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皮檸檬(大專生)
七月十一日,是六四紀念館的閉館日。參觀紀念館前,筆者從沒想過於車水馬龍的尖沙咀,幢幢大廈中竟藏了個六四紀念館。展館一向予人地方寬闊的感覺,但紀念館是小小的,乍看還似是逃離密室的遊戲房間,皆因展館以迷宮設計,參觀人士需靠自己的雙腳探索真相,思緒在歷史與現代的漩渦間浮沉。展館各樣饒有心思的設計,把六四的意思豐富起來,早已溢出展館有限的空間。
歷史的血痕
甫上館址,踏出升降機大門,便出現一道紅黑鏽跡斑斑的鐵門,宣告我們即將踏入血色歷史的旅程。進門後會發現內部別有洞天,眼前是一條斜直路,展館佈局複雜,但中間的展版是凌空的,遊人穿梭於展版之間也不會感覺狹窄。這條斜直路便是歷史廊,我們能隨著展版所示的時間線,時光回到廿七年前的四月,從胡耀邦逝世,到學生請願要求政府修改對胡的評價,再到天安門聚集,人民日報對學生「動亂」的描述,雙方矛盾火速升溫。展版的上半部描述了官方的做法和回應,而下半部則是民間的行動,隨著時間線的推進,官方和民間的一場場角力便於眼前上映。前期緊張的矛盾到後來趙紫陽態度誠懇地呼籲學生停止絕食,而學生亦受感動停止絕食,再馬上轉入高峰,李鵬公開發表言論,對學生態度再次強硬起來。參觀者彷彿置身其中,感受著學生當時跌宕起伏的心情。隨著時間線愈來愈接近六四,關係也愈趨緊張。然後一張張血淋淋的照片,一幕幕令人氣憤的畫面,經典的「坦克人」照片展示著血腥的真相,一個中共不願承認的真相。曾經眾聲喧嘩的年代,一夜被暴政噤聲。
在歷史廊的另一端是香港及海外支援活動,講述了艾未未、李旺陽、劉曉波等維權人士在支持活動中被壓迫的事件。
烈士紀念園
離開歷史廊便到了影視廳。影視廳就只有五排椅子,每兩至三張椅子作一排,前方是投影幕,左側和右側分別印上八個暗花大字「說出真相,拒絕遺忘」和「尋求正義,呼喚良知」,並貼了不同死難者和其家屬的資料。後方是以死難者名字構成的民主自由女神像,黑底綠字印成的,就似是黑暗中不滅的光輝,代表著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的精神。影視廳在開館每個時段都有不同的電影放映主題。筆者當天隨著浸大內地生一起觀影導賞,觀賞了講述八九民運背景的小電影。
觀影完畢,從昏暗的影視廳轉入中央展區,便見到一幅青鬱的草地,被展品包圍。草地上是四排乘四排的圓椅子,組成一個正方形,每張椅子上都放著一張寫上死難者名字和其在天安門的死因和故事。這區很有墓地的感覺。據聞草地設計的初衷來自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因為這是六四給現代人最深刻的印象,在晚會中,人們會坐下來。草地也供人坐下來,坐下來之後的人們可以溝通,可以沉澱,可以反省,也可以停下來,容我回溯剛才電影的內容。坐下來的時候也可以透過凌空的展版看到在其他展區參觀的遊人,來來走走的,一動一靜,讓自己靜下心來。包圍草地的是「六四」屠殺實物展,有當時學生簽名支持民運的T恤,有遇難者王楠的遺物(包括留有子彈孔的頭盔及遇難時所帶眼鏡),有死難者吳向東的遺書、各種遺物及遇難前拍攝的八九民運照片的相機和膠卷。亦有倖存者中張健中彈和方政被坦克車輾斷雙腳的見證和相片。當觀展者坐在草地上被這些展品包圍時,便會感覺到歷史是多麼接近。在安詳的草地上尋索各位烈士為家國奉獻生命的英勇精神,看他們在天安門廣場地圖上紅點滿佈的足跡,地圖上每一個紅點就代表著一個生命的流逝,我不禁感到國家的冷血殘忍。
歷史與廿七年後的連結
被四圍的展區包圍,草地的平靜和龐大的歷史感把我重重壓住,但我們仍要往前走。那便是專題展區。此區的專題每半年一換,此次專題講了近年的人權狀況,探討了女權人士、維權律師、宗教異見人士、銅鑼灣書店五子事件、新聞出版自由等的政治打壓事件,連結了六四之後,政府決定收窄言論自由等的方針,把矛盾還在火苗時撲滅,防止形成另一波如八九民運般浩大的人民力量,而政府的種種打壓均造成現時的白色恐怖,人民想言而不敢言。展版的描述再加上生活所知的現實讓遊人見到歷史與現代的連結從未間斷,亦令人心有餘悸。
走到專題展區的轉角,便到最後的「窄道」。展館中除了資訊之外,亦設置了不同問題,這些問題在筆者心中也沒有明確答案,卻令我思考更沉重,而這窄道偏是光亮而發白的。從廣到窄,我們亦終於從歷史的迷宮中逃出,也要從歷史洪流中把最精髓的意念帶出來,帶回生活之中。
站在民主女神那方
步出窄道,右邊便是一尊仿製的民主女神像,心口掛著小黃傘的裝飾。這是拍照熱點,參觀展覽之餘也要帶點輕鬆一點的回憶。女神像旁邊是一幅設計特別的牆,牆呈W字型設計,從正面望向女神像那面印著寧靜的天安門廣場照片,從女神像旁邊的角度望向展館入口方向則可以見到八九民運聚滿人民學生的畫面。這予筆者一個想像,與民主女神像對立的政權希望天安門是寧靜的,只想肅清那裡的人民,而只有與民主女神像站在同一陣線的人民才會看見眾多支持自己的人民。一個場所,兩種身份,自有兩個畫面。
民主女神像的旁邊僻出一隅作為圖書閣,放置了民間有關六四的出版,包括支聯會出版的六四新聞紀錄、各大專院校出版的六四專題特刊、漫畫等兒童讀物。如果有足夠時間,也可以在展館花上一整天就看看電影、看看從前六四人們發生的故事。
接待處及禮品廊則位於入口處的右手邊,這裡是購票和購買精品的地方,放滿與六四有關的精品,明信片、民主女神像、六四紀念上衣、掛著「8964」字樣的鐘等等,亦放置了捐款箱,歡迎參觀人士熱心捐獻,援助受難者家屬。這裡同時是資訊發佈區,港支聯通訊、趙連海事件小册子等,都可供遊人自取閱讀。
擴館眾籌 有望重生
雖然展館已開幕兩年有多,今次還是筆者首次入場參觀,也不禁要揶揄自己就像是平時悼念小店般,非到最後一刻才要光顧,唯一不同的是,展館的生命還是可能延續的。臨離開展館前,友人先走,筆者再隨其後,才發現有投影燈射向升降機大堂方向。「平反六四」四個大字就映射在友人身上,也照在我身上。我知道此行參觀雖然是最後一次,但紀念館帶給遊人的印象卻非常深刻。我們在這裡帶不走甚麼,卻帶了六四的歷史知識和意義。
悉聞六四紀念館正為擴館眾籌,只要籌得足夠資金,紀念館即可以不同面貌重生,筆者希望擴館後能放置更多藝術品和展品,但仍有賴各方籌集資金,為六四紀念館的生命得以延續。
延伸閱讀:
「六四紀念館」2016年7月12日起閉館──閉館放盤、眾籌擴館.延續傳遞「六四」真相
http://64museum.blogspot.hk/