reservoir)是九龍水塘食水供水系統(Kowloon Waterworks Gravitation Scheme)的一部份,原稱為九龍塘配水庫。

九龍水塘是政府在九龍興建的首個水塘,在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便開始規劃。九龍水塘及九龍供水系統在1901年動工,1910年完成,食水可供應整個九龍地區包括西至大角咀,東至九龍城以應付九龍區人口增長。

133641826_1329150687424338_3296856468778687515_o

食水從九龍水塘供應至用户之前,中途會先經過主教山配水庫短暫備存,往南的分支再到達油蔴地泵房傳送。配水庫貯存一定水量,可紓緩耗水高峰期壓力,在維修時及突發情況時繼續維持食水供應穩定。而配水庫亦幫助調節長途供水系統的水壓,因此後期區議會文件亦稱之為深水埗食水減壓缸。

主教山配水庫建於高地,以便利用引力供應給用戶。而配水庫隱沒於地下,上蓋以泥土覆蓋,相信是需要確保食水不被外來物質污染(因為水源已於大埔道濾床過濾)並保留山體。後期香港很多其他戰後興建的配水庫上蓋甚至設有正式休憩用地供市民使用。

主教山配水庫是一個圓形建築,擋土牆就能更有效於四周平均受力。而配水庫直徑155英尺(約45米),深20英尺(6米),建成時容量達200萬加侖食水。1951年進行改建工程縮小貯水區及下降水位,原因不明。

值得保留的城市一角

從建築角度,配水庫內有一百枝花崗石柱,上有紅磚砌羅馬式拱門配以荷蘭式砌磚法(Flemish Bond),支撐11英寸(28cm)厚非鋼筋混凝土拱頂,四周圓牆乃混凝土建成。

133278035_1329150717424335_5558737917396980161_o

綜觀戰前不少殖民地建築為新古典主義,傾向採用希臘及羅馬建築元素,例如希臘柱式立面及羅馬式拱門迴廊。我們提出主教山配水庫是羅馬式蓄水池,正是因為建築內大量採用磚砌拱門。參考古蹟辦對香港其他殖民地時間新古典主義建築的描述,也會用上的「羅馬式」「希臘式」稱呼古蹟中的建築元素,請大家萬勿誤會此建築物於羅馬時代(可追至公元前)建成。

133099812_1329151214090952_5000950768623885327_o

132995395_1329150734091000_6031027423318722670_o

現存戰前配水庫未必只得主教山這一個(編按:文物專員12月29日見記者表示,現存戰前的配水庫尚有四個,分別為油麻地、山頂、歌賦山及雅賓利),但香港的古蹟保育是否應該硬性地要將每處古蹟分門別類,只可保留同類的最後一處?我們知道深水埗各區議員以往一直爭取開放主教山晨運及康樂用地,既然水務署及地政署對主教山配水庫將來用途未有定案,用地也沒有發展壓力,我們呼籲政府應原址保育及活化富歷史意味及壯觀的地下蓄水池,適當地修復有問題的結構,開放地下及地上空間給市民享用,為晨運樂園添上另一層意義。

132441439_1329151150757625_524939106830696934_o

132660839_1329151300757610_16486965325620213_o

132877531_1329151284090945_3334334601720023569_n

文物專員稱以為百年古蹟「只係水缸」:就溝通失誤感唔好意思、對唔住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水務署前日(12月27日)動工清拆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山頂的食水配水庫,期間發現羅馬式地下蓄水池,引起區議員及市民要求立即停工保育。政府今午派人到場視察,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指於2017年曾諮詢古蹟辦,指山上的構建物被理解為不作評級的「水缸」,故沒有再作跟進,蔣志豪多次強調與古蹟辦「溝通敏感度不足」,形容事件是掛萬漏一,就失誤感到「唔好意思、對唔住」。

文物專員稱古蹟為「水缸」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水務署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在下午近3時到達深水埗主教山,視察近半小時後離開。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稱該蓄水池「只係水缸」,指2017年曾諮詢古蹟辦,山上的構建物被理解作為不作評級的「水缸」,故決定不再作跟進,「咁依家呢個唔係一個簡單嘅水缸,係有特色嘅」。

8248C34D-1908-4A6F-9ADA-4E16B2CC6DDD
(左)水務署供應及分配(市區)科九龍區總工程師 何禮華、(右)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 蔣志豪

獨媒問及古蹟辦在2017年評估時,是否曾提供蓄水池的相關文件,以及是否曾到實地視察。蔣志豪多次迴避問題,僅稱當時古蹟辦已決定不需跟進,「睇完圖就係水缸囉」。有記者追問古蹟辦是否一早已知該水池為歷史建築,蔣志豪繼續「遊花園」,稱蓄水池70年代已中止運作,「已經擺低一段時間,入面好黑暗,平常人唔會行入去。」

拒列暫定古蹟

對於蓄水池會否列為暫定古蹟,蔣志豪斷言「唔需要」,「因為已經停咗工。」他指將與古蹟辦研究其歷史評級,並指全港至少尚有4個戰前水庫建築物,之後亦會研究其歷史文物價值,強調水庫有一定危險,呼籲市民不要嘗試進入。

D3EB8227-C71B-469A-B5AB-66E82AE3E0AA

被問及蓄水池的建築年份,蔣志豪指水務署的工程只是剛剛展開,強調古蹟辦的評級有嚴謹專業程序,「唔會話到俾你睇係咩評級」,「要評定完先復修」。

水務署供應及分配(市區)科九龍區總工程師何禮華亦稱現時已停止工程,他續表示整個蓄水池共有100條支柱,其中22條內藏牆內。他又指,蓄水池有20米乘10米的天花及4條石柱已拆除,工地將會加強保安及進行加固工程。

版權: 

遭國安處人員警告 賢學思政:不會退縮 繼續宣揚理念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學生組織「賢學思政」召集人及3名成員上月擺街站後,被警方以非法集結罪名拘捕,上周五前往旺角警署報到。賢學思政昨於社交媒體表示,報到期間曾經與駐港國安公署人員見面,被警告過往行動有機會觸犯《港區國安法》,惟警方晚上發聲明否認,澄清與賢學思政會面的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人員。

賢學思政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承認誤會了當日會見的是國家公署人員。召集人王逸戰指,會面中不斷被警告他們已經觸犯國安法,又被污衊背後有金主,他表示組織不會退縮,「繼續喺呢片土地宣揚我哋嘅理念」。

昨稱會見國安公署人員 警方深夜反駁指控

賢學思政上月30日於港九多區擺設街站,呼籲關注12港人事件。召集人王逸戰及3名成員於旺角街站結束後,將收集到的信件帶到附近郵局投寄。前往郵局期間,成員展示多幅標語及高叫口號,大批警員隨即落車包圍4名成員及3名市民,7人涉嫌非法集結被捕。

警方昨晚於Facebook回應賢學思政的指控,澄清「絕無此事」,指與賢學思政會面的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人員,而非國安公署人員,並指會面期間警告如有人干犯《港區國安法》,警方定必嚴肅跟進,絕不姑息。

召集人王逸戰
(左起)賢學思政發言人朱慧盈、召集人王逸戰

國安人員展示成員言行紀錄 指背後有金主

賢學思政召集人王逸戰指,本來應於今天報到,但警方突然將報到時間提早至上星期五。王憶述在警署內,他及幾名成員被分別帶往不同的房間,其後有自稱國安人員與他們見面,並查問組織的資金來源及理念等,更問王是否支持香港獨立。國安人員亦向王展示一個文件夾,聲言當中包含王2019年至今的言行紀錄,嚴重警告他或已觸犯國安法,要求王不得再提及香港獨立的言論,未來不排除會直接拘捕。

