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獨立媒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聖誕報佳音被駡落地獄是「為義受逼迫」?

$
0
0

在充滿節日歡樂氣氛的尖沙咀街頭,一群頭帶紅色聖誕帽、手執詩歌歌譜的耶教詩班少男少女,加上已經設好架步的吉他手、鼓手,浩浩蕩蕩地走上馬路,向世人唱出耶教的樂曲,歡興地「報佳音」。

突然,在人群中有人向這班「報佳音」的人士喊出了一句:「耶教徒,落地獄!」然後群眾響起了此起彼落的歡呼聲和掌聲。「報佳音」的少男少女們當場呆了,定過神後,除了眼泛淚光繼續咬緊牙關大聲唱歌之外,有千百萬個問題在心裏面打轉……

及後,「報佳音」完畢後,少男少女們在糖水舖分享「報佳音」的感受,大家都為著被指駡「落地獄」感到心裏不是味兒,中間有一位較為「屬靈」的弟兄走出來安慰大家,說大家是「為義受逼迫」,大家是有福的,大家頓時輕省下來,高高興興把碗中最後的幾啖糖水吃完回家睡覺……

上述故事不是描寫一宗特定的事件,只是將網上世界和現實情況混合在一個場景之下的描述,然而,其中的內容是正正發生過的。

究竟,聖誕報佳音被駡落地獄真的是「為義受逼迫」嗎?

「報佳音」最原始的時代背景,是聖經在福音書中記載,當耶穌在伯利恆出生後,天使在夜間向牧羊人顯現,告訴他們有一個萬民的救主降生的大喜訊息,並指示他們如何找到這個救主,最後「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 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這就是現代「報佳音」所參考的雛形。

萬民的救主降生,當然是一個天大的喜訊,當年天使天軍「報佳音」,為要叫那些牧羊人找到萬民的救主。今天,不同耶教群體在聖誕節「報佳音」,筆者認為普遍他們都是有著以下三個目的的:

1)提醒世人聖誕節的主角不是小鹿、不是聖誕老公公,而是主耶穌
2)希望可以透過「報佳音」去傳講萬民救主已降生的訊息,並希望使人相信這個救主
3)自High

第1點和第2點都很正當,這是義(合宜)的事,被駡落地獄,不就是「為義受逼迫」嗎?

第3點,救世主降生這麼高興的事情,自High一下,也不是罪吧?

為甚麼耶教徒在他們認為是自己主場的節日,在街上唱唱歌也會被詛咒落地獄的呢?耶教徒真的這麼討人厭嗎?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聖誕歌其實不用這麼多不同團體在街上唱給市民聽,香港市民落港鐵或者任何一間商場都已經可以聽到,犯不著要在街上唱給人聽,市民才可以聽到聖誕歌。

事實上,報佳音其實不必也不應只在聖誕節。但可惜有不少耶教徒在非星期日、非聖誕節時沒有盡到本分,沒有身體力行的理解聖經真理、彰顯耶穌的愛和公義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中,卻只會在聖誕時節中自High地在街頭「報佳音」,其他日子就用自己的行動和心思意念「報禍音」:有的返教會的目的是為了自利,日常行為和生活習慣不但和一般人無異、有的甚至比非教徒更自私和功利,有的一副道貌岸然又偽善只懂指駡別人沒有自我反省,甚至在社會事件上最叻的就是打壓同性戀人士、其他社會不公義的事情卻置若罔聞,種種的惡行罄竹難書......於是乎,就造成了今天耶教徒成為過街老鼠這種慘淡的局面。

這種情況可能不是「為義受逼迫」,而是「因為不義,所以受逼迫」。筆者不是指走出來「報佳音」的人士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報禍音」的人,但可惜這是整個耶教群體的共業,這些在街上「報佳音」的人士就成為了箭靶;耶教在香港,有時傳的福音是一個便宜的「福音」,是一個自利的「福音」,反而耶穌基督真正「犧牲的愛」的犧牲精神卻忽略了,為了扶助社會上的鰥寡孤獨廢疾者而撼動社會傳統及制度的「公義」消失了,剩下了的是一個偽善的宗教外殼。

如果耶教教會不好好正視解決這些問題,不要希望祈禱可以使世人不再叫你們「落地獄」。叫你們「落地獄」其實是上帝慈愛的提醒,提醒你們切實認識和相信聖經真理,切實彰顯耶穌犧牲的愛和公義,免受地獄之火的痛苦!

真正為義受逼迫的人,筆者認為就是多年來在社會上講真話,被主流媒體甚至是被主流社會封殺打壓的人,他們就有資格說是為義受逼迫....但筆者卻沒有聽他們自己說過他們自己是為義受逼迫的,反而在打壓下繼續不斷的講真話,為香港人發聲,並指引一條切實可行的現實政治道路給香港人...... 詳情可見筆者另外兩篇拙文〈為甚麼落藥「非禮」的只判社會服務令,擲杯無傷人的要坐牢?〉和 〈香港人,爭咩呀?溝埋做瀨尿牛丸呀!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873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