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立法會餐廳收銀加入「自備杯」,全港飲食業可仿傚

$
0
0

每逢午飯時段,金鐘和灣仔的外賣文化氾濫成災,願意攜帶可重用的飯盒和手提杯的人只有三三兩兩。雖然CBD被視為精英雲集,但環保認知卻可能是全城最薄弱的地方之一。

l1

圖1

根據立法會剛出爐的文件, 廢塑料已成為全港第三類多的都市固體廢物,僅次於廚餘及紙料 。由 2005 至 2015 年,工商界產生的廢塑料大幅增加 99%,估計部分原因跟塑料包裝使用量增加有關(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2017,圖1)。同期,棄置塑膠餐具在廢塑料中的比重,也由 5%增至 8%(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2017),只有6%的回收塑膠量會留在本地循環再造,其餘會輸出其他國家,有機會為他人帶來環境災害(圖2)。

l2

圖2

自備飯盒和飲品杯其實不難,大家可以選擇部件不複雜的容器。

兩年前,因接觸塑膠分解的資訊,發現塑膠分解的年份長達10至20年 (要視乎塑料的耐用程度),而且也認識了民間環保人士,如自然脈絡的野人和綠活地圖的林麗珊,於是決定調整生活細緻,先是減少膠袋,後減少外賣杯和飯盒。即使工作地點附近只有外賣店,也會盡量使用可重用的飯盒盛載。

我把這個習慣也帶到新工作地點。收銀姐姐見狀,從來沒有怨言,反而會優先處理我的外賣盒,立即到廚房和水吧提示廚師。之後,我也學懂在非繁忙時間買飯,不為她添麻煩。這種習慣在立法會維持了7個月,直至DQ。兩個月後,回到立法會,有天趁下午茶時段到茶餐廳購買飲品,突然看到單據上打了「自備杯」,有點難以置信。拿著單據到水吧,有幾位同事很鬆容圍在一起聊天,說杯黎啦。我忍不住問收銀姐姐,她說其實部機一早有這個輸入,但每次都用不到,最近才成功嵌入系統。

那一刻感受到立法會內,也有一些志同道合一起推動走杯文化,令收銀系統出現很不一樣的變化。我把這份喜悅在網上跟朋友討論,發覺大家都很讚這個點子,開始問有沒有 「走飲管」的按扭。如果「自備杯」這筆劃多的字也能輸入,加入「走管」、「走盒」的字眼應該沒問題。

若全城餐廳的收銀系統能升級,加入走杯、走管和走盒的鍵盤,不但能調解顧客、侍應和水吧的矛盾,不會因為濫發塑膠而被杯葛,也令顧客感受到餐廳對於走塑文化也很友善,鼓勵更多市民轉為環保消費者,以不做「膠民」為榮。

人可以提出一百個理由,拒絕參與環保工作,但地球只有一個,我們需要不斷從日常中發掘一些輕巧的點子,正面激勵大家改變生活習慣,用聚沙成塔的力量,扭轉城內的外賣文化。

資料來源︰

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2017)︰「環境事務— 廢塑料」,數據透視,ISSH01/17-18。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