賢學思政發言人朱慧盈指,國安人員形容該次會面是「傾吓計」,提到賢學思政過往於銅鑼灣及荃灣的街站曾經展示「黃黑旗」,及呼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對方又稱賢學思政背後有金主,認為組織是「收錢做嘢」,其後又改口指會面是一場「交易」,「我話俾你知你唔知嘅嘢,你話俾我知我唔知嘅嘢」。當朱反駁指組織沒有外國或不明資金來源,國安人員則語帶諷刺指「出返去問下你嘅同伴」。

否認違國安法 籲續關注12港人

朱慧盈表示,賢學思政強烈譴責這些無理指控,並指「即使運動可能已經完結,但我哋嘅信念會永遠流傳」。王逸戰亦表示,就算政權不斷壓逼,仍然有反抗的空間,聲言賢學思政不會就此卻步,未來會專注爭取在囚手足權益,同時呼籲繼續關注12港人。

對於是否認為言行已觸犯國安法,日後會否小心所用字眼,朱慧盈指有區議員曾經提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亦成功當選,因此認為沒有違反國安法,指是政府搬龍門自打嘴巴。王逸戰指組織所宣揚的只是香港本土文化,不會有任何重大改變。

被問到組織的未來打算,及會否離開香港甚至流亡,朱慧盈表示會繼續與香港人一起前行,亦沒有考慮離開香港或移民,認為身為香港人,希望「生於斯,死於斯」。

康文署起回市政局時間囊 陳樹英憶舊事:區議會遭閹割得好交關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前臨時市政局和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在千禧年前,在荔枝角公園體育館外埋下「文物時間囊」,康文署原稱在今早9時取出,最後在記者「走光」後,才在下午1時多鬼祟開工,最後在下午4時取出時間囊。

民主黨屯門區議會主席陳樹英、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和公民黨當區區議員李俊晞早上特地前來,三人拍照留念。陳樹英對獨媒憶述臨時市政局的舊事,慨嘆現時的區議會「遭閹割得好交關」。

獨媒記者在早上8點半到達荔枝角公園體育館外,判頭當時曾對工人講解工程,但一直未有開工,多間媒體記者在早上11點離去,工人在下午1點隨即開工;記者隨後看到李俊晞的直播後折返。

無標題

前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 曾司法覆核政府殺兩局

曾任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的陳樹英提到,「當年今日」即1999年時正在立法會的門外抗議政府「殺局」,即取消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她更提出司法覆核,官司在開庭時已是2000年,「我記得當年做過靜坐絕食,我申請法援做覆核,仲係戴啟思同我打嘅,咁就當然係輸啦。」

陳樹英稱,昨日看到李俊晞的 Facebook 帖文後特地前來,笑言曾「知會」一眾民主黨前兩局議員李永達、李華明、胡志偉、甘乃威、吳永輝、程張迎和蔣月蘭等人,最後由自己任民主黨的「代表」。她對獨媒指,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殺局後曾稱會提升區議會的職能,但20年後回望,「梗係做唔到啦,仲閹割得好交關。」

無標題
左起:深水埗區議員 李俊晞、屯門區議會主席 陳樹英、中西區區議員 葉錦龍

陳樹英:區議會淪壓力團體

新一屆區議會在民主派執政下,遭到嚴重矮化,日前更傳來將會作大規模DQ。區議會法定諮詢功能不保,更遑論重返兩局時期的權力。陳樹英表示,早在今屆屯門區議會會議初期,有同事提出討論,區議會應恢復區域市政局功能。她認為,真正的地區行政機關應有實權,包括評核官員、制定行政措施的權力,「依加嘅區議會,我只會用壓力團體嚟形容。議員好多時嘅工作方式都只能喺制度外嚟做,屯門公園有大媽唱歌,部門唔做嘢,議員要自己去勸佢哋走。」

前區域市政局的會議室位於沙田排頭街,即康文署總部的現址。陳樹英便提到,當年同曾提交放進「文物時間囊」內的物品,「我唔記得交咗咩啦,應該係關平反六四事。」她指出,民主派當年會在區域市政局的週年大會中辯論政治事件,每名議員能作輪流演說,當中便包括六四和地區議會民主化等,「我哋就梗係唔會討論葵青劇院同元朗劇院啦。」

已故前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為末任區域市政局主席。陳樹英對記者話當年,「發叔當年話,從政只係『是非成敗轉頭空』,我唔同意,我話希望有生之年,能為香港建立民主努力,我好記得呢句 soundbite 出咗商台。」

無標題

批中共將市民迫到制度外 疫情後勢再上街

民主派總辭立法會,區議員頓成最前線,但亦面臨DQ潮。陳樹英認為,中共的高壓只會將所有市民迫到制度外,「對於成個香港,都係好危險。當年臨立會,都係異曲同工,民意只會再一面倒。」她嘲道,目前局勢只因為疫情而看似穩定,「無晒疫情,到時只會又出返晒嚟。」

當區區議員李俊晞昨日稱,康文署原表示會在早上9時取出「文物時間囊」。他表示,取出時間囊應屬開心事,「康文都唔知驚乜,都唔預你會攤開晒俾人睇,但咪俾人睇吓攞上嚟嗰吓囉。」

無標題

獨媒曾向民政事務總署和康文署查詢傳媒採訪安排,康文署又諉過疫情,指不會安排開啟儀式,只表示會適時取出該文物時間囊,在提取後,將會檢查物品和作公開展示。

前臨時市政局和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在1999年12月26日埋下該文物時間囊,按當年的新聞公告指,活動為兩個文康市政局的千禧慶祝活動。而荔枝角公園體育館正位於兩局轄區交界,安放典禮由時任臨時區域市政局千禧年慶祝活動工作小組召集人鄭詠基、臨時市政局香港大球場董事局主席張永森、區域市政總署署長余黎青萍和市政總署署長劉吳惠蘭主持。

「文物時間囊」中收藏了兩局當時最新出版的年報、千禧年活動紀念品和議員自選物品,包括臨區局各大會堂及文娛中心1999年12月文娛節目表、臨時區域市政局的徽號、12月號「市政新聞」及臨時區域市政局領帶等。

其他「文物時間囊」內的物品包括《基本法》、元朗劇院落成通知、臨時市政局康樂體育活動及設施一覽和香港公廁發展圖片等。

無標題

版權: 

港人快樂程度創新低 鍾劍華:難以想像香港再差落去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香港民意研究所今日(12月29日)公布最新的特首和特區政府民望、年終回顧前瞻及民情指數。結果顯示香港人的不快樂程度為59%,創28年新低,而多個對特區政府評分為負值,包括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鍾庭耀指,香港人非常不開心與政情、疫情、經濟有關;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則認為,市民認為香港情況無法再差。

是次民調在12月18日至12月22日期間,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進行,訪問了1,014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人。

IMG_8141
香港民意研究所經理 (數據科學) 戴捷輝、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鍾庭耀、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

香港人快樂程度創28年新低

59%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活得不快樂,較去年的58%上升1%,只有13%巿民表示快樂,較去年的20%下降6%,快樂淨值為負45%,平均量值為2.2, 創 1992年以來新低。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鍾庭耀形容2019年香港人的快樂程度「斷崖式」下降,快樂淨值由2018年的40%下降至2019年的-38%,他解釋香港人非常不開心與政情、疫情、經濟有關,相信不論任何黨派或政治立場的市民都是不快樂的,否則不可能快樂指數創新低。

