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大媽老屈學生偷野」案,與一份被遺忘的指引

$
0
0

網上熱話「大媽老屈學生偷野」案,輿論的焦點落在「正義」印裔港男大戰鄉音大媽身上。我固然非常欣賞Jacky的挺身而出,也非常不屑該女士的惡人先告狀,但我很希望大家把目光從中港矛盾的謾罵中移到另一個重點---警方在處理是次事件的手法。

在看到影片後,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男生是不是有自閉傾向,或者別的特殊需要。有人說,即使男生沒有任何「問題」,警察都不應該以「將學生哥㩒在地上,其後數名手持盾牌及警棍的警員到場,合力將他抬上警車」這種粗暴的方法處理。但我反而想循著探討警方如何應對有自閉或其他特殊需要的人士的方向,去理解這次事件。

有很多朋友說,其實面對情緒失控的自閉成人、青少年甚或兒童都是非常困難的事,警方於那時無所適從而以這種較粗暴的方法處理也是無可奈何。但是警方真的完全沒指引可依嗎?

警方在2015年5月調查沙田美林邨七旬遛狗翁被殺案時錯誤拘捕智障自閉男子,令社會嘩然,後來平機會在2016年公布了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執法人員與自閉症人士溝通指引》,提醒各紀律部隊人員在執行職務時要對自閉症人士有基本的認知及敏感度。

我翻看《指引》,發現有下列的提示:

識別自閉症:

—在受到壓力的情況下會極度焦慮,當中包括踱步、拍打或扭動雙手、自我傷害、尖叫或呻吟、高聲叫喊和失控;

在進行面談時不應做的事情:

—留意部份自閉症人士對身體觸碰非常敏感,他們可能由於過度的感官干擾而作出極為激動的反應;執法人員如與自閉症人士有身體接觸時,應特別留意和小心;

—不要高聲叫嚷或作出快速的動作,以免令自閉症人士受到過度的感官干擾。

解讀自閉症人士的反應:

—不要假設情緒發洩代表面談對象存心不合作。應留意他們的壓力徵兆。他們可能因壓力過大而突然崩潰;

—若自閉症人士情緒崩潰,應停止你正在做的動作或正在說的話;若繼續進行面談,可能會對自閉症人士本身、其他人或對財物造成損害。有關人士需要安寧的環境來平靜下來。自閉症人士可能需要長時間和特別的方式來冷靜自己

這些形容,其實很大程度都在那位學生身上見到。那麼,兩年前的指引,到底警方有沒有用以培訓前線警員?如果有的話,有沒有制訂除了會面問話之外,有關其他情境的處理指引(如是次案件)?沒有的話,那到底是為甚麼?有時候前線警員在沒有足夠培訓下真是不知如何應對,從那位情緒暴發的警員身上可見。如此,警方更加要去發展一套較完善的守則和指引以幫助前線警員執行職務。再者,現有的指引只是涵蓋了「識別」和「面談」的部分,平機會在培訓時能否提供更多的情境指引?我相信外國一定有相關的指引可供參考的。

很多時,這些指引總被視為廢紙一張,無實際作用,這當然與它沒有法定約束力有關。但是指引的精神,是要保障弱勢的尊嚴與生命。近來聽到很多自閉者家屬的故事,明白到一個很理想當然的動作,例如,走路轉彎,或不再打頭傷害自己,都要經過年復年的努力去達成的。如果這個男生真的是自閉症患者,我不敢想像他受驚的程度,以及這次創傷會對他原來的人生造成多大的打擊和破壞。像辛苦建立的,都被一下推倒。所以,手握權力的人必須理解權力有可能對任何人,特別是弱勢人士所造成的傷害。

附:《執法人員與自閉症人士溝通指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