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中梵關係爭議的兩大關鍵詞︰「一會一團」、「越南模式」

$
0
0

踏入二零一八年,有關中國與梵蒂岡將會就一直爭議的主教任命問題訂立協議、甚至正式建交的消息不斷傳來,連「協議」的內容也傳佈得相當細緻,引來天主教會內外的普遍關注。基層工人留意到,坊間不少討論未必能準確理解中梵關係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因此希望從較重要的兩個關鍵詞開始,帶出在中梵關係爭議中天主教友(特別是香港教徒)比較關心的問題。

「一會一團」,指的是「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與「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的合稱。名義上,中國的主教團由全國(大陸地區)的主教組成,而「愛國會」則是由全國天主教神職人員與平信徒組成的「非營利性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一會一團」的形成,是源於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取得大陸政權後,指示大陸的天主教友以「反帝愛國」的名義,在中國建立「自治、自養、自傳的新教會」,並在一九五七年正式成立「愛國會」,宣稱中國教會今後只和梵蒂岡教廷保持「純宗教的關係」。

實質上,「一會一團」的運作,一直受到中共中央統戰部及/或國務院國家宗教局的指令,亦即是說,「一會一團」(特別是「愛國會」)正是中共用來控制中國天主教各大小事務的渠道。香港教區內有不少一直與中國教會聯繫、支持中國傳教工作的神長與教友,他們中可能會對政權有不同程度的好惡,或者對中國現時宗教自由的鬆緊有不同的觀察,但相信沒有一個人會否定,國家宗教局對於中國天主教運作的影響力。

「愛國會」其中一大「功績」,就是推動中國主教「自選自聖」,亦即中國各教區的主教,不依照《天主教法典》的規定由教宗指派,而是由各教區的神長教友以「民主」方式「選舉」主教,繼而舉行「祝聖」(即基督教的「按立」)儀式。

對中國國情稍有認識的人,肯定會見識過中華大地「選舉」的「公信力」幾何︰黨官指示有之、等額「選舉」有之、鼓掌「選出」有之 …… 更可悲的是,在教會生活當中實行這種黨辦、官辦的「選舉」,亦照單全收各式各樣見諸中國各級選舉的腐朽、荒誕、劣幣驅逐良幣、只問候選者政治忠誠而不理信仰底蘊的現狀,以致「民主辦教」淪為司鐸間阿諛奉承、爭權逐利的鬧劇,甚至連私德有虧、金屋藏嬌有兒有女之輩,居然也當選為主教,讓正直的教友、神父看在眼裡,心痛不已。

梵蒂岡一直在與中共談判交往的過程中,爭取將任命中國主教的制度撥亂反正,除了出於維護天主教法統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回到《法典》內任命主教的初衷,即只有「信德堅固、品行良好、虔誠」;「明智及人品皆超群出眾者」;「具有良好名譽者」;或者「精通聖經、神學或教會法」(《法典》第 378 條)的神職人員,才可獲得主教的任命。

教廷亦曾經爭取到一定的讓步,亦即部分獲「愛國會」認可而「當選」的主教,會先尋求梵蒂岡的認可,確認他們按教會法適合成為主教,然後才舉行祝聖儀式。然而這種模式與合理的狀態仍相去甚遠,畢竟梵蒂岡無法採取主動,反過來先確認各教區內符合主教資格的人選讓「愛國會」(亦即政府)考慮,而且如果「愛國會」堅持提出不合格的人選,宗座就會陷入要麼接受壞人選,要麼任由空缺無人填補的兩難;但要是「愛國會」在宗教局的指示下撕破畫皮,又走回「自傳自聖」的老路,梵蒂岡除了抗議外根本毫無辦法阻止。

於是,教會內曾經有主張採納「越南模式」作為收窄中梵分歧的方法,亦即借鑒越南作為另一個亞洲共產國家的經驗,仿傚她解決與教廷有關主教任命分歧的方式。然而,在「越南模式」下,次序是剛好倒轉,首先由梵蒂岡物色主教合適的主教人選,然後向政府提名以獲同意;一旦河內通過,聖座將正式任命主教,而如果越南拒絕,梵蒂岡就要另外提出候選人,直到找到雙方共識的候選人為止。因此,要是日後公佈的中梵協議內容下,主教提名是「愛國會」「選」完再讓教廷「選」,如此方法實在不適宜稱之曰甚麼「越南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是中梵的協議下,根本完全不觸及「愛國會」在主教任命乃至日常教會事務的位置,這所謂協議只不過是中共一方面完全毋須讓步(或者只需蜻蜓點水般給教廷些許面子),教廷在另一方面卻幾乎放棄大部分對華教會指導權限的不平等條約,教會的聖秩聖事更可能被迫要為日後比糟糕更糟糕的中國主教人選背書。教廷和忠於教宗的地下主教願意「忍辱負重」,但當大陸的統戰與宗教體制基本上無所變動下,中梵協議能為中國教會、神父和教友的處境帶來多大的改善,實在令人生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