鍾劍華:難以想像香港現況會再差落去

34%受訪者認為香港現況會改善,較去年同期的23%上升了10%;39%受訪者則認為會「惡化」,較去年同期的59%下降了20%。數據顯示市民對於香港未來發展存昐望,鍾庭耀指不能只與去年作比較,因去年是低谷,觀乎歷年情況,今年的指數仍屬非常低。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解釋市民覺得香港現況屬「難以想像會再差落去」、「唔會差得過宜家」,所以認為來年會有所改善。

多個對政府的評分為負值 反映政府與民意「對着幹」

當中,有44%受訪者給予林鄭月娥0分;其支持率為18%,反對率為69%,民望淨值為-51%。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最新滿意率為17%,不滿率60%,滿意率淨值為-43%,而對政府的最新信任比率為29%,不信任比率56%,信任淨值為-27%,香港民研經理(數據科學)戴捷輝表示民情非常差,市民對政府「幾不滿」。民調顯示多個對政府的評分為負值,鍾劍華批評這反映政府與民意「對着幹」。

鍾劍華:政府失去多次機會贏取民意

香港民意研究所的社區健康計劃在12月17日至 12月28日期間,以電郵形式進行網上調查,共訪問了6,806人,近七成人不滿香港政府應付武漢肺炎的表現,鍾劍華指處理疫情本是贏取民意的最佳時機,但政府失去多次機會贏取民意,例如不願聽取民意封關。

版權: 

主教山上的巴色樓:香港教會、慈惠辦學與客家族群

$
0
0
內容: 

Reference: BMA QW-30.005.0002 "Basler Missionsheim Hongkong. 1932"

1904年落成的「主教山」配水庫近日引起廣泛文物保育關注,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即指出,配水庫不單有獨特的羅馬式磚砌圓拱門地下建築建構,更為不可多得的水務文物,承載1910年設立的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發展史(註一)。 因此,對「主教山」配水庫進行文物保護與修復,不單為香港保留城市設計的智慧與美學痕跡,更見證香港百年水利建設與九龍半島的供水日常。

是次古蹟保育引發大眾對「主教山」的興趣,有說「主教山」正名為「窩仔山」,以過去的窩仔村命名,亦因位於九龍塘背靠山坑,窩仔即有山谷之意。究其何以得「主教山」之名,除典故傳說臆測外,還未有充份歷史考證答案,但可肯定的是「主教山」上有巴色樓,就讓我們進入「主教山」配水庫的歷史時空,從「主教山」上的巴色樓看看當時香港教會、慈惠辦學與客家族群的關係。

78391
Reference: BMA QQ-30.013.0195 "1a/ Basler Missionsheim in Hongkong." 1948

在這一百七十多年的悠長歲月裏,香港教會與香港社會同步發展,經歷了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轉變,可說是香港歷史的見證者,位於「主教山」上的巴色樓即為一例。查早於1847年3月19日,瑞士巴色差會(Basel Mission)差派傳教士來港,學習華語、改穿華服、留髮辮,每天學習漢字三百個,專以客家人為服務對象,建立基督教香港崇真會。香港亦是巴色差會傳教士學習語文、避難、休養和訓練華人教士的地方,藉此推動在華教會發展(註二)。 因此,巴色差會即在1905年購得新九龍第一號及第一三八六號地段(即大埔道58號),以此建立巴色樓作為處理教務之辦事處(註三)。 巴色差會檔案處傳有多張巴色樓珍貴歷史舊照,其中不乏「主教山」側影,現臚列如下與大眾分享。

78384
Reference: BMA QQ-30.013.0188 "1/ Vue d' ensemble côté nord avant réparations; x [kennzeichnet die linke, der Sonne zugewandte Fassade] Côté Est exposé aux typhons." 1947

1949年中共建國後,政治局勢出現急劇變化,基督教推行三自革新運動,加上韓戰爆發,遂起而驅逐外籍教士,切斷教會與外國差會關係。崇真會之教會不得不停止聚會,學校及醫院均被接辦。傳教士相繼離開中國,來港商討差會與傳教士去向(註四)。 1951年6月10日,崇真會香港區會向巴色差會承購大埔道58號巴色樓全部樓宇及餘地,共七萬餘呎,地價15萬元,並於7月9日簽署轉賣合約,直到1954年6月1日付清所有地價完成交易(註五)。

78383
Reference: BMA QQ-30.013.0187 "5/ Même vue que no 4. Les tâches de moissisme sont nettement visibles. x [kennzeichnet die Ecke unter dem Schornstein links im Bild]. " 1947

在巴色樓建立以前,查早在1897年,巴色差會傳教士婁士鑒於深水埗頗多客家居民,且失學兒童較多,於是倡議在深水埗辦學(註六), 隨即更在福洲街建洋樓,於1898年招生開學,每逢主日,則假課室為講道之所,張聲和牧師曾道「深水埗分會生長頗速」(註七)。 在凌善元牧師鼓吹擘劃下,深水埗堂終於1928年1月1日正式自立,自立後人數日益增加,「深水多魚」成一時佳話(註八)。 1931年,深水埗堂發募捐簿籌建新堂,同年深水埗堂將原址福州街3號交給政府,換得黃竹街17號及19號地段作為建築新堂之用, 1932年1月1日舉行獻堂禮,更把禮堂樓下撥作學校之用,名為崇真學校(註九)。 1950年9月該堂又開辦崇真英文書院(註十)。 1953年該堂在巴色樓東面建築新校舍,並於1958年在北面增設小學校舍,及至1962年增建與小學相連的中學校舍,到了1966年更開闢由巴域街通往學校的後山車路,此路即可通往「主教山」。其後,該堂於1982年籌建新堂,位於巴色樓舊址的新堂即在1989年10月落成啟用。正如歷史學家羅香林(註十一)說:「教會與教育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現該堂屬下辦有崇真小學暨幼稚園、崇真書院、基督教崇真中學及沙田崇真中學四所學校,秉承先賢遺範,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香港社群。

盼望大眾在關注「主教山」配水庫保育之時,這則歷史圖像與檔案幫助我們更立體了解周邊歷史。2020年底香港前路茫茫,或許民間對香港歷史與文物建築的珍視與保育,也是一點點微光凝聚盼望,守護我們愛惜的香港。

78385
Reference: BMA QQ-30.013.0189 "2/ Côté Est exposé aux typhons; Les fissures sont nettement visibles." 1947

註一: 〈港大學者:曾對全九龍供水有重要貢獻 可成亞洲獨一無二配水庫公園〉,《立場新聞》,2020年12月29日。
註二:詳參湯泳詩:《一個華南客家敎會的硏究 : 從巴色會到香港崇眞會》(香港:基督敎中國宗敎文化硏究社,2002);湯泳詩:《瑞澤香江 : 香港巴色會》(香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5)
註三:香港歷史檔案署檔案:HKRS 58-1-19-20, CSO 175/1902 extension “Land at Kowloon Tong in the New Territory (New Kowloon I. L. No. 1)—Application From Messrs. Dennison, Ram & Gibbs on behalf of the Basel Mission For —”; 香港歷史檔案署檔署:HKRS 581-25-37, CSO 4930/1904 extension “N. K. I. ls7 & 13 - extension to N. K. I. L. 4—Application From Messrs. Denison, Ram & Gibbs. on behalf of Basel Mission For an—”。
註四:有關三自革新運動之起源及發展,參刑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運動之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1996),1-124;趙天恩,莊婉芳:《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1949-1997》(台北:中國福音會出版部,1997),16-34。
註五:余偉雄編:《香港崇真會立會140年紀念特刊》,110;百周年紀念特刊出版委員會:《香港深水埗崇真堂百周年紀念特刊,1897-1997》(香港:該堂,1997),17-18。
註六:〈崇真幼稚園校務概況〉,〈崇真學校概況〉,載深水埗崇真堂:《深水埗崇真堂建堂四十週年紀念特刊》(香港:該堂,1972),31-33。
註七:深水埗崇真堂:《深水埗崇真堂建堂四十週年紀念特刊》(香港:該堂,1972),18—20;張聲和:〈香港巴色會本年捐題記〉,《德華朔望報》,第五期(1908年3月),280。
註八:丘育靈:〈深水埗崇真堂堂史〉,載余偉雄編:《香港崇真會立會140周年紀念特刊》,201。
註九:丘育靈:〈深水埔崇真堂堂史〉,202。
註十:〈崇真英文書院校務概況〉,載深水埗崇真堂:《深水埗崇真堂建堂四十週年紀念特刊》(香港:該堂,1972),30-31。
註十一:羅香林曾是香港崇真會之會長、副會長、崇謙堂執事、長老,關於其生平,參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1983),341-347;關於其於崇真會之角色,參崇謙堂董事會:〈悼念羅長老〉,葉貴廷:〈羅香林長老二三事〉,載余偉雄編:《羅香林教授紀念集》(香港:羅香林教授紀念集編輯委員會,1979),113-114,131-132。

