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當選,無論對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所代表的美國統治精英,都是打擊。雖然兩大黨表面上競爭激烈,實際上大家背後的金主都一樣:華爾街,主要傳媒,大財閥,華盛頓的說客公司,大商會,大基金,頂尖智庫,職業政客等等。當競選開始,兩大黨都推出統治精英的頂尖代表,一邊是傑布.布殊,一邊是希拉莉。
結果是布殊在黨內慘敗,希拉莉在大選慘敗。這是普羅大眾對統治精英過去30年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反彈。這政策有三大支柱,就是私有化、投資與貿易自由化、撤銷原有的市場管制等等。結果導致貧富懸殊空前擴大。2008年以來小布殊和奧巴馬先後拯救金融大鱷,卻少有協助水深火熱的平民,無疑為民怨火上加油。
票站調查顯示,七成二投票美國人相信「經濟體制被富豪和強權所把持」。六成八選民同意「傳統政黨和政客對我這類人漠不關心」。七成五同意「美國需要一個強人從富豪和強權之中奪回國家」。這便是特朗普能夠同時對抗兩大黨統治精英並當選的背景。
過去兩大黨雖然在根本政策上少有分歧,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區別的;在公關上,更加各自努力,一個標舉「保守主義」,一個高揚「自由主義」;一個溫和右派,一個中間偏左。
但是民主黨早已不是六十年代,在社會運動壓力下滅貧和促進民權的黨了。最遲從克林頓大搞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那時開始,民主黨急速右轉,與共和黨看齊,扶持大財閥更自由地壟斷,不理民眾死活,但也埋下了民主黨的危機。
與前兩屆選舉相比,這次共和黨實在沒有增加多少普選票。特朗普的勝利,主要由於民主黨流失選票。
民主黨捨桑德斯自取滅亡
如果民主黨和希拉莉沒有使用橫手,趕走桑德斯,民主黨還是有機會贏得今次大選的。從桑德斯出選開始,他便成為傳奇。他主張向大財閥加稅,大學免費,廢除學生債務,全民公共醫療和不容富豪干政,這從前都是票房毒藥,現在卻深得民心,特別是白種藍領。他去年4月底宣佈參選後,便一直領先希拉莉。5月3日的CBS新聞及《紐約時報》都報道,希拉莉比特朗普領先六點,但桑德斯領先13點。保守派福士新聞也報道,希拉莉輸給特朗普三點,但說桑德斯會贏特朗普4點。
5月15日的NBC新聞,更說希拉莉超越特朗普3個百分點,但桑德斯贏特朗普15點。民主黨右翼高層捨桑德斯而取希拉莉,實是自取滅亡,為極右對手助選。
特朗普上台,也宣告了美國總工會(AFL-CIO)和民主黨的長期結盟的破產。克林頓上台時,美國工會組織率還有22%,今日只有12%。無他,因為總工會一直沒有按照民意,堅定反對克林頓的「貿易自由化」。而這次選舉,美國總工會死忠於希拉莉,甚至威脅把支持桑德斯的成員工會踢出去,搭上了民主黨精英的沉船。
特朗普當選,反映近年冒起的各國極右,並無止於美國大門。這是否完全無可避免?了解美國這次大選的整個曲折,就說明了不是。而結果如此,只因自由派和右翼精英比賽誰更加右,趕走民主左翼。同樣的戲碼,英國工黨內便正在上演。黨內右翼一直努力趕走科爾賓的左翼。然而,如果成功,很可能只幫助了對手保守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