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政治局勢急變 我的幾點思考

$
0
0

面對政治局勢急速轉變,一直以來有幾點思考。無奈「眼闊肚窄」,僅有的學養知識早已無法讓我對新近形勢提出可供參考的解答。

1)光譜急速擴闊,如何將被排除在內、最激進的支持者導引至「鳥籠選舉」當中?

自決派其中一個基本的identity是民主派,我們認為民主派實力愈強大,對民主運動及香港愈好。基於以上的基點,我們就必須思考如何將「鐵定」被排除在外的政治光譜的支持,用不同方法「過戶」至仍可參選的勢力中。

這是香港歷史從未遇到的難題:有足夠支持的特定政治光譜被完全排拒在議會外。一日我們認為議會仍是戰場,我們就不能放棄。

支持「自決」、「本土」(當中也是錯綜複雜,但至少指涉不希望議會讓建制獨大的一群)的市民,如何認知策略上、甚至理念上仍會在愈更「鳥籠」的選舉中支持民主派呢?或者踩鋼線的一些進步民主派/溫和本土?

當然,選舉外的政治工作都非常重要,呼籲這些市民投票亦非代表繼續信納選舉是社會的轉機,只是要守住這些陣地吧。

2)向「中國走」的大環境氣候,獨裁漸變「選項」而非「禁忌」

中國模式深得民心,在國力強盛下愈來愈多人相信中國只是走在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另一條路」而非注定走入黑暗深淵的「獨裁舊路」。獨裁彷彿成為「選項」而非「禁忌」,以民主自由作意識形態驅動的反抗的動員力便會遇到顯著減弱。再加上建制派的空戰(網路動員、文化形象塑造、意識形態戰略)以及地戰(人與人之間的組織動員、街站等宣傳系統等)在資源豐盛、制度的偏坦下不斷進化,民主亦漸漸成為日常生活的禁語(政治變得愈來愈敏感,講政治的成本愈來愈大),民主派被大環境和小格局夾擊,顯得難以維持以往的一面倒支持。

加上中國文化軟實力龐大,不知道多少年輕人是吃中國綜藝節目奶水大,新一代的學生運動/本土抗爭運動能有壯大的可能嗎?

民主派仍有甚麼優勢可以發揮?靠甚麼地方做到與建制派不同的路,又能鞏固支持?

3)民眾如何聚合並支持不被制度接納的政治勢力

可預見地,眾志、朱廸、小麗等團隊未來都不會有議會資源支持,話語權、薪津等定必大打折扣,轉型是逼切難題。我們是有市民支持卻沒有議席的團體,如何有實質的商業或社企模式去支持一些被邊緣的政治團體呢?單靠籌款似乎並非好出路。

民意如何更有效地被「運用」?失去議事堂的「鎂光燈」,會否有增加文化影響等進路維持自己在社會的「熱度」和影響力,從而推廣自己的政治理念?

題為編輯所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