灣仔區會通過表格性別欄加入「其他」選項 跨性別人士:感到接納和支持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灣仔區議會昨日(12月29日)舉行撥款及常務委員會,會上通過灣仔區議會發出的表格,在性別一欄除「男/女」選項外,加入「其他」選項。有跨性別人士及性別流動者在會上分享,性別一欄只有二元選項,容易引致尷尬及歧視情況,如加設「其他」選項,將能感受社會的接納和支持,可以最真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性別。

國際特赦組織:跨性別人士應免受歧視

書面動議「灣仔區諮詢表格性別引入第三選項」由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提出,她盼區議會能踏出第一步,讓社會不再迴避討論「性別」。會上邀請了三名嘉賓分享現時跨性別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況。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林祖明發言指,其組織已去信全港18區區議會,望能推動表格中設第三性別選項供跨性別人士選擇。他認為,現時政府只視「男/女」作合法性別,做法剝奪第三性別人士的權利。林祖明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訂明,每人不應因其性別而遭到歧視,跨性別人士應免受歧視及標籤,以及擁有與二元性別同等的權利。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林祖明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林祖明

二元選項令跨性別人士焦慮

性小眾友善組織PrideLab總監陳翠樺是跨性別人士,到性別認同診所已有三年半時間。他指因未能符合更改身份證性別的規定,故身份證上的性別仍為女性,但以男性身份生活已有三年。

陳翠樺指,每當看到表格上性別欄目只有「男/女」選項時,會感到掙扎及焦慮,若填寫「女」,會被稱呼為女士或小姐,但因其外形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很容易被質疑,引致尷尬,對方可能會多次道歉,而在公眾場合的話亦會引起在場其他人注視。他認為若加設「其他」選項,將能感受到社會的莫大接納和支持,選擇以最真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性別。

羅小風
羅小風

生理性別與性別表達有別 引致不友善對待

性別認同為性別流動的羅小風,其性別認同不在「男/女」二元框架下。她的生理性別為女,社交性別為男。羅小風指由於生理性別與其性別表達有分別,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少困難,例如早前到運輸署更改駕駛執照時,其身份證性別為女,但她外表較為男性化,引起職員的不友善對待。

羅小風認為對性別流動者來說,只有二元選擇會為他們帶來心理壓力,及引致誤解和歧視。她又指世界上已有逾10個國家承認第三性別,如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她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應該具備國際視野,在表格中多加一個選項,識別性小眾的身份。

區議員陳鈺琳表示支持動議,她詢問在場嘉賓,在香港是否很難更改性別。陳翠樺回應指,香港現時並沒有清晰界定第三性別,若希望更改身份證性別,首先須到性別認同診所,進行一系列真實生活體驗。他指,過程順利的話至少也需要兩年時間,其後亦需進行荷爾蒙治療,而手術效果不能逆轉,須摘除生殖器官;完成這些程序後,取得醫生紙才可到入境處更改性別,強調若達不到任何一個要求就無法更改性別。

委員會主席羅偉珊認為,應尊重每個香港市民的性別自主。動議最後在6票贊成、0票反對,及林偉文、李碧儀棄權下,獲得通過。

民政拒支援 灣仔區議會自行租場開會一小時後流會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民政事務總署以疫情為由,以「呼籲」區議會延後會議為名,實為拒絕開放區議會會議室及提供秘書服務。灣仔區議會昨日(12月29日)自行租場,舉行撥款及常務委員會。惟會議進行一小時後,便因兩名建制派議員離席,令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

15分鐘傳召議員時間過去後,會議室只餘下五名民主派議員包括委員會主席羅偉珊、顧國慧、麥景星、楊雪盈、陳鈺琳,他們繼續就餘下議程進行非正式會議,交換意見。他們均對流會感惋惜,「特登搵場地開會,付出咗咁多努力但仲有好多未討論到,(流會後)下次委員會要等到3月2號。」

批民政處拒支援 影響灣仔區居民福祉

委員會主席羅偉珊於會議開始時指,民政事務處於12月初電郵通知議員,以疫情為由拒絕提供秘書服務及開放會議室,批評此舉影響灣仔區居民福祉,故自行租用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一房間3小時,租金為$1,410,另加兩個麥克風$180,合共$1,590將由出席議員共同支付。

DSC_0143

民主派區議員在場內白板貼上灣仔區議會標誌及「撥款及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字眼的白紙。灣仔區議員自行安排秘書記錄會議內容,會後將交予區議會秘書處上載相關紀錄。是次委員會一如過往,由區議會主席楊雪盈安排網上直播。灣仔民政處雖然拒絕開放會議室及派員出席,但區議會秘書有協助準備議程及會議文件。

當區建制派區議員只有自由黨林偉文準時出席,另一名建制派議員李碧儀在會議開始後7分鐘才到場,二人未有於會上發言,並在會議舉行約40分鐘後便先後離席。羅偉珊指未有收到其他未有出席的議員,包括邱汶珊、梁柏堅、李永財、謝偉俊及黃宏泰的請假通知。

DSC_0236

會議因法定人數不足流會 餘14項議程未被討論

會議處理由楊雪盈提出的「灣仔區諮詢表格性別引入第三選項」書面動議後,進入討論同樣由楊雪盈提出,引入外間專業人士擔任區議會贊助活動、並提供車馬費的「觀察員制度」書面動議,林偉文及李碧儀先後離席,會議室只餘下六名議員,不足法定人數。委員會主席羅偉珊休會15分鐘期間,張嘉莉亦提早離場。

DSC_0166
羅偉珊

羅偉珊在下午3時30分宣佈流會,她對流會表示失望,又指多項團體撥款申請,因今日流會未獲審批,令團體的活動流程需再度延遲。昨日一共有十四項議程未及討論,包括動議「於會議紀錄出席者一欄列出抵達及離席時間」、「邀請區議會提名「性別課題聯絡人」出席國際婦女節慶祝活動」、民政處申請204萬聘請員工以及9項活動撥款申請。

流會後繼續開非正式會議

委員會原定討論民政處就下一個財政年度的撥款申請,即「運用2021/22年度區議會撥款聘請合約員工協助執行區議會的職務」,民政處計劃聘用7名合約員工,協助推行地區小型工程計劃、處理和審核社區參與計劃的撥款申請等,所需款項約為204萬元。

DSC_0264
楊雪盈

區議會主席楊雪盈指合約員工將負責區議會事務,要求民政處讓區議員參與員工面試。她亦批評民政處經常拒絕支援區議會會議,提議仿效中西區區議會聘請秘書公司提供秘書服務,善用公帑以協助會議進行。

