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納米樓發水

$
0
0

市建局提出以共用洗衣及儲物房等設計,以解決納米樓(住宅單位愈來愈細)問題。表面上看來,似乎是透過旅管式設計,讓住戶可以更有效率使用昂貴的樓面面積。

然而,背後的動機卻是不可不防。事實上,過去幾十年已是不下一次有發展商力推住宅旅館化,以獲取旅館的更多豁免共有空間計入樓面面積,簡稱發水,令住宅投資價值更高,市價自然可以再升一層。

發展酒店不但享有較高的地積比率,更可獲更多發水面積,行內統稱為Back of the House(BOTH)的面積豁免,包括洗衣、儲物等面積。根據現時屋宇署的作業備考(APP-40)及建築物(規劃)條例第23A條,BOTH的面積豁免可達5%,這是住宅項目沒有的利益,發展商多年來不停試探住宅項目加入BOTH的可能性,可以理解。市建局的新聞發佈會直指這些共用空間未有豁免於樓面面積計算,不知意下是否想爭取豁免?

十多年前,當時市場就曾興起服務式住宅發展,政府執管部門一時間都搞不清楚,到底服務式住宅是住宅還是旅舍,但發展商已經在市場賣散,投資者既獲額外樓面面積,亦可隨時以旅舍出租,投資價值更高。

後來,政府跨部門成立研究小組,花了一年時間,最後結論是無法清晰界定服務式住宅與住宅的分別。

隨著互聯網興起,現時Airbnb已經進入屋苑,避開旅管業條例的監管,住房投資者早想享有旅舍項目的BOTH豁免,以住宅項目作出租旅館用途,市建局可能只是推手而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