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建築平台星期六下午在鰂魚涌太古坊港島東中心外公園舉辦《 建築X電影》活動,多位建築師和電影導演分享經驗,黃修平、黃浩然和歐文傑均談到城市和電影間的關係。黃修平更表示,希望未來能拍更多深入民間和紀錄香港街頭巷尾的電影。「這才是本土電影。」
曾執導《狂舞派》和《哪一天我們會飛》等電影的黃修平早前為浸會大學六十週年拍攝短片 《功課》 。他表示,很喜歡《功課》這齣作品,因為拍攝時很賞心和做到自己想做的事。他稱,近年一直尋求改變時, 而《功課》當中所談的關於教育、香港、未來和下一代,是近年常常思考的問題。
黃修平又表示喜歡短片內的長鏡頭,即女學生交功課的一段,因為是使用 iPhone拍攝。他續提到, 短片實踐了自己希望能夠「深入民間」的理念,因為拍攝電影有很多設定,例如機器的擺位和資源的上限。他表示,在《功課》排練時花了很多功夫,事前又曾深入研究該地點;《哪一天我們會飛》的主角吳肇軒更兼任片中片的攝影師。
黃修平:拍戲想和地方融為一體
黃修平指,現時拍戲想和地方融為一體, 喜歡渾然天成的拍攝:「去到拍攝既地方無得封路同唔會搞破壞,街坊會過來睇,畫面仲自然;我希望未來的戲會繼續拍攝香港的街頭巷尾。」
黃修平又說,令他產生這個想法是因為印度電影《追擊枕邊謎》和早前拍攝一條宣傳影片,內容和共融遊樂場有關,從而感到公園對城市很重要。「城市有一個怎樣的遊樂場,便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一定要拍「本土電影」
黃修平鼓勵年輕人應往探索城市方向走,又強調很想拍到「香港的內部」,即在香港的街頭巷尾拍攝,因為對香港城市空間和質感很有感覺。他指自己現在行街時的感覺不同了,觀感上希望能深入城市拍攝內部。「其實做本土電影很難,一來較少錢,二來本土即是未必返到大陸啦,但一定要做。」
他提到,港產片有一段時間是十分離地,因為香港的空間很狹窄,但電影器材卻很大件。黃修平舉例指,拍攝《魔術男》時,正值由獨立轉作商業製作,拍攝時感到和生活上有距離。「你要有戲發生都要有空間先得嘛,但香港人發生好多事其實都係在狹窄的空間發生。」
紀錄城市景像 黃浩然:堅持連貫拍攝
曾執導電影《點對點》黃浩然則表示,香港所有的導演都有一個感覺,要拍300呎空間,便要搵500呎的屋,感嘆香港的空間狹窄。「拍攝仲有不同的工作人員和器材,無500呎唔洗拍。」
黃浩然笑言,自己的強項是「窮」,所以不停搬屋,從而知道香港有不同的地方和「質感」。黃表示,在拍攝《點對點》時,便決定要用匯景花園作拍攝要點,形容它像是哈爾移動城堡,「在山的兩邊劈開會有棟樓」。
黃浩然認為,無綫的劇情不論愛情和懸疑都差不多,但放在不同的地方和屋邨發生便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況。「既然都咁上下,便應該係古蹟前和有香港最美的地方拍。」
黃浩然又指出,《點對點》正是想說明香港「有好多正野」,自己在小時候睇劇,發現戲中的飛車場景並不連貫,例如九龍灣的下一幕竟會是灣仔。他強調 《點對點》內,「主角行來行去的路徑是真實和可以行到」,縱使工作人員在拍攝時會感到辛苦甚至無聊,但他仍堅持。「電影會留下香港的城市和街道從前的景像,所以好重要。」
黃浩然提到,正在籌備中的新戲《逆向誘拐》擬在中環中央廣場拍攝,但管理公司不許,目前正考慮是否接受5000元一小時租借費用,到大廈內的公司拍攝。
他透露,電影主題是有關世代之爭,而中央廣場附近不少斜路,和地理上位於蘭桂坊附近,週邊有很多古蹟。「套戲講八十後和六十後的衝突,只有中央廣場才能反映新舊的矛盾。」
歐文傑:「地方」非常重要
曾執導《十年》之《方言》和《樹大招風》的歐文傑則談到香港消失中的空間,指創作時會受建築所影響。他認為時、地和人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地方更是非常重要。他舉例指,在《樹大招風》中「紀政雄」的部分中,不同時空的九龍城都會有不同,例如曾經有飛機網過,人們說話都會大聲點。
歐文傑表示,每人居住的空間都不同,要食大茶飯的賊開會的位置亦可能不同。「每個地區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賊點解會住九龍城已經有不同的原因。」
記者:麥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