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渣馬迎來20周年,近日各組別已正式接受報名,全馬及半馬組已於日前火速額滿,10公里及輪椅組亦將於國慶假期後接受報名。一如往年,報名系統的落後毫無改進,系統於早上7時開放,但大量有意參加者早於6時或更早時份便在電腦或手機前輪候,即使成功進入系統隊列,一等數小時仍無功而還的大有人在。這些批評聲音比比皆是,只消看看渣打馬拉松官方Facebook專頁內的留言,便可知一二。有趣的是,批評聲音年年有增無減,主辦方年年都充耳不聞,但渣馬的參加人數,仍年年創下新高。
今年初第一次參加渣馬10K ,賽事的不足時有所聞,仍記下了一些途中遇到的奇事,希望帶出一點反思:渣馬還有改革的可能嗎?我概括了自己初次參賽的經歷、聽聞和想法,從田總、跑者和新手三方面去討論。
田總 — 你永遠無法罵醒象牙塔裡的人
討論渣馬如何改革,前設是必須認同渣馬有所不足。假如你認為渣馬完美無瑕,這篇文章大可不必再讀。賽事舉辦19年以來,批評者一直都懂得「對準政權」,無論是不滿報名安排、垢病生蕉侮辱、批評封路及計時限制對參賽者苛刻,抑或最惹非議的救護配套不足問題,歸根究底,都清楚是主辦方田總對種種非議無意或無力解決的表現。批評者多年來勸又勸過,罵也罵盡,聲嘶力竭都只換來小修小補,象牙塔內連半點微弱回音都聽不到,即使罵得再兇,亦宛如妄想令陳萬賢忽然不再貪婪一樣,不切實際。倒不如仿效方進新,聽從慧玲所言:離不開這個圈子,又改變不了圈子內既得利益的一群,那就發奮圖強,做圈子裡最大那位,取而代之。近年各大運動品牌如 Nike、adidas和New Balance等,已積極舉辦寓營銷於運動的跑步賽事,亦有新晉團體如Runourcity等為傳統跑步賽事增添多點樂趣,發掘更多可能。陳萬賢的地位再穩如泰山,要是不思進取,陳滔滔和方展博等後起之秀,自會後來居上,畢竟放諸股市、跑界或任何地方,道理都一樣,一切都看市場取向,漠視這取向的人,自然會被市場淘汰。
跑者 — 改變取態,不如改變制度
每個人都有他跑步的原因,有的為健康,有的為求勝,有的純粹享受跑步的過程。面對各方對渣馬的猛烈抨擊,著重過程的跑者會傾向支持批評者的論點,一心求快的跑者則未必會在意。我聽說過有跑者認為跑完全馬不吃蕉是強者的表現,因此對大會年年派發生蕉沒有異議,甚至怪罪批評者好管閒事。
批評者「對準政權」的同時,對這些除卻個人成績以外目空一切的跑者,難免氣憤難平,罵上兩句。因為批評者爭取的權益,這些跑者最終亦是受益的一群,但他們對當權者沉默之餘,還反過來怪責抗爭的人。情形就如部份黃絲痛罵未覺醒的港人是待宰的「港豬」,但抗爭者如要爭取中間溫和派的認同,越罵只會把分歧越發推向兩極。是的,即使你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亦可能徒勞無功,最後只能落得破口大罵發洩不滿,但正如蒼井空是世界的,民主和跑者應有的權利,亦應該是屬於全人類的。如果批評者真心求變,無論你暗笑一心求快的跑者如何愚笨,亦有道義為他爭取到底。抗爭到盡頭不為得到任何人的認同,只為相信一個健全的制度,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試圖改變一撮人的取態,還不如專心改變一個制度。
新手 — 讓他體會,讓他比較
新手都是一張白紙,都對渣馬多少有點憧憬。跑過這42.195公里的過來人,只需要做好「資料提供者」這個角色,已對改革甚至取締渣馬起到關鍵作用。無論你對渣馬有多深惡痛絕、愛恨交纏,都一定要鼓勵未曾參賽的跑步新手落場體會,告訴他詳盡的備戰心得,提醒他各項參賽需知,然後待賽後他跟你分享感受之時,輕描淡寫地拋下一個問題:傻孩子,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個馬拉松賽事嗎?
多少跑者對渣馬的偏執,源於以為它就是唯一,明明早覺得它千瘡百孔,卻因不捨那條熟悉的賽道,一次又一次貼錢買難受。新人需要啟蒙,需要親身去體會比較,才會了解自己適合哪一條賽道。假如渣馬只是被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惡意中傷,就讓萬千跑者的雙腿為事實說話。
結論 — 這也是一場「人」的遊戲
股市也好,體壇也好,都是一場「人」的遊戲。以上各點對提升硬件全無著墨,只集中論述軟件配合。說不上是個實際的方案,但是我深信:沒有目標清晰、行動一致的人,就不可能帶來根本的改變。渣馬如是,香港,更如是。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cyinnie
(原文分上、下集刊於Yahoo!體育專欄Runner's 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