20201230_035738
麥景星

區議會副主席麥景星斥民政處沒有派代表出席是次會議,「同我哋區議會咁息息相關嘅一項議程,批200幾萬都唔派人出席,我覺得係匪夷所思!」他續稱,秘書處提交的文件資料不足,不清楚約200萬元款項的使用詳情、上年度合約員工的使用情況等。羅偉珊表示,將綜合議員的意見,去信民政處要求交代。

DSC_0282
陳鈺琳

陳鈺琳則表示,從現有文件中不清楚員工的詳細分工,要求區議員能參與討論合約員工的職責。她舉例指合約員工可以支援區議會直播、更新區議會公告欄等,以改進地區問題。羅偉珊則要求民政處交代招聘程序,如刊登招聘廣告、面試等的時間表。

梁柏堅在社交媒體稱不出席是為令民政處的撥款申請不能通過,李永財轉發梁的訊息。邱汶珊則以「係要標奇立異嘅真係無辦法」為題,稱「總署話唔開會,其他區議會都無乜開會」,又諷民政缺席下的會議「唔係你幾個對住空氣講完就拍板做到」,形容昨日會議是「一廂情願」。

民政事務總署在12月中開始拒絕支援區議會舉行會議後,多區皆取消會議,深水埗區議會則舉行了兩次Zoom會議,灣仔區議會亦曾舉行一次Zoom會議,而葵青區議會則移師街坊工友服務處辦事處舉行兩次會議,今日(12月30日)亦將舉行審核委員會會議。南區區議會原定在12月15日如常舉行會議,但南區民政處拒絕準備議程及文件。

版權: 

【12港人】兩未成年疑犯移交返港 警稱可加控其他罪行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深圳鹽田法院今日就涉嫌偷渡的12港人案判刑,其中10人判囚7個月至3年。深圳鹽田檢察院指其中兩名未成年人士,即黃臨福及廖子文自願認罪認罰,決定不起訴。香港警方今早接收二人到天水圍警署,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總警司鄭麗琪稱二人在內地已承認控罪,「(內地)司法程序已告一段落,可以返嚟面對嚴重嘅罪行」,並有可能被加控其他罪行。

無標題

警方今早10時發稿,表示將接收「由內地執法機關送回兩名疑犯」。在警察護送下,二人在近11時55分分別乘坐一輛7人車及私家車由深圳灣口岸到達天水圍警署,兩人均被黑布蒙頭及反鎖手銬。警方高調安排記者在馬路兩旁自由拍攝,並多番提醒現場記者「嚟㗎啦」。

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總警司鄭麗琪表示,今日收到內地執法機關通知,指二人可移交至香港。她稱二人在內地已承認控罪,「(內地)司法程序已告一段落,可以返嚟面對嚴重嘅罪行」。案發時17歲的廖子文涉嫌串謀縱火;案發時16歲的黃臨福則涉嫌企圖縱火及藏有攻擊性武器,鄭麗琪表示二人早前已缺席聆訊,有可能加控《刑事訴訟程序條例》第9L條「沒有按照法庭的指定歸押的罪行」。

無標題
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總警司鄭麗琪(左)

稱在囚人士有權利會見家屬

二人需接受14日強制檢疫隔離,鄭麗琪指具體安排需交由法院決定,有可能需於懲教署內接受隔離。她表示,二人今日將於警署內繼續接受調查,明日才會通知法庭二人已返港。她又指「俾咗機會佢哋打電話聯絡屋企人」,強調在囚人士有權利會見家屬。

將向法院申請延案14天

鄭麗琪又表示由於二人需接受隔離檢疫,明天將向法院申請延案14天,由法院再安排上庭應訊日期。她強調案件本身牽涉多人,警方早前亦拘捕9人涉嫌協助罪犯潛逃,強調會依法跟進各人在香港的罪行。

另外,涉嫌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的鄧棨然及喬映瑜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罰款人民幣2萬元,及有期徒刑2年、罰款人民幣1.5萬元;涉嫌偷越邊境的鄭子豪、嚴文謙、張銘裕、張俊富、黃偉然、李子賢、李宇軒及郭子麟等8人則被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罰款人民幣1萬元。

根據法院通報指,鄧棨然及喬映瑜根據他人安排,策劃組織多人從香港偷渡至台灣,並由鄧棨然購買船隻。二人在8月23日凌晨分別聯絡另外8人在西貢布袋澳碼頭集合上船,於同日早上被深圳海警局拘捕。法院形容犯罪情節嚴重,但認為鄧棨然及喬映瑜屬從犯,加上各人表示認罪,考慮各人危害後果、悔罪表現及檢察機關量刑議後,已依法從輕處罰。

版權: 

大嶼山P1公路工程 擬海岸公園旁填海 環團斥毀白海豚棲息地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政府發展東涌新市鎮,擬建全長約12公里的大嶼山P1公路,其中大蠔至欣澳段的環評工程項目概要的公眾諮詢將於後日(1月1日)截止。環保觸覺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指出,政府在本月公眾諮詢開展前,才首次公佈正研究於接近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屬中華白海豚夜間重要棲息地的位置,進行約15公頃填海工程,呼籲市民於諮詢截止前表達反對意見。

批大嶼山「填海馬拉松」 海豚回歸無期

環保觸覺研究主任劉加揚指出,政府於2017年公布的《可持續大嶼藍圖》中,建議興建大嶼山P1公路,惟從未提及工程項目涉及填海。土木工程拓展署本月公佈工程項目簡介,首次披露將研究於介乎大蠔交匯處與深水角之間、與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相距約150米處,進行約15公頃的填海工程,當中涵蓋中華白海豚的過往出沒熱點。

劉加揚指出,府接二連三在該水域進行港珠澳大橋、屯赤公路、機場第三條跑道、東涌新市鎮等填海工程,形容為「填海馬拉松接力賽」,令海豚難以回家。他亦指出,P1公路將連接大蠔灣至現時青嶼幹線收費站附近,與現時北大嶼山公路幾乎重疊,而後者仍未飽和,故對是否需要興建P1公路有保留。

無標題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中)

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有海豚出沒 具生態重要性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表示,雖然港珠澳大橋工程令被大嶼山的海豚數目創新低,惟漁護署的聲學監測仍在2017年下旬至2019年期間,錄得至少有36晚有海豚在夜間使用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她指數字雖不算高,但「唔代表冇海豚使用」,認為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仍屬海豚夜間的重要棲息地,其生態重要性不容忽視。

麥希汶批評政府「先破壞後補償」的發展方針,指出北大嶼山水域已無更多空間填海,而過往填海工程的生態補償措施仍未全部落實,政府應先待所有保育措施落實並證實有效,包括將於2023年落實的三跑補償措施,才評估P1公路填海工程的影響。

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亦批評,政府為一個填海工程而設的生態補償措施「可以被第二個工程推翻」,促政府「係時候停一停(填海工程)」,以保護海洋生態。

港大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外務副主席賴靈曦指,填海工程除會令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水質變差,工程噪音亦影響海豚棲息,並威脅本港的生物多樣性。她呼籲市民踴躍參與公眾諮詢,表達反對填海的意見。

【12港人】二人避談拘留內情 關注組斥中共加害港人、審訊造假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12名港人涉嫌觸犯內地「偷越國(邊)境罪」及「組織他人偷越邊境」被捕,之後被拘留於深圳鹽田看守所逾百日,其中10人今日判囚7個月至3年。未成年的黃臨福及廖子文二人則不作起訴,今早從深圳灣口岸移交返港。12港人關注組傍晚在天水圍警署外會見傳媒,關注組代表鄒家成指二人神情緊張,避談在鹽田看守所內的事,斥港中合謀設局作政治迫害,借加害港人塑造所謂公平公正審訊。

F5A9E953-BB35-443D-8645-E517E25E6BD6
鄒家成

二人避談鹽田看守所內情 鄒家成斥政治逼害

關注組代表鄒家成表示,二人的家屬及律師已抵達天水圍警署進行短暫會面,指二人神情緊張,避談4個月來在鹽田看守所內的事。他認為兩人受精神上折磨及酷刑虐待,批評中共借加害港人,塑造所謂公平公正的審訊,斥責港中合謀設局作政治迫害,「呢個絕對係垃圾極權嘅行徑」。他又表示,有家屬曾詢問官派律師有關上訴及探訪的問題,但一直沒有回覆。

鄒家成又指,天水圍警署的警察曾聲稱只有家屬本人與委託律師才准進入警署,質疑警方刻意阻撓探訪。荃灣區議員岑敖暉亦批評做法,指香港司法制度從來沒有「簽紙證明」的安排,「係咪將大陸套司法制度擺落嚟香港呢?」

無標題
岑敖暉

岑敖暉:港政與警務處策劃冤獄

岑敖暉形容事件是合謀送中,認為判決難以接受,「完全係香港政府及香港警務處一手一腳策劃出嚟嘅冤獄」。他強調12人一直所接受的是不公平審訊,指由第一日家屬收到逮捕通知書開始,沒有任何一位委託律師可見到12名港人,即使官派律師亦從沒有回覆家屬的提問。

對於深港兩地可隨意移交犯人,鄒家成斥香港政權已無所不用其極,「根本唔需任何法律都可以移交香港人」。岑敖暉則指《港區國安法》第55條已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在涉及國家安全威脅的情況下,可在港行使司法管轄權,指做法已如同打開「送中」大門。

C0AE4DDB-FB43-4764-A2E7-737D6D40EA2A
鄒幸彤

支聯會副主席、律師鄒幸彤斥責審訊不公平及不透明,「到依家連律師個名同法官個名都仲未問到,有眼睇都知呢個唔係公平審訊」。她指根據一般內地情況,12港人並非「情節嚴重」罪行,通常只會以行政方式處理,認為判決有期徙刑過重。

12港人家屬促公開「聽審家屬」名單

12港人的家屬未有到場,只透過關注組發放錄音回應判決。鄭子豪爸爸坦言,「無論判一日或者七個月,每一日都係冤枉㗎」,並斥責香港政府於8月23日曾派出兩架飛機「親自護送」12名仔女到大陸。喬映瑜的家人則要求內地當局公開「聽審家屬」的名單。

李子賢媽媽稱,七個月的判刑比預期中長。她稱打算北上探訪兒子,期望內地能明確地解釋隔離安排及每月的探訪次數, 「會唔會話分開連續探三日就當探三次?」黃偉然媽媽亦表示,希望可以盡快得知探訪時間流程等詳情,「可唔可以攞冬天衫?可唔可以買啲嘢食俾我個仔」,但強調對香港政府不抱任何期望。

2BEF9ED3-775F-4863-A998-2F073E93624F
王婆婆

王婆婆攜燈牌聲援

曾被內地拘押逾一年的「王婆婆」王鳳瑤亦有到場聲援,並在警署旁的木椅上擺放「SAVE 12」霓虹燈。王婆婆指新年即將來臨,「想送啲心心俾佢哋」,以示心意和支持。期間有街坊駐足拍照,亦有人向王婆婆打氣。

王婆婆向獨媒表示,十分關心12名港人的狀況,批評兩名未成年被告一直被扣押在警署內,遲遲未被送到檢疫中心,亦為另外10位涉案人未能回港與家人度歲而痛心。她認為12港人從來沒有犯法,質疑當局未有進行公開審訊是因為根本沒有足夠證據舉證,並對今早判刑感到憤怒,「明顯屈佢哋食死貓」。

ED98D63C-A7DE-45CD-B17E-769E051E4F73

元朗區區議員林進傍晚帶同附近「黃店」提供的外賣進入天水圍警署,嘗試送飯予兩人,惟一人拒絕接受,而另一人則仍在錄取口供。

版權: 

【武漢肺炎】疫情回落? 張竹君:好似穩定,憂除夕後反彈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武漢肺炎今日新增54宗確診個案,當中13宗源頭不明,另有50多宗初步確診,目前累計8,779宗確診個案。確診個案減少,記者問第四波疫情是否已趨穩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認為,「好似穩定,但回落得好慢」,憂慮市民在聖誕假期後,在除夕一連三日會有聚會,「個案好多24、25、26號聚會,有啲20人聚會,(除夕)有機會再反彈」,更不排除會有超級傳播者。

張竹君又補充稱,疫情目前有滯後,要待除夕才能較掌握聖誕前後的情況。

聯合醫院女護士確診

患者分別為23男和31女,年齡介乎5至91歲,當中16人由臨時社區檢測中心發現。一名九龍灣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護養院的院友確診,在12月29日送到亞博檢疫時發燒送院;即第8741宗的87歲女患者。另有一名聯合醫院護士確診,即第8777宗的22歲女患者。在今日源頭不明的個案患者中,有多名退休人士、文職、保安、清潔工和司機等。

7宗輸入個案 2人12月21日英國抵港

此外,今日新增7宗輸入個案,患者由英國、美國和印度抵港。第8735宗的5歲男童和第8739宗的40歲女子,均為英國抵港,二人分別在12月27日和12月20日發病。張竹君表示,2人均為12月21日到港,在檢疫期間確診。

多4名病人死亡 63歲男今早伊院病逝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指,在過去24小時,醫管局指共呈報91宗懷疑個案,再多4名病人死亡,包括第6153宗的63歲男患者在伊利沙伯醫院,今早病逝。他在11月27日因為中風入院,患有長期病患,其後情況轉差。

再多106名確診病人康復出院,累計有7,722人康復出院。截至今早,目前仍有826名病人留院,當中50人情況危殆,54人情況嚴重,722人情況穩定。截至今早9時,負壓病床數目為1,259張,使用量為66%,負壓病房為691間,使用量為76%。

佛教醫院病人初步確診 曾兩作鼻咽拭子測試呈陰性

一名佛教醫院內科病房83歲男病人初步確診,該病房為A5M,他在12月2日至23日入住該病房,在12月23日出院後回到位於黃大仙的聖公會護養院,在24日晚上發燒,到伊利沙伯醫院求醫時確診。他在12月25日和28日曾作鼻咽拭子測試,但均呈陰性,在30日再作鼻咽拭子測試時呈陽性。

該病房至今有3人染疫,昨日的第8444宗患者,同為該病房病人;今日另有一名護士確診,即第8746宗的26歲女患者,但屬不同病格。該名初步確診患者早前已被列作醫學監察。

無標題

多43幢大廈須作強制檢測

衞生署昨日宣布收緊大廈強制檢測的措施,即同一幢大廈有2宗不相關的個案,張竹君透露,食衞局將會發稿公布名單,指涉及至少40多個地點,包括彩頤花園第11座,涉及3個單位,4宗個案,其中2個單位為同一樓層。

記者追問名單詳情,包括是否集中在九龍東時,張竹君稱手上沒有相關資料,稱「九龍區人口較多,就多啲,但唔係全部九龍東,九龍西呀、新界呀,甚至港島都有。」食衞局及後在記者會完結後發稿公布,在43幢大廈中,九龍東的大廈佔了19幢。

版權: 

梅艷芳的、也是香港的〈夕陽之歌〉:梅姐逝世17周年紀念

$
0
0
內容: 

「斜陽無限 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隨雲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復還」

每當響起〈夕陽之歌〉,我們的情緒都會被梅艷芳低沈渾厚的嗓音牽動;歌詞中「夕陽」這具有鮮明時間意識的意象,也勾起了很多令人神傷的往事。此曲為梅艷芳的代表作,她曾多次指出自己十分喜歡,說此曲是自己「前半生嘅寫照,代表左我既心聲」。顯然,梅艷芳認為夕陽就如自己的生命,在韶華盛極之時預感大限將至。這是她對生命殘局的慨嘆,同時也是其對個人身分的標示:璀璨動人卻短暫無常。今天看來,這首歌既是屬於梅艷芳,同時也是香港寫照。

〈夕陽之歌〉是徐克電影《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的主題曲。戲裡最關鍵的角色並非周潤發飾演的Mark,而是梅艷芳飾演的周英傑。片尾,Mark在直升機上緊抱身受重傷的英傑,英傑在長髮被捲起的一剎氣絕,歌詞「一天想想到歸去但已晚」餘音裊裊,鏡頭聚焦於光華無盡的斜陽。顯然,電影中斜陽殘照的自然現象,正代表周英傑。

周英傑:掌權者的命運

如果斜陽代表美好及璀璨,真實的梅艷芳及戲中的周英傑,同被認定為一抹斜陽的原因是他們經歷了豐盛的生命歷程。電影中,周英傑集智、勇、義於一身。說她智,是由於她在跟惡勢力戰鬥中,她的智謀、決斷、槍法對於事件的結果起著關鍵作用,能力遠勝於兩位男主角阿Mark及張志民(梁家輝飾演)。英傑扮演著啟蒙及保護男性的角色,向二人傳授槍法,抓緊時機利用自己的人脈鏈條,送二人離開峰煙四起的越南。

她的勇及義,見於年少時在酒廊目睹黑幫成員何長青(時任三郎飾演)被圍,寡不敵眾,甘願冒死為其擋上一刀;亦見於其因為跟Mark「同為中國人」的血脈,不惜冒險協助他們走私美金。憑著對權力遊戲規則的掌握及智勇兼備的禀性,周英傑成功把自己推上黑社會的權力核心,擁有萬人之上的權力;同時,她能遊走於權力漩渦裡,在動蕩的局勢下抓住頃刻的主體性,把自己置於政治鬥爭之外,跟Mark及志民於亂世中享受僅有的繁華。

然而,再美麗的斜陽也敵不過歲月的洗禮,時間作為宿命的隱喻使盛極一時的生命難逃枯萎的命運。表面上周英傑權傾一時,如她所說「有錢有場面」,然而其權力是由何長青賦予。只要何反目並著手將之取去,英傑就如同喪家之犬。除此之外,縱然英傑善於運籌帷幄,但在越南槍林彈雨,有權勢者互相傾軋的現實環境下,她也沒有辦法選擇前路,只能任由時局的擺佈。英傑最後命喪於直升機上,意味不論生命如何光彩,都無法擺脫悲劇的命運。

134252688_160598775856921_3059668311296398083_n

梅艷芳:殞落於舞台

再看看梅艷芳,她跟周英傑的生命歷程顯然有重疊的地方。梅艷芳從小在複雜的環境長大,讀書不多,卻憑個人的天賦及能力躋身香港巨星之列。她及其團隊的出現,改變了香港歌手的定義及演唱模式,把歌者於台上唱歌改造成表演者在舞台表演。她於舞台上舉手投足製造出來的壓台感牽動著觀眾的情感。
 
另一方面,她能挪用各種跨越地域及時間的元素:西方、亞洲、中國、古代、近代等等,將之改造成為了自己的形象風格,迎合了時代的需要。其四射的光芒更抓住了其他地方的眼球,短時間內成為了香港的代表。

梅艷芳小時候家境不好,缺乏安全感。過慣朝不保夕的生活的她深明好景不常的道理。她並不看好未來,故只將所有精神都花在當下的表演,意圖借「美艷到不行」的表演抓住頃刻的主體性,並遺忘時間對她的威脅。1991年,她選擇告別舞台,在她的時代逝去之前,放盡演藝光輝。
 
90年代末至千禧年間,梅艷芳多次在電台中表示學佛讓她變得豁達及享受孤獨。然而,「夕陽近黃昏」的意象猶如遠古記憶或咒語一樣縈於其心,以至在身患重病時,仍堅決於紅館表演,向觀眾展示其最後光華,直至最後一盞燈熄滅,她從舞台中消失於黑暗的一刻。梅艷芳一生都有意或無意地成為夕陽或自我定性為夕陽,這有時令人搞不清楚:她的生命,究竟是她自行安排創造,還是已經有一個先驗的劇本,她依著劇本把角色演好?這就誠如《英雄本色III》中Mark想逃離越南時對英傑說:「呢度每個人都係度賭博,但其實我地都係籌碼,無權去決定玩唔玩。」誰是主動,誰是被動,值得深思。

133788353_151395536476901_231620100653263726_n

香港:在黑暗中渴望歸去

不論是徐克的電影、媒體對梅艷芳的論述、或者是梅艷芳自己,都以夕陽作為身分想像,這除了跟個人命運際遇有關外,其實也折射集體想像,有其時代印記。70年代香港起飛,發展靠近國際社會,在因緣際會下香港被賦予「專業經濟人」的身分。然而,80年代主權移交問題、六四事件都對香港人身分構成極大的衝擊,使當年部分自詡為有成就的香港人產生「斜陽無限」、卻得「一息間燦爛」的感慨,務求在最短時間內爭取最大的幸福。這身分想像及其衍生而來的生活方式,異於常態,為當時的香港帶來動能。

事隔數十年,夕陽已遠去,今日香港已是徹底的夜深。當我們偶爾在網上看到梅艷芳鋒芒盡露的演出,都會感到新不如舊,於是忍不住留言:「回不去了」或「今日已找不到像梅艷芳這種巨星」。眼見滄海桑田而生感嘆,無可厚非。然而,固執於昔日夕陽,猶如宿命論地依循特定劇本生活,似乎是一種缺乏生命力的偏執。其實,漆黑中的零星閃爍,也可以是一種身分構築的動能。

「一天想,想到『歸去』但已晚。」

可能只要我們不在乎能否「歸去」,我們的人生、香港的生命,才能蹦跳有聲。

「岳義士」除夕刑滿出獄 親友迎接遭警告違限聚令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人稱「岳義士」的20歲學生陳以晉今日早上9時刑滿出獄,10多名親友一早在壁屋監獄外等候。陳以晉離開時神情輕鬆,多次對記者稱「辛苦哂,咁凍都要嚟」。他指將稍後交代近況,之後在母親陪同下乘坐私家車離開。

陳以晉在早上9時步出壁屋監獄,他身穿白色恤衫,手持一袋個人物品及外袋。陳母見狀即上前擁抱及協助,並謂「凍呀,著返件衫先」,其朋友亦為他出獄歡呼。

Untitled

在早上約8時15分,5名軍裝警察及2名懲教職員到場,要求現場所有記者及市民出示身份證,並記低身份證號碼。陳以晉的父母及女朋友在8時20分到場,陳母不滿警方做法,一度與警方口角,「我想嚟接小朋友啫,大家都係香港人,你哋唔好咁離譜啦」。有警察之後「警告」陳母,「你冷靜啲先,你違反限聚令㗎啦」。

Untitled

陳以晉於去年9月15日在北角以自拍棍襲擊警察,致其他示威者能離開現場,之後頭破血流被捕。他今年6月承認襲警及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另一項抗拒警務人員罪則經審訊後裁定罪成,三罪合共被判入獄10個月。他曾就抗拒警務人員罪向高等法院提出定罪上訴,但最後遭駁回

Untitled

律政司就黎智英獲保釋上訴:《國安法》可判終身等同謀殺,一般而言不准保釋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先後被控欺詐罪及《國安法》下的「勾結境外勢力」罪,他上周三(23日)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獲批,並需以共1,000萬元保釋,期間不得離開住所及不得在社交媒體發布訊息等。律政司就高院批准保釋申請上訴許可,案件今(31日)在終審法院由首席法官馬道立、常任法官李義、常任法官張舉能處理,案件將於下午4時裁決。

律政司:法官誤解《國安法》42條立法原意

律政司代表、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指,《國安法》由人大常委會制定,目的是保障香港本地國家安全,故此法庭在詮釋有關法例時,必須考慮立法原意。惟《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的決定是根據《國安法》罪行而下定的保釋決定,與一般刑事罪行的保釋不同,除非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其不會繼續實施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否則不得准予保釋,因此認為李官誤解《國安法》42條的立法原意。

周又指,《國安法》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如謀殺及叛國罪一樣,一般也拒絕保釋申請。但法庭在考慮《國安法》被告的保釋條件,不應以一般刑事案件作準,門檻理應更高,一旦《國安法》疑犯潛逃,後果是不可逆轉的。《國安法》亦限制法庭不能以保釋條件為判斷保釋風險的因素,以推斷被告是否有潛逃機會。

黎智英的代表律師鄧樂勤則指,法官李運騰批准保釋的決定合理,李官在唐英傑案中亦已詳盡地就《國安法》42條提出理據。終審法院沒有司法權限處理原訟法庭的保釋決定,保釋決定應是可以推翻的,故無論是否批准保釋亦不屬「最終決定」。同時,國安法不會影響《香港終審法院條例》的內容。而律政司現反對以保釋條件作考慮保釋的因素,屬非傳統的做法。鄧強調自由事關重大,即使盡快進行聆訊也於事無補。

LD4A4668
黎智英(中) 及 代表律師鄧樂勤(左)

馬道立:國安法非無罪假定

終院首席法官馬道立表示,本案具重大爭議須由終審法院批准上訴,然而法律條文中未有道明終審法院覆核保釋決定的法律地位,但法官須考慮批准《國安法》被告保釋的風險,尤其此決定將增加被告重犯的風險。惟一般刑事罪行的案件以「無罪假定」為法律原則,因此被告被起訴後有保釋權利,但《國安法》與《基本法》的法律體系不同,《國安法》是以「不准保釋為前提」,而非無罪假定。根據條文,除非法庭有理由相信被告不會重犯,否則不會批准保釋。

無標題
終院首席法官 馬道立(資料圖片)

黎智英12月初與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行政總監黃偉強同被控一項欺詐罪,指3人於2016年6月27日至2020年5月22日期間,向香港科技園公司隱瞞、沒有或曾經沒有在香港工業邨公司(現為科技園公司)與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在1999年5月25日訂立的租契所容許下,而使用在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8號的處所或該處所的部分;以及向科技園公司虛假地表示,在該租契所容許下使用或曾經使用該處所或該處所部分;並意圖詐騙而誘使科技園公司有不作為或一連串的不作為,即就執行科技園公司在該租契下的權利未有採取行動,導致該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或力高顧問有限公司獲得利益,或導致科技園公司蒙受不利或有相當程度的可能會蒙受不利。

黎其後再被加控一項《國安法》下的「勾結境外勢力」罪,指他於今年7月1日至12月1日期間,在香港請求外國或境外構構、組織、人員實施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制裁、封鎖或其他形式的敵對行為。

《港區國安法》自今年實施以來,共有4人被起訴。七一電單車男唐英傑被控煽動分裂國家及恐怖活動罪「第二代美國隊長」馬俊文被控煽動分裂國家罪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被控分裂國家、洗黑錢等罪,3人均不獲准保釋,現正還柙候審。

案件編號:HCCP 727/2020、HCCP 738/2020、FAMP 1/20

相關報導:
《國安法》生效後首人被控「勾結境外勢力」 黎智英再度申保釋遭拒
首名《國安法》被告獲准保釋 黎智英須24小時留家、禁離港、禁受訪
黎智英控《國安法》准保釋 官:願守嚴苛保釋條件 足夠理由相信不會再犯或潛逃

版權: 

公民議政平台宣布解散 拒回應記者提問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多名區議員聯合發起的「香港公民議政平台」,早前有最少3名籌委退出。籌委會今日召開記者會,平台發言人、離島區議員梁國豪指泛民傳統政黨拒絕討論,令平台未能團結不同黨派,宣布即時解散籌委會。籌委會全體成員亦鞠躬道歉,指對辜負選民期望感到抱歉。惟籌委拒絕回應記者提問,指「唔想破壞關係」,元朗區議員王百羽更稱「冇花生食呀」。

離島區議員梁國豪
梁國豪

泛民傳統政黨拒討論 梁國豪:令平台難以團結、動搖市民信心

12月中曾傳出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討論取消區議員資格的消息,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油尖旺區議員涂謹申更發文指DQ消息或與議政平台有關,稱平台「確實有不少風險」。公民黨劉珈汶、民主黨韓俊賢及周曉嵐等3名籌委亦突然退出議政平台籌委會。

梁國豪在聲明中提到曾邀請泛民主派及本土派見面,惟部分傳統民主政黨只回覆「暫不討論」。他更不點名批評有泛民主派政黨高層發表割席言論,令平台難以團結不同光譜,更動搖市民對平台信心。因此,籌委會於12月29日晚上召開緊急會議後,認為平台不能團結不同黨派,決定立即終止籌備工作及即時解散籌委會。

籌委會強調平台不設既定立場,否認有人指控平台因由本土派主導而不參與,強調平台由各區區議會各自派區議員代表參與。梁國豪更直指「本人明顯不是本土派,只係一個離島區議員」,對平台因「成見」而夭折感到遺憾,希望未來有其他人可以牽頭成立類似平台。

66EE5521-AF2B-4687-B940-678341132433

稱徐英偉、大公文匯攻擊議政平台只屬笑話

《文匯報》及《大公報》於聖誕節後「發功」批評香港公民議政平台,指平台試圖掌控攬炒陣營及企圖成立「在野影子議會」,更聲稱平台或涉觸犯《港區國安法》。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更在《大公報》訪問中批評平台「企圖以政治議題搞亂香港」。他又稱平台屬非法的理據充分,執法部門會密切關注及於適當時候採取行動,敦促有關人等「懸崖勒馬」,否則必將接受法律制裁。

梁國豪指,保皇黨及黨報的抨擊「完全係一個笑話」,強調平台希望反映市民真實意願,並就民生議題跨區合作,包括明日大嶼、啟德機場發展。

C385541E-39B9-4E17-BF13-E19AEC1511EF

籌委拒回應提問 稱冇花生食

記者會不設答問環節,多名記者會後嘗試追問詳情均失敗。沙田區議員李志宏指對平台解散感到失落,但不願透露任何詳情:「我哋(平台)都死咗」,但他強調「矛盾嗰啲冇,冇拗撬嗰啲,大家都係想合作啫」。

元朗區議員王百羽亦向嘗試追問的記者稱「冇花生食呀」、「唔想破壞關係」。有記者嘗試追問,指「公民議政平台要回應公眾」,王百羽只稱「(平台)冇咗喇嘛」。

出席記者會的籌委包括油尖旺區議員李傲然、離島區議員梁國豪、沙田區議員李志宏、荃灣區議員謝旻澤、元朗區議員王百羽、黃大仙區議員岑宇軒、九龍城區議員李軒朗、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張文龍及深水埗區議員黃傑朗。

版權: 
Viewing all 1726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