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以「大嶼山全民新空間」為題於今日(10/1/2016)公佈第一屆工作報告。守護大嶼聯盟(下稱聯盟)批評是由一個「黑箱作業、利益輸送」下泡製出一份「掠奪全民空間」報告,聯盟重申,發展委員會的組成單一,且沒有民意授權,充滿黑箱作業利益輸送,是把全民的空間偷了,聲音被代表了全民被代表了、全民空間被偷了。
面向「珠三角」,大嶼山勢必變成財團的「大魚生」
整份報告的建議並非以保護大嶼山的鄉郊文化、自然景貌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為目標,讓香港人及下一代可以善用這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作為港人的休息、學習、欣賞的公共空間。報告提倡的發展方向是為了配合珠三角經濟圈的發展,盲目開發大嶼山,以綠色旅遊為名,以消費人流密集的旅遊模式,消費環境圖利為實,最後,香港人僅餘的家園就被「逼爆」及踐踏得體無原膚了。
整份建議並沒有先做好「環境承載力」及「基線評估」的研究,報告只是由一班能夠從大嶼山發展獲得利益的委員,在欠缺公眾監察的情況下下「指指點點」,就將大嶼山利益瓜分,環境破壞。
- 現時大澳每逢假日旅客已達到「淪陷」的情況,政府還計劃將360接駁至大澳,直接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
- 水口被漁護署視為一個「具特殊科學價值」用地,卻計劃發展滑翔傘、單車、山徑網絡的延伸、動物農莊、探索露營地點等。勢必影響該區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
- 梅窩原意規劃為「宜情小鎮」,初步建議可發展多元化的戶外活動,包括戶外探險樂園(例如空中飛人滑翔之旅、山坡滑梯、漆彈射擊等)、水上樂園(例如Wibit、衝浪板等)、越野單車、Segway等。而且,更考慮成為「東大門」,將來的「東大嶼都會」可經梅窩連接至大嶼山北岸,並接駁至其他地點;梅窩極有可能由「宜情小鎮」,變成「梅窩樂園」,最後變成一個梅窩新市鎮;
- 建議在東涌谷設立的景點包括河岸暨生物多樣化公園、生態旅遊中心、東涌自然歷史步行區等。但東涌谷河岸上游一帶卻規劃成低密度住宅,對東涌天然河溪必做成負面影響;
- 大嶼山七成是鄉郊公園土地及大嶼南沿岸屬海岸保護區,大量車流及人流進入大嶼南,加上建議中的發展項目,完全違反規劃原意;
報告聲稱保育與發展並重,但除以消費人流密集的旅遊模式「逼爆」及踐踏香港人的家園外,政府還計劃在大嶼山大規模填海,累積填海達2,280公頃,包括口岸人工島(130公頃)、東涌東擴展區(120公頃)、小濠灣(80公頃)、欣澳(100公頃)、機場第三跑(650公頃)、東大嶼都會(1,200-2,400公頃),相等於23個坪洲、9個長洲、差不多1/3個香港島。政府沒有清楚的人口估算及人口政策,卻不斷以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促進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等理由盲填海不斷「盲填海」、「盲搶地」,但東大嶼都會擬在喜靈洲填海則考慮發展近水休閒生活區,及發展地區性的零售及社區設施,都是低密度豪宅式的「宜居」社區,香港西部的水域及海洋生境就被這些盲填海項目所破壞。
報告提出的發展項目,令大嶼山面對一個翻天覆地災難性的改變,大嶼山勢必成為不同形或的主題公園、水上樂園,增加環境壓力,破壞鄉郊生活的模式,掠奪香港人的公共空間,最後,香港人謹餘的家園就被「逼爆」及踐踏得體無原膚,成為發展商、財團有利可圖的「大魚生」。
聯盟對整份「掠奪全民空間」報告感到憤怒,首先,發展局只透過網頁在周日公佈這份報告,做法「鬼鬼祟崇」,企圖逃避公眾及傳媒的質詢;
其次,政府已偷步開放嶼南道,為發展大嶼山開了第一刀
其三,然後在一個充滿利益輸送、黑箱作業的委員會提出一個翻天覆地的大嶼山發展計劃,聲稱:「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期間,公眾關係及參與小組的成員聯同政府部門的代表先後舉行了28項活動介紹大嶼山發展,向主要持份者講解相關的發展計劃和聽取他們的意見」。但事實上根據沒有做過任何公開諮詢,只是諮詢了區議會及友好團體,為發展計劃造勢。今次然而,全民無法參與,市民知情權及參與權完全被剝奪。
聯盟呼籲全港市民向這份「掠奪全民空間」報告,說「不」!
守護大嶼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