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領展2.0」肆虐社區 分部購回刻不容緩

$
0
0

林鄭月娥即將上任,她是否真是「CY2.0」,導致社會「撕裂2.0」,拭目以待。不過,「領展2.0」的問題已在各區浮現,更越演越烈,破壞社區之餘,更是嚴重影響社會民生,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或比領展更可怕的「領展2.0」

甚麼是「領展2.0」?領展過往做的「好事」,瘋狂加租、迫走小戶、關閉街市、豪華裝修等等,不作詳述,但近期更大的問題在於領展出售旗下物業單位予投資者,他們視屋邨商場為商品,以租金利潤為最大考慮,不顧社區需要,其程度甚或比領展更嚴重,這個現象(或投資者)可稱為「領展2.0」。

「領展2.0」近期在多個地區進行「社區清場」,引發極大民生問題,例如柴灣興民邨位置山頭位置,交通不便,原有超級市場、藥房、便利店、食肆等,照顧區內約6000人口,包括近千個長者,但近期新業主擬出租予國際學校,令其他商鋪全部離場,居民要購買日用品,要下山上山,長者來回動輒幾十分鐘,怎能想像,落街買野飲買棵菜買個橙都要一個鐘?另外,田灣商場亦有類近情況,區內商場大部分位置將變成國際學校,根本不是服務服務區內8800個居民。

事實上,領展至少在2014年開始分批賣出旗下物業,初有華貴、興田、葵興商場,近期成交的有石圍角、安蔭、新田圍商場等,至2017年初賣出近28個物業,包括商場、街市、停車場。根據傳媒報導,不少被變賣的商場,例如黃大仙天馬苑商場、屯田寶田商場等都有被居民批評,比領展管理時更惡劣,如管理費貴、空置率高、衛生轉差等,亦曾有業主嘗試加租金及管理費迫走區內社福機構,「領展2.0」對社區破壞力,或比領展更可怕。

解鈴還需繫鈴人 分部購回保障民生

將屋邨商場「私營化」,問題在於它只會被考慮「值不值錢」,而不是「社區需要」,居民的衣食住行,國際學校不能滿足,但因能繳付更多租金,「領展2.0」選擇了後者,即使居民反對、抗議、指罵,但沒有錢,投資者不必考慮,可謂「奈佢唔何」。而「領展2.0」比領展更可怕之處,在於其業權分散,有中資、有炒家、甚或背景不明,問題焦點更分散,公眾更難監察,市民不知向誰問責,更難凝聚力量反抗,更加有怨無路訴

問題說多了,或許更需要聚焦解決方法。社區民生事務從不應以金錢價值衡量,投資者可以不顧民生,但政府不能,「私營化」的死局,必須由當年「變賣民生」的政府解決,解鈴還需繫鈴人。每當提及回購,總有聲音指金額太大,不值得等等,當然,整個領展回購要動用過千億,爭議較大,但筆者過往一直倡議分部購回,「領展賣一個、政府買一個」,事實上,大部份的商場、停車場、街市項目價值多為數億元,如上述的興民商場約2.1億、田灣商場約約4.9億、天馬苑商場約3.1億,過去3年賣出的28個物業項目總售價合共約120億,即使不去比較過百億千億的超支大白象基建,其實只要政府一年不派糖給業主(今年財政預算「派糖」351億,當中免差餉項目為109億),大概已可買回過往幾年領展賣出的所有物業項目。政府可設立「民生基金」,分部購回商場,即使領展坐地起價,相信亦不會比基建超支嚴重,政府今天絕對有充足的財力承擔。若政府仍擔心公營管理,出現八、九十年代屋邨商場的管理問題,退一萬步,回購後,可由房委會再聘請公司管理,雖不是理想,但最少政府也保有最後的權力,居民也有問責對象,或政府可在聘請合約中加入更多「民生條款」,保障市民衣食住行,不至完全脫離居民需要。

要繼續見證社區被破壞民生變商品?

2016年7月,林鄭月娥回應領展問題時,指回購領展「不切實際」,政府已提向領展提出多項建議,包括遵守土地契約條款及限制、增建長者殘疾友善社區等,然後呢?「實際」是整個商場變國際學校、長者殘疾人士買餸睇醫生都要下山上山!政府常說議員「拉布」拖垮民生,但政府就領展問題拖了十數年,現更變本成為「領展2.0」,屋邨被逐個拖垮,責任誰屬?高官又說反對派「搞事」破壞社會安寧,現在「領展2.0」破壞整個社區,又當如何處置? 林鄭月娥當上特首,難道要繼續見證一個個社區被破壞、屋邨變學校、商場變死城、民生變商品?民生無小事,要做到她所說的「更公義、更仁愛的香港」、「同行We Connect」、「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政府應盡早買回民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最為「實際」。

作者為影子長策會、社工復興運動、政策透視成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