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前因私事 unfollow 了幾百人,筆者的 facebook newsfeed 不太完整,所以無法真正理解大家對黃之鋒司法覆核立法會參選年齡的反應。
我想說的是︰關鍵從來不是參選年齡,而是雨傘運動作為一種社會運動的力量,它應否盡快帶入議會,還是再等四年?不如過多四年才傘落社區,才報名區選,可以嗎?當然可以。但是否明智呢?
「傘落社區」在今次區選,固然可能在結果上徹底失敗(原因太多),但其中的政治取態,清晰不過。我們來不及等了,已俾人閹到輸淨條底褲,而泛民用了20年證明他們的參政方法,無法令民間再進半步。
泛民老退,且無法回應雨傘,甚至無意回應雨傘,北京則加大壓力步步進逼(例如今次多個有機會參選超區的泛民區議員被夾擊)——正是在這種情形下,在何韻詩猶豫半年還是退卻的情形下,在2016乃生死存亡之戰的背景下,黃之鋒選擇了進取的第一步,推進「議會社運化」的不可能工程的第一步。
他的信息清楚不過︰2016,就是雨傘運動的真正成績表。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這種鬥志令人感動。
司法覆核,必然下風,但議會政治必須與民間社運接壤,議會必須開拓成為真正的民意的戰場,這是急不及待的關鍵工作。
大家未必同意之鋒,我也對他的工作不盡樂觀,但期望更多青年朋友,會繼續思考如此進路,為政改否決後的真空民間議